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战斗持续-《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若撤北境军,东胡等异族必然趁机作乱。

  如今正值冬季,正是异族扰边之时,若撤兵力,我北境百姓将陷入极大困境。”

  庆秦面色骤变,急切陈词。

  “家何安,国又何存?”

  “为燕国生死存亡计。”

  “我已顾不得其他,只须击溃秦军,事后必尽力弥补。

  但此刻,秦是我最大的敌人。”

  燕王喜神情疯狂,令满朝文武无不胆寒。

  “庆秦。”

  “朕赐汝调兵虎符,召集全国可战之兵,迎击秦军。”

  “此外,丞相。”

  “即刻派遣使臣接连奔赴齐、楚两国,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必须求得援军。”

  “燕丹,你这悖逆之子。”

  “随军出征,若燕国战败,你便不必归来。”

  燕王喜高声说道。

  这是他在当前局势中所能想到的唯一对策了。

  面对秦军的攻势,唯有应战别无他法。

  向秦称臣或沦为阶下囚,是他所不能接受之事。

  光阴飞逝,转眼便是月余。

  燕国境内,造阳城失守。

  百万秦军突破燕境防线,重镇造阳城落入敌手。

  自秦军进入燕地,攻占此要塞不过一日光景。

  造阳城头。

  赵迟负手而立,俯瞰这座已被征服的城市。

  “武安君。”

  “此城已完全控制,残敌尽除。”

  此战击杀敌军无数,俘虏八千余人。

  屠睢趋步上前,恭敬禀报。

  “燕国动向如何?”

  赵迟语气平和询问。

  “燕国已在曲逆集结重兵,兵力超过十万,似欲正面迎战我大秦。”

  章邯恭敬回答。

  “此举实属愚蠢。”

  赵迟轻蔑一笑。

  “燕国主帅纵使是庆秦,他也应知晓对抗大秦需依托城池防守。

  然燕丹坐镇军中,驱使燕国调动大军主动出击,此事背后怕是他从中推动。”

  章邯亦带嘲讽笑意说道。

  “燕丹乃我大秦恩人,若非他行刺先王,我大秦也不会有今日之出兵。

  齐楚两国也不会有所行动。

  如今他执意与我大秦决战,本君定会满足他。”

  赵迟冷哼一声。

  “禀告武安君。”

  “李牧将军派来的使者已攻下燕国数城,正等您的指令。”

  任嚣恭敬汇报。

  “速发密函给李牧将军,燕国已调走北境边军,为防外族入侵,命他率军守边。

  灭燕之战是我族内部纷争,若有外族插手,本君绝不容忍。”

  赵迟声音冰冷。

  燕国举动虽隐秘,但暗中传递的情报早已落入赵迟手中。

  可以说,燕王调度军队应对局势时,燕国朝廷的所有信息都经由暗影传到赵迟手里。

  “遵命。”

  任嚣恭敬领命。

  “诸位。”

  “灭燕之战,我大秦师出有名,成败关键在于速战速决。”

  “燕国若要与我大秦对决,本君定会如其所愿。”

  “传本君旨意。”

  “全军直奔曲逆,与燕军决战,一举摧毁燕国根基。”

  赵迟严厉下令。

  “遵命!”

  城楼上的将领齐声响应。

  曲逆。

  两军对峙。

  一边是身穿黑甲的大秦军,气势磅礴,无数黑旗飘扬。

  另一边,十余万燕军严阵以待,军容同样庄严肃穆。

  然而士气相差悬殊。

  燕国在大秦的强大攻势下几乎崩溃。

  在大秦主导下,天下皆知燕国曾派人行刺秦王,导致大秦发兵反击。

  燕国将士也清楚此战对自己不利。

  “上将军,”

  “您终会认可我的决定。”

  “只要击败秦军,我燕国便无后顾之忧。”

  “一旦战胜秦军,齐楚两国见秦并非不可战胜,必定出兵相助。”

  “此战,我燕国必胜无疑。”

  燕丹站在战车上,望着身旁的庆秦,话语充满自信。

  “唉,”

  庆秦无奈叹息,燕太子的稚嫩让他难以招架。

  最初策略是据城坚守,等待时机,期望齐楚能有所行动,派遣援军。

  但燕丹坚持己见,凭借身份逼迫庆秦主动迎击。

  在压力之下,庆秦不得不妥协。

  “上将军意图与秦军周旋争取时间,然而秦军势如破竹,我燕国本就国力衰弱,难以持久抗衡。

  百万大军对秦军,粮草供应恐难支撑数月。”

  “若一味拖延,粮草又从何处来?”

  “唯有全力以赴与秦军决战,才是唯一出路。”

  燕丹再次发声,语气坚定。

  “燕国将士听令!”

  “暴秦入侵,意欲摧毁根本。

  今日,我燕丹与诸位同生共死。”

  “与秦拼死一战!”

  “胜则燕国延续,威名远扬;败则我燕丹与燕国共赴黄泉。”

  “诸位将士,准备迎战!”

  燕丹拔出腰间利刃,遥指秦军,高声呼喊。

  “杀!杀!杀!”

  数十万燕军齐声怒吼。

  天地间尽是喊杀之声。

  然而,在喧嚣中,数十万秦军却面无表情。

  随即,

  “燕丹,”

  “不过是未成熟的少年。”

  “既然求死,那寡人成全你。”

  赵迟冷笑一声。

  湛卢剑出鞘,直指虚空。

  “燕兴用卑劣手段刺杀秦帝,如今大秦为正义之师,不灭燕国,誓不退兵。”

  “大秦锐士何在?”

  “风!风!风!”

  “大风!”

