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先是静悄悄的,村正和几个乡邻还在嘀咕,那裴娘子方才迟迟不肯递出书信已是蹊跷,此刻竟突然对着那陌生的灰袍男子屈身下跪,更让众人摸不着头脑。
“这是做什么?”有人低声嘀咕,几人便不由自主地往前凑了几步,刚靠近些,就听清了裴婉君那句带着颤音的话——她要带珠儿去蜀地。
“娘子,此事万万不可!”村正脸色一紧,连忙上前阻拦。
裴婉君缓缓起身,先对着围上来的众人福了一礼,鬓边碎发垂落,声音却稳:“多谢诸位阿兄阿伯连日来为珠儿二老奔波,婉君记在心里。”她抬眼时,目光里没有了先前的哀戚,反倒透着一股不容动摇的决绝,“珠儿的阿爷在蜀地,我得带她去找。”
“可你们俩……”旁边那中年汉子急了,搓着粗糙的手掌,“两个女娃子,千里迢迢去那蜀地,路上豺狼虎豹不说,遇到歹人可怎么好?”
村正抬手打断他,眉头拧成个疙瘩:“娘子,你的心意我懂,想替二老照看着珠儿。可你们年纪太轻,这世道险恶,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我断断不能应。”
一直站在旁边抹泪的妮子阿娘也走上前,拉了拉裴婉君的衣袖,声音软下来:“是啊娘子,老叔老婶刚走,珠儿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咱们怎么对得起他们?”她叹了口气,又劝,“还是按先前说的,珠儿我来照顾,你只管去找自家亲人,放心便是。”
正说着,堂屋内传来细碎的脚步声,珠儿牵着妮子的手走了进来,脸上还挂着泪痕。
见众人都望着自己,她先是怯怯地缩了缩手,随即抬头看向裴婉君,望见阿姐眼中那股子执拗,又转头望向院角那棵老槐树——往日里,阿翁总在树下编竹筐,阿婆会搬个小凳坐在旁边择菜,可如今树下空空荡荡,只剩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树梢上,两只灰雀叽叽喳喳跳了一阵,忽然扑棱棱展开翅膀,一前一后朝着远处的天际飞去,渐渐成了两个小黑点。
珠儿深吸一口气,挣开妮子的手,走到妮子阿娘面前,仰着脸:“婶子,你们说的话,我都听见了。”
她顿了顿,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我要跟婉君阿姐去蜀地,找阿爷。”
这话一出,院中霎时没了声息。村正愣了愣,才蹲下身拉过珠儿的手:“珠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听话,留下来跟妮子作伴,等你阿爷回来,不是一样的?”
妮子阿娘也赶紧点头,眼圈又红了:“是啊珠儿,留下来,婶子给你做你爱吃的,等你阿爷回来。”
珠儿却摇了摇头,手攥得紧紧的,望着远方的眼神,竟有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坚定。
院中的沉默被韩幼娘清亮的声音打破:“诸位,我师父方才已经应下裴娘子,会一路照看她们,只管放心便是。”
村正眉头依旧没松,他虽知道这紫衣女子杀了吴六子那三个泼皮,却终究没亲眼见过真本事,况且这几人来路不明,怎敢轻易将珠儿这孩子托付出去?众人也都低着头,显然和村正心思一般。
韩幼娘看在眼里,嘴角噙着一抹淡笑,抬手指向院角那块一人高的青石——那石头原是老两口生前摆在那里镇宅的,旁边斜斜架着根晾衣竹篙。
她指尖并拢如剑,轻轻一抬,众人只觉眼前金光乍闪,随即“轰隆”一声闷响,震得脚下土地都颤了颤。
再看那青石,竟像被巨斧劈开一般,整整齐齐裂成了两半。一半仍稳稳立在原地,另一半则重重砸在地上,那根竹篙也掉落在一旁。
“乖乖……”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村正更是张大了嘴,喉结上下滚动,吞咽唾沫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望着那断口平整的青石,半晌才喃喃道:“原来几位会仙术,难怪难怪……”
韩幼娘收了手,笑意更深:“这样,能护得她们二人周全了吗?”
旁边的陈明乾看着师妹亮的这手功夫,无奈地摇了摇头,却终究没敢多言。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都把目光落到了妮子阿娘身上。
她蹲下身,轻轻拉着珠儿的手,眼中满是不舍:“珠儿,这一路去蜀地,可比不得在家里,风餐露宿是常事,你真的想好了?”
珠儿把下巴抬得高高的,声音虽还有些稚嫩,却透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婶子,我想好了,要跟婉君阿姐去找阿爷。”
话说到这份上,众人便知再劝无益,都默默退开了些。
村正整理了一下衣襟,对着张天童拱手深深一揖:“先生,我等虽知诸位本领非凡,但珠儿和裴娘子都是寻常女子。既然先生承诺护送,她们二人的性命,便全仰仗先生了。”
话音刚落,村正收敛了方才的语气,神情郑重地开口:“原本我定于数日后启程前往兴元府,如今看来,不如与诸位同行,路上也好彼此有个照应。”
裴婉君心中明镜似的,自然懂村正的顾虑。自己落脚这村子不过短短几日,即便经历了几番变故,终究还是个外人。村里的女娃怎可贸然托付给陌生人?身为一村之主,他断不会如此武断行事。
张天童师徒三人也都领会了其中深意。陈明乾与韩幼娘交换了一个眼神,陈明乾默然不语,韩幼娘亦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师父,静候他的决断。
张天童依旧没说话,只对着村正微微颔首,算是应下。
妮子再也忍不住,泪水顺着脸颊滚落,她几步跑到珠儿面前,紧紧拉住她的手:“珠儿,你能去找阿爷,我打心底里替你欢喜,可路上一定要多保重啊。”
说着,她从怀里掏出块黑亮的鹅卵石,石面被摩挲得光滑温润,显然是日日带在身边的物件。“这是我最宝贝的东西,送给你,保佑你顺顺利利找到阿爷,还有……千万别忘了我。”
珠儿接过鹅卵石,紧紧攥在手心,转身跑进内堂。
片刻后她跑出来,手里捧着个小小的荷包,针脚歪歪扭扭,上面绣着的蝴蝶翅膀都歪向一边,却看得出绣时用了十足的心思。她把荷包往妮子手里塞:“这是我自己绣的,送给你。”
妮子捏着那粗糙却温热的荷包,眼泪掉得更凶了,却笑着点头:“我收着,天天都带在身上。”
就在这时,通文叔捏着写好的信走进院来,一眼瞥见那劈成两半的青石,惊得“咦”了一声,手里的信纸都晃了晃。
他瞧着众人都聚在堂屋门口,便快步上前:“这石头怎么碎了?院里这是出了啥事儿?”
