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在接到马头山战役的战报后。
暴怒得几乎掀翻了办公桌。
原本计划中完美的收官之战。
彻底剿灭武将军的陕西军,竟因特战旅的突然介入而功亏一篑。
更令他震怒的是。
两万多精锐部队最后只剩下五六千残兵败将狼狈逃回。
这简直是煌军在华作战史上的一大耻辱。
原本中条山战役鬼子伤亡微乎其微,但马头山一战就折损近两万人。
如今鬼子在华兵力本就捉襟见肘,加上此前进攻特战旅的损失。
二次战役累计折损超过五万兵力。
而付出如此惨重代价换来的,不过是占领了中条山防线。
这仅仅保障了正太铁路和南下铁路的安全。
从战略层面看,虽然达成了既定目标,但鬼子的整体实力却遭到严重削弱。
更令多田骏忧心忡忡的是。
由于未能全歼武将军的陕西军,这条新占领的中条山防线将时刻面临威胁。
那些幸存下来的陕西军将士。
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给鬼子致命一击。
想到这里,多田骏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猛地将手中的战报摔在地上,对着参谋们咆哮道。
"八嘎!这个特战旅,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消灭!"
与此同时,国军主力部队的大规模撤退使得鬼子不得不面对新的战略困境。
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中条山防线。
多田骏不得不从剩余的8万部队中抽调重兵驻防。
否则,在八路军、陕西军和国军的三面夹击下,这条防线随时可能土崩瓦解。
更令多田骏焦头烂额的是。
大本营正在筹划新一轮的长沙会战,急需大量兵力增援。
此刻的他既无精力也无余力去围剿日益壮大的特战旅。
这个进退维谷的局面让他夜不能寐。
其实多田骏就在几天前。
当他得知筱冢一男指挥的太原第一军进攻特战旅失利时。
还曾计划在中条山战役结束后调集重兵剿灭特战旅。
然而现在,这个计划还未实施就折损了近两万精锐。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那支拥有强大空中力量的特战旅。
讽刺的是,这些战机正是从鬼子阳明堡机场缴获的。
"八嘎!"多田骏一拳砸在作战地图上,将所有的怒火都指向了筱冢一男。
"都是这个蠢货的失职,才会让八路军获得如此强大的空中力量!"
多田骏对筱冢一男的失职恨之入骨。
最终不得不将此事上报至侵华鬼子总司令部和倭寇大本营。
这份战报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鬼子高层引起轩然大波。
从派遣军总司令部到倭寇的陆军大本营,各级将领无不震怒。
作为太原第一军司令官的筱冢一男,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次惨败的主要责任人。
倭寇大本营迅速作出决定。
立即将筱冢一男调回国内接受军事法庭审判。
同时调派岩松义雄中将接任第一军司令官一职。
这个绝密的人事变动,很快就被特战旅天机情报局掌握。
在川岛芳子情报网络的协助下。
筱冢一男被召回问责、岩松义雄接任的消息,在第三天就传到了林枫耳中。
八路军总部首长和参谋长得知后,个个喜形于色。
"筱冢一男这个老鬼子终于栽了!"参谋长拍案叫绝。
首长也难得露出笑容:"看来特战旅这次不仅打了胜仗,还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啊!"
这个老鬼子自侵华战争爆发、进驻太原以来。
多年来给八路军及其他抗日武装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他狡诈多端,手段狠毒。
如今终于被特战旅狠狠报复,落得个被调职问责的下场,确实大快人心。
虽然值得高兴,但林枫心中仍有一丝不甘。
他原本计划等特战旅发展到十万大军时,挥师太原,亲手砍下这个老鬼子的头颅。
如今筱冢一男逃回岛国本土,这个愿望怕是难以实现了。
"看来只能等我们大军攻上富士山。
或者派天机情报局的特工去执行这个任务了"林枫暗自思忖。
虽然他知道历史上筱冢一男最终是在日本投降后切腹自尽的。
但他更希望能亲手为牺牲的将士们讨回这笔血债。
不只是筱冢一男,林枫在心中列出了一份长长的名单。
所有参与侵华的鬼子战犯,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定要让这些刽子手血债血偿。
这个信念,如同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在林枫胸中永不熄灭。
经过这两场大战的洗礼,特战旅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
在最新攻占的两座县城中。
林枫果断部署雷子峰和李德明各率一个步兵团驻守。
完全复制了此前平安县城和武义县城的成功模式。
随着红旗插上县城城头,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立即展开。
虽然当地豪绅地主们强烈反对。
但在特战旅的铁血威势面前,他们只能乖乖配合。
通过"半买半送"的方式,大片土地被特战旅公平地分给了穷苦百姓。
"特战旅真的把地分给我们了!"
"听说他们防区的老百姓早就分到田地了!"
"这下咱们的好日子来了!"
百姓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这些世代受尽剥削的农民,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对特战旅的支持达到空前高度。
许多青壮年更是踊跃报名参军,誓要保卫这来之不易的革命果实。
于是特战旅各处根据地的征兵处近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参军热潮。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青年从四面八方赶来,报名处前排起的长龙从未间断过。
"同志,我是看了东石镇大捷的消息特意赶来的!"
"俺们村都知道特战旅打鬼子最厉害!"
"听说在这里当兵还能分到田地,这是真的吗?"
