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粮草充裕-《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魏霖面露惊恐,秦军不仅擅长野战,攻城亦是极强,楚王(吴广)据陈县尚不能抵挡王离全力一击,魏霖怎能不忧?

  李轩坚定地鼓励魏霖:

  “陛下放宽心,只需坚守半月,臣亲自前往赵国求援。”

  于百里之外的临济城外,尚存我军精锐五万,吾欲前往调遣此军,并力劝赵王联手出兵。赵王应深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理,届时两军合璧,一路披荆斩棘,定能在临济城下,打破章戡不败之传奇。

  郑浩衣袖一挥,气势如虹,李煜原先紧张恐惧的心境,被郑浩这番举动搅扰得平静下来。

  “好,丞相果然不凡。若能劝动赵王出兵,共破章戡于临济城下,丞相之名必将响彻四海。此行便拜托丞相了。”

  李煜与郑浩相互施礼。

  “请大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

  殿内氛围渐渐缓和,忽有下属来报:

  “报,禀大王,章戡先锋韩信已攻陷北城。”

  “什么?”

  “竟如此之快!”

  李煜忽觉颈间微凉。

  “丞相,你速与使者启程吧。寡人对秦军甚是畏惧,望你早日归来。”

  李煜紧握郑浩之手,几乎将他与赵国使者一同推出大殿。堂堂一国之君,竟如此惧怕章戡,郑浩摇头叹息,带着亲兵与赵国使者,迅速出城,向赵国疾驰而去。

  另一边,北城。

  韩信领先锋夺下北城后,独自登上城楼,随手取来一矮凳坐下。望着夕阳映照下的天际,北城已落入手中,对李煜而言,韩信已算兵临城下。接下来便是静候章戡的到来。

  韩信正歇息间,手下自城下押来三名魏军俘虏。

  “跪下!”

  三名魏军俘虏双手被缚,惊恐地盯着韩信,膝盖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临济城内,有多少兵马?多少粮草?多少百姓?城墙多高多宽?”

  韩信一字一顿地问着,其中一名俘虏倔强地咬着牙:“不知,我什么都不知。”

  “不知你还活着何用?”

  韩信一个眼神示意,两名秦军士卒便将这名硬气的俘虏抬上城楼。

  “这是要作甚?”

  剩余两名俘虏被这一幕吓得动弹不得。

  “砰!”

  只听一声巨响,一名秦军士卒用力一推,那俘虏整个身子瞬间从城楼上坠落。

  两人吓得紧闭双眼,如此高度,摔下去不死也得重伤。

  “好了,就剩你们俩了。刚才的问题好好回答,本将军满意了,便放你们回去。”

  “我说我说,城中尚有兵马七八万,粮草充裕。”

  “此外,城中居民众多,至少数万家庭,人数逼近三十万之众。我们的亲人皆居于陵安,乃是秦王旨意,将周遭民众迁移至此,意图重现昔日魏都的辉煌。”

  “陵安城墙,初有五尺余高,秦王定陵安为都后,加筑至八尺。将军开恩,我们所知仅限于此。”

  韩信微微颔首,吩咐道:“将他们带下去,妥善看管。”

  随后,韩信借着夜色掩护,独自出城而去。

  至济水之畔的营地,原本残破的营地,在夜幕下迎来了黑压压的秦军。秦军铁骑与步兵沿济水向西行进,宛如无边无际的苇丛。

  “禀报大将军,前方即为昔日魏军的济水营地,营地旁的渡口备有大量舟船。目前,济水营地已被韩信将军攻克。”

  章邯眺望济水,夜色中,数十尺宽的河面显得格外宁静。

  “好,传令大军于渡口扎营,休整一夜,明日一早全体渡河。”

  “遵命。”

  夜色已深,章邯入驻营地。新建的营地规模远超原先的魏军营地,足足有五倍之大。

  “报,大将军,韩信将军归营。”

  “快请。”

  章邯正与司马欣研讨陵安周边的地形。

  “兄长,我回来了。”

  韩信归来,章邯当即赞许:“你此番战功赫赫,听闻西城已落入你手。”

  “兄长,再拨我一万兵马,我今夜誓要攻下陵安外的其余三城。”

  章邯与司马欣正议此事,大军已逼近陵安,周边三城必须攻下。

  “好,东面小城留下,作为诱敌之饵。我再给你五千精兵,携带充足攻城器械,连夜攻取北城。西城则由司马夷负责。”

  “明白,兄长。”

  韩信满意离去。

  经过一夜激战,韩信与司马夷分别攻占了陵安城外的西北两城。原本守护陵安的四座城池,一夜之间失守三座。

  章邯下令疏通陵安周边道路,随后亲自率领主力大军逼近陵安城下。

  在魏王宫,魏豹焦急奔跑,魏咎一夜未眠,刚躺下便被魏豹的声音惊醒。

  “吱呀——”

  “何事惊慌?”