妮子阿娘叹了口气,把珠儿要跟着裴婉君去蜀地寻阿爷的事简略说了说。通文叔听完,倒比众人看得开,捋着下巴的胡须点头:“既然孩子心意已决,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他转向张天童师徒,拱手作揖,“多谢三位肯护送她们,这两个孩子就拜托了。”说罢,将手里的信递给裴婉君,“先前老两口给珠儿阿爷安贵写过信,地址我还记得,都写在上面了。”
裴婉君双手接过,指尖轻轻抚过信封上的字迹,仔细揣进怀里,贴身护着。
她牵着珠儿的手准备转入内室,身后突然传来张天童的声音:“等一下。”
她脚步一顿,疑惑地转过身,只见张天童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转而对身旁的韩幼娘吩咐道:“幼娘,取一颗玉清丹给婉君娘子。她还在发着烧。”
这话一出,众人无不齐齐看向裴婉君,眼中满是关切。韩幼娘连忙走上前,纤手轻轻覆在裴婉君的额头上一试,指尖顿时触到一片滚烫 —— 果然在发着烧。
想来是惊惧交加,又强撑着料理后事,身子早已熬不住了。她急忙从怀中摸出个精致的白瓷小瓶,倒出一粒比米粒略大、泛着淡淡光泽的药丸。陈明乾已在旁端过一碗温水递来,动作默契自然。
裴婉君没有半分迟疑,接过水碗与药丸,就着温水仰头服下,随后向师徒三人深深一揖:“多谢费心。” 说罢才重新牵起珠儿,缓步走进内室。
韩幼娘望着她的背影,轻声叹道:“怪不得我总见她脸颊泛着不正常的红晕,还当是因为劳累气血上涌,竟不知是烧得这般厉害。”
陈明乾在一旁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叹:“这位裴娘子,性子真是执拗得紧,都烧成这样了,竟一声不吭硬撑着。”
村正几人也是面面相觑,无不感叹这婉君娘子的执拗和坚韧之心。
事已定下,众人也不再多留,三三两两道别离去。陈明乾忽然叫住正要转身的村正:“村正,村里可有马车?”
村正愣了愣:“咱村都是庄户人,哪有那金贵物件?”他上下打量着陈明乾,“要这东西做啥?”
“要护送她二人去蜀地,总不能让她们骑马。”陈明乾解释道,“有辆马车才方便些。”
村正摸着后脑勺想了想,眼睛一亮:“马车是没有,不过有牛车啊,模样跟马车差不离。找村里的尚才做个车舆安上就行——他先前给镇上张大户做过马车,手艺熟得很。”
陈明乾颔首,从怀里摸出个沉甸甸的钱袋,递过去:“这些钱该够了。劳烦村正找辆牛车改改,明日一早送到这里来。”
村正掂了掂钱袋,里面铜钱撞得叮当作响,当即拍着胸脯:“放心!为了珠儿她们,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明日一早,保准让你们坐上现成的马车!”说罢,揣好钱袋大步去了。
傍晚的余温尚未散尽,空气中还浮动着方才韩幼娘与裴婉君一同忙碌出的吃食香气。简单的饭菜落了肚,白日的琐碎仿佛也随之一并沉淀下去。
堂屋门口,张天童静坐如磐石,双目轻阖,气息匀长,仿佛与周遭的静谧融为了一体。
一旁的陈明乾则斜倚着门框,手里捧着本旧书,书页边缘被摩挲得发卷起毛,显然是常伴身侧的物件,他看得专注,偶尔指尖会轻轻捻过泛黄的纸页。
韩幼娘搬来三张矮凳,裴婉君牵着珠儿挨着坐下,三人就坐在堂屋门口那片被灯光染亮的方寸之地。
屋里的光温柔地漫出来,将她们的身影拓在地上,忽明忽暗,像是一幅流动的剪影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溪涧里此起彼伏的蛙鸣与四周窸窣的虫吟交织成一片,悠悠传入几人耳中,那细碎又绵密的声响,竟像是这方天地在无声地向他们作最后的道别。
三人仰望天空,谁都没有先开口。夜空早已褪去最后一抹暮色,成了块缀满碎钻的墨色丝绒,繁星密密匝匝地铺着,一条朦胧的银河如轻纱般横贯天际,清晰得仿佛伸手就能触到。
三人齐齐仰着头,目光追随着那些遥远的光点,连呼吸都不自觉放轻了。
许久,裴婉君侧过头,恰好瞥见珠儿小巧的下颌线绷着,一声长长的叹息从她唇边逸出,轻得像风拂过草叶。
那声叹里藏着太多东西,是对故去阿翁阿婆的念挂,或许还有对前路未卜的惶惑。裴婉君心头一软,悄悄伸过手,轻轻握住了珠儿微凉的小手,指尖用力捏了捏,像是在说“别怕”。
“看,这天上的星星。”韩幼娘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几分悠远,“这些星星就像这世间的人一样。有的依然亮着,有的却越来越暗淡,直至有一天消失不见。但是,新的星星就会出现,替代之前的位置。”
裴婉君对天象一窍不通,却听得懂她话语里的温柔用意,是说给珠儿听的,也是说给这无边夜色听的。
正说着,一道细碎的光忽然划破天幕,快得像谁不经意间撒落的银线。“你看,那颗星星要远行了,激动的在天上奔跑。”韩幼娘眼睛一亮,连忙指着流星划过的方向。
“那是流星。”珠儿终于开了口,声音还有些怯生生的,“小时候阿爷给我说过的。”
韩幼娘闻言,忍不住低低尬笑了几声,那笑声混着晚风,轻轻散在星光里,却带着种让人安心的暖意。
裴婉君望着流星划破夜幕,心头涌上一阵在天地间的渺小感。若自己真有反抗之力,阿翁阿婆怎会枉死?
