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热,直到午后,仍无一丝凉风。火辣辣的太阳照在那红墙碧瓦上,映出耀目的光芒,使人不敢直视。苑中苍翠茂密的树叶也纹丝不动,只有声嘶力竭的蝉鸣声,聒噪依旧。
甘露殿屋檐下的阴凉处,太监双喜不时的抬手擦着脸上细密的汗珠。他身后一位面目清秀的小太监忙递上一盏温水,低声道:“公公请用些,润润嗓子,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
那双喜也不推辞,接过来一饮而尽,赞赏的瞟了一眼仍半躬着身子的小太监,脸上罕见的露出一丝笑意,低低说道:“谁说不是呢,盼着赶紧下场雨,看是否能凉快些。”说着,又望向御书房那紧闭的门窗,今儿皇上与丞相王朗在御书房里商议国事,吩咐了不许外人打扰。眼见都一个多时辰了,也不见王大人出来,双喜心中忐忑,不知皇上是否需要添茶续水,又不取贸然进入,一时颇为踌躇。只觉得汗水腻腻的湿了身上的衣袍,只得屏声敛气,却又心神不宁的恭候着。
御书房内,铜缸里放置的冰块,在温热的空气里慢慢地融化着,发出细微的“咝咝”声。年轻的皇上李恪之面色依旧平静如水,并未有丝毫的汗意,凝神的听着丞相王朗的奏报:
“……皇上,如今天下太平,尽可腾出手来,放心整治两淮积弊已久的盐政,以肃清蛀虫,惩治贪墨,既使国库充盈,又可造福百姓……”
这位出身不高的丞相,已是花甲之年,睿智沉静的眸子里,尽是一片赤诚的忧国忧民之色。他也算得上是历经三朝,能在一众盘根错节,互为依附的,世家勋贵林立的朝臣中脱颖而出。直到官至丞相,靠的就是清廉刚正的秉性,和卓越超群的能力。
“爱卿所言,正合朕意,不知你可有何良策?”李恪之沉声问道,王朗不慌不忙的自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来。这是他耗尽无数时间和精力,从三年前就开始收集整理的“盐课新政方略”。
他恭敬的呈过头顶:“这是臣作的关于盐课除弊改革方略,还请皇上御览。”
李恪之接过奏折,并不立即翻阅,只淡淡的说道:“朕,意欲派一位钦差大臣,代天巡狩,就先从两淮盐课开始。爱卿以为,朝中诸臣,谁可当此大任?”
王郎略一思忖,迎着皇上探究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说道:“启禀皇上:若想彻底解决盐课之弊,实施新政,以臣之拙见,新科状元,翰林院庶吉士林振海最为适宜……”
“噢?”李恪之抬眸望向须发皆白的老臣王朗清瘦的身姿,只听他不徐不急的说道:“林振海出身寒门,与一众世家门阀并无交集,更无利益纠葛。虽入仕不久,但清正廉洁,嫉恶如仇,又娶妻王氏,为当今皇后之族妹,有了这层护身符,便可使的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也投手忌器。可保他自身安危无忧,如此,方能让他心无旁骛,彻查到底,不必顾忌其他。”
皇上展开奏折,凝神细观,晦暗不明的眼眸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之色,点头赞道:“爱卿果然是国之栋梁!好一个“盐赋改制,官运官收”的改制方略,这些年,朕早就看透了一些功臣贵戚以此中饱私囊,贪墨成风,如今也该是要整治整治了。”
“啪嗒”一声,铜缸中巨大的冰块轰然断裂,溅起的冰水,荡起一陈凉风,徐徐的拂过年轻的皇帝志在必得的脸庞,和侍立在他下首那位老臣微微有些佝偻的身影,
数日之后,新科状元林振海出人意料的被擢升至御史台,并奉皇上旨意,前往南方一带,代天巡狩。朝中虽议论纷纷,然无人能识别皇上此举的别有用心。
皇城巍峨雄伟,在盛夏的烈日下,更是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万千气象。林振海屏息凝神,小心的跟在引路太监身后,走进一道又一道的空门。炙热的阳光,晒得他汗水如小溪般从脸上淌下,眼看着就到了甘露殿的御书房门前,他忙抽出的帕子,仔细的擦干了脸上颈上的汗水,理了理仪容,轻轻的吁了一口气,以缓解紧绷的心弦。又快步跟上引路的太监,向着那扇关闭着的雕花木门走去。
迎面一阵冰凉的气息扑来,他周身顿感清爽,精神陡然一振。那散发着丝丝凉气的冰块,晶莹剔透,仿佛是上好的琉璃熠熠生辉,却也被房内弥漫的帝王威势慢慢的融化。
皇上李恪之身着月色的常服,更衬的面如冠玉。他正在伏案批阅着奏折,御案上堆叠的文书,如小山一般高高?起,屋里寂然无声,让人的心也仿佛不由自主的沉了下去。
林镇海忙急走两步,在御案前撩袍跪下,额头触碰到冰凉的金砖地面:“微臣林振海,参见吾皇万岁万万万岁!”