  十万大秦锐士齐声怒吼。

  漫天弥漫着秦军的威势,震撼天地。

  “杀!”

  赵迟挥剑下令。

  刹那间。

  战车周围,数百传令兵飞奔向全军各地。

  “武安君有令!”

  “进攻!”

  “武安君有令!”

  ……

  号令迅速传遍四方。

  大秦与燕国决战时刻来临。

  主力营帐。

  赵迟麾下的十万主将纷纷拔剑。

  “冲锋开始。”

  “启动!”

  十万主将同时发令。

  十万大秦锐士立刻布阵。

  二十万步卒稳步前行,十万铁骑从两侧突袭。

  战斗拉开帷幕。

  燕丹面对秦军的冲锋,依然从容镇定。

  “祖龙,赵迟。”

  “燕丹绝不失败,大燕亦不会覆亡。”

  “今日之战,我必证明,我丝毫不逊于任何人。”

  “若由我掌控天下,必将超越祖龙。”

  燕丹眼中燃起灵魂深处的愤恨与妒忌,他对祖龙的怨恨始终未减,更对他人的成就充满艳羡。

  当年在邯郸为质时,他曾历尽屈辱,而祖龙身边有人甘愿为他牺牲性命,他却形单影只。

  回国后,祖龙迅速登基,成为尊贵君主,而他仍只是太子。

  这些年来,祖龙步步高升,掌控全局,他却始终滞留原地。

  他心怀不甘。

  嫉妒愈发侵蚀他的理智,使他深陷执念。

  他认为自己远胜祖龙,认为对方的成功只是偶然,而自己的才智足以让燕国繁荣昌盛。

  真正的失败才能让人体会无力与恐惧。

  “我大燕儿郎,冲锋!”

  燕丹怒吼下令。

  顷刻间,十万燕军如洪流般涌出,在曲逆平原与秦军展开决定国运的决战。

  胜则燕国尚能勉力支撑;

  败则燕国必亡无疑。

  “但愿靠人数优势,我们能取胜。”

  庆秦叹息,只能仰天祈愿。

  战争爆发,大地因双方冲击剧烈震动。

  一场足以改写历史的大战由此开启。

  轰!

  两军交锋,刀光剑影,箭矢横飞,巨石砸落。

  秦军精锐依托战阵,战斗力倍增。

  瞬间,燕军防线被撕裂。

  相较强秦,燕国几无抵抗之力。

  赵迟立于战车,血虎吞噬战场鲜血,持续强化自身。

  “杀戮的盛宴。”

  赵迟冷言道。

  经多次大战,这般场景已无法动摇他的内心。

  摧毁敌军是其统领军队的目标。

  战斗持续。

  一个时辰后,燕军队形彻底崩溃。

  再过两个时辰,秦军将燕军团团包围,全面围剿。

  此时,

  秦军中忽传虎啸。

  数千猛虎军从天而降,直袭燕军后方,欲给予燕国致命一击。

  猛虎军所向披靡,比普通骑兵更为凶残。

  燕军后阵,

  燕丹惊恐注视眼前一切。

  “不……这不可能。”

  “我大燕将士怎会如此不堪?”

  “为何会败?”

  “明明我们数量占优,为何会败?”

  燕丹双眼充血,难以置信地看着这惨状。

  他的大军已被打得支离破碎,毫无反击之力。

  “唉。”

  庆秦长叹,心中沉重。

  本凭数十万大军,燕国还可支撑至少十日,可如今一日即遭重创。

  “殿下,撤军吧,我们输了。”

  庆秦苦涩说道。

  “不可能!还未败!”

  燕丹语气坚决,毫不认输,“秦军不过是扰乱了我们阵型,整顿之后定能扭转局面。

  我绝不会向祖龙低头,更不会输给他的部下。”

  燕丹双眸中闪烁着狂热与不甘,无论如何也不愿承认失败,但战局早已脱离了他的控制。

  远方传来震耳欲聋的虎啸,成千上万头猛虎突破燕军防线,直逼后军。

  章邯亲率虎贲军杀至。

  “保护殿下!”

  庆秦高声疾呼,指挥后军迅速重组,将燕丹护于核心。

  “出击!”

  章邯冷峻下令,上千虎贲军如潮水般涌出。

  猛虎因血腥气息愈发狂暴,燕军瞬间崩溃。

  战斗持续一炷香时间,燕丹与庆秦所部彻底覆灭,沦为阶下囚。

  “启禀武安君,燕国太子燕丹与上将庆秦已被末将擒获,请武安君发落。”

  章邯血染征袍,押解二人上前。

  此刻的燕丹与庆秦满脸绝望,终于明白局势无可挽回。

  “当年庞煖、廉颇皆不敢正面迎战我大秦,你是首个如此挑衅的燕国太子。”

  章邯面无表情。

  燕国若失去燕丹或许还能苟延残喘,但因你,我大秦方得此大捷。

  燕丹,你堪称我大秦功臣。

  燕国列祖列宗若知你立此功劳,该作何感想?

  赵迟上前,嘴角噙笑,讥讽道:

  这些话语如刀锋直刺燕丹内心,令他羞愤交加,几近崩溃。

  “杀了我!”

  “动手便是。”

  燕丹怒吼连连,满腔不甘与对赵迟的怨恨交织。

  “不必急。”

  “本君自会料理你,只待时机成熟。”

  赵迟轻蔑一笑:“你以为自己真能与大王比肩?不如献给大王,岂不更好?”

  “一介永远长不大的储君,毫无价值,岂配与大王相较?”

  “荒谬至极。”

  一句句嘲弄让燕丹颜面尽失,倍感屈辱。

  “若送我见祖龙,受此折辱,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