这些热血青年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投军的缘由。
但无一例外都提到了特战旅在东石镇、东石河战役中的辉煌战绩。
然而,骤然激增的新兵数量也给特战旅后勤部和征兵处带来了巨大压力。
喜欢抗日综剧:从亮剑开始
暴怒得几乎掀翻了办公桌。
原本计划中完美的收官之战。
彻底剿灭武将军的陕西军,竟因特战旅的突然介入而功亏一篑。
更令他震怒的是。
两万多精锐部队最后只剩下五六千残兵败将狼狈逃回。
这简直是煌军在华作战史上的一大耻辱。
原本中条山战役鬼子伤亡微乎其微,但马头山一战就折损近两万人。
如今鬼子在华兵力本就捉襟见肘,加上此前进攻特战旅的损失。
二次战役累计折损超过五万兵力。
而付出如此惨重代价换来的,不过是占领了中条山防线。
这仅仅保障了正太铁路和南下铁路的安全。
从战略层面看,虽然达成了既定目标,但鬼子的整体实力却遭到严重削弱。
更令多田骏忧心忡忡的是。
由于未能全歼武将军的陕西军,这条新占领的中条山防线将时刻面临威胁。
那些幸存下来的陕西军将士。
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给鬼子致命一击。
想到这里,多田骏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猛地将手中的战报摔在地上,对着参谋们咆哮道。
"八嘎!这个特战旅,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消灭!"
与此同时,国军主力部队的大规模撤退使得鬼子不得不面对新的战略困境。
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中条山防线。
多田骏不得不从剩余的8万部队中抽调重兵驻防。
否则,在八路军、陕西军和国军的三面夹击下,这条防线随时可能土崩瓦解。
更令多田骏焦头烂额的是。
大本营正在筹划新一轮的长沙会战,急需大量兵力增援。
此刻的他既无精力也无余力去围剿日益壮大的特战旅。
这个进退维谷的局面让他夜不能寐。
其实多田骏就在几天前。
当他得知筱冢一男指挥的太原第一军进攻特战旅失利时。
还曾计划在中条山战役结束后调集重兵剿灭特战旅。
然而现在,这个计划还未实施就折损了近两万精锐。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那支拥有强大空中力量的特战旅。
讽刺的是,这些战机正是从鬼子阳明堡机场缴获的。
"八嘎!"多田骏一拳砸在作战地图上,将所有的怒火都指向了筱冢一男。
"都是这个蠢货的失职,才会让八路军获得如此强大的空中力量!"
多田骏对筱冢一男的失职恨之入骨。
最终不得不将此事上报至侵华鬼子总司令部和倭寇大本营。
这份战报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鬼子高层引起轩然大波。
从派遣军总司令部到倭寇的陆军大本营,各级将领无不震怒。
作为太原第一军司令官的筱冢一男,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次惨败的主要责任人。
倭寇大本营迅速作出决定。
立即将筱冢一男调回国内接受军事法庭审判。
同时调派岩松义雄中将接任第一军司令官一职。
这个绝密的人事变动,很快就被特战旅天机情报局掌握。
在川岛芳子情报网络的协助下。
筱冢一男被召回问责、岩松义雄接任的消息,在第三天就传到了林枫耳中。
八路军总部首长和参谋长得知后,个个喜形于色。
"筱冢一男这个老鬼子终于栽了!"参谋长拍案叫绝。
首长也难得露出笑容:"看来特战旅这次不仅打了胜仗,还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啊!"
这个老鬼子自侵华战争爆发、进驻太原以来。
多年来给八路军及其他抗日武装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他狡诈多端,手段狠毒。
如今终于被特战旅狠狠报复,落得个被调职问责的下场,确实大快人心。
虽然值得高兴,但林枫心中仍有一丝不甘。
他原本计划等特战旅发展到十万大军时,挥师太原,亲手砍下这个老鬼子的头颅。
如今筱冢一男逃回岛国本土,这个愿望怕是难以实现了。
"看来只能等我们大军攻上富士山。
或者派天机情报局的特工去执行这个任务了"林枫暗自思忖。
虽然他知道历史上筱冢一男最终是在日本投降后切腹自尽的。
但他更希望能亲手为牺牲的将士们讨回这笔血债。
不只是筱冢一男,林枫在心中列出了一份长长的名单。
所有参与侵华的鬼子战犯,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定要让这些刽子手血债血偿。
这个信念,如同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在林枫胸中永不熄灭。
经过这两场大战的洗礼,特战旅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
在最新攻占的两座县城中。
林枫果断部署雷子峰和李德明各率一个步兵团驻守。
完全复制了此前平安县城和武义县城的成功模式。
随着红旗插上县城城头,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立即展开。
虽然当地豪绅地主们强烈反对。
但在特战旅的铁血威势面前,他们只能乖乖配合。
通过"半买半送"的方式,大片土地被特战旅公平地分给了穷苦百姓。
"特战旅真的把地分给我们了!"
"听说他们防区的老百姓早就分到田地了!"
"这下咱们的好日子来了!"
百姓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这些世代受尽剥削的农民,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对特战旅的支持达到空前高度。
许多青壮年更是踊跃报名参军,誓要保卫这来之不易的革命果实。
于是特战旅各处根据地的征兵处近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参军热潮。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青年从四面八方赶来,报名处前排起的长龙从未间断过。
"同志,我是看了东石镇大捷的消息特意赶来的!"
"俺们村都知道特战旅打鬼子最厉害!"
"听说在这里当兵还能分到田地,这是真的吗?"
这些热血青年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投军的缘由。
但无一例外都提到了特战旅在东石镇、东石河战役中的辉煌战绩。
然而,骤然激增的新兵数量也给特战旅后勤部和征兵处带来了巨大压力。
喜欢抗日综剧:从亮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