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摆摊卖发饰-《惊!现代进货在九零年代卖爆了》

  菜运回来,她赶紧把菜给各家菜馆送过去。

  送完菜回来已经十点多,她抓紧时间赶到街上,把从现代捡的一个爬行垫拿来铺在地上,把发卡发夹全部摆上去。

  刚摆上就有人过来看,一群年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孩好奇地围住摊位。

  “这个是怎么卖的?”一个女孩拿起一个棕色不带装饰的毛绒发夹问。

  “你等下。”家音从口袋里掏出笔记备忘,查看上面的进货价。

  由于进货太多太杂,她保存了截图。

  翻到女孩拿的那个发夹,进货价1.38,卖多少合适呢?

  这边店里没有这种款式,那种老款的卖五块,那这个也卖五块应该合适。

  “这个5块钱。”

  那女孩转头对身边的女孩说了什么,身边的女孩掏出几个硬币递给她。

  女孩没着急买,而是在摊位上看起来。

  “这个好看。”

  “那个也不错。”

  “可惜我没带钱,娜娜你借我一点我回去还你……”

  “这种发绳从来没见过,也不知道好不好用,这么多颜色真好看。”

  “那个发饰也太可爱,好像要……”

  女孩们叽叽喳喳的边选边讨论。

  “这个多少钱?”一个女孩拿起一整版发卡,是镶满碎钻的各种造型。

  “稍等。”家音又拿出笔记。

  这种整板15个,进货价是3.8元。

  “这一版是8块钱。”

  “不贵唉。”旁边一女孩说。

  “可是我没有这么多钱。”女孩有点犹豫。

  “要不咱们俩合买?”旁边女孩说。

  “好呀。”

  一群女孩陆陆续续买了总共三十块钱的,还有几个女孩说要回家跟妈妈要钱。

  这群女孩走了,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年轻女子,还有带着孩子的妈妈等等各年龄段的,甚至还有老婆婆来看。

  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之。

  哪些款式受欢迎,她默默记下来。

  十几岁女孩子喜欢闪亮的镶钻或者镶珍珠的,儿童喜欢多巴胺系列和卡通系列,宝妈喜欢买发夹。

  耳饰和手链项链买的人不多,可能是价格有点贵。

  儿童毛毛帽子意外的受欢迎,这种帽子带着长长的下摆,可以当帽子也可以当围巾。

  售价25,进货价格就要18,利润虽然不高,但是可以快速的将现金转换成第四版人民币。

  每个买东西的她都赠送了一根发圈,发圈进货价很便宜,所以送起来也不心疼。

  随着集市进入尾声,人流越来越少,她将剩下的收到袋子里。

  数了数手里的钱,一共卖了一百多,利润大概能有一半。

  正打算走,一个十来岁模样女孩拉着她妈妈狂奔过来。

  “等下,老板你先别走,我还要买——”

  女人穿着一件长长的羊绒大衣,里面搭着一件白色毛衣很时髦,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看就不是他们这地方的人:“这地方能有什么好东西,非要拉着我来。”

  家音愣了愣,将垫子铺在车厢里,将产品倒出来。

  “妈,你看,这些好好看,你也给我买嘛——”女孩摇着母亲的手臂。

  女人无奈道:“好好好,我给你买。”

  家音默默站在一边整理纸币。

  “妈,你看着,是圣诞的帽子唉,还有驯鹿角发卡和圣诞树发卡!”女孩摇着妈妈的手,“妈妈妈妈妈妈,我要嘛——”

  “我先看看。”女人无奈的接过来仔细打量,神情变得认真起来,“这发卡设计的还真不错,这驯鹿的角什么材质做的,上面还有一层丝光绒。”

  “我就说很好看吧。”

  女人放下发卡,伸手翻找其他款式。

  女孩一边挑一边说:“妈,这些要是带到我们学校,我们那些同学不得疯,你帮我多买一些,我回头拿到学校卖给她们。”

  女人白了自己姑娘一眼,“你傻吗,这东西能流动到这个小镇,说明咱们那边也早就有了,你买那么多回去卖不掉怎么办?”

  “也对,那你帮我买这些。”女孩把挑好的发卡堆在一起,一小堆。

  家音在一旁陷入沉思,女孩的话提醒了她,这些东西在她们这个小镇上肯定是不如那些大城市能卖上价。

  他们这里毕竟还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小镇,消费能力很低。

  女人一点也没觉得女孩选那么多有什么不对,答道:“你自己有压岁钱,用你自己钱买。”

  “妈,我不要嘛,我的压岁钱我还要存着呢!”

  女人也不理她,拿着一个酒红色的毛绒发夹问:“这个多少钱?”

  家音回:“5块钱。”

  “贵倒是不贵。”

  女人伸手将头发挽起,用发夹夹上。

  她本身就是冷白皮,酒红色的发夹夹上顿时感觉整个人优雅了许多。

  “妈,好好看。”女孩在一边疯狂夸赞。

  “那行,这些你帮我算一下多少钱。”

  女孩选的大多是卡通和圣诞图案的发卡,女人则选择了不同颜色的发夹,还有一些迷你图案的耳饰。

  家音算了算,这一堆加一起一共是286元,“一共286块钱。”

  “买这么多便宜吗?”女人问。

  “收你280元好了,再送你一些发圈,这个发圈很好用。”家音拿袋子抓了把发圈放进去,大概有十几个。

  “好。”女人数了三百块钱递给她。

  家音把东西全部装到袋子里,“有需要再来。”

  话是这样说,但她们买那一堆,谁知道要用到什么时候呢。

  收好摊,家音找到固定摊位,给大姑买了两身内衣秋衣,她来的时候一件衣服也没带,连换洗的衣物都没有。

  又到卖肉的摊位买了点肉,由于来的比较晚,剩的肉也不怎么好,老板给的价格也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