可转念又想,若真有那般能耐,又怎会沦落至此?或许冥冥中一切早已注定。她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韩幼娘听见叹息,心中暗道:幸好自己来得及时,否则裴婉君名节难保,她与珠儿怕是早已成了刀下亡魂。
她抬眼望向漫天繁星,缓缓开口:“这天啊,今日或许繁星满布,明日就可能漆黑一片不见星月。但挨过那阵子,不仅繁星会再挂天际,还会有明月高悬呢。”
裴婉君怎会听不出话中深意,轻声道:“多谢幼娘阿姐。”
韩幼娘心里其实一直暗暗佩服着裴婉君。这般娇养的千金小姐,在这般年纪遭遇如此横祸,却能安然静坐于星空下观赏繁星,甚至还要陪着珠儿远赴千里之外寻找亲人。她那份藏在温婉外表下的内心,远比她的外表看上去要强大坚韧得多。
三人望着夜空,偶尔说上几句。夜色渐深,想到明日一早便要启程,便各自回房歇息去了。
次日清晨,天边刚被一抹鱼肚白晕染开,太阳便像个调皮的孩童,猛地从地平线后跳脱出来,给大地镀上了层暖融融的金边。众人早已起身,院子里很快便有了生气。
裴婉君和韩幼娘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锅碗瓢盆的轻响伴着淡淡的炊烟,混着米粥的香气飘出来,让人心里踏实。
另一边,陈明乾正提着马料在院子里喂马,马儿甩着尾巴,不时打个响鼻,像是也在期待着接下来的行程。
简单吃过早饭,韩幼娘和裴婉君又转身回了厨房,开始手脚麻利地准备路上的干粮,面团的揉捏声、面杖敲击案板的声音此起彼伏。
珠儿瞧着她们忙碌,也想上前搭把手,却被裴婉君笑着按住:“你歇着吧,这点活我们来就行。”珠儿只好作罢,转身回房细细收拾起行囊。
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张天童安静地坐着,目光落在地上的光影里。陈明乾一早便给他们的马匹喂了草料和水,装好了马鞍。
此刻,正在一旁焦躁地踱来踱去,视线频频瞟向门口,显然是在盼着村正把改好的马车送来。
终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裹挟着 “咕噜咕噜” 的车轮滚动声由远及近,划破了清晨的静谧。陈明乾顿时精神一振,目光紧紧望向声音来处。
只见一名中年汉子赶着辆马车稳稳停在门前,车帘轻晃间,村正从另一侧的车辕上迈步走了下来。
陈明乾快步迎出门,刚走到车前,村正就笑道:“郎君,可算赶上了!这是尚才连夜赶着改好的。”
一旁的尚才抹了把汗,略带歉意地说:“可惜时间太紧张,来不及上漆,模样糙了点。”
陈明乾仔细打量着眼前的马车:车辕上的马匹虽非名贵良种,却见它四蹄粗壮稳健,身躯线条匀称流畅,马身还带着未干的水珠,显然是刚刚洗刷过,透着几分精神利落。
一旁的村正见状解释道:“这可是咱村里最好的马了,平日里就靠它拉着物资往镇上跑。别看它模样普通,论起拉货赶路的能耐,实在是顶用得很。”
陈明乾闻言点了点头,心中自然明了 —— 对这样一个寻常村落而言,能有这样一匹筋骨扎实、耐力十足的好马,确实算得上难得的家底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又看向车身,车床虽看着有些陈旧,但中间特意加了几块木板,车厢明显宽敞了不少;上面的车舆却是崭新的,布帘也已整齐挂好,木头原本的纹理清晰可见,透着股质朴的气息。
再看车轴,换了根更粗壮的,伏兔也做了加固,连车轮都是新的,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和力气。
尚才拍了拍车舆,解释道:“这是给珠儿她们赶路坐的,我特地把原来的牛车改大了些。”
他掀起布帘,指着里面铺好的垫子,“这些是邻居几个婶子和我家娘子连夜赶制的,让她们坐着能舒服些。”
陈明乾看着这处处透着用心的马车,满意地点点头,真心实意道:“不错,多谢阿兄费心了。”
“客气啥,都是给珠儿她们搭把手。”尚才摆摆手。
陈明乾转身回院,牵出师徒三人的马匹,缰绳拴在门口的树干上,就等众人上车启程了。
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片开阔的空地上站着送行和远行的人。晨露还未散尽,带着些微的凉意,却挡不住空气中那份沉甸甸的不舍。
“这位通文叔也要同去兴元府?” 陈明乾望着一旁的中年文士,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问道。
村正闻言解释道:“我这肚子里没多少墨水,此番去兴元府办的是公事,自然得让通文跟着帮衬。”
陈明乾一听,这话在理,确实无从反驳。身旁的师父始终默不作声,他便也不再多问。
此时村正正捻着胡须站在马车旁,身侧的通文叔与他并肩而立,两人背上都沉甸甸地压着大包袱,腰间还各系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小袋。从包袱外凸的轮廓看,想来是备足了路上的干粮与水囊。
送行的人群里,村正的娘子带着两个孩子也在其中。村正娘子正拉着他细细嘱咐一路当心,村正却笑着拍了拍胸脯,朗声道:“这趟路我走了多少回了,放心便是。”
说着又转头叮嘱两个孩子:“在家要好好帮衬阿娘。” 两个孩子懂事地抿着嘴点头,脸上满是不舍。
尚才也拢着袖,目光落在那辆即将启程的马车旁。妮子阿娘手里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见裴婉君走过来,忙递过去:“这里面都是些干粮,路上饿了就填填肚子,别亏着自己和珠儿。”
裴婉君笑着接过来,指尖触到布包上的温热,轻声谢过,转身放进了马车里。珠儿站在车边,脸上带着怯生生的期待,妮子阿娘拉住她的手,细细嘱咐:“路上要多听婉君阿姐的话,到了地方要好好照顾阿爷和自己。”
珠儿用力点头,声音细弱却清晰:“婶子放心,珠儿晓得了。”
妮子在一旁早已红了眼眶,拉着珠儿的衣角不肯放,直到珠儿要上车了,才抽噎着说:“到了那边……要记得给我写信。”
说完再也忍不住,抬手抹了抹眼角的泪。珠儿也跟着红了眼,却还是强笑着点头。
妮子阿娘拍了拍珠儿的头顶,又转向裴婉君:“此番多谢裴娘子成全,珠儿这孩子……劳你多费心了。”裴婉君温声道:“婶子言重了,不过是些力所能及的事。”
妮子阿娘又转向张天童师徒三人,行了一礼,“这一路还要多谢三位护送,为珠儿费心了,还望一路保重。”
村正娘子和两个孩子也纷纷上前,与张天童师徒道别。陈明乾和韩幼娘在一旁牵着马,轻声安抚着躁动的马儿。张天童站在一旁,只是微微颔首。
通文叔坐在马车右侧,村正则在左侧执缰赶车,两人沉甸甸的包袱早已妥帖放进了车厢。
只见村正手腕轻扬,马鞭在空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车轱辘伴着一声 “吱呀” 轻响缓缓转动起来。
张天童师徒三人利落翻身上马,张天童与陈明乾并辔走在前头开路,韩幼娘则策马护在马车身侧。
为免路途引人注意,陈明乾与韩幼娘将背负的宝剑都解下,稳稳放置在马鞍一侧,不再贴身携带。
车厢内,珠儿与裴婉君相坐同行。珠儿悄悄撩起一角车帘,探出小脑袋,朝着村口送行的人群用力挥着小手,眼底满是恋恋不舍。
“保重——”“到了记得报平安——”送行的人群挥手高声说着。
喊声混着马蹄声渐渐远去,众人望着扬起的尘土,直到马车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尚才松了口气,转身道:“都回吧。”众人这才慢慢散开,脚步里都带着些怅然。
妮子阿娘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头,妮子吸了吸鼻子,目光却还黏在远方。
直到阿娘又唤了一声,她才缓缓转过身,走了没几步,却又忍不住回头,望着那早已看不见车影的方向,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把心里的不舍都咽下去,这才和阿娘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阳光渐渐升高,村口的空地上,只剩下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很长。
行进间,村正对着前首的张天童郑重开口:“先生,咱们这一路若是要需寻歇脚处,那伏虎山的寺庙万不可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往前再走五里便是云岳村,到那里找户人家落脚才最妥当。” 张天童闻言回眸,淡然一笑:“多谢村正提醒。”
村正一听他还是称呼自己村正,连忙说道:“出门在外就不必称呼‘村正’了,先生唤我青山便是。” 张天童闻言微微颔首,算是应下了这个称呼。
一旁的韩幼娘听潘青山说伏虎山的寺庙万万去不得,见他说这话时神色格外凝重,提及那寺庙的瞬间,眼底更是藏不住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慌,不由得疑惑问道:“青山叔,那寺庙莫非是出过什么事?”
