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这股气势远胜从前的进攻-《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那暗影贯穿他的身体,一股他无法理解的力量在他体内爆发,轻易震碎了他的经脉。

  他被这力量抛飞,重重砸在地上,压在属下身上。

  “终究还是败了。”

  “赵迟。”

  “秦帝国的赵迟……暴鸢、庞煖,你们的胜利毋庸置疑。”

  “先王……廉颇尽力了。”

  “大赵……已无力回天……”

  气息断绝之时,廉颇满心悲凉。

  当他倒地,生机尽失。

  “上将军。”

  廉颇被一箭击杀的瞬间,他麾下的赵国将领眼中血红,满是愤恨与不甘。

  “赵迟。”

  “秦人。”

  “必叫你们付出代价。”

  “上将军有令。”

  “即便他逝,攻城不停。”

  “破邯郸,屠尽秦寇,为上将军报仇……”

  目睹廉颇被射杀,赵国众将怒吼震天,领军疯狂扑向邯郸。

  怀揣复仇之心。

  “既为敌,唯有生死决战。”

  赵迟冷声说道。

  他从箭囊中抽出十箭,搭于弦上。

  拉满如月。

  弦动声起。

  十道流光破空而出。

  每箭似通灵一般,精准锁定赵军主将。

  十箭齐发,箭箭命中,二百丈外。

  瞬息之间,十名赵将殒命。

  “若我战亡,副将接替,定破邯郸,为上将军复仇……”

  赵营内,众将领怒吼不断。

  他们迅速逼近城门。

  秦军数十万蓄势待发,只待一声号令,便将万箭齐发。

  箭如骤雨,席卷而来,吞噬着赵军的生机。

  赵国将士毫无惧色,展现出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

  身为战士,他们为国捐躯,虽死犹荣;而身为敌方主帅,我也绝不心慈手软。

  赵迟冷声下令,手中强弓震动,每一箭射出便有十支齐发,精准击杀赵军将领。

  赵军前仆后继,英勇无比,却终难挽回败局。

  廉颇阵亡后,剩余将士即使伤亡惨重,仍坚守阵地,毅然走向死亡。

  在赵军主营中,赵偃正躺在卧榻上休息,周围有婢女伺候,身旁还有一位女子相伴。

  这种场景,仿佛不在战场,倒像在享乐一般。

  那女子撒娇般对赵偃抱怨:“大王,我们何时才能返回邯郸?此地环境恶劣,我实在无法忍受。”

  此女子正是赵偃最宠爱的王后,常被朝臣讥讽为娼后。

  “寡人怎料廉颇如此无能,连日进攻都不能收复邯郸,他实在令寡人失望。”

  赵偃勃然大怒,随即下令:若今日廉颇再无法攻克邯郸,便罢免其上将之职。

  这时,郭开慌张闯入营帐:“大王,大事不好!廉颇将军刚刚战死,死于秦将赵迟一箭之下。”

  赵偃闻言大惊,起身质问:“你莫要戏弄寡人!”

  郭开诚惶诚恐地解释道:“大王明鉴,廉颇将军亲自领军攻城时不幸遇难。

  如今军心动摇,请大王立刻撤离,前往代地向李牧将军求援,否则秦军必会乘势反击。”

  “廉颇真是废物,竟亲自带兵攻城。”

  “实在令人失望。”

  “大军现在情况如何?谁在指挥?”

  “快,快让廉颇护送寡人去代地。”

  赵偃惊慌失措,急忙起身呼喊。

  “大王。”

  “大军仍在继续攻城,廉颇临行前立下重誓,若他战死,全军必须踏过他的尸首继续攻城,不到邯郸不退一步。”

  郭开愤慨地说。

  “廉颇真是废物。”

  “怎能浪费寡人大军?”

  “快,丞相速去传令撤军,护送寡人前往代地。

  既然邯郸攻不下,那就放弃吧,只要寡人保全实力,与李牧会合,必定能夺回邯郸。”

  赵偃立刻说道。

  “臣即刻安排。”

  郭开也急忙离去,传达旨意。

  “大王。”

  “廉颇已逝,我们该怎么办?”

  太后恐惧地说。

  “王后不必害怕,只要寡人在,撤到代地找李牧,就有希望。”

  “至于邯郸,暂时可以放弃了。”

  “李牧还有将近十万大军,这是寡人收复国土的关键。”

  赵偃安慰道。

  就在此时。

  “报。”

  “禀告大王。”

  “出大事了。”

  一名赵国大臣神色惊恐地闯入。

  “又出了何事?”

  赵偃眉头紧锁,神情阴郁。

  “探子来报,十里外发现秦军踪迹。”

  “王翦率军直逼邯郸。”

  朝堂之上,群臣色变,窃窃私语。

  赵偃闻言,脸色陡然大变,身形晃动,几乎跌倒。

  “为何如此之速?”

  “完了。”

  “速召丞相,立即传令撤军!快护送孤离开邯郸,莫让王翦与赵迟形成夹击之势,否则无人能逃脱。”

  “速!”

  ……

  赵军后营只剩数千人留守,负责擂鼓助威、稳定军心及组织撤退。

  眼见袍泽浴血奋战,众人双眼充血,恨不得冲上战场。

  此刻,郭开急步而来。

  “大王旨意!”

