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他们掌握大部分兵权-《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这不仅体现了对赵迟的重视,更似将其视作亲子般珍爱。

  “湛卢剑。”

  “还有这枚由和氏璧制成的印玺。”

  “赵迟究竟有何功绩,竟受大王如此厚待?”

  “唉,日后赵迟定会在朝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恐怕会超越昔日的武安君,走得更远。”

  众人听后无不震惊。

  “赐护身金甲一副。”

  “赐宝雕弓一张。”

  “赐千玉。”

  “赐万金。”

  “赐万匹布。”

  “赐奴仆两千人。”

  ……

  随后,祖龙的赏赐让众人深刻体会到王权的恩泽。

  赏赐结束后,祖龙望着赵迟,嘴角含笑:“迟儿。”

  “父亲能给你的只有这些。

  当年并非有意弃你母子不顾,那时的父亲太过弱小。”

  “迟儿,待天下统一,我会让你的母亲体面地安葬于王陵,她将成为大秦最尊贵的王后,而你便是储君,父王会把整个大秦托付给你。”

  “到那时,我也能安心陪在你母亲身边了。

  我对你们母子实在亏欠太多。”

  祖龙注视着赵迟,内心五味杂陈,但这些话无人知晓。

  赵迟转身向殿内宾客行礼:“多谢各位同僚与乡亲参加我的喜宴。”

  “上将军不必拘礼。”

  赵迟成婚之日,满朝文武皆来祝贺。

  在这权力与君恩交织的氛围中,众人表面谦逊有礼,实则各怀心思。

  “端美酒上来。”

  赵迟笑着吩咐。

  他拿出一种比宫廷御酒更胜一筹的佳酿——忘忧酒,此酒曾与祖龙在章台宫共饮。

  “这小子还说酒少,原来是在戏弄他爹。”

  祖龙见状,有些恼怒。

  婚宴之上,秦始皇亲自为赵迟主婚,宾客尽兴畅饮。

  看着秦王开怀的样子,赵迟牵着新娘李烟言步入新房。

  关上门,赵迟轻轻掀开李烟言的红盖头,那绝世容颜让他激动万分。

  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如今终成眷属。

  虽然“兔子不吃窝边草”

  是一句俗语,在交通不便的时代,近处完婚十分常见。

  “烟言。”

  赵迟轻声唤道。

  “你真美。”

  赵迟温柔地说。

  “迟哥哥,我终于成为你的妻了。”

  李烟言泪眼婆娑,满心欢喜。

  嫁给赵迟是她从小的愿望。

  如今梦想成真,而且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

  “莫哭。”

  赵迟细心为她擦去泪水。

  对赵迟来说,今天实现了四年前对李烟言的承诺,让他无比满足。

  未来,这世上或许会有许多女子,但在赵迟心里,唯一的正妻、最爱的人也许只有李烟言。

  秦始皇赐给赵迟的韩公主、赵公主,即便得以封为妾室,其地位也远逊于李烟言。

  他对她们的需求仅止于此。

  这个时代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尤其对于权贵阶层而言,这种消遣方式并不局限于一人。

  “烟言,今夜便是我们的良辰吉日。”

  “是该休息的时候了。”

  赵迟柔声对李烟言说,无需多余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如今,他们的名分正式确立,婚礼圆满结束,宾客四散。

  蒙武与蒙毅在屋内交谈甚欢,不久他们将向祖龙辞行,返回咸阳。

  “父亲,大王是否知晓赵迟的事?”

  蒙毅有些不安地问。

  “孩子,你察觉到了什么?”

  蒙武微笑回应。

  “大王真的知道?”

  “那么,他对赵迟母亲去世的态度如何?”

  蒙毅继续追问,满面疑惑。

  多日前后山的变故依然历历在目,若非老夏及时相助,祖龙或许早已追随赵迟之母而去。

  蒙武感慨万千。

  时光荏苒,那段危机仍萦绕心头。

  若非妥善处理,祖龙恐已丧命,大秦基业或将崩塌,诸位公子争位的局面也会因此改变。

  “大王竟有这样的想法?”

  蒙毅难以置信地睁大双眼,“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如今大王心有所属,再无轻生之意。”

  “正是赵迟和他的两个孩子。”

  蒙武笑容满面地说。

  “大王对赵迟的孩子极为喜爱,前所未见。

  也许他对赵迟母子的情感延续到了他们身上。”

  蒙毅回想起祖龙对赵迟子女的疼爱,不禁这样推测。

  “当然,他们是大王的亲孙女和亲孙子,怎会不爱?”

  “那么赵迟的身份呢?大王有何打算?”

  蒙毅满怀期待地追问。

  此时,蒙家将所有希望寄托于赵迟。

  蒙武认李烟言为义女,并成为赵迟的岳父,两家关系更加密切。

  日后若赵迟获封公子,蒙家在外人眼中便与赵迟血脉相连。

  “大王已有旨意,赵迟将来必为嫡长公子,储君人选。

  待他统一天下,便会为赵迟正名。”

  蒙武激动地说道。

  “大王真这样说?”

  “赵迟乃大王亲子,才智出众。

  宫中哪位妃嫔能与他对赵迟之母的情深相比?况且大王欲追封赵迟之母为后。”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旦成功,赵迟就从私生子变为嫡长公子,地位将十分稳固。”

  “追封为后?”