  魏咎带着黑眼圈走出寝宫,魏豹面露难色,指向宫门方向:“城门楼上,发现大批秦军,章邯……章邯来了!”

  李渊心知此事不祥,无奈地甩了甩衣袖,脸露苦色。

  “这煞星,怎来得如此之速?”

  李渊与李霸并肩登上城头。

  清晨的微风带着些许寒意,城头上的魏军士兵个个目不转睛,大气不敢喘。

  城郭之外,一片黑压压的秦军方阵,排列得整整齐齐,正缓缓向城墙逼近。

  李渊登高远望,秦军方阵的雄姿映入眼帘,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失落。

  “咚!咚!咚!”

  “嘟!嘟!嘟!”

  远处城下,战鼓之声隆隆响起,伴随着鼓点,秦军士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以及兵器甲胄的碰撞声,如同巨浪一般汹涌而来。

  “不愧是秦军的精锐之师,章戡治军果然非同小可。”

  李霸心中也直打鼓。

  “兄长,不知章戡此番陈兵城下,是否今日就会攻城?相国前去搬救兵,不知何时能归?”

  听完李霸的话,李渊长叹一声,心中对章戡的恐惧难以消散。此刻大军围城,城中尚有数十万无辜百姓,一旦城破,他们的命运将如何,实在难以想象。

  “先命全城将士做好抵御秦军的准备吧。只要能撑过十五日,等相国的救兵一到,定能解临安城之危,击退章戡大军。”

  城楼之下,

  章戡与司马昱立于大军中央,同乘一辆战车,身后高擎着秦军主将的大旗。

  五百辆战车列成五个方阵,作为秦军的指挥中心,两侧则是骑兵、弩兵、弓箭手、长枪兵、盾牌兵、步兵等多个兵种方阵。

  广阔的地面上,上百个黑色方阵缓缓行进,旌旗飘扬,脚步声在数里外都清晰可闻,骑兵的战马嘶鸣不断,仿佛连大地都在微微震颤。

  “这便是临安城了。”

  司马昱遥望远方,这座魏国的新国都,此刻正暴露在秦军铁蹄之下。

  “不错,城墙高大,厚实坚固。司马兄以为,我军全力攻城,需多久才能拿下此城?”

  司马昱环顾左右,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秦军方阵,捋了捋胡须,对章戡笑道。

  “哈哈哈哈,章戡贤弟,放眼天下,恐怕还没有哪座城池能抵挡得住你这十五万精锐大军的全力一击吧!”

  “临安城虽城墙坚固,但在我大秦勇士面前,也只有轰然倒塌的命运。不过,今日章戡将军似乎并无攻城之意吧?”

  司马昱看向章戡,章戡默认了他的看法,随即一挥手,身旁的传令兵迅速挥动旗帜。

  “咚!咚!”

  鼓声戛然而止,大军各方阵依次停下前进的步伐。

  “传达我的命令,前锋保持原位,后卫退避十里,依托北城扎营,我要确保临淄的城墙始终在视线之内。”

  “命令工兵部队,加速制造各类攻城装备,不得拖延。”

  “遵命。”

  传令兵迅速向各部队传达了李牧的指令。

  战车上,李牧与赵胜并肩远眺那座隐约可见的城池。

  或许此刻,韩广也正立于城头,与他们遥相呼应。

  “赵兄,昔日韩信背水一战,以弱胜强,今日我辈围韩待楚,历史真是充满巧合,你说是吗?”

  赵胜闻言,爽朗大笑。

  “哈哈,确实巧合,妙哉妙哉。”

  城头上,

  韩广紧盯着秦军阵势,丝毫不敢放松,韩成突然面露兴奋之色。

  “大哥你看,秦军后部正在慢慢撤退。”

  韩广望去,果然如此,一片黑压压的军阵中,前中部岿然不动,后部却在缓缓掉头。

  “这是何意?李牧今日不打算攻城了?他究竟有何打算?”

  韩广一时不解,韩成心想,能拖一日是一日,秦军的威压实在令人窒息。

  “或许李牧顾虑我们准备充分,大哥你看,秦军中攻城器械寥寥,若单凭人力攻城,伤亡必重,他自然顾虑。”

  韩广点头赞同。

  “应当如此,快,传令全城将士严加戒备,多备滚木擂石。”

  “是,大哥。”

  韩成嘴上答应,心中却在盘算如何逃离临淄,目睹秦军的阵仗,更加坚定了他逃走的念头。

  夜幕降临,

  韩成鼓起勇气,来到王宫。

  “大哥,小弟有急事禀报。”

  坐在王位上的韩广连饮酒的兴趣都消失了。

  “贤弟有何急事?”

  韩成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一个瞒天过海之计。

  “大哥,李牧大军仅在城外十里扎营,明显意图围困我军,长此以往,士气必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趁李牧大军未稳,夜袭秦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