潘青山闻言长叹了口气,声音压得低了些:“那寺庙先前闹过些…… 不干净的东西,早就荒废好些年了。”
他想起这位娘子曾用仙术分开大石的事,虽说那等震撼场面仍历历在目,但终究放心不下,便又谨慎叮嘱道:“娘子虽有仙术在身,可出门在外还是得小心为上。”
韩幼娘听了只是浅浅一笑,并未多言,心里却暗暗将这话记下了。
山道蜿蜒,车轮碾过碎石子,发出持续不断的“咯吱”声。两侧的山壁愈发陡峭,草木葱茏,将天空挤成一道狭长的蓝。
到了正午,日头正烈,张天童勒住马缰:“就在此处歇歇脚吧。”众人寻了片背阴的空地,潘青山将马车停稳,裴婉君扶着珠儿下了车。
妮子阿娘给的干粮还带着余温,就着山风嚼着,倒也填腹。
潘青山与通文叔并肩坐在一旁,就着水壶啃着干粮,闲聊间说起这山道两侧的景致。两人都道,这两年过来,周遭景物其实并无太大变化,依旧是旧时模样,只是路边的树丛比先前更显繁盛茂密了些。
裴婉君望着远处层叠的山峦,青灰色的峰峦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她轻声问:“这是到了哪里?”
陈明乾正啃着饼子,闻言指了指前方:“这是秦岭。过了这段山路,前面就是官道,到兴元府就顺当了。”
裴婉君微微点头,这些地名于她而言都很陌生,只顺着他指的方向望了望。韩幼娘提着水壶走过来,递了一杯给她,又给珠儿倒了半盏:“喝点水,解解燥。”
她在一旁坐下,望着天际流云:“要到益州还远着呢。”指尖无意识地划着地面,“按眼下的脚程,日头落山前准能到兴元府地界。之后去利州,等到了剑州,才算真正进了剑南地界。”
珠儿听得眼睛发亮,小口抿着水道:“幼娘阿姐懂得真多。”
韩幼娘被她夸得笑起来,眼尾弯成月牙:“等你长大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然也会知道这些。”
一旁的通文叔连忙附和道:“娘子说得是。珠儿啊,等找到你阿爷,就让他给你请位好先生,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肚里有了学问,自有用处。”
珠儿听了这话,不好意思地挠着后脑勺笑起来:“可通文叔先前教我的那些字,我都快忘光啦。”
裴婉君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温声道:“无妨,读书本就不是急得来的事,得慢慢积累才是。”
潘青山也跟着点头:“没错没错,你先前是家里事多太忙了,你阿翁阿婆……”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察觉到失言,声音猛地顿住,连忙干咳两声岔开话题,指着前方山道说起了路况地形。
歇够了脚,一行人重新启程。车轮再次滚动时,待一行人走了两个时辰,日头已开始西斜,原本晴朗的天空渐渐飘来厚厚的云层。
又走了半个多时辰,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山间黑的快,山坳里不久便将漆黑一片。
韩幼娘抬头望了望天色,眉头微微蹙起:“师父,看来咱们脚程慢了些,这天眼看就要黑透了。山道本就难行,得赶紧找地方歇脚才是。”
张天童勒住马缰环顾四周,沉声说道:“往前三里有个岔路口,往东拐三里路有座寺庙,先去那里落脚。”
潘青山一听这话,顿时急了 —— 这分明是要往伏虎山去!他连忙策马上前阻拦:“先生万万不可!咱们再咬牙坚持一阵,过了岔路口,往前多走五里便是云岳村,那村里的村正是我岳丈,去他家歇息最是妥当安全!”
张天童看了看潘青山与通文叔眼中难掩的惊慌,又抬眼望了望愈发阴沉的天空,只淡淡道:“加快脚步。”
众人当即策马急行,车厢里的裴婉君和珠儿被晃得左摇右摆,身不由己。
山谷里的天色暗得格外快,转瞬之间四周便已朦胧昏暗。车厢内两人被颠得东倒西歪,只能死死抓住车厢边缘才勉强稳住身形。
突然,一声凄厉的马嘶划破暮色,车身猛地一震,两人踉跄着向前扑去。裴婉君反应极快,一手迅速抓住车窗边框,另一手紧紧将珠儿揽入怀中,这才没让两人摔倒。
原来一行人经过岔路口刚行出不远,拐过一道山弯,便见山道中央不知何时从山上滚落一块巨石,周围还堆着无数大小不一的石块,将去路堵得严严实实。
陈明乾策马上前,突然从马鞍上纵身跃起,几个起落便站到了巨石顶端,查看片刻后又轻盈跃回马背上,策马回来禀报:“师父,前方是山体滑坡了,至少百丈长的山道都被堵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天童望向一侧山坡,果然见大片山体滑坡的痕迹,彻底阻断了去路。他策马向前几步,抬手作剑指状,却又犹豫片刻,回头沉声道:“看来是过不去了,今夜只能去伏虎山的寺庙过夜了。”
潘青山听了这话,再看眼前被堵得严严实实的山道,知道去伏虎山已是势在必行,心中只能暗自祈祷那些传言不过是空穴来风,只求众人今夜能平平安安。
他朝身旁的通文叔递了个眼神,又对着车厢里的裴婉君和珠儿扬声叮嘱:“抓稳了!” 随即调转马头,众人策马转向伏虎山方向而去。
车马刚拐过东面山弯,一阵狂风毫无征兆地呼啸而至,风势猛烈得连马匹都被吹得踉跄难行。
不远处的山道上,地上的枯枝败叶被狂风卷得盘旋而上,形成一道诡异的气旋。张天童师徒三人在马上抬手挡在额前,借着臂弯的空隙紧盯着前方路况。
道路两侧的山林里,不知被什么惊起一片飞鸟,扑棱棱掠过昏暗的天空;身下的马匹也似感受到莫名的恐惧,焦躁地跺着蹄子,死活不肯再往前挪步。
正当众人屏息凝神之际,狂风却又骤然停歇。三人连忙伸手在马脖子上轻轻抚摸,安抚着受惊的坐骑。
潘青山望着这突如其来的异象,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额头已渗出细密的冷汗;一旁的通文叔更是双手死死抓着车厢边缘,身子绷得像块铁板。
张天童大手一挥,沉声道:“继续走。” 众人强压下心头的不安,策马前行。又走了片刻,天色已彻底沉入黑暗。
山道在此分出一条岔路,蜿蜒通向远处的山脚。昏暗的山坳间,一点微弱的火光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宛如黑暗里孤悬的引路明灯。张天童抬手指向那火光处:“就是那里,我们过去。”
待走近些,才见寺院的院门上挂着两盏灯笼,火光在夜风中微微摇晃,映照出斑驳的门楣。
众人刚策马踏入视线范围,两个持刀的汉子便从门后快步上前几步,沉声喝问:“来者何人?”
