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堪称稀世珍宝-《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群臣环绕,眉眼间尽是谄媚。

  王绾见状出列,道:“武安君连日劳碌,疲惫不堪,大王正召见,诸位莫要打扰。”

  众人闻言散去。

  李思冷眼旁观,心中满是怨恨。

  他知道赵迟在祖龙心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曾在心底渴望这份荣耀,却因多次针对韩非而与赵迟断绝往来。

  如今他在朝中沦为笑柄,虽任廷尉,却常遭暗讽,只因他曾抛弃嫁与赵迟的女儿。

  章台宫外,赵迟刚下马,数百禁卫军即自发聚集,齐声道贺,语气恭敬。

  “免礼。”

  赵迟微笑回应。

  他对朝臣保持疏离,以防卷入党争,但对这些将士,则视如兄弟。

  “多谢武安君。”

  将士们目光中满是敬仰。

  赵迟以一箭击退刺客、化解危机之事迅速传开,宫中人人称颂,称他似天降神兵。

  “武安君,大王在宫中等候。”

  赵高低声致意,态度谦卑。

  论声望,无人能及。

  朝堂之上,无人能与之争锋。

  “嗯。”

  赵迟点头后入内,赵高留在门外。

  宫内依旧,多了几许童趣痕迹,小物件散落各处。

  庄重的章台宫,秦王居所如此模样,若为人知定感惊讶,但宫人早已习以为常。

  宫中皆知,秦王对武安君二子极为宠爱。

  “臣拜见大王。”

  赵迟入殿行礼。

  “迟小子。”

  “此番多亏你护我周全。”

  祖龙凝视赵迟,目光温和。

  “为大王效命,臣之本分。”

  赵迟认真答道。

  “不必虚伪。”

  祖龙挥手,“莫在这儿玩弄官场伎俩。”

  “今日刺客手段毒辣,我竟未见所谓忠臣相助。”

  祖龙语气不满。

  见祖龙一如往常洒脱,赵迟亦放松下来,嘴角微扬:“大王可是受惊了?”

  “胡说。”

  祖龙瞪他一眼,“若非你那箭,我恐怕已亡。”

  荆轲虽已伏诛,但刺客的猖狂仍让祖龙心有余悸。

  然而,这或许是秦王宫最后一次遭袭。

  荆轲之事后,秦王宫戒备愈加严密,外人难以潜入。

  “大王所中之伤并无大碍。”

  赵迟淡然一笑。

  “何解?”

  祖龙睁大双眼,“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臣之前不是给了大王一颗丹药吗?就算燕国有什么剧毒,这丹药也能化解。”

  赵迟提到的“大还丹”

  是疗伤解毒的神品,堪称稀世珍宝。

  人在危急时服用,皆能起死回生,对各种毒物也都有应对之法。

  “亏你还记得提醒。”

  祖龙恍然大悟。

  他甚至差点忘了这是自己的儿子给的救命丹药。

  “说得这么轻松,真到那个时候,我还来得及去取丹药吗?”

  祖龙语气带着不满。

  “大王平日会随身携带这丹药吗?”

  赵迟疑惑问道。

  “我又不是天天出门都带着防护器具。”

  祖龙翻了个白眼。

  “这么说来,多亏你来得及时啊。”

  赵迟忽然明白。

  “奔走十昼夜。”

  “迟儿,你用心良苦。”

  看着赵迟,祖龙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感动。

  亲生儿子为救父亲,日夜兼程,整整奔波了十天十夜。

  大殿外传来辛胜的声音:“大王,臣辛胜前来拜见。”

  祖龙恢复威严:“进来。”

  辛胜推门而入,双手捧着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两样东西:“这是刺客行刺所用的两件凶器。

  一件是荆轲所持,另一件藏在樊於期首级锦盒的夹层里。

  这两件利器都涂有毒药,见血封喉,锋利无比,分别叫做‘鱼肠’和‘徐夫人’。”

  “燕国这次对大王下手,显然筹划已久。”

  辛胜恭敬说道。

  赵迟冷笑一声:“这件事恐怕不是燕王的意思,他还不至于这么糊涂。

  燕王虽不算明主,但也还不至于做这种损己不利国的事情。

  一旦刺杀失败,燕国必然受到我大秦的攻击;即使成功,齐楚两国也不会坐视不理。”

  祖龙点头同意:“确实,此事绝非燕王所为。”

  辛胜疑惑:“若非燕王,又是谁指使?难道有人故意栽赃燕国?”

  赵迟回答:“是燕国太子姬丹。”

  辛胜不明白:“武安君怎么知道这些?”

