第67章 这是何等的信任与勇气-《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准备迎战!”

  王贲与李信警觉起来,十万秦军迅速列阵。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走出营门的并非敌军,而是同样身着黑甲的秦军精锐。

  看到函谷大军到达,他们神情欣喜。

  “吴达,快去通报屠将军,援军到了!”

  “我去迎接援军!”

  一位千夫长对副手说后,带着几名精锐骑往王贲和李信的方向疾驰。

  靠近时,千夫长拱手施礼道:“末将乃赵迟部下王五,第∞军营千夫长,请问二位将军贵姓?”

  “吾乃王贲。”

  “吾乃李信。”

  “受王翦上将军差遣前来增援。”

  王贲与李信未摆架子,立即抱拳行礼并自报姓名。

  “两位将军辛苦了。”

  “邯郸之战已然结束。”

  王五憨厚一笑对二人说道。

  “结束了?”

  王贲与李信神色惊异。

  再看赵迟的属下,两人更加疑惑。

  廉颇真的撤军了吗?

  否则为何城中友军要出城?

  “两位将军有所不知。”

  “今日是我家上将军驻守邯郸的第八日,久攻不下,廉颇亲自领军攻城,却被我们上将军一箭射杀。”

  “廉颇一倒,许多赵国将领亦被我家上将军神箭所伤,随即下令撤军,十几万赵军瞬间溃散。”

  “如今赵军余部皆成我军俘虏,在邯郸城外。”

  王五眼中满是敬仰地说着。

  他对这位上将军既敬畏又崇敬。

  不仅是他,赵迟手下所有精锐战士都对他充满敬意与忠诚。

  “廉颇是死在赵迟手中?”

  “十几万赵军全被击溃,沦为俘虏?”

  听到这话,王贲与李信对视一眼,满脸不信。

  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本想快速出击,内外夹攻,速战速决赵军。

  但如今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赵迟就解决了赵军,并亲手除掉了赵国最强悍的廉颇。

  这实在难以置信。

  “赵迟真是上将的克星?”

  “自他入伍以来,凡是与他为敌的上将,无一幸免,全部被他击败。”

  “韩将暴鸢、魏帅魏泰、赵将庞煖,再加上廉颇。”

  “赵迟亲手击杀了四位上将。”

  “上将克星,也许名副其实。”

  天下无人能比赵迟的战绩,短短两年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如此年纪就有此成就,令人钦佩。

  稍作平复,王贲询问赵迟的所在。

  王五回答,只有屠将军知晓赵迟行踪,他已派人通知屠将军,相信屠将军不久便会到达。

  提及屠睢,王贲与李信相视一笑。

  赵迟的手下将领各具风采,尤其屠睢与章邯,皆由赵迟提拔,自五千人起步,逐渐登临高位。

  毋庸置疑,若无赵迟,便无今日的屠睢与章邯。

  王贲笑问,赵迟晋升后,屠睢等人是否亦有升迁?

  王五坦然作答,如今赵迟麾下多员主将,各自统率大军,包括屠睢、章邯以及新加入的任嚣。

  王贲与李信沉思,屠睢和章邯能随赵迟建功立业实属有幸,其功成名就全赖赵迟麾下显赫战绩。

  近两年,秦军之中战绩最显赫、升迁最快、伤兵存活率最高的,必然是赵迟所率之部。

  李信忽忆起曾在某处听闻过任嚣的名字。

  “那位任嚣可是咸阳王宫的禁卫副统领?”

  李信问王贲。

  王贲点头称是。

  随后他注视王五,目光带着几分探究。

  “两位将军或许未知,”

  王五开口,“那日任嚣将军前来传达大王旨意,本拟授予上将军之职,但因赵军逼近城下,任嚣将军无法脱身,故上将军邀其留下。

  自此,任嚣将军成为我方主将。”

  “上将军慧眼独具,任嚣将军才智出众,邯郸防务井然有序。”

  王五盛赞。

  “不仅井然有序,任嚣更是大王心腹,才智卓绝,深受倚重。”

  “赵迟上将军英明,招揽任嚣入麾下,既增一员猛将,又令大王放心,毕竟任嚣对大王赤胆忠心。”

  “唯智勇双全是堪当此任之人,仅有武勇远不足矣,还需胆略与谋略兼具。”

  “赵迟上将军虽年轻,但其谋略与胆识,非寻常可比。”

  王贲与李信默念此刻,对即将会面的上将军心生敬意。

  一番对话后,他们领悟到身为上将军的赵迟卓尔不群,胆识与手段均远超他们。

  此时,一名将领骑快马从赵军营地疾驰而至,见王贲、李信及身后骑兵队伍,心中一惊。

  “敢问二位将军是谁?”