张天童目光一扫,只见这两人身着同款短打,胸前赫然绣着 “顺风” 二字,手中各握着一把宽刃大刀,神情戒备地盯着他们。
再看那寺庙正门,一侧的门板早已不知所踪,另一侧的木门孤零零地歪挂在门框上,门轴处还在吱呀作响。
门边的院墙更是垮塌了大半,从缺口处望去,院中借着火把的光亮,可见不少穿着同样 “顺风” 短打的汉子正围着几辆马车忙碌,车上插着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借着火光能清晰瞧见 “顺风镖局” 四个大字。
喜欢天人幽冥
“这是做什么?”有人低声嘀咕,几人便不由自主地往前凑了几步,刚靠近些,就听清了裴婉君那句带着颤音的话——她要带珠儿去蜀地。
“娘子,此事万万不可!”村正脸色一紧,连忙上前阻拦。
裴婉君缓缓起身,先对着围上来的众人福了一礼,鬓边碎发垂落,声音却稳:“多谢诸位阿兄阿伯连日来为珠儿二老奔波,婉君记在心里。”她抬眼时,目光里没有了先前的哀戚,反倒透着一股不容动摇的决绝,“珠儿的阿爷在蜀地,我得带她去找。”
“可你们俩……”旁边那中年汉子急了,搓着粗糙的手掌,“两个女娃子,千里迢迢去那蜀地,路上豺狼虎豹不说,遇到歹人可怎么好?”
村正抬手打断他,眉头拧成个疙瘩:“娘子,你的心意我懂,想替二老照看着珠儿。可你们年纪太轻,这世道险恶,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我断断不能应。”
一直站在旁边抹泪的妮子阿娘也走上前,拉了拉裴婉君的衣袖,声音软下来:“是啊娘子,老叔老婶刚走,珠儿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咱们怎么对得起他们?”她叹了口气,又劝,“还是按先前说的,珠儿我来照顾,你只管去找自家亲人,放心便是。”
正说着,堂屋内传来细碎的脚步声,珠儿牵着妮子的手走了进来,脸上还挂着泪痕。
见众人都望着自己,她先是怯怯地缩了缩手,随即抬头看向裴婉君,望见阿姐眼中那股子执拗,又转头望向院角那棵老槐树——往日里,阿翁总在树下编竹筐,阿婆会搬个小凳坐在旁边择菜,可如今树下空空荡荡,只剩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树梢上,两只灰雀叽叽喳喳跳了一阵,忽然扑棱棱展开翅膀,一前一后朝着远处的天际飞去,渐渐成了两个小黑点。
珠儿深吸一口气,挣开妮子的手,走到妮子阿娘面前,仰着脸:“婶子,你们说的话,我都听见了。”
她顿了顿,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我要跟婉君阿姐去蜀地,找阿爷。”
这话一出,院中霎时没了声息。村正愣了愣,才蹲下身拉过珠儿的手:“珠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听话,留下来跟妮子作伴,等你阿爷回来,不是一样的?”
妮子阿娘也赶紧点头,眼圈又红了:“是啊珠儿,留下来,婶子给你做你爱吃的,等你阿爷回来。”
珠儿却摇了摇头,手攥得紧紧的,望着远方的眼神,竟有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坚定。
院中的沉默被韩幼娘清亮的声音打破:“诸位,我师父方才已经应下裴娘子,会一路照看她们,只管放心便是。”
村正眉头依旧没松,他虽知道这紫衣女子杀了吴六子那三个泼皮,却终究没亲眼见过真本事,况且这几人来路不明,怎敢轻易将珠儿这孩子托付出去?众人也都低着头,显然和村正心思一般。
韩幼娘看在眼里,嘴角噙着一抹淡笑,抬手指向院角那块一人高的青石——那石头原是老两口生前摆在那里镇宅的,旁边斜斜架着根晾衣竹篙。
她指尖并拢如剑,轻轻一抬,众人只觉眼前金光乍闪,随即“轰隆”一声闷响,震得脚下土地都颤了颤。
再看那青石,竟像被巨斧劈开一般,整整齐齐裂成了两半。一半仍稳稳立在原地,另一半则重重砸在地上,那根竹篙也掉落在一旁。
“乖乖……”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村正更是张大了嘴,喉结上下滚动,吞咽唾沫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望着那断口平整的青石,半晌才喃喃道:“原来几位会仙术,难怪难怪……”
韩幼娘收了手,笑意更深:“这样,能护得她们二人周全了吗?”
旁边的陈明乾看着师妹亮的这手功夫,无奈地摇了摇头,却终究没敢多言。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都把目光落到了妮子阿娘身上。
她蹲下身,轻轻拉着珠儿的手,眼中满是不舍:“珠儿,这一路去蜀地,可比不得在家里,风餐露宿是常事,你真的想好了?”
珠儿把下巴抬得高高的,声音虽还有些稚嫩,却透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婶子,我想好了,要跟婉君阿姐去找阿爷。”
话说到这份上,众人便知再劝无益,都默默退开了些。
村正整理了一下衣襟,对着张天童拱手深深一揖:“先生,我等虽知诸位本领非凡,但珠儿和裴娘子都是寻常女子。既然先生承诺护送,她们二人的性命,便全仰仗先生了。”
话音刚落,村正收敛了方才的语气,神情郑重地开口:“原本我定于数日后启程前往兴元府,如今看来,不如与诸位同行,路上也好彼此有个照应。”
裴婉君心中明镜似的,自然懂村正的顾虑。自己落脚这村子不过短短几日,即便经历了几番变故,终究还是个外人。村里的女娃怎可贸然托付给陌生人?身为一村之主,他断不会如此武断行事。
张天童师徒三人也都领会了其中深意。陈明乾与韩幼娘交换了一个眼神,陈明乾默然不语,韩幼娘亦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师父,静候他的决断。
张天童依旧没说话,只对着村正微微颔首,算是应下。
妮子再也忍不住,泪水顺着脸颊滚落,她几步跑到珠儿面前,紧紧拉住她的手:“珠儿,你能去找阿爷,我打心底里替你欢喜,可路上一定要多保重啊。”
说着,她从怀里掏出块黑亮的鹅卵石,石面被摩挲得光滑温润,显然是日日带在身边的物件。“这是我最宝贝的东西,送给你,保佑你顺顺利利找到阿爷,还有……千万别忘了我。”
珠儿接过鹅卵石,紧紧攥在手心,转身跑进内堂。
片刻后她跑出来,手里捧着个小小的荷包,针脚歪歪扭扭,上面绣着的蝴蝶翅膀都歪向一边,却看得出绣时用了十足的心思。她把荷包往妮子手里塞:“这是我自己绣的,送给你。”
妮子捏着那粗糙却温热的荷包,眼泪掉得更凶了,却笑着点头:“我收着,天天都带在身上。”
就在这时,通文叔捏着写好的信走进院来,一眼瞥见那劈成两半的青石,惊得“咦”了一声,手里的信纸都晃了晃。
他瞧着众人都聚在堂屋门口,便快步上前:“这石头怎么碎了?院里这是出了啥事儿?”
