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目光满是敬仰-《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镇守此城,敌至则固守待援,失守则舍命相搏。”

  “诸君,有此决心否?”

  嬴迟沉声道。

  “愿保长安!”

  “誓与敌斗到底!”

  众声沸腾,青年纷纷取起遗落的异族兵器,迅速整装待发。

  此时虽援军将来,仍需时日方至。

  即便大秦界调兵,最快也要一两个月。

  嬴迟必须尽力减少族人伤亡,首要便是武装自身。

  “见汝等重振先祖胆色,吾甚欣慰。”

  “两月之内,最多半年,吾必亲率大军清除此地余敌。”

  “血债血偿!”

  嬴迟目光冰冷,杀意毕露。

  四周民众望向他,眼中尽是期待。

  “传闻阁下来自仙域,可遣天兵相助?”

  “未知尊驾高姓大名?”

  ……

  **“吾非仙者。”

  “吾与汝等无异,皆炎黄后裔。”

  “吾之名号,于这片大地或许陌生。”

  嬴迟环顾四周满怀期待的族人,深知自己承诺能予他们巨大希望。

  此地长久黑暗,他们正急需这份信念支撑。

  “吾乃始皇帝之后,大秦监国太子——嬴迟。”

  “大秦”

  二字响彻云霄。

  岁月如流,纵经百年,提起“大秦”

  谁人不忆起那威名赫赫的大秦帝国?

  “真是大秦?”

  “大秦至今犹存?”

  “始皇帝,太子嬴迟。”

  “苍天有眼。”

  “吾等有幸再见昔日德布四方、泽披天下的大秦太子嬴迟。”

  “参见皇太子。”

  ……

  听闻嬴迟之言,百姓情绪激昂,眼含敬仰。

  正如嬴迟所料,岁月虽逝,大秦余威仍深植人心。

  然嬴迟心存疑虑,发现此间炎黄后裔似对他颇为熟悉。

  “汝等识得吾?”

  嬴迟惊讶发问。

  “皇太子之名,历经数百载,又有何人不知?”

  “若非皇太子,哪有吾等炎黄族今日繁盛?”

  “太子不仅武功盖世,更在文治仁政上无人能及。

  数百年前,他统领百万秦军,推行统一文字、度量衡,此皆其功绩。”

  “太子创造了造纸术、雕版印刷以及冶铁之法,这些成就为后世发展奠定了根基。”

  人群中议论声不断,众人带着无尽敬仰的目光注视着嬴迟。

  从他们的眼神可以看出,人们对嬴迟的过往早已熟知,而那些事迹也确实被这片大地上的历史记录所证实。

  “我竟成了这段历史的一部分?这是怎么回事?”

  嬴迟听到此话,心中满是震惊,他对眼前的状况充满疑问。

  或许在他的母亲阿房女的真实历史中,她确实存在,而他或许是那个被遗忘的私生子。

  只是后来发生了一些变故,导致秦始皇未能找到他。

  在这个世界原本不应有嬴迟的位置。

  秦始皇未确定继承人,胡亥在赵高与李思的帮助下登基为秦二世,致使大秦仅传两代便走向衰亡。

  然而,如今这片五胡之地却出现了关于嬴迟的记载,令人百思不解。

  五胡之地与大秦之地并无交集,即便在混沌之间也相隔遥远,可为何大秦的情景会出现在这里?

  “系统,这是怎么回事?”

  嬴迟满脸疑惑地问。

  “越强大的世界,其影响力越深远。

  就像那大千洪荒之境,其中的传奇人物常现身于别处,成为他方的传说。

  你所在的秦境虽与五胡之地同属一阶,但你踏上修行之路后,境界已超越五胡之地。

  当你与这片天地相连时,大道便会投射影响,进而改变这里的轨迹。”

  “随着你的修为加深,大秦之地的层级也将提升,未来将影响更多区域。”

  系统补充道。

  嬴迟听后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

  他终于明白,为何即使在未曾修行的世界中,也有类似的神话故事和似曾相识的仙神形象。

  这些并非虚妄杜撰,而是源于更高维度世界的大道投影,渗透至较低维度的世界,甚至触及无数宇宙。

  冷静下来后,嬴迟继续追问:“在这段历史中,我是怎么死去的?我父亲的结局又如何?”

  即便诸天万界只有一个嬴迟,他对自身在这个世界的记载仍抱有好奇。

  毕竟,如果他还活着……

  “皇太子殿下。”

  一位似饱学之士的文士上前,恭敬回应:“据史册记载,皇太子是被刺客杀害而亡。”

  “之后,皇太子的母亲夏王后因忧伤成疾,不久离世。

  皇太子的父亲因此性情大变,四处寻求长生之法,只为让太子和王后重生。”

  然而,始皇帝最终因过度操劳,在巡视途中于沙丘病逝。

  临终前,始皇帝留下遗嘱,欲让皇太子的次子扶苏继位,却被赵高与李思篡改遗诏,最终由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即历史上着名的秦二世。

  秦二世继位后,废弃先帝推行的仁政,致使天下大乱。

  文士胸藏经史,片刻间便将这段历史梳理清晰。

  嬴迟微微点头,思绪万千:“虽似曾相识,却非完全复制。

  这世间史册多了我和母后的记载。”

  “若某日大秦成小千界、中千界、大千界,这些记录是否会成就我的仙途传奇?”

