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几乎是扑到了尸体近前,片刻后瞪圆了眼睛震惊道:
“竟然真的是刀伤!创口外角钝,内角锐利,边缘齐整,伤口却不深……不是致命伤。”
他猛地回头,朝愣在一旁的石坦急切招手:
“小石,你也来看看,咱们仵作就得多学多看,涨涨经验”
石坦连忙抱着纸笔挤上前,几乎将脸贴到尸身上仔细观察。
温清宁见状,默默将最佳观察位置让给二人。
她一转身,却撞进了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里。
看出元和帝感兴趣,温清宁略一迟疑,还是轻声问道:“您……也想近前看看?”
元和帝到底顾及天子威仪,没好意思真挤过去,只是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朝那边瞟了两眼。
“咳咳……凶手,可抓到了?”
“尚未,目前正在询问收集线索。”
沈钧行抬眼看了看愈发深沉的夜色,“天色已晚,寒气愈重,您是否要先回府歇息?”
元和帝摆了摆手,语气里甚至带着点悠闲。
“家里有无讳看着呢,我在这瞧瞧你们是怎么破案的。”
那样子活像家里有能干的晚辈顶着,自己乐得在外清闲看热闹。
温清宁没想到元和帝竟然还有这顽皮好奇的一面,但很快收敛心神,对沈钧行正色道:
“夫君,依据死者身上的痕迹来推测,行凶者至少应有三人。”
“为何作此推断?”沈钧行刚要发问,却被兴致更高的元和帝抢了先。
温清宁耐心解释道:
“死者身上有刀伤,却不致命,身上也缺乏挣扎、抵抗的痕迹。这足以推断,当一人持刀行凶时,必有另一人从旁协助,牢牢控制住了死者。而之所以推断存在第三人,”
她顿了顿,指向高耸的“望长安”:“是因为死者最终是被推下楼坠亡的。若仅是前两人作案,他们完全可以用刀将其杀死,不必多此一举。”
元和帝听得入神,顺着她的思路捋下去,思索道:“照你这么说,这第三个动手推人下楼的,和前两个动刀的应该不是一伙。”
“确有此种怀疑。”温清宁恭敬回应。
元和帝好似被点燃了“断案”的热情,他愈发兴致勃勃。
“那这死者是何身份?莫非是仇杀?瞧他相貌不俗,也难保不是情杀所致?”
他看向温清宁,眼中带着寻求认同的期待:
“我记得你写的那本《鞫狱龟鉴》中提过,奸情最易引发命案。
“有没有可能是此人与有夫之妇再次相会,被那妇人的夫君撞破丑事,震怒之下失手杀人?”
温清宁对上元和帝那双写满期待的眼睛,沉默了片刻,秉持着本心说道:
“眼下线索太少,若先入为主的下了定论,反而容易带偏查案方向。”
一旁的戴昇闻言,吃惊地看向温清宁,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此女是个憨直货”。
出乎意料的是,元和帝非但没有动怒,反而朗声一笑,语气中带着欣赏:“到底是温辅教出来的闺女……行了,你们赶紧查案,也让我好好见识一番。”
温清宁顺势对沈钧行道:“我们先去‘望长安’现场看看?”
“可。”
沈钧行点头,随即下令让人看好邵安的尸身,并又派了一名护城卫去催寻邵安的师妹茵娘。
安排妥当后,他便与温清宁一同步入半缘酒楼。
元和帝兴致极高,毫不犹豫地抬脚跟了上去。
戴昇本想劝说圣驾回宫,见此情形,也只能将话咽回肚里,紧随其后。
此刻的半缘酒楼内部,早已被护城卫严密控制。
无论是管事的、跑堂的,还是滞留在此的宾客、舞姬,皆被集中看管起来。
其中有在此寻欢作乐的官员,一眼认出了乔装打扮的元和帝与戴昇,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下意识地捂脸缩头,反应过来后又想挣扎上前行礼,却被元和帝用眼神严厉制止。
就在几人穿过大堂时,沈钧行敏锐地察觉到,一个伙计正鬼鬼祟祟地频频偷瞄戴昇。
他当即停下脚步,目光如炬直指那人,肃声问道:“你在看什么?”
那伙计被吓得一哆嗦,支支吾吾道:“小、小人……小人见这位贵客,之前去、去过‘望长安’找邵安……”
众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投向戴昇。
戴昇先是一脸茫然,急忙辩解:“我何时去过?我一直陪在主人身边,寸步未离!”旋即对伙计怒道,“你可知我是谁!竟敢如此污蔑我!”
那伙计虽然害怕,却还是坚持道:“小人亲眼看见您进去的!还有这位老丈……”
他怯生生地朝元和帝看了一眼:“他跟您一块儿的进的屋子。”
正旁听的津津有味的元和帝闻言也愣住了。
他反手指着自己鼻尖:“我也去了?”