  蒙毅先是愣住,随后说道:“此事不易。

  即便大王现在掌控朝政,威名显赫,但这样做必然触怒宗室与权臣,他们定会强烈反对,甚至可能危及国家根基。”

  身为九卿之一的蒙毅,怎会不懂朝局?

  朝堂如战场,表面友好,实则波涛暗涌,利益驱动下,朋友亦可能反目。

  “因此,”

  “大王尚未公开父子之情,当前要务是逐步赋予赵迟更多权力,同时借助一统天下的宏伟计划,重建礼制,建立不朽功业。

  待六国尽灭,无外敌侵扰之时,还惧那些叛臣作乱吗?”

  “恬儿、毅儿,”

  “大王决心已定,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助力赵迟获得更大权势,在暗中为他积蓄力量。

  待天下归一,赵迟身份公开之后,我们将成为他的坚实后盾。”

  “为了赵迟,我蒙家愿全力以赴,为其争取支持。”

  蒙武语气坚定,彰显家族权威。

  “王翦和桓漪两位上将军能否争取到?”

  蒙恬询问,这是关键所在。

  “确实,父亲,”

  “我国现有四位上将:王翦、桓漪,加上父亲与赵迟。

  他们掌握大部分兵权。

  倘若储位有争议,雍城大营足以发起攻势;再得函谷关及蓝田大营的支持,赵迟的地位自然更加稳固。”

  “日后无论谁与赵迟争夺储位,面对我们的强大实力,他人任何暗中谋划都不值一提。”

  蒙毅冷哼一声。

  得知祖龙认可赵迟的身份并承诺储君之位后,蒙毅心中已无丝毫疑虑。

  “王翦和桓漪,”

  “他们向来奉行明哲保身之道,只忠于君王,从不卷入纷争。”

  “不错。”

  “这也是我家族能在军中屹立不倒的原因。”

  “然。”

  “他们虽不知赵迟的真实身份,却对他极为看重,视其为我大秦最杰出的晚辈加以培养。

  有这样的联系,日后无需担心他们不助我们。”

  蒙武嘴角浮现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再说李牧此人,”

  蒙恬继续说道。

  “李牧善于统兵,且怀有家国大义,麾下掌控十万大军,但刚刚归秦,必定明哲保身,不会参与朝事,也不会与人结盟。”

  蒙武解释道。

  “说到此处,”

  “赵迟公子似乎正在谋划一项策略。”

  蒙毅眉头微皱,像是想起了什么。

  “哦?”

  蒙武与蒙恬一同看向蒙毅。

  “李牧坐镇边疆,屯兵十万于代地边境,这难道也是赵迟公子的谋划?”

  蒙毅问道。

  “据王翦和桓漪所说,此事确由赵迟一手促成,且合情合理。”

  蒙武答道。

  “韩非本是韩国公子,忠于韩国,却被赵迟说服归秦,如今位居要职,将来必成九卿之一,这是否也是赵迟的安排?”

  蒙毅接着说道。

  此言一出,蒙武与蒙恬相视一眼,突然想起一些旧事。

  “赵迟已经在为未来布局了吗?”

  蒙武惊讶地问道。

  “并非如此。”

  蒙恬摇头,“赵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大王的儿子,又怎能提前谋划?”

  蒙毅忽而开口:“赵迟此举,或许只是未雨绸缪。”

  此话一出,蒙毅顿时警醒。

  “位居高位却受制于王权,赵迟能迅速登顶,必深知此中利害。”

  “然而他年轻气盛,岂会甘心完全屈从于权力。”

  “他派李牧,遣韩非。”

  “不过为将来凭己力保全自身。”

  蒙武神色惊惧地说。

  寥寥数语间,蒙武似有所悟。

  “赵迟公子果真无愧于大王亲子。”

  “蓄势自保,这份胆识,实在令人敬佩。”

  蒙毅一时哑口无言。

  “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作为。”

  “若王权轻易动摇,那便不配称作王权。”

  “赵迟暗中布局,于他日后复位有益,也算是好事一桩。”

  “况且,他还不知自己的真实身份。”

  “他无需争位,因为他注定将成为我秦帝国核心。”

  蒙武微笑道。

  “嗯。”

  蒙恬与蒙毅随之附和。

  若赵迟非王位继承人,却有异心,难免被视为叛逆。

  但因身份注定王权归属,此行为便不算野心。

  “罢了。”

  “关于赵迟的事,我们只需铭记心中即可。”

  “如今赵迟婚事已定,我们也该向大王辞行了。”

  蒙武说。

  “是。”

  蒙恬与蒙毅点头应允。

  场景切换至赵府正厅。

  “臣蒙武。”

  “臣蒙恬。”

  “臣蒙毅。”

  “求见大王。”

  三人跪拜于外。

  “进来吧。”

  祖龙嘴角微扬。

  此时,赵钰琪与赵熙两个孩童在祖龙身旁嬉戏,让他倍感家庭的温馨。

  三人入厅,见祖龙对幼童如此宠爱,觉得理所当然。

  “大王。”

  “臣将与蒙恬返回军营。”

  “蒙毅则回咸阳。”

  “特来告辞。”

  蒙武恭敬禀报。

  祖龙点头:“我在雍城已近半月,该回咸阳了。”

  “大王所言极是。”

  “大王离京期间,多亏相邦料理政务,否则朝廷恐陷混乱。”

  蒙毅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