妮子阿娘叹了口气,把珠儿要跟着裴婉君去蜀地寻阿爷的事简略说了说。通文叔听完,倒比众人看得开,捋着下巴的胡须点头:“既然孩子心意已决,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他转向张天童师徒,拱手作揖,“多谢三位肯护送她们,这两个孩子就拜托了。”说罢,将手里的信递给裴婉君,“先前老两口给珠儿阿爷安贵写过信,地址我还记得,都写在上面了。”
裴婉君双手接过,指尖轻轻抚过信封上的字迹,仔细揣进怀里,贴身护着。
她牵着珠儿的手准备转入内室,身后突然传来张天童的声音:“等一下。”
她脚步一顿,疑惑地转过身,只见张天童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转而对身旁的韩幼娘吩咐道:“幼娘,取一颗玉清丹给婉君娘子。她还在发着烧。”
这话一出,众人无不齐齐看向裴婉君,眼中满是关切。韩幼娘连忙走上前,纤手轻轻覆在裴婉君的额头上一试,指尖顿时触到一片滚烫 —— 果然在发着烧。
想来是惊惧交加,又强撑着料理后事,身子早已熬不住了。她急忙从怀中摸出个精致的白瓷小瓶,倒出一粒比米粒略大、泛着淡淡光泽的药丸。陈明乾已在旁端过一碗温水递来,动作默契自然。
裴婉君没有半分迟疑,接过水碗与药丸,就着温水仰头服下,随后向师徒三人深深一揖:“多谢费心。” 说罢才重新牵起珠儿,缓步走进内室。
韩幼娘望着她的背影,轻声叹道:“怪不得我总见她脸颊泛着不正常的红晕,还当是因为劳累气血上涌,竟不知是烧得这般厉害。”
陈明乾在一旁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叹:“这位裴娘子,性子真是执拗得紧,都烧成这样了,竟一声不吭硬撑着。”
村正几人也是面面相觑,无不感叹这婉君娘子的执拗和坚韧之心。
事已定下,众人也不再多留,三三两两道别离去。陈明乾忽然叫住正要转身的村正:“村正,村里可有马车?”
村正愣了愣:“咱村都是庄户人,哪有那金贵物件?”他上下打量着陈明乾,“要这东西做啥?”
“要护送她二人去蜀地,总不能让她们骑马。”陈明乾解释道,“有辆马车才方便些。”
村正摸着后脑勺想了想,眼睛一亮:“马车是没有,不过有牛车啊,模样跟马车差不离。找村里的尚才做个车舆安上就行——他先前给镇上张大户做过马车,手艺熟得很。”
陈明乾颔首,从怀里摸出个沉甸甸的钱袋,递过去:“这些钱该够了。劳烦村正找辆牛车改改,明日一早送到这里来。”
村正掂了掂钱袋,里面铜钱撞得叮当作响,当即拍着胸脯:“放心!为了珠儿她们,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明日一早,保准让你们坐上现成的马车!”说罢,揣好钱袋大步去了。
傍晚的余温尚未散尽,空气中还浮动着方才韩幼娘与裴婉君一同忙碌出的吃食香气。简单的饭菜落了肚,白日的琐碎仿佛也随之一并沉淀下去。
堂屋门口,张天童静坐如磐石,双目轻阖,气息匀长,仿佛与周遭的静谧融为了一体。
一旁的陈明乾则斜倚着门框,手里捧着本旧书,书页边缘被摩挲得发卷起毛,显然是常伴身侧的物件,他看得专注,偶尔指尖会轻轻捻过泛黄的纸页。
韩幼娘搬来三张矮凳,裴婉君牵着珠儿挨着坐下,三人就坐在堂屋门口那片被灯光染亮的方寸之地。
屋里的光温柔地漫出来,将她们的身影拓在地上,忽明忽暗,像是一幅流动的剪影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溪涧里此起彼伏的蛙鸣与四周窸窣的虫吟交织成一片,悠悠传入几人耳中,那细碎又绵密的声响,竟像是这方天地在无声地向他们作最后的道别。
三人仰望天空,谁都没有先开口。夜空早已褪去最后一抹暮色,成了块缀满碎钻的墨色丝绒,繁星密密匝匝地铺着,一条朦胧的银河如轻纱般横贯天际,清晰得仿佛伸手就能触到。
三人齐齐仰着头,目光追随着那些遥远的光点,连呼吸都不自觉放轻了。
许久,裴婉君侧过头,恰好瞥见珠儿小巧的下颌线绷着,一声长长的叹息从她唇边逸出,轻得像风拂过草叶。
那声叹里藏着太多东西,是对故去阿翁阿婆的念挂,或许还有对前路未卜的惶惑。裴婉君心头一软,悄悄伸过手,轻轻握住了珠儿微凉的小手,指尖用力捏了捏,像是在说“别怕”。
“看,这天上的星星。”韩幼娘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几分悠远,“这些星星就像这世间的人一样。有的依然亮着,有的却越来越暗淡,直至有一天消失不见。但是,新的星星就会出现,替代之前的位置。”
裴婉君对天象一窍不通,却听得懂她话语里的温柔用意,是说给珠儿听的,也是说给这无边夜色听的。
正说着,一道细碎的光忽然划破天幕,快得像谁不经意间撒落的银线。“你看,那颗星星要远行了,激动的在天上奔跑。”韩幼娘眼睛一亮,连忙指着流星划过的方向。
“那是流星。”珠儿终于开了口,声音还有些怯生生的,“小时候阿爷给我说过的。”
韩幼娘闻言,忍不住低低尬笑了几声,那笑声混着晚风,轻轻散在星光里,却带着种让人安心的暖意。
裴婉君望着流星划破夜幕,心头涌上一阵在天地间的渺小感。若自己真有反抗之力,阿翁阿婆怎会枉死?