元和帝无论如何都没想过,自己不过是听说“斗会”,一时兴起带着戴昇出来凑个热闹,竟然会卷入命案成为杀人疑犯……
“竟然真的是刀伤!创口外角钝,内角锐利,边缘齐整,伤口却不深……不是致命伤。”
他猛地回头,朝愣在一旁的石坦急切招手:
“小石,你也来看看,咱们仵作就得多学多看,涨涨经验”
石坦连忙抱着纸笔挤上前,几乎将脸贴到尸身上仔细观察。
温清宁见状,默默将最佳观察位置让给二人。
她一转身,却撞进了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里。
看出元和帝感兴趣,温清宁略一迟疑,还是轻声问道:“您……也想近前看看?”
元和帝到底顾及天子威仪,没好意思真挤过去,只是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朝那边瞟了两眼。
“咳咳……凶手,可抓到了?”
“尚未,目前正在询问收集线索。”
沈钧行抬眼看了看愈发深沉的夜色,“天色已晚,寒气愈重,您是否要先回府歇息?”
元和帝摆了摆手,语气里甚至带着点悠闲。
“家里有无讳看着呢,我在这瞧瞧你们是怎么破案的。”
那样子活像家里有能干的晚辈顶着,自己乐得在外清闲看热闹。
温清宁没想到元和帝竟然还有这顽皮好奇的一面,但很快收敛心神,对沈钧行正色道:
“夫君,依据死者身上的痕迹来推测,行凶者至少应有三人。”
“为何作此推断?”沈钧行刚要发问,却被兴致更高的元和帝抢了先。
温清宁耐心解释道:
“死者身上有刀伤,却不致命,身上也缺乏挣扎、抵抗的痕迹。这足以推断,当一人持刀行凶时,必有另一人从旁协助,牢牢控制住了死者。而之所以推断存在第三人,”
她顿了顿,指向高耸的“望长安”:“是因为死者最终是被推下楼坠亡的。若仅是前两人作案,他们完全可以用刀将其杀死,不必多此一举。”
元和帝听得入神,顺着她的思路捋下去,思索道:“照你这么说,这第三个动手推人下楼的,和前两个动刀的应该不是一伙。”
“确有此种怀疑。”温清宁恭敬回应。
元和帝好似被点燃了“断案”的热情,他愈发兴致勃勃。
“那这死者是何身份?莫非是仇杀?瞧他相貌不俗,也难保不是情杀所致?”
他看向温清宁,眼中带着寻求认同的期待:
“我记得你写的那本《鞫狱龟鉴》中提过,奸情最易引发命案。
“有没有可能是此人与有夫之妇再次相会,被那妇人的夫君撞破丑事,震怒之下失手杀人?”
温清宁对上元和帝那双写满期待的眼睛,沉默了片刻,秉持着本心说道:
“眼下线索太少,若先入为主的下了定论,反而容易带偏查案方向。”
一旁的戴昇闻言,吃惊地看向温清宁,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此女是个憨直货”。
出乎意料的是,元和帝非但没有动怒,反而朗声一笑,语气中带着欣赏:“到底是温辅教出来的闺女……行了,你们赶紧查案,也让我好好见识一番。”
温清宁顺势对沈钧行道:“我们先去‘望长安’现场看看?”
“可。”
沈钧行点头,随即下令让人看好邵安的尸身,并又派了一名护城卫去催寻邵安的师妹茵娘。
安排妥当后,他便与温清宁一同步入半缘酒楼。
元和帝兴致极高,毫不犹豫地抬脚跟了上去。
戴昇本想劝说圣驾回宫,见此情形,也只能将话咽回肚里,紧随其后。
此刻的半缘酒楼内部,早已被护城卫严密控制。
无论是管事的、跑堂的,还是滞留在此的宾客、舞姬,皆被集中看管起来。
其中有在此寻欢作乐的官员,一眼认出了乔装打扮的元和帝与戴昇,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下意识地捂脸缩头,反应过来后又想挣扎上前行礼,却被元和帝用眼神严厉制止。
就在几人穿过大堂时,沈钧行敏锐地察觉到,一个伙计正鬼鬼祟祟地频频偷瞄戴昇。
他当即停下脚步,目光如炬直指那人,肃声问道:“你在看什么?”
那伙计被吓得一哆嗦,支支吾吾道:“小、小人……小人见这位贵客,之前去、去过‘望长安’找邵安……”
众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投向戴昇。
戴昇先是一脸茫然,急忙辩解:“我何时去过?我一直陪在主人身边,寸步未离!”旋即对伙计怒道,“你可知我是谁!竟敢如此污蔑我!”
那伙计虽然害怕,却还是坚持道:“小人亲眼看见您进去的!还有这位老丈……”
他怯生生地朝元和帝看了一眼:“他跟您一块儿的进的屋子。”
正旁听的津津有味的元和帝闻言也愣住了。
他反手指着自己鼻尖:“我也去了?”
元和帝无论如何都没想过,自己不过是听说“斗会”,一时兴起带着戴昇出来凑个热闹,竟然会卷入命案成为杀人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