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万箭齐发,直指敌营-《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赵佾急呼,可话音未落,远处已传来破空之声。

  十道箭影飞至,轨迹诡异,八支带有追踪之能,直逼城门。

  一触即发,箭矢贯穿城门,随即炸裂,碎木飞溅,数十守军猝不及防,尽皆中箭倒地。

  另两箭径直射向城楼,赵佾避无可避,胸口中箭,鲜血狂涌。

  第二箭随之而至,将他牢牢钉于墙间。

  剧痛袭来,他拼力挣扎,却发现体力迅速流逝。

  临终前,他望向城外,见一青年将领立于战车之上,神情冷漠。

  “怎……可能?赵迟,你究竟是人是鬼?”

  赵佾倒下,全城为之震颤。”春平君战死,城破在即!”

  数百守军退守不及,秦军潮水般涌入。

  短短片刻,这座数百年的赵国都城陷落。

  众将瞠目结舌,唯有章邯与李青深知此等箭术之威。”主公箭法通神,十箭破城,百步之外取敌将首级,此等修为令人叹服。”

  李青与章邯肃然起敬,目光追随赵迟。

  武道巅峰,于此显现。

  战场之上,这便是制胜根本。

  他们未曾知晓,破城需借武道之力,无先天境界以上修为,难施展如此强绝的真气。

  赵迟所凭并非内力,而是圆满技能赋予的力量。

  “章邯。”

  赵迟镇定地收起十石弓。

  “末将在!”

  章邯立刻拱手行礼。

  “率骑兵攻取邯郸,突破王宫,拒降者格杀勿论。”

  赵迟冷声道。

  “末将领命。”

  章邯眸中尽是激动,催马向前,迅速抵达城池百丈外待命的秦军骑兵处。

  至队前,章邯举矛高呼:“秦军勇士听令!将军神勇,十箭破城斩敌,城门已破,随我冲入邯郸,活捉敌首!”

  狂风呼啸!

  五万秦军铁骑齐声怒吼,长矛高举,紧跟章邯杀向邯郸。

  此时观察秦军装备,已与赵迟领军时判若两般。

  赵国士兵与骑兵皆负箭袋长弓,似精通骑射之技。

  细看战马,亦有异样。

  战马配备前所未见的装置,此为赵迟独创的骑战神器。

  “赵国。”

  “首功归我赵迟。”

  “秦始皇,又建新功,若不重赏,我必离去。”

  目睹秦军攻入邯郸、横扫敌阵,赵迟冷笑一声,挥手高呼:“进城。”

  邯郸城内。

  十四万秦军如洪水涌入,遇赵军即展开激斗。

  大军疾驰至赵国京都各处,势不可挡,所有阻碍秦军的敌军皆被击溃。

  赵佾死后,赵军士气低迷,而秦军精锐士气高昂,灭赵之战首功无疑属于他们。

  **宫

  朝廷之中。

  赵偃虚弱地坐在王座上,听着愈渐刺耳的厮杀声,觉得那声音仿佛逼近,神情愈发不安。

  转念一想,这应非真实。

  赵佾刚到城关,纵使秦军再强,也不可能这般迅速攻破城池。

  “杀!”

  “杀尽拒降赵军,活捉赵偃,夺下灭赵首功。”

  但随着秦军呼喊声越来越近,赵偃再也无法保持镇定。

  “丞相,速去查看,为何秦军声息更近了?难道城关已被攻破?”

  赵偃焦急地看向郭开。

  “大王莫忧。”

  “城内有数万将士,即便牺牲性命,秦军也需几日才能破城。”

  郭开谄笑说道。

  赵偃点头附和,略觉安心。

  预计未来十日,赵偃都将深陷恐惧。

  然而,还未等他稍作休憩。

  “报!”

  “禀告大王。”

  “大事不好了。”

  “秦军突破城关,涌入邯郸,十万大军直逼王宫,请大王速撤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赵国宫门前,一名守将疾步入殿,满脸惶恐地奏报。

  “什么?秦军已破城?”

  赵偃震惊失色,“这怎么可能?赵佾在哪里?”

  “春平君已殉国,我军难以支撑,如今城池大半沦陷。

  请大王速速撤离,半个时辰内秦军便会抵达王宫。”

  守将言辞恳切,神情既无奈又恐惧。

  “怎么会这样?秦军怎能做到这一点?”

  赵偃满心疑虑,语气带着愤怒,“我百万大军,仅守两三个时辰就败了?赵佾简直无能至极!他害了我!”

  “大王,此刻不宜多想,必须撤退,否则秦军一旦入宫,便再无脱身机会。”

  郭开急切劝道。

  “撤退!立刻去找廉颇、李牧,找到他们或许还能挽回局势。”

  赵偃神色慌张,脚步踉跄地奔向后殿。

  他狼狈的模样,全然失去了君王应有的威严。

  “众卿听令!”

  赵偃慌忙发布旨意,“邯郸危急,命武将守护宫门护送朕撤离,文臣自行逃生。”

  郭开环顾乱成一团的文武百官,强压余威下达命令,随后紧跟赵偃离开。

  赵偃与郭开逃离后,朝堂顿时陷入混乱。

  “大王都跑了,我们也快逃命吧!”