  “又或许重归旧土时,会有我的传说流传?”

  “纵使无缘,陵墓本身已令我兴致盎然。”

  念及此,嬴迟心中微涩。

  他凝神道:“诸位,此地异族肆虐,我绝不会袖手旁观。

  炎黄子孙当自强不息,方能无畏无惧。”

  “城中事务托付诸位,数月后大秦铁骑必至,盼尽力助剿异族。”

  “皇太子有令。”

  “我等愿以命相随!”

  “今乱世,唯皇太子可引我等脱困。”

  百姓齐呼响应,目光满是敬仰。

  言毕,嬴迟衣袂飘动,血虎隐入血光,身影一闪即逝。

  “恭送皇太子!”

  众目相送。

  待嬴迟远去,人群方缓缓散开。

  一长者出列高呼:“乡亲们,中原再无退路,四面楚歌。

  皇太子所言甚是,我炎黄子孙岂惧异族?它们不过如蝼蚁,怎敢凌驾吾辈?降则灭族,唯有死战方能保家。”

  “昔日大秦锐士无敌,异族何足道哉?”

  “现我冒昧安排。

  族人安全,人人有责。

  壮年持械赴城门守卫,封锁出口。

  余者将城内异族逐出城外,堆放城门口,敌至即焚,阻其进犯。

  整备粮草器械,备战持久。”

  “我等须坚持到皇太子援军到达。”

  老人决然布置,计划详尽。

  “遵命!定听从调遣!”

  众人齐声应诺。

  在此危急时刻,长安百姓同心协力,誓守家园。

  他们期冀未来数月守住长安,迎接大秦援军,为己、为炎黄子民、为华夏大地,肃清入侵者。

  镜头转场。

  离开长安后,嬴迟在外围清除了一些隐藏的异族势力。

  随后,他心中一动,通过副本门户返回了大秦世界。

  东宫密室里。

  嬴迟回到现实,立即推开密室门走出。

  东宫大殿外,吕不韦与蒙骜正在整理各国典籍,商议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事宜。

  嬴迟从内殿缓步而出,高声呼唤:“李青!”

  李青闻声快步入殿。

  吕不韦与蒙骜察觉后望向嬴迟,却见他浑身染血,神情冷峻,似刚经历过一场恶战。

  两人不由惊慌。

  “殿下,发生何事?”

  吕不韦与蒙骜起身询问,满脸惊疑。

  李青见到嬴迟的模样也大吃一惊。

  嬴迟问:“我进密室多久了?”

  “回殿下,不到一个时辰。”

  吕不韦答道。

  嬴迟暗想:“副本世界的时间流速与大秦同步,这很重要。”

  他最担心的是两个世界时间流速差异。

  若大秦一日等于副本多日,后果不堪设想。

  那世界每分每秒都有族人被异族残害,机会稍纵即逝。

  “五方上将是否已离咸阳?”

  嬴迟问。

  “回太子,后日返驻地。”

  蒙骜答。

  “速召五位上将及左右丞相。”

  嬴迟语气严肃,“本君有要事。”

  李青闻言迅速离殿传令。

  吕不韦与蒙骜疑惑不解,但见嬴迟神色凝重,未敢多问。

  不久,五大营上将与两丞相到齐。

  众人见嬴迟浑身是血,无不震惊。

  祖龙也在殿中,见到嬴迟受伤,十分愤怒。

  若嬴迟稍有差池,天下必将动荡。

  “父王。”

  “孩儿无恙。”

  “此血非我所流。”

  嬴迟察觉祖龙满脸忧虑,急忙解释。

  祖龙仍心生疑虑,快步走到嬴迟身边仔细查看:“迟儿,今日你未曾外出,而是闭关静修,可是遇上了什么变故?”

  “父王。”

  “勿忧,孩儿一切安好。”

  “此血非我所出。”

  嬴迟苦笑着说道。

  关于走火入魔,典籍早有记载。

  “此话何意?”

  祖龙眉宇间透着几分沉重。

  “孩儿已在另一世界。”

  “正是你们所说的天外之域。”

  嬴迟毫无隐瞒,坦陈自己即将领兵讨伐那个异域。

  此言一出,大殿中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于嬴迟,满脸不信地注视着他。

  “迟儿,你曾涉足仙界?”

  祖龙惊愕发问。

  “天外之域非止仙界一处,诸天广袤,世界繁多。”

  嬴迟答道,“孩儿所往之地,与我炎黄血脉紧密相连,一时难以详述。

  此次闭关,旨在探查那异域。”

  “此次匆匆归来,只为一事。”

  嬴迟神情严肃,环顾祖龙与满朝文臣,“调集兵马,救援那里的炎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