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青囊书》-《我,大明天子,打钱!》

  第三日清晨,薄雾依旧,庭院内的灵气却似乎比往日更加浓郁凝练。

  华佗正欲开始引导烈震北,院门处却传来一阵沉稳而富有韵律的脚步声。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当今朱胜便服简冠,携江玉燕翩然而至。

  天子气度沉凝,龙行虎步间自有威仪,却又内敛深沉,不迫人。

  江玉燕紧随其后,明丽不可方物,眼波流转间,既有好奇,亦有一份深藏的敏锐。

  李时珍、万密斋等人连忙上前欲行礼。

  朱胜微笑着摆手制止:

  “朕与爱妃听闻华先生神技,心向往之,特来观摩,诸位不必多礼,切勿打扰了华先生传授。”

  华佗亦看向朱胜,目光交汇刹那,这位见惯风浪的神医眼中亦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

  他在这位年轻帝王身上,感受到的并非仅仅是人间帝王的紫气。

  更有一种与天地交融、深不可测的浩瀚之感,其气血之旺,根基之厚,远超常人想象。

  甚至,华佗有感受。

  对面的朱胜,甚至比他更加接近那所谓的天道。

  “华佗见过二位贵客。”

  华佗从容揖礼。

  “先生请继续,我等在此静观即可。”

  朱胜语气平和,与江玉燕立于一侧,目光沉静地投向场中。

  华佗颔首,不再多言,凝神静气,再度起势。

  他并未立刻动作,而是深吸一气,周遭金、青、黑、赤、黄五色灵光自四周自然之中幻化而出,如倦鸟归林般汇入他周身百穴。

  虎戏·庚辛金行,淬魄炼形!

  华佗身形骤沉,脊柱如大龙起伏,发出隐隐雷鸣。西方庚辛金气奔涌而来,凝成一头吊睛白额的白虎罡煞虚影。

  此戏引金气入肺经,主肃杀收敛,淬炼人体魄力,修炼至大成,举手投足可裂金石,更能在五脏六腑凝聚白虎金罡,诸邪不侵。

  鹿戏·壬癸水行,润脉通幽!

  华佗势转灵动,华佗颈项微转,眸光清亮如寒潭深水。

  步法轻点,如灵鹿涉溪,足下竟漾开圈圈黑色涟漪,浓郁的水行精气自北方壬癸位涌来,汇聚成玄鹿真水之象。

  水汽氤氲,滋养万物,其动作牵动肾经,强化先天之本。

  修炼时,似有寒泉洗涤经脉,疏通淤塞,更能温养神魂,使人灵台清明,延年益寿。

  熊戏·戊己土行,固本培元!

  华佗身形陡然变得厚重如山,步伐踏地,嗡鸣作响,引动大地深处戊己土气。

  浑厚的黄色气流自其足下涌泉穴升腾,缠绕周身,化作巨熊撼岳之形。

  此戏稳扎稳打,意在沟通地脉,强化脾胃中宫,化后天之精为先天元气。

  每一晃动都似与大地共鸣,稳固下盘,气血如地火奔腾,磅礴无尽。

  猿戏·丙丁火行,炼意凝神!

  华佗动作倏忽变得轻快跳跃,华佗眼神灵动闪烁,如灵猿观火。

  南方丙丁火气被引动,化作赤色流光环绕其身,却不显灼热,反而温煦如阳,滋养心经。

  心火平和,则神明自生。

  此戏炼意凝神,可御心魔外邪。

  幻影纷飞间,牵引离火之精,炼化体内杂念。

  鸟戏·甲乙木行,舒衡生机!