  赵迟解释道:“姬丹一直对大王心存怨恨,尤其嫉妒心极强。

  他曾在赵国做人质时与大王相识,如今大王权势滔天,国力鼎盛,而他仍只是太子,心中妒火更旺。

  加之我大秦吞并六国后愈发强大,姬丹深知大秦野心勃勃,若任由其扩张,燕国定无法抗衡。

  因此,他孤注一掷,策划了此次刺杀计划,意图刺杀大王,扰乱大秦局势。”

  燕丹满心私欲,不愿再看到大王的现状,嫉妒之心驱使着他。

  赵迟的话语中充满讽刺,直言燕丹的想法。

  辛胜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

  \"武安君才华横溢,竟将此事剖析得这般透彻,末将深感钦佩。”辛胜拱手言道。

  祖龙静默不语,眼中却泛起一丝愉悦。

  尽管仅与燕丹有过一面之交,但他早已洞悉燕丹的本质。

  燕丹一直自视甚高,认为胜过王上,殊不知此人胸襟狭窄。

  然而,话锋一转。

  \"此次虽危机重重,但对大秦而言……\"

  \"我们应感谢燕丹。”赵迟唇角微扬,直言道。

  \"确实该好好谢他。”祖龙立即附和,嘴角浮现笑意:\"如今晋地已归入我大秦版图,寡人为如何应对齐、楚、燕诸国烦恼不已,如今燕丹送来一个极佳的借口。”

  \"大秦出兵伐燕,名正言顺,齐楚二国即便不满也无可奈何,因他们找不到出兵的理由。”

  \"以往他们总是以名正言顺为由对抗大秦,那么这一次,就看看他们会如何应对。”

  至此,祖龙与赵迟相视一笑,心意相通。

  燕国的衰亡,皆因燕丹而起。

  \"报!诸位公子求见。”

  殿外传来赵高的通报声。

  \"让他们进来。”祖龙平静回应。

  刺杀之事已然传开,他的儿子们必然闻讯而来。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示好的表现,否则恐被祖龙记恨。

  殿门徐徐开启。

  扶苏、胡亥、公子高——祖龙的几个儿子匆匆步入大殿。

  \"父王。”

  \"孩儿听说您遇刺,父王可安好?\"

  章节:父子间的试探

  祖龙凝视着面前的儿子们,心中波澜不起。

  他们哭喊着入殿,心机却深藏不露,唯扶苏稍显自然,虽忧虑却不失礼。

  祖龙暗自冷笑,这些宫中长大的孩子对他并无半分亲情,唯有惧意。

  或许在他心里,巴不得自己早逝,以便争夺储位。

  但这秘密除黑冰台外无人得知。

  祖龙早有准备,一旦真有不测,谁也别想继位,因为他们根本不配。

  想到这里,祖龙愈发确信当年立下遗诏的英明:\"今日之事,足证立遗诏之必要。

  若我遭遇不幸,这些人根本无力安定秦帝国,除了迟儿,无人堪当此任。”

  提及赵迟,祖龙眸中掠过一丝欣赏。

  要非他远赴千里来救驾,自己恐怕早已殒命。

  相较之下,身边这些儿子更显虚伪。

  “寡人无恙,尔等退下。

  寡人尚有要事与武安君商议。”

  祖龙语气温冷,不愿多看这些人伪善的面容。

  他对赵迟的忠诚已明了,对皇室子弟愈发失望。

  “诺。”

  祖龙之言令诸子稍敛浮躁,依序拜别离去。

  路过赵迟时,各人心思难掩。

  “辛胜,你也退下。”

  祖龙说道。

  “大王,此二剑如何处置?”

  辛胜恭敬问。

  “赐予你如何?”

  “这两剑乃神兵,刺客最宜用。”

  赵迟适时插言,“若赐顿弱,必能施展更大威力。”

  “既武安君喜爱,便给便是。”

  祖龙自不会拒,毕竟秦帝国终归是赵迟的,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诺。”

  辛胜即刻奉上宝剑,赵迟坦然接过。

  “臣告退。”

  辛胜行礼后退出章台宫,唯祖龙独坐其中。

  “这些逆子,表面担忧,实则或盼寡人速亡。”

  祖龙不禁叹言。

  “大王不可妄言。”

  “并非全然如此,扶苏确有真心忧虑者,虽固执,但真心为吾安危。”

  赵迟正色答。

  他察及诸子神情,真伪立判。

  如胡亥,当众痛哭,然眼中毫无波澜,分明作态。

  可见其心思缜密,否则难以篡位成功。

  “昔日汝与扶苏不和,今日却为其美言?”

  祖龙含笑问。

  “从未有过不合。”

  “不过是性情差异,若因琐事耿耿于怀,那吾之格局未免狭隘矣。”

  赵迟笑着回道。

  归根结底,扶苏并无恶意。

  扶苏以品行端正、仁德着称,深得民心,即便死后仍有志士举其名号反秦。

  遗憾的是,他受儒家影响过深,性格难免受限。

  若有李思这样的贤师指点,扶苏的眼界定会更为广阔。

  祖龙欲让赵迟教导扶苏,赵迟即刻辞谢,直言性情直率,治军严厉,皇子亦不例外。

  加之扶苏对其师信赖有加,恐难以改变其想法,故建议另觅良师。

  祖龙虽感失落,却未强求。

  于赵迟而言,他更专注于提升实力,以便在这即将到来的乱局中立足。

  涉足皇子之争,只会干扰长远布局。

  赵迟麾下势力注定将成为左右天下的关键力量,到时天下尽归他掌。

  “可知黑冰台?”

  祖龙忽然发问,目光玩味地看着赵迟。

  黑冰台?赵迟故作茫然。

  “这人又在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