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难民-《抗日综剧:从亮剑开始》

  随后,林枫的目光又转向了“超级小麦”

  他深知,晋西北地区因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历来不太适宜小麦种植。

  以往,这里的小麦产量低且病害频发。

  然而,如今有了这超级小麦,似乎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不过……为何它只能在红山村方圆十公里的土地上种植生长呢?

  林枫初时感到有些困惑。

  但很快便领悟了其中的深意,心中不禁对系统的周全考虑感到钦佩。

  林枫心思敏锐。

  立刻洞察了系统将超级小麦种植区域限定在根据地红山村方圆十公里范围内的良苦用心。

  这无疑是出于安全的考量!

  这超级小麦,绝非寻常种子可比。

  它生长周期短暂,产量惊人,是极为难得的优良品种。

  但若这些种子落入敌人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敌人定会利用它们种植出粮食,从而滋养那些侵略中华的恶魔。

  如此一来,原本能为百姓带来福祉的超级小麦,反倒可能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

  想到这里,林枫对系统只想说两个字“牛逼”

  此次万家镇之行,可谓是满载而归,不仅成功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物资。

  还即将拥有一座能够自主生产武器的小型兵工厂。

  以及珍贵的超级小麦种子,为根据地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行人浩浩荡荡,稳步向根据地红山村进发。

  突然,前方负责探路的战士如同疾风般迅速归来。

  气喘吁吁地在林枫面前停下,立正敬礼后,急切地报告道。

  “排长,前方发现大量难民聚集”

  “难民?”林枫轻声自语,在这个战火连天、动荡不安的年代,难民的出现并不意外。

  全面抗战时期,难民的大规模迁移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集体迁徙之一”

  据后世史料记载,日寇的侵略导致数千万百姓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这一数字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疾首。

  这些难民中,人员构成复杂多样,既有党政界及爱国志士。

  也不乏商人、工厂经理、医生、工程师、教育工作者以及自由职业者和技术工人等。

  农民往往选择“就近避难,不远逃他乡”

  而在难民群体中,文教界人士的数量尤为庞大,包括教师、学生和自由职业者等。

  他们因受过高等教育,思想开放。

  爱国情感与民族自尊心尤为强烈,不愿屈从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对他们而言,逃亡不仅是对生存的渴望,更是一种无声的抗争与抵制。

  简而言之,这些难民中蕴藏着众多人才,且个个心怀满腔的爱国热忱。

  正当林枫沉思之际,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的提示音。

  “接受这批难民进入根据地,将获得《武器全书》一本。

  “武器全书:宿主一旦获得此书,其内容将尽数融入您的脑海之中。

  这本百科全书涵盖了从古至今,直至未来21世纪的所有武器。

  详尽介绍了它们的性能与特点,使宿主能够迅速掌握各类武器的相关知识”

  这一突如其来的系统提示,让林枫精神为之一振。

  他连忙追问:“那些难民目前位于何处?”

  侦查战士迅速回应:“他们就在前方大约两公里的地方,人数众多,粗略估计有几百人”

  林枫深知,难民在逃难时往往会结伴而行,相互扶持。

  “走,带我去看看!”

  他果断下令,随即带领几名战士,策马扬鞭,迅速朝着难民所在的方向疾驰而去。

  林枫骑马如风,很快便追上了难民队伍。

  眼前的难民队伍规模庞大,保守估计至少有五百人以上。

  队伍中,老弱妇孺与年轻力壮的青壮年皆有,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

  有的人背着简陋的行李,在逃难的路上艰难前行。

  有的人推着破旧的手推车,车上满载着一家老小,显得沉甸甸的。

  还有的人身无长物,形单影只,显得格外孤苦无依。

  他们背井离乡,面容憔悴,每个人都显得狼狈不堪。

  而造成这一切苦难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些残暴的日军。

  目睹这一幕,林枫的心中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

  对日军的仇恨又增添了几分。

  很快,林枫骑马稳稳地拦在了难民队伍的前面。

  难民们猛然见到有人拦路,心中顿时慌乱起来,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与不安。

  但当他们看清林枫身上穿着的八路军军装时,那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了一些。

  林枫望着眼前这些惊魂未定的难民,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温和。

  他提高嗓音,大声说道。

  “各位父老乡亲,请别紧张,我是八路军新一团一排的排长,名叫林枫。

  看到你们在逃难,我就想问问,你们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目的地呢?”

  “目的地?”难民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迷茫与无助。

  他们中的许多人,一路颠沛流离,四处逃难。

  在魔都还未沦陷之前,他们从华北地区蜂拥逃至华东。

  而随着魔都的失守,战火不断蔓延,他们又不得不继续向内陆迁徙。

  战火烧到哪里,他们就被迫逃到哪里,哪里还有固定的目的地可言。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他迈着蹒跚的步伐从人群中走出,声音略显沙哑地说道:“我们哪有什么目的地啊。

  只盼着能找个没有战火的地方,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可这又谈何容易呢!”

  “是啊,偌大的中国,如今已被日寇践踏得千疮百孔,哪里还有我们的容身之所”

  “能有个栖身之地,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我们没有目的地,长官,您能收留我们吗?”

  ……

  老者的话语,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在难民人群中激起了层层波澜,大家纷纷附和,表达着内心的渴望与期盼。

  林枫见状,顺势而为,诚恳地说道。

  “我们八路军的根据地目前相对稳定,小鬼子想要对我们进行扫荡绝非易事。

  你们是否愿意前往我的根据地,寻求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呢?”

  其实,林枫邀请这些难民去根据地,并非仅仅为了完成系统任务。

  他心中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和规划。

  面对林枫的真诚邀请,难民们先是彼此对视,随后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然而,八路军在老百姓心中的良好声誉早已根深蒂固。

  他们在抗击日寇时展现出的英勇无畏更是有目共睹。

  经过一番思考后,难民们纷纷做出了决定。

  “多谢长官收留!”

  “我们正愁无处可去,只要长官愿意接纳我们,我们一定前往!”

  “当然愿意!”

  “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顿下来的地方,谢谢长官”

  “我不想再四处逃难了,我愿意去”

  喜欢抗日综剧:从亮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