  有人提议。

  “一起走吧,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另有人附和。

  “秦人残忍,绝不会放过我们。”

  “快逃!”

  顷刻间,许多赵国大臣四散奔逃。

  但也有忠义之士挺身而出。

  “赵国如今危如累卵,我等身为臣子,理应与国共存亡。”

  “诸位,与秦军一战,即使牺牲,也能青史留名。”

  “对抗暴秦,纵死又何惧?”

  “今日此处便是我等与秦军决战之地,能与诸位同僚共赴生死,死而无憾。”

  几位赵国忠臣拔出佩剑,屹立于龙台宫中,准备迎战。

  此时各国并立,朝堂内外贤愚混杂,有贪生怕死者,也有无畏勇士。

  平日难辨忠奸,唯在国破家亡时方见真章。

  邯郸城内,战火依旧未息。

  黑甲大军涌入外城,直逼内廷。

  昔日赵国将士虽拼死抵抗,但随着同伴相继倒下,最终不得不放弃防御,狼狈撤往内城和王宫。

  秦军步步推进,所到之处尸横遍野。

  宫门外,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将缓步走出。

  他身披战甲,面容疲惫却目光坚定,流露出决意赴死的意志。

  望着四处溃散的士兵,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悲凉。

  “为何我大赵会衰败至此?”

  “难道这一切都是长平之战的后果?”

  “那一战,我儿折损我大赵四十万精锐,才有今日的局面?”

  老将目睹城破国亡的惨状,内心满是哀伤。

  “今日或许是我为吾儿赎罪之时。”

  他拔剑出鞘,凝望官道。

  笼罩全城的危机,他早已感知分明。

  “我是赵奢。”

  “大赵上将军,若欲苟安偷生,速速离去;若欲护我国长存,便随我与秦军血战到底。

  唯有挡住秦军,方能让君王与百官有撤离之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得廉颇、李牧二位上将军之援,一举击溃敌寇。”

  赵奢举剑高呼,声震四野,引得所有逃至王宫的赵军士兵侧目。

  虽年逾八旬,赵奢仍毅然出阵。

  经历赵国最艰险岁月的他,此刻再次披甲上阵。

  昔日被百姓戏谑,而今无人敢轻视他的意志。

  当年长平之战,其子赵括因“纸上谈兵”

  扬名,他却凭真才实学彰显英武。

  赵奢身影甫现,赵军即刻汇聚。”愿追随将军,与秦军拼死一战!”

  众人齐声高呼。

  溃散的队伍重整旗鼓,士气高昂。

  片刻之间,赵奢便召集五千精兵。

  “好!这才是我大赵之勇士!”

  赵奢放声大笑,紧握兵器,目光如炬。

  此时,宫内宫外动荡不安,仿佛千军万马迫近。

  官道之上,黑甲重骑已至宫门前。

  面对赵军集结,屠睢与章邯厉声质问:“降否?”

  数万秦军严阵以待,冷眼俯瞰这数千赵军。

  “我乃赵奢,宁死不降!”

  赵奢昂然作答。

  “我等宁死不降!”

  五千赵军齐声呼应。

  “既如此……”

  屠睢冷语下令,挥手示意进攻。

  军阵之后,数千弓弩手拉满弓弦,箭矢对准赵国战士。

  “我大赵儿郎,随我出击!”

  “与秦军决一生死!”

  赵奢怒吼一声,强撑虚弱之躯,奋不顾身冲向秦军。

  “杀!”

  “覆灭暴秦!”

  残存赵军紧随其后,全力冲锋。

  “杀!”

  屠睢吐出冷酷二字。

  嗖嗖嗖——

  万箭齐发,直指敌营。

  乱箭之中,大批赵军中箭倒地。

  两轮箭雨过后,赵军损失过半。

  “我大秦锐士!”

  “杀!”

  章邯怒吼,长矛挥舞。

  “风,风,风。”

  “大风!”

  数万精锐齐声呐喊,持戈执矛,如潮水般涌出。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血腥鏖战。

  “赵奢将军。”

  “可惜啊。”

  屠睢目睹赵奢与锐士搏杀,暗自叹息,拉弓搭箭,瞄准赵奢身形。

  刹那间,利箭离弦飞出。

  咻!

  噗嗤。

  赵奢身躯一颤,胸口中箭,年迈体衰的他气息渐消。

  “大王……”

  “老臣赵奢……为大赵尽忠殉国。”

  “唯愿苍天护佑大赵……”

  赵奢喷洒鲜血,跌坐在地,气息微弱。

  数万秦军围攻之下,赵军余部尽数覆灭。

  宫门外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仍有零星士兵在尸堆里挣扎。

  “给敌人致命一击。”

  屠睢冷冷扫视受伤的赵军,发号施令。

  “遵命。”

  众多秦军士兵举戈持矛,寻找残存的赵军,给予最后的致命打击。

  对敌者,不论身份,均不留情。

  赵迟麾下的战士皆久经沙场,自然明白这一原则。

  ---

  这些幸存的赵卒虽顽强抵抗,却让秦军损兵折将,决不允许其存活。

  “即使为敌,这般英勇亦令人钦佩。”

  “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