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我会一直等你归来-《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他眼中闪过一道怒火。

  “赵迟,我了解你一向冷静沉稳,行事谨慎。

  这件事先放在心里。

  李思深受大王信任,不然怎么有机会得到与长公子婚配的机会。”

  庞壮善意地提醒赵迟不要因为妻子与李思的关系影响仕途。

  赵迟虽然内心愤怒,但很快就平静下来,答应暂时不与李思直接冲突。

  他计划日后返乡再作打算,于是转移话题。

  叙旧结束后,庞壮准备回雍城,赵迟邀请他多留一会儿,但庞壮婉拒了,说写信能让赵迟的妻子放心。

  临别时,庞壮急匆匆离去,赵迟目送他远去。

  回到大殿,赵迟感叹蒙家父子情深,既帮他处理私事,又顾及朝廷大局。

  蒙武已向秦始皇汇报了李烟言的情况,这不仅巩固了赵迟的地位,也让秦始皇对他更加信任。

  尽管庞壮话不多,但每句话都充满智慧。

  秦始皇作为一代明君,面对手握重兵的将领自然保持警惕。

  然而,赵迟受命重任,体现了秦始皇的果断。

  随着李烟言诞下龙凤胎,赵迟的地位更加稳固,秦始皇也彻底消除了疑虑。

  这正是忠臣应有的担当。

  朝堂之路复杂难懂,赵迟虽自知魄力不及秦始皇,但他有忠诚相伴,若为王,定能大胆任人唯贤,无需顾虑重重。

  人心难测,而他独具慧眼。

  “这份人情实在太大了。”

  “蒙家。”

  赵迟低声自语,随即回过神,看着手中的信件,嘴角浮现出一丝温暖。

  “李思。”

  “果然和史册记载一致,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亲生女儿。”

  即使女子地位低下,这与他无关。

  但珍视之人竟然是李思的棋子,赵迟默默发誓:“你让烟言孤立无援,手段如此冷酷,确实无愧于李思之名。”

  “不过,你等着瞧吧。”

  “我有韩非。”

  “总有一天,我会亲手把你从高位拉下来。”

  赵迟沉默思索。

  即便李思派人暗害韩非之事仍未明晰,韩非归秦的消息传至咸阳后,赵迟定会被视为潜在对手。

  若果真如此,赵迟亦不会退缩。

  他对李烟言并无半分亲情,更谈不上翁婿之念。

  在他眼中,世上唯有友敌与亲疏之别。

  若有谁与他为敌,他必将全力以赴。

  他既非仁善之辈,亦非奸邪之人,却恩怨分明,有仇必报,从不犹豫。

  “烟言。”

  “你为我付出甚多。”

  “不曾想你会怀我之子,更未料会有龙凤双胞。”

  “我有何德何能,享此福分?”

  “莫要忧心。”

  “为了你,为了我们的孩子。”

  赵迟府中洋溢喜庆气氛,因王使之诏自咸阳传来。

  李家村村民齐聚门外,无一缺席。

  章台宫内,王诏下达。

  虽为外姓,赵迟自小在李家村长大,乃村民之荣。

  众人欢腾议论,倍感骄傲。

  “奉秦王诏命。”

  寺人朗声宣读。

  李烟言因生产未久,无法出外。

  寺人谦和提议可在屋内接诏。

  赵高事先叮嘱不得失礼,李烟言随后受诏。

  秦王旨意提及赵迟屡建战功,却因尽忠职守未能与妻团聚,实为遗憾。

  特赐五十侍女、千匹布帛、千两黄金予赵迟,供其妻差遣。

  另闻,秦王得知赵迟与李烟言自幼情深,今正式赐婚二人,待赵迟归家便可完婚。

  同时,韩公主亦被赐予赵迟为妾,与正妻同侍。

  诏令至此终结。

  虽未详述,但赏赐可见,秦王对赵迟甚为偏爱,连韩公主也被赐为妾室。

  村民无不羡慕,李烟言却感激涕零,向秦王叩谢。

  即便她已怀孕,被视为父辈计划中的瑕疵,如今一道诏书便让二人成为合法未婚夫妻。

  纵使李思心中不悦,也只能接受。

  寺人令侍女代赵夫人接诏,侍女恭敬接过。

  随即,两位美貌韩公主率数十侍女入院,恭敬侍立。

  赵迟地位渐升,李烟言生活亦发生巨变。

  蒙武先前送来的十几名侍女,加上新添的几十人,仅伺候李烟言便绰绰有余。

  幸亏蒙武早将赵迟年俸送至李家村,否则这般开销实为难题。

  即便如此,赵迟的年俸仍足以应付。

  身为一军统帅,若连府邸都维持不了,秦帝国怎可称强?而随着侍女到来,寺人又送来大量绸缎与金银。

  秦王赏赐丰厚,仅这些财物便够支撑赵府几年开销。

  “自今日起,你们便是赵府之人,一切听从赵夫人吩咐。”

  寺人郑重叮嘱新来的侍女。

  “是。”

  众侍女齐声回应,无人敢违逆。

  “赵夫人,秦王的赏赐已送至,我需即刻返咸阳复命。”

  寺人说完话,转向李烟言时,语气转为恭敬,“小人告退。”

  李烟言微微颔首:“有劳大人。”

  寺人行礼后,带着随从离开。

  “小玲,安排她们住处去。”

