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建议,行‘一字千金’之策!”
甘罗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们将《吕氏春秋》全文以大秦最优的草木纸抄录,悬于咸阳城门之外。告天下之士,言‘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此举一出,有三大利!”
他伸出一根手指:“其一,显相邦之富可敌国,威势无人能及。千金求一字之瑕,这是何等的气魄?
天下人只会感叹相邦胸怀之广,学问之深,财力之雄厚,而非议论朝堂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争斗。”
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其二,聚天下之名。百家争鸣,各执一词。
我等以《吕氏春秋》囊括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再以千金为价,实则是向天下宣告,真正的至理,已尽在此书!
天下士子,无论儒、墨、道、法,若想辩驳,便要来咸阳,来我相邦府门前!如此,咸阳将成天下学术中心,相邦便是当之无愧的百家之师!”
最后,甘罗的拳头微微握紧,声音也变得低沉而有力:“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立道统,定人心!
此书一出,便是为大秦,为未来的天下,立下了一部思想法典!
何为对,何为错,何为礼,何为法,尽在其中。日后秦吏治民,将有据可依;秦王治国,将有道可循。这不仅是文治之功,更是奠定万世基业的磐石!”
吕不韦听着,原本平静的眼眸中,渐渐燃起熊熊烈火。
甘罗所言,句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吕不韦,从一个阳翟大贾,到权倾天下的秦国相邦,他所求的,早已不是金钱与权位,而是一个能与周公,管仲并列的千古之名!
《吕氏春秋》,便是他实现这一野心的最大依仗!
“好!好一个‘一字千金’!”吕不韦猛地一拍扶手,站起身来,“此计甚妙!”
他踱了几步,又道:“此事,须得李斯来主持。他是《吕氏春秋》的总编,更是那草木纸的创造者。由他来操办,名正言顺,效果倍增。”
“相邦英明。”甘罗躬身,“李军正心思缜密,且有惊世之才,必能将此事办得滴水不漏。”
“来人!”吕不韦扬声道,“速去李斯府上,宣五大夫李斯即刻前来相邦府议事!”
……
当李斯踏入书房时,他立刻感受到了那股盘旋未散的昂扬与得意。
吕不韦的霸气几乎要溢出体外,而甘罗则像一只雏鹰,羽翼虽未丰满,却已尽显锋芒。
“李斯,坐。”吕不韦的声音中气十足。
他将甘罗的“一字千金”之策简略复述了一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问道:“你以为,此计如何?”
李斯并没有立刻回答。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平静地扫过激动的甘罗和意气风发的吕不韦,沉默了足足十息。
这沉默,让书房内灼热的气氛迅速冷却下来。吕不韦的笑容微微收敛,甘罗也感到了些许不安。
就在吕不韦要开口催问时,李斯终于说话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枚冰针,精准地刺破了现场浮华的泡沫。
“相邦,恕我直言。”李斯缓缓起身,躬身一拜,“此计,若只如此,非但不是妙计,反而是取祸之策。”
“什么?!”甘罗失声叫道,脸色瞬间涨红。
吕不韦的眼神也陡然凌厉起来,如鹰隼般盯住李斯:“你说什么?讲!”
李斯直起身,神色从容不迫。他先是看了一眼甘罗,语气中带着一丝引导而非批驳的意味:
“甘罗先生此计,可谓抓住了‘势’,精于‘术’,确实高明。以千金求一字,是为立威,为争名,对吗?”
甘罗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正是他计策的核心。
“但,”李斯话锋一转,目光直视吕不韦,
“相邦,您是什么人?您是欲与周公、管仲比肩的万世之师。
您的着作,难道仅仅是为了与长安君、嫪毐之流斗气的工具吗?
用千金去求一个字,天下人会如何看?他们会说,阳翟大贾,果然还是商贾手段,用钱来买名声,用金子来堵天下悠悠之口!”
这番话,如一盆冰水,从吕不韦头顶浇下。
“商贾手段”四个字,精准地刺中了他内心最敏感、最想摆脱的烙印。
他可以富甲天下,可以权倾朝野,但唯独“商人”这个出身,是他终生为之介怀的隐痛。
看到吕不韦变幻的神色,李斯知道,他已经成功地将对方从云端拉了下来,为植入自己的思想腾出了空间。
“甘罗先生点燃了一颗火苗,这很好。”李斯的声音变得柔和,却更具穿透力,
“但这火苗,可以只是一场炫目的烟花,看过便忘;也可以是……点亮一个时代的燎原之火。”
他顿了顿,环视二人,用一种近乎蛊惑的语调说道:“我们为何不换一种思路?我们不是在‘争名’,而是在‘铸道’!”
“铸道?”吕不韦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又被巨大的好奇所攫取。
“然也!”李斯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力量,
“相邦此书,包罗万象,乃是为大秦,为未来一统之天下,铸造一部思想法典!
我们‘一字千金’,不是为了炫耀相邦无暇,而是为了向天下宣告:我们正在为这个剧变的时代,寻找一条至公至正的‘大道’!我们愿以千金,求天下有识之士,共同完善这条大道!”
他看着已经完全被自己思路吸引的吕不韦,继续加码:
“如此一来,格局便彻底不同了。您不再是与小辈争利的权臣,而是为天下立心的圣贤!您不是在用钱买名,而是在用财富,为天下求道!
此举,非但不是商贾之举,反而是上古先贤‘散尽家财,以求真理’的至高风范!”
“周公制礼作乐,定的是周之一朝。而相邦您,今日所铸之‘道’,将是未来华夏大一统帝国的万世基石!敢问相邦,此等功业,周公、管仲,可曾有过?”