  屠睢上前拱手行礼:“王贲。”

  “李信。”

  二人亦拱手回礼。

  “屠睢。”

  屠睢还礼。

  如今同级间不可再自称“本将”

  “两位将军远来增援,我代上将军谢过二位,亦谢过王翦上将军。”

  屠睢诚挚致谢。

  “身为秦军将士,报国乃分内之事。”

  王贲肃然答道。

  “确是如此。”

  “同为秦军将士,理应如此。”

  屠睢点头赞同。

  “最终还是要感激赵迟上将军及众位将军的努力。”

  “或许你们不清楚,大王本有伐赵之意,已调集大军筹备灭赵行动。

  此番进攻晋阳、攻克邯郸,实属孤军深入。

  若非大王发出王诏,你们的大军恐早被赵军围堵,全军覆没。”

  王贲感叹道。

  “攻赵、破邯郸,每一步决策均由上将军决定。”

  “论胆识,无人能及上将军。

  我和章邯自叹弗如。”

  屠睢语气中满是敬意。

  “赵迟上将军的果敢令人钦佩。”

  王贲与李信异口同声附和。

  “当初上将军下令攻赵,我和章邯曾持异议。

  毕竟我们不了解大王的战略,也无法确信能否灭赵。

  不过,你们知道上将军当时说了什么吗?”

  屠睢目光微闪,似在回忆。

  “他怎么说?”

  王贲与李信屏息聆听。

  “上将直言他对大王了如指掌,而大王亦对他深信不疑。”

  屠睢眼中尽是敬仰。

  此言一出,王贲与李信面露惊讶之色。

  说出如此话,需要何等决心,以及何等深厚的信任。

  赵迟率十余万精兵主动出击赵国,直逼邯郸,将所有命运交付于大王手中。

  简而言之,他信赖大王,大王亦信任他。

  这是何等的信任与勇气。

  他笃信当今圣上志向远大,绝不会错失伐赵良机;他也明白大王认可他的谋略,相信他不会错过时机。

  两人间的默契,展现出无形的信任。

  “当年大王在秦王殿商议灭赵时,尉缭建议派使者送诏书给赵迟上将军,助其把握战机,北伐赵国。

  但大王拒绝了。”

  “难道大王也像赵迟上将军这般,深知彼此?正如上将军所言,他懂大王,大王亦懂他。”

  君臣虽未谋面,却似心意相通,宛如知己,这种气度令人钦佩。

  王贲与李信深受触动。

  “赵迟上将军果然名副其实。”

  王贲看着屠睢,语气充满敬意。

  “哈哈,待会儿见到上将军,你们定会震惊。”

  屠睢笑着回应。

  上将军所乘的那头血红猛兽,堪称真正的凶悍坐骑。

  天下间,能驾驭猛兽为坐骑者,唯他一人而已。

  “上将军现在何处?”

  王贲与李信急切询问。

  “上将军追捕某人去了。

  当年破邯郸时,某人逃得快,但上将军当时未下令追击,那是为了让赵偃召回廉颇大军。

  如今廉颇已被上将军剿灭,数十万敌军也被击溃,上将军岂会放过某人。”

  屠睢得意一笑。

  “当时赵迟上将军即可击杀某人,为何未曾下手?”

  王贲与李信闻言,震惊追问。

  “确实如此。

  上将军称,为了大局考虑,秦帝国才能彻底灭赵。

  赵偃尚存,能压制廉颇与李牧,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若赵偃遇害,廉颇与李牧失去制衡,一旦拒绝退兵,对秦帝国而言,便难以轻松夺取赵地。”

  “因此,破城当日,上将军并未命令我们先攻王宫,而是慢慢清剿邯郸,故意放走某人。”

  屠睢继续说道。

  “赵迟上将军果真胆识过人。”

  听完这些话,王贲与李信均心生钦佩。

  攻破邯郸堪称旷世伟业,即便赵迟下令,也可直接取某人性命。

  然而,为了秦帝国的战略布局,为了迫使廉颇从边境撤军,进而拓展疆土、围困赵国,赵迟毅然放弃了击杀某人的机会。

  他坚守邯郸,面对廉颇数十万大军的连续猛攻,为国家利益甘愿冒险。

  这种决断力,让两人自愧不如。

  此刻,他们才真正理解差距的意义。

  “两位将军,请准许锐士稍作休息。”

  “随我前往邯郸城,上将军不久便至。”

  屠睢说完,扬鞭策马,领路前行。

  “全军听令!”

  “原地休整,静候号令。”

  王贲转身面对十万铁骑发布指令。

  “遵命!”

  全体骑兵齐声响应,气势磅礴。

  随后,王贲与李信率领数百亲兵跟随屠睢奔向邯郸城。

  到达邯郸城前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

  “这八日的激战到底有多惨烈?”

  “城外堆积的赵军……恐怕已超过八万,甚至更多。”

  “廉颇身为赵国首屈一指的名将,多年统领大军,少逢敌手,今日却败得如此彻底。”

  “赵迟凭借秦卒与韩降卒混编而成的精锐部队,守城八日毫无失守,逼得廉颇亲自出征,最终导致失败。”

  “赵迟的能力实在令人惊叹。”

  目睹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以及断壁残垣,王贲和李信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单看这一幕就能想象攻城战的惨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