  最后,华佗双臂舒展,如仙鹤亮翅,翩然欲飞。

  东方甲乙木行青气如潮水般涌来,在其背后凝聚成青鸾展翼之象,生机勃勃。

  木主生发,条达疏泄。

  此戏疏理肝气,调和全身阴阳平衡,足令所有淤滞一扫而空。

  动作开阔轻盈,引动九天清风,使人身轻体健,沟通天地间沛然生机。

  五式循环演练,五行精气在华佗体内形成完美循环,相生相克,最终归于丹田,化作一团混沌未明的先天一气。

  五禽演罢,异象缓缓消散,但庭院中汇聚的天地精气却久久不散,呼吸之间令人心旷神怡,百骸舒泰。

  烈震北依式练习,只觉得今日引导入体的精气格外沛然,体内沉疴奇毒都似乎在这浩荡生机冲刷下微微松动。

  李时珍、万密斋更是如痴如醉,努力记忆着每一分气机变化。

  朱胜目光锐利,自始至终未发一言。

  但他眼中流转的淡淡金芒显示他绝非仅仅在看“形”,更在洞察其“神”,解析其引动天地法则的奥秘。

  江玉燕亦屏息凝神,她能感受到这套功法对稳固心神、调和内息的巨大益处。

  待华佗收势,气息归于平和中正。

  朱胜方才抚掌轻叹,言辞恳切:

  “先生之术,已近乎道矣。非强身之技,实乃窃阴阳、夺造化之无上玄功。朕观之大有裨益。”

  朱胜上前一步,执礼甚恭,发出邀请:

  “先生大才,悬壶济世,功德无量,然一人之力终有穷时。”

  “朕恳请先生留驻大明,朕愿敕封先生为太医院首席供奉,天下医者共尊之。”

  “并广辟医馆,刊行医典,集天下之力助先生推行医道,普惠万民,使我大明百姓皆能免受病厄之苦,岂不美哉?”

  此刻,没有人比朱胜更能够明白华佗和《五禽戏》的重要意义。

  无论需要什么,朱胜都希望能够将华佗留在大明。

  华佗闻言,面露欣慰笑容,却缓缓摇头,语气温和而坚定:

  “陛下厚爱,草民感激不尽。”

  “陛下治下,大明物阜民丰,医者受尊,百姓安居,此乃盛世之象,草民一路行来,亲眼所见,深为钦佩。”

  “然,草民志不在庙堂,亦非一国之域。”

  “天下之大,疾苦犹多。”

  “云游四方,救死扶伤,医治那些无依无靠的穷苦百姓,此乃草民发下的宏愿,不敢或忘。”

  他看向朱胜,眼神清澈而真诚:

  “陛下乃不世出之明君,大明在陛下治下,必能千秋鼎盛。”

  “草民虽不能留下为官,愿将此《五禽戏》尽传于大明。”

  “此术导引先天之气,调和五行,若推广开来,持之以恒。”

  “或可使大明子民人人强健筋骨,旺盛气血,少生疾病,此亦草民为天下苍生尽的一份心力。”

  言罢,华佗又从怀中取出一本以细麻绳精心捆扎、略显古旧的书册,封面上以古篆写着《青囊书》三字。

  他双手奉上:

  “此乃草民毕生行医所得,记载诸多疑难杂症医治之法、针灸奇术、以及一些未及深入之猜想。”

  “今将其赠予大明太医院。”

  “愿借此书,与天下医者共研医道,若能于此基础上推陈出新,造福更多世人,则草民之心愿足矣。”

  朱胜看着华佗手中那本承载着无数心血与智慧的医书,又看向这位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神医,心中肃然起敬。

  “当真不愧是华佗先生。”

  朱胜不再强求,郑重无比地双手接过《青囊书》。

  “先生高义,朕代大明百姓,谢过先生!”

  朱胜深深一揖。

  “先生之志,朕敬佩之至。”

  “大明太医院及天下医馆,永远为先生敞开。”

  “先生日后云游若倦,大明随时欢迎先生归来。”

  “朕亦会下令,全力研习推广《五禽戏》,不负先生所托!”

  华佗含笑点头:

  “多谢陛下。如此,草民便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