吕不韦浑身一震,只觉得一股电流从脊椎直冲头顶。
甘罗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们将《吕氏春秋》全文以大秦最优的草木纸抄录,悬于咸阳城门之外。告天下之士,言‘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此举一出,有三大利!”
他伸出一根手指:“其一,显相邦之富可敌国,威势无人能及。千金求一字之瑕,这是何等的气魄?
天下人只会感叹相邦胸怀之广,学问之深,财力之雄厚,而非议论朝堂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争斗。”
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其二,聚天下之名。百家争鸣,各执一词。
我等以《吕氏春秋》囊括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再以千金为价,实则是向天下宣告,真正的至理,已尽在此书!
天下士子,无论儒、墨、道、法,若想辩驳,便要来咸阳,来我相邦府门前!如此,咸阳将成天下学术中心,相邦便是当之无愧的百家之师!”
最后,甘罗的拳头微微握紧,声音也变得低沉而有力:“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立道统,定人心!
此书一出,便是为大秦,为未来的天下,立下了一部思想法典!
何为对,何为错,何为礼,何为法,尽在其中。日后秦吏治民,将有据可依;秦王治国,将有道可循。这不仅是文治之功,更是奠定万世基业的磐石!”
吕不韦听着,原本平静的眼眸中,渐渐燃起熊熊烈火。
甘罗所言,句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吕不韦,从一个阳翟大贾,到权倾天下的秦国相邦,他所求的,早已不是金钱与权位,而是一个能与周公,管仲并列的千古之名!
《吕氏春秋》,便是他实现这一野心的最大依仗!
“好!好一个‘一字千金’!”吕不韦猛地一拍扶手,站起身来,“此计甚妙!”
他踱了几步,又道:“此事,须得李斯来主持。他是《吕氏春秋》的总编,更是那草木纸的创造者。由他来操办,名正言顺,效果倍增。”
“相邦英明。”甘罗躬身,“李军正心思缜密,且有惊世之才,必能将此事办得滴水不漏。”
“来人!”吕不韦扬声道,“速去李斯府上,宣五大夫李斯即刻前来相邦府议事!”
……
当李斯踏入书房时,他立刻感受到了那股盘旋未散的昂扬与得意。
吕不韦的霸气几乎要溢出体外,而甘罗则像一只雏鹰,羽翼虽未丰满,却已尽显锋芒。
“李斯,坐。”吕不韦的声音中气十足。
他将甘罗的“一字千金”之策简略复述了一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问道:“你以为,此计如何?”
李斯并没有立刻回答。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平静地扫过激动的甘罗和意气风发的吕不韦,沉默了足足十息。
这沉默,让书房内灼热的气氛迅速冷却下来。吕不韦的笑容微微收敛,甘罗也感到了些许不安。
就在吕不韦要开口催问时,李斯终于说话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枚冰针,精准地刺破了现场浮华的泡沫。
“相邦,恕我直言。”李斯缓缓起身,躬身一拜,“此计,若只如此,非但不是妙计,反而是取祸之策。”
“什么?!”甘罗失声叫道,脸色瞬间涨红。
吕不韦的眼神也陡然凌厉起来,如鹰隼般盯住李斯:“你说什么?讲!”
李斯直起身,神色从容不迫。他先是看了一眼甘罗,语气中带着一丝引导而非批驳的意味:
“甘罗先生此计,可谓抓住了‘势’,精于‘术’,确实高明。以千金求一字,是为立威,为争名,对吗?”
甘罗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正是他计策的核心。
“但,”李斯话锋一转,目光直视吕不韦,
“相邦,您是什么人?您是欲与周公、管仲比肩的万世之师。
您的着作,难道仅仅是为了与长安君、嫪毐之流斗气的工具吗?
用千金去求一个字,天下人会如何看?他们会说,阳翟大贾,果然还是商贾手段,用钱来买名声,用金子来堵天下悠悠之口!”
这番话,如一盆冰水,从吕不韦头顶浇下。
“商贾手段”四个字,精准地刺中了他内心最敏感、最想摆脱的烙印。
他可以富甲天下,可以权倾朝野,但唯独“商人”这个出身,是他终生为之介怀的隐痛。
看到吕不韦变幻的神色,李斯知道,他已经成功地将对方从云端拉了下来,为植入自己的思想腾出了空间。
“甘罗先生点燃了一颗火苗,这很好。”李斯的声音变得柔和,却更具穿透力,
“但这火苗,可以只是一场炫目的烟花,看过便忘;也可以是……点亮一个时代的燎原之火。”
他顿了顿,环视二人,用一种近乎蛊惑的语调说道:“我们为何不换一种思路?我们不是在‘争名’,而是在‘铸道’!”
“铸道?”吕不韦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又被巨大的好奇所攫取。
“然也!”李斯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力量,
“相邦此书,包罗万象,乃是为大秦,为未来一统之天下,铸造一部思想法典!
我们‘一字千金’,不是为了炫耀相邦无暇,而是为了向天下宣告:我们正在为这个剧变的时代,寻找一条至公至正的‘大道’!我们愿以千金,求天下有识之士,共同完善这条大道!”
他看着已经完全被自己思路吸引的吕不韦,继续加码:
“如此一来,格局便彻底不同了。您不再是与小辈争利的权臣,而是为天下立心的圣贤!您不是在用钱买名,而是在用财富,为天下求道!
此举,非但不是商贾之举,反而是上古先贤‘散尽家财,以求真理’的至高风范!”
“周公制礼作乐,定的是周之一朝。而相邦您,今日所铸之‘道’,将是未来华夏大一统帝国的万世基石!敢问相邦,此等功业,周公、管仲,可曾有过?”
吕不韦浑身一震,只觉得一股电流从脊椎直冲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