可转念又想,若真有那般能耐,又怎会沦落至此?或许冥冥中一切早已注定。她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韩幼娘听见叹息,心中暗道:幸好自己来得及时,否则裴婉君名节难保,她与珠儿怕是早已成了刀下亡魂。
她抬眼望向漫天繁星,缓缓开口:“这天啊,今日或许繁星满布,明日就可能漆黑一片不见星月。但挨过那阵子,不仅繁星会再挂天际,还会有明月高悬呢。”
裴婉君怎会听不出话中深意,轻声道:“多谢幼娘阿姐。”
韩幼娘心里其实一直暗暗佩服着裴婉君。这般娇养的千金小姐,在这般年纪遭遇如此横祸,却能安然静坐于星空下观赏繁星,甚至还要陪着珠儿远赴千里之外寻找亲人。她那份藏在温婉外表下的内心,远比她的外表看上去要强大坚韧得多。
三人望着夜空,偶尔说上几句。夜色渐深,想到明日一早便要启程,便各自回房歇息去了。
次日清晨,天边刚被一抹鱼肚白晕染开,太阳便像个调皮的孩童,猛地从地平线后跳脱出来,给大地镀上了层暖融融的金边。众人早已起身,院子里很快便有了生气。
裴婉君和韩幼娘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锅碗瓢盆的轻响伴着淡淡的炊烟,混着米粥的香气飘出来,让人心里踏实。
另一边,陈明乾正提着马料在院子里喂马,马儿甩着尾巴,不时打个响鼻,像是也在期待着接下来的行程。
简单吃过早饭,韩幼娘和裴婉君又转身回了厨房,开始手脚麻利地准备路上的干粮,面团的揉捏声、面杖敲击案板的声音此起彼伏。
珠儿瞧着她们忙碌,也想上前搭把手,却被裴婉君笑着按住:“你歇着吧,这点活我们来就行。”珠儿只好作罢,转身回房细细收拾起行囊。
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张天童安静地坐着,目光落在地上的光影里。陈明乾一早便给他们的马匹喂了草料和水,装好了马鞍。
此刻,正在一旁焦躁地踱来踱去,视线频频瞟向门口,显然是在盼着村正把改好的马车送来。
终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裹挟着 “咕噜咕噜” 的车轮滚动声由远及近,划破了清晨的静谧。陈明乾顿时精神一振,目光紧紧望向声音来处。
只见一名中年汉子赶着辆马车稳稳停在门前,车帘轻晃间,村正从另一侧的车辕上迈步走了下来。
陈明乾快步迎出门,刚走到车前,村正就笑道:“郎君,可算赶上了!这是尚才连夜赶着改好的。”
一旁的尚才抹了把汗,略带歉意地说:“可惜时间太紧张,来不及上漆,模样糙了点。”
陈明乾仔细打量着眼前的马车:车辕上的马匹虽非名贵良种,却见它四蹄粗壮稳健,身躯线条匀称流畅,马身还带着未干的水珠,显然是刚刚洗刷过,透着几分精神利落。
一旁的村正见状解释道:“这可是咱村里最好的马了,平日里就靠它拉着物资往镇上跑。别看它模样普通,论起拉货赶路的能耐,实在是顶用得很。”
陈明乾闻言点了点头,心中自然明了 —— 对这样一个寻常村落而言,能有这样一匹筋骨扎实、耐力十足的好马,确实算得上难得的家底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又看向车身,车床虽看着有些陈旧,但中间特意加了几块木板,车厢明显宽敞了不少;上面的车舆却是崭新的,布帘也已整齐挂好,木头原本的纹理清晰可见,透着股质朴的气息。
再看车轴,换了根更粗壮的,伏兔也做了加固,连车轮都是新的,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和力气。
尚才拍了拍车舆,解释道:“这是给珠儿她们赶路坐的,我特地把原来的牛车改大了些。”
他掀起布帘,指着里面铺好的垫子,“这些是邻居几个婶子和我家娘子连夜赶制的,让她们坐着能舒服些。”
陈明乾看着这处处透着用心的马车,满意地点点头,真心实意道:“不错,多谢阿兄费心了。”
“客气啥,都是给珠儿她们搭把手。”尚才摆摆手。
陈明乾转身回院,牵出师徒三人的马匹,缰绳拴在门口的树干上,就等众人上车启程了。
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片开阔的空地上站着送行和远行的人。晨露还未散尽,带着些微的凉意,却挡不住空气中那份沉甸甸的不舍。
“这位通文叔也要同去兴元府?” 陈明乾望着一旁的中年文士,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问道。
村正闻言解释道:“我这肚子里没多少墨水,此番去兴元府办的是公事,自然得让通文跟着帮衬。”
陈明乾一听,这话在理,确实无从反驳。身旁的师父始终默不作声,他便也不再多问。
此时村正正捻着胡须站在马车旁,身侧的通文叔与他并肩而立,两人背上都沉甸甸地压着大包袱,腰间还各系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小袋。从包袱外凸的轮廓看,想来是备足了路上的干粮与水囊。
送行的人群里,村正的娘子带着两个孩子也在其中。村正娘子正拉着他细细嘱咐一路当心,村正却笑着拍了拍胸脯,朗声道:“这趟路我走了多少回了,放心便是。”
说着又转头叮嘱两个孩子:“在家要好好帮衬阿娘。” 两个孩子懂事地抿着嘴点头,脸上满是不舍。
尚才也拢着袖,目光落在那辆即将启程的马车旁。妮子阿娘手里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见裴婉君走过来,忙递过去:“这里面都是些干粮,路上饿了就填填肚子,别亏着自己和珠儿。”
裴婉君笑着接过来,指尖触到布包上的温热,轻声谢过,转身放进了马车里。珠儿站在车边,脸上带着怯生生的期待,妮子阿娘拉住她的手,细细嘱咐:“路上要多听婉君阿姐的话,到了地方要好好照顾阿爷和自己。”
珠儿用力点头,声音细弱却清晰:“婶子放心,珠儿晓得了。”
妮子在一旁早已红了眼眶,拉着珠儿的衣角不肯放,直到珠儿要上车了,才抽噎着说:“到了那边……要记得给我写信。”
说完再也忍不住,抬手抹了抹眼角的泪。珠儿也跟着红了眼,却还是强笑着点头。
妮子阿娘拍了拍珠儿的头顶,又转向裴婉君:“此番多谢裴娘子成全,珠儿这孩子……劳你多费心了。”裴婉君温声道:“婶子言重了,不过是些力所能及的事。”
妮子阿娘又转向张天童师徒三人,行了一礼,“这一路还要多谢三位护送,为珠儿费心了,还望一路保重。”
村正娘子和两个孩子也纷纷上前,与张天童师徒道别。陈明乾和韩幼娘在一旁牵着马,轻声安抚着躁动的马儿。张天童站在一旁,只是微微颔首。
通文叔坐在马车右侧,村正则在左侧执缰赶车,两人沉甸甸的包袱早已妥帖放进了车厢。
只见村正手腕轻扬,马鞭在空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车轱辘伴着一声 “吱呀” 轻响缓缓转动起来。
张天童师徒三人利落翻身上马,张天童与陈明乾并辔走在前头开路,韩幼娘则策马护在马车身侧。
为免路途引人注意,陈明乾与韩幼娘将背负的宝剑都解下,稳稳放置在马鞍一侧,不再贴身携带。
车厢内,珠儿与裴婉君相坐同行。珠儿悄悄撩起一角车帘,探出小脑袋,朝着村口送行的人群用力挥着小手,眼底满是恋恋不舍。
“保重——”“到了记得报平安——”送行的人群挥手高声说着。
喊声混着马蹄声渐渐远去,众人望着扬起的尘土,直到马车变成一个小小的黑点。尚才松了口气,转身道:“都回吧。”众人这才慢慢散开,脚步里都带着些怅然。
妮子阿娘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头,妮子吸了吸鼻子,目光却还黏在远方。
直到阿娘又唤了一声,她才缓缓转过身,走了没几步,却又忍不住回头,望着那早已看不见车影的方向,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把心里的不舍都咽下去,这才和阿娘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阳光渐渐升高,村口的空地上,只剩下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很长。
行进间,村正对着前首的张天童郑重开口:“先生,咱们这一路若是要需寻歇脚处,那伏虎山的寺庙万不可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往前再走五里便是云岳村,到那里找户人家落脚才最妥当。” 张天童闻言回眸,淡然一笑:“多谢村正提醒。”
村正一听他还是称呼自己村正,连忙说道:“出门在外就不必称呼‘村正’了,先生唤我青山便是。” 张天童闻言微微颔首,算是应下了这个称呼。
一旁的韩幼娘听潘青山说伏虎山的寺庙万万去不得,见他说这话时神色格外凝重,提及那寺庙的瞬间,眼底更是藏不住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慌,不由得疑惑问道:“青山叔,那寺庙莫非是出过什么事?”