  郭开高声宣布。

  留守将领闻言,急忙跪拜。

  “大王有令,即刻撤军,全军护送大王北归代地,与李牧上将军汇合后再商破秦之策。”

  郭开语气沉稳。

  “丞相!”

  “上将军已亡,临终遗愿:哪怕身死,也要踏尸前行,未破敌前绝不动摇。”

  “我辈岂可辜负此望?否则,他若知晓,必难瞑目。”

  听完郭开所言,将领虽满心不甘,却无法违抗。

  “大胆!”

  “寡人之赵,非廉颇之赵也。”

  “竟敢抗命?”

  郭开厉声斥责。

  “末将不敢。”

  将领察觉到违逆之意,顿时慌乱。

  “还不敲鼓撤军!”

  “若误了大王北渡,你能承担后果吗?”

  “遵旨。”

  无奈之下,将领只好下令擂鼓撤军。

  咚,咚,咚。

  鼓声回荡于邯郸城外。

  廉颇死后,他的牺牲像一把烈焰,点燃了赵军最后的士气。

  或许,这就是他亲自领兵冲锋的初衷——以己身为引,激发战士的热血,进而破城。

  果然。

  他去世后,那支曾由他指挥的精锐部队怒吼出击,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他们用冲车、云梯攀爬城墙,又用撞城锤猛击城门。

  尽管城头不断落下巨石、檑木,火油四溅,却无法阻止他们的脚步。

  这股气势远胜从前的进攻。

  “廉颇将军啊。”

  “这一计苦肉计着实巧妙。”

  “以己为薪,点燃赵军余勇,终得破城。”

  “此计堪称绝妙,你部下因你的牺牲重振旗鼓,但赵国大厦将倾,纵使你战死沙场,亦无力回天。”

  赵迟冷眼旁观,城下的赵军厮杀、登城搏斗的身影,以及消逝的生命,都无法触动他的内心。

  城外再次响起撤军鼓声,赵军士气瞬间动摇。

  赵迟嘴角微扬,冷峻一笑:“赵偃果然退缩了。

  你的举动虽出乎意料,却助我加速决战。

  胜利不远矣。”

  撤退令让赵军将士满腹疑问与不甘。

  “为何突然撤退?主将不是说不夺回邯郸绝不罢休吗?”

  “眼看胜利在望,谁下的命令?”

  将领与士兵皆怒火中烧,却又不得不服从军令,列队撤离。

  秦军岂肯错过良机,万箭齐发,密集箭雨覆盖撤退的赵军。

  “屠睢、章邯!”

  赵迟低声命令。

  “在!”

  两人迅速响应。

  “出击!”

  赵迟挥手,迈步前行。

  “任将军,城防交给你。”

  屠睢向任嚣抱拳致谢。

  “放心,有我在此,邯郸无忧。”

  任嚣语气坚定。

  随后,屠睢与章邯随赵迟下城。

  城内五万秦骑严阵以待,廉颇攻城时便准备完毕,只等这一刻。

  “大秦铁骑何在?”

  赵迟持戟上马。

  “风!”

  “大风!”

  五万秦骑沿大道布阵,齐声呼喊,声震四方。

  “可愿随我破敌建功?”

  “愿效死力!”

  赵迟大笑,血虎仰头,直视城门。

  “开!”

  城门轰然打开。

  “杀!”

  赵迟舞动霸王戟,血虎疾驰而出。

  刹那间,屠睢与章邯率五万骑兵紧跟,追击赵军。

  转瞬之间,赵迟已追至撤退的赵军前方。

  “去死!”

  霸王戟横扫,赵军溃散,多人倒地。

  “吼!”

  血虎怒吼扑入敌阵,虎爪所向披靡。

  “干得漂亮!”

  赵迟哈哈大笑,戟法凌厉,势不可挡。

  凭先天境界与九阳神功加持,他力大无穷,赵军节节败退。

  屠睢与章邯指挥大军推进。

  “冲锋!”

  五万铁骑出击,长枪直刺赵军,后方射手箭雨倾泻,覆盖全场。

  昔日,最强骑兵属赵国,擅胡服骑射,经严训而成。

  今朝,赵迟改良骑战灵铠,秦军锐士无需双腿夹马腹,铠甲与战马合一,战力倍增。

  “杀!杀!”

  “斩尽赵军!”

  “覆亡赵国!”

  秦军骑兵如猛兽出笼,对撤退的赵军造成重创。

  城楼之上,任嚣震惊于秦军锐士骑射之术。

  “何时学会胡服骑射?”

  任嚣困惑不已。

  他不知,赵迟的骑兵与众不同,皆因骑战灵铠。

  赵迟统领下,五万铁骑势不可挡,赵军溃不成军,无力反击。

  “秦军出城了!”

  “速撤!”

  “赵迟领军杀出!”

  “快逃……”

  蹄声震天,赵军四散奔逃,混乱一片。

  廉颇不在,赵迟以神射闻名,攻城时几乎射杀赵军将领。

  撤军号响,士气崩溃,恐惧蔓延,人人斗志尽失。

  “秦军杀出?”

  “快逃!”

  邯郸城门大开,秦军骑兵蜂拥而出,郭开惊慌逃向军营,赵军士兵随其逃离。

  赵迟率五万铁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