  李烟言吩咐身边的侍女。

  “是。”

  小玲恭敬回答,随后引新来侍女前往新院落。

  庭院渐静,只剩李烟言独坐。

  “烟言啊,”

  长辈感慨,“你家赵迟真有出息。

  秦王赏赐丰厚,还赐婚于你,今后便是正经夫妻了。”

  婶娘笑语欣慰:“如此也好,我们也放心了。”

  李烟言床边,两位婶子陪伴。

  听闻王诏厚赐,她们满心欢喜。

  李烟言脸色略显苍白,但仍点头微笑,目光落在熟睡的孩子身上——那是她深爱的迟哥哥遗留下的一脉香火。

  望着他们,仿佛看见迟哥哥重现眼前。

  此刻,她心中喜悦难抑:“迟哥哥,你终达成心愿。”

  “现在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嫁给你了。”

  “我会一直等你归来。”

  轻抚孩子发顶,她眼眸中满是温柔与慈爱。

  “烟言体弱,得好好调养,我去让人炖鸡汤补补。”

  一位婶子说道。

  “这还用你提醒?我早就让人准备了。”

  “烟言确实虚弱,需悉心调理。”

  “幸亏她命硬,不然这次怕是挺不过去。”

  李婶子言语间带些许埋怨。

  “两位婶子陪我许久,我已好转,你们也该休憩。”

  李烟言满怀感激地说。

  “傻孩子,莫这样说。

  你家赵迟帮了我们太多,纵使倾尽所有也不足报答,你只管安心养病,我们会一直守护你。”

  “这些姑娘虽乖巧,毕竟年纪尚小。”

  李青娘爽朗接话。

  李烟言闻言,除了感动别无他言。

  对这些婶子而言,最初照料她出于怜惜,如今却是感恩。

  她们明白儿子今日成就离不开赵迟相助,若非赵迟,儿子恐已在沙场陨落。

  “烟言,这么久都没给孩子起名?”

  李青娘看向熟睡的孩子问。

  李烟言含笑答道:“孩子乳名我想好了,女孩叫小琪,男孩叫小熙,正式名字待迟哥哥回来再定。”

  她眉宇间满是幸福。

  李青娘赞叹道:“能娶到你这般贤惠妻子,是赵迟之福。”

  李烟言轻展笑颜,“得与迟哥哥相伴,便是我的福气。”

  对她而言,这一天意义非凡,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他的妻子。

  至于秦王赐予赵迟的韩氏公主,她并未在意。

  世间才智出众者常有众多姬妾,但她与赵迟情深意笃,自幼相识,感情深厚,更有着血缘牵绊。

  李烟言坚信,秦王赐婚不过是对赵迟才能的肯定,并无他意。

  门外传来蒙恬的声音:“烟言可醒了?”

  李烟言听出是他的声音,嘴角浮现出笑意。

  数日前,蒙武父子离京时曾派人为赵迟送信,想必信已送到。

  果然,蒙恬随后告知她:“你家赵迟给你来信了,我已让人送进屋,不便进来。”

  蒙恬恪守礼节,不愿轻易踏入女子居所。

  一名侍女捧着竹简进入,将信递给李烟言。

  她急切接过,满怀牵挂地展开竹简,见到赵迟的笔迹时,泪水悄然滑落。

  她既感怀又眷恋。

  “我也在挂念你,别担心,你会一直在等,还有我们的孩子,他们也在盼你回家。”

  “你回来时,我会带着孩子去村口迎接你。”

  “你不必愧疚,婶婶们照顾着我,而且你的战功也让大王和蒙将军对我们关爱有加……”

  李烟言读完信,紧紧抱入怀中,眼中满是思念。

  信中详细表达了赵迟对她的深情以及内心的歉意。

  庭院里。

  送信后,蒙恬眉头微皱。

  “赵迟此举实在不妥,居然改变了我秦帝国对待降卒的惯例,开创了先例。”

  “如今局面难以收拾。”

  “父亲已被大王召至咸阳。”

  “父亲为赵迟求情,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

  “但赵迟此举恰逢其时。”

  蒙恬虽默默思虑,仍为赵迟担忧。

  庞壮送来的信带来了震惊朝堂的重要消息,此事再度与赵迟相关。

  蒙恬怎能不忧虑?

  毕竟,蒙氏父子早已将赵迟当作晚辈精心培养。

  咸阳,章台宫。

  大秦重臣齐聚一堂。

  蒙武、王绾、李思、尉缭、郑国、冯劫等人尽数到场。

  可以说,祖龙几乎召集了秦帝国绝大多数中坚力量。

  显然有大事发生。

  ……

  “臣等叩见大王。”

  群臣入殿后,齐齐向祖龙行礼。

  “免礼。”

  祖龙转身,挥手示意众人起身。

  “谢大王。”

  众臣谢恩后肃立,静待祖龙发话。

  “诸位可知朕今日召见你们所为何事?”

  “回禀大王,可是关于韩境之事?”

  李思即刻站起,高声禀报。

  祖龙斜视李思一眼:“廷尉对韩国事务似乎格外关注?”

  “为君分忧,乃臣职责所在。”

  初定韩国时,我在咸阳审阅刑案文书,丝毫不敢懈怠。

  今日却传来韩国一件大事,大王若不严惩,恐损国基。

  李思神色激愤,郑重进言。

  “说来听听。”

  祖龙语气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