潘青山闻言长叹了口气,声音压得低了些:“那寺庙先前闹过些…… 不干净的东西,早就荒废好些年了。”
他想起这位娘子曾用仙术分开大石的事,虽说那等震撼场面仍历历在目,但终究放心不下,便又谨慎叮嘱道:“娘子虽有仙术在身,可出门在外还是得小心为上。”
韩幼娘听了只是浅浅一笑,并未多言,心里却暗暗将这话记下了。
山道蜿蜒,车轮碾过碎石子,发出持续不断的“咯吱”声。两侧的山壁愈发陡峭,草木葱茏,将天空挤成一道狭长的蓝。
到了正午,日头正烈,张天童勒住马缰:“就在此处歇歇脚吧。”众人寻了片背阴的空地,潘青山将马车停稳,裴婉君扶着珠儿下了车。
妮子阿娘给的干粮还带着余温,就着山风嚼着,倒也填腹。
潘青山与通文叔并肩坐在一旁,就着水壶啃着干粮,闲聊间说起这山道两侧的景致。两人都道,这两年过来,周遭景物其实并无太大变化,依旧是旧时模样,只是路边的树丛比先前更显繁盛茂密了些。
裴婉君望着远处层叠的山峦,青灰色的峰峦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她轻声问:“这是到了哪里?”
陈明乾正啃着饼子,闻言指了指前方:“这是秦岭。过了这段山路,前面就是官道,到兴元府就顺当了。”
裴婉君微微点头,这些地名于她而言都很陌生,只顺着他指的方向望了望。韩幼娘提着水壶走过来,递了一杯给她,又给珠儿倒了半盏:“喝点水,解解燥。”
她在一旁坐下,望着天际流云:“要到益州还远着呢。”指尖无意识地划着地面,“按眼下的脚程,日头落山前准能到兴元府地界。之后去利州,等到了剑州,才算真正进了剑南地界。”
珠儿听得眼睛发亮,小口抿着水道:“幼娘阿姐懂得真多。”
韩幼娘被她夸得笑起来,眼尾弯成月牙:“等你长大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然也会知道这些。”
一旁的通文叔连忙附和道:“娘子说得是。珠儿啊,等找到你阿爷,就让他给你请位好先生,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肚里有了学问,自有用处。”
珠儿听了这话,不好意思地挠着后脑勺笑起来:“可通文叔先前教我的那些字,我都快忘光啦。”
裴婉君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温声道:“无妨,读书本就不是急得来的事,得慢慢积累才是。”
潘青山也跟着点头:“没错没错,你先前是家里事多太忙了,你阿翁阿婆……” 话说到一半,他忽然察觉到失言,声音猛地顿住,连忙干咳两声岔开话题,指着前方山道说起了路况地形。
歇够了脚,一行人重新启程。车轮再次滚动时,待一行人走了两个时辰,日头已开始西斜,原本晴朗的天空渐渐飘来厚厚的云层。
又走了半个多时辰,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山间黑的快,山坳里不久便将漆黑一片。
韩幼娘抬头望了望天色,眉头微微蹙起:“师父,看来咱们脚程慢了些,这天眼看就要黑透了。山道本就难行,得赶紧找地方歇脚才是。”
张天童勒住马缰环顾四周,沉声说道:“往前三里有个岔路口,往东拐三里路有座寺庙,先去那里落脚。”
潘青山一听这话,顿时急了 —— 这分明是要往伏虎山去!他连忙策马上前阻拦:“先生万万不可!咱们再咬牙坚持一阵,过了岔路口,往前多走五里便是云岳村,那村里的村正是我岳丈,去他家歇息最是妥当安全!”
张天童看了看潘青山与通文叔眼中难掩的惊慌,又抬眼望了望愈发阴沉的天空,只淡淡道:“加快脚步。”
众人当即策马急行,车厢里的裴婉君和珠儿被晃得左摇右摆,身不由己。
山谷里的天色暗得格外快,转瞬之间四周便已朦胧昏暗。车厢内两人被颠得东倒西歪,只能死死抓住车厢边缘才勉强稳住身形。
突然,一声凄厉的马嘶划破暮色,车身猛地一震,两人踉跄着向前扑去。裴婉君反应极快,一手迅速抓住车窗边框,另一手紧紧将珠儿揽入怀中,这才没让两人摔倒。
原来一行人经过岔路口刚行出不远,拐过一道山弯,便见山道中央不知何时从山上滚落一块巨石,周围还堆着无数大小不一的石块,将去路堵得严严实实。
陈明乾策马上前,突然从马鞍上纵身跃起,几个起落便站到了巨石顶端,查看片刻后又轻盈跃回马背上,策马回来禀报:“师父,前方是山体滑坡了,至少百丈长的山道都被堵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天童望向一侧山坡,果然见大片山体滑坡的痕迹,彻底阻断了去路。他策马向前几步,抬手作剑指状,却又犹豫片刻,回头沉声道:“看来是过不去了,今夜只能去伏虎山的寺庙过夜了。”
潘青山听了这话,再看眼前被堵得严严实实的山道,知道去伏虎山已是势在必行,心中只能暗自祈祷那些传言不过是空穴来风,只求众人今夜能平平安安。
他朝身旁的通文叔递了个眼神,又对着车厢里的裴婉君和珠儿扬声叮嘱:“抓稳了!” 随即调转马头,众人策马转向伏虎山方向而去。
车马刚拐过东面山弯,一阵狂风毫无征兆地呼啸而至,风势猛烈得连马匹都被吹得踉跄难行。
不远处的山道上,地上的枯枝败叶被狂风卷得盘旋而上,形成一道诡异的气旋。张天童师徒三人在马上抬手挡在额前,借着臂弯的空隙紧盯着前方路况。
道路两侧的山林里,不知被什么惊起一片飞鸟,扑棱棱掠过昏暗的天空;身下的马匹也似感受到莫名的恐惧,焦躁地跺着蹄子,死活不肯再往前挪步。
正当众人屏息凝神之际,狂风却又骤然停歇。三人连忙伸手在马脖子上轻轻抚摸,安抚着受惊的坐骑。
潘青山望着这突如其来的异象,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额头已渗出细密的冷汗;一旁的通文叔更是双手死死抓着车厢边缘,身子绷得像块铁板。
张天童大手一挥,沉声道:“继续走。” 众人强压下心头的不安,策马前行。又走了片刻,天色已彻底沉入黑暗。
山道在此分出一条岔路,蜿蜒通向远处的山脚。昏暗的山坳间,一点微弱的火光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宛如黑暗里孤悬的引路明灯。张天童抬手指向那火光处:“就是那里,我们过去。”
待走近些,才见寺院的院门上挂着两盏灯笼,火光在夜风中微微摇晃,映照出斑驳的门楣。
众人刚策马踏入视线范围,两个持刀的汉子便从门后快步上前几步,沉声喝问:“来者何人?”
张天童目光一扫,只见这两人身着同款短打,胸前赫然绣着 “顺风” 二字,手中各握着一把宽刃大刀,神情戒备地盯着他们。
再看那寺庙正门,一侧的门板早已不知所踪,另一侧的木门孤零零地歪挂在门框上,门轴处还在吱呀作响。
门边的院墙更是垮塌了大半,从缺口处望去,院中借着火把的光亮,可见不少穿着同样 “顺风” 短打的汉子正围着几辆马车忙碌,车上插着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借着火光能清晰瞧见 “顺风镖局” 四个大字。
喜欢天人幽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