“平身!”皇上声音不高,甚至有些漫不经心的随意。他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落在林振海身上,那眼神深邃如寒潭,带着审视和了然于胸的掌控。
“南边盐课,历年积弊重生,盘根错节以至贪墨无数。朕以卿为钦差,即日前往,清理积欠,堵塞漏洞,以充实国库,造福民生,不知卿可否胜任?”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像是无形的针探,直刺林振海的心底。
“可否胜任”?这几个字,轻飘飘地从皇上口中说出,却带着无尽的力道,砸在林振海的心上。皇恩浩荡,皇上待自己的知遇之恩,早已超越了君臣情分,哪怕就是肝脑涂地,怕是也不能报之万一?何况,此乃为臣为官者的本分,也是皇上对自己格外的信任和恩宠。
他深深的俯身,声音沉稳坚定的说道:“皇上隆恩,微臣感激涕零!微臣入朝时间不长,虽资历浅薄,也深知盐税乃国之根本,不容有失。微臣瑾遵皇上圣谕,即刻前往,以探深浅,找出徇私舞弊之人,力求,上不负天恩,下不负黎民!”
皇上闻之,脸上表情未动,那深不可测的眼睛,紧紧盯着林振海起伏的脊梁。良久,头顶才传来一声不辨喜怒的叹息:“如此,愿卿不辱使命,早传捷报,以安朕心!”
甘露殿屋檐下的阴凉处,太监双喜不时的抬手擦着脸上细密的汗珠。他身后一位面目清秀的小太监忙递上一盏温水,低声道:“公公请用些,润润嗓子,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
那双喜也不推辞,接过来一饮而尽,赞赏的瞟了一眼仍半躬着身子的小太监,脸上罕见的露出一丝笑意,低低说道:“谁说不是呢,盼着赶紧下场雨,看是否能凉快些。”说着,又望向御书房那紧闭的门窗,今儿皇上与丞相王朗在御书房里商议国事,吩咐了不许外人打扰。眼见都一个多时辰了,也不见王大人出来,双喜心中忐忑,不知皇上是否需要添茶续水,又不取贸然进入,一时颇为踌躇。只觉得汗水腻腻的湿了身上的衣袍,只得屏声敛气,却又心神不宁的恭候着。
御书房内,铜缸里放置的冰块,在温热的空气里慢慢地融化着,发出细微的“咝咝”声。年轻的皇上李恪之面色依旧平静如水,并未有丝毫的汗意,凝神的听着丞相王朗的奏报:
“……皇上,如今天下太平,尽可腾出手来,放心整治两淮积弊已久的盐政,以肃清蛀虫,惩治贪墨,既使国库充盈,又可造福百姓……”
这位出身不高的丞相,已是花甲之年,睿智沉静的眸子里,尽是一片赤诚的忧国忧民之色。他也算得上是历经三朝,能在一众盘根错节,互为依附的,世家勋贵林立的朝臣中脱颖而出。直到官至丞相,靠的就是清廉刚正的秉性,和卓越超群的能力。
“爱卿所言,正合朕意,不知你可有何良策?”李恪之沉声问道,王朗不慌不忙的自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来。这是他耗尽无数时间和精力,从三年前就开始收集整理的“盐课新政方略”。
他恭敬的呈过头顶:“这是臣作的关于盐课除弊改革方略,还请皇上御览。”
李恪之接过奏折,并不立即翻阅,只淡淡的说道:“朕,意欲派一位钦差大臣,代天巡狩,就先从两淮盐课开始。爱卿以为,朝中诸臣,谁可当此大任?”
王郎略一思忖,迎着皇上探究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说道:“启禀皇上:若想彻底解决盐课之弊,实施新政,以臣之拙见,新科状元,翰林院庶吉士林振海最为适宜……”
“噢?”李恪之抬眸望向须发皆白的老臣王朗清瘦的身姿,只听他不徐不急的说道:“林振海出身寒门,与一众世家门阀并无交集,更无利益纠葛。虽入仕不久,但清正廉洁,嫉恶如仇,又娶妻王氏,为当今皇后之族妹,有了这层护身符,便可使的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也投手忌器。可保他自身安危无忧,如此,方能让他心无旁骛,彻查到底,不必顾忌其他。”
皇上展开奏折,凝神细观,晦暗不明的眼眸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之色,点头赞道:“爱卿果然是国之栋梁!好一个“盐赋改制,官运官收”的改制方略,这些年,朕早就看透了一些功臣贵戚以此中饱私囊,贪墨成风,如今也该是要整治整治了。”
“啪嗒”一声,铜缸中巨大的冰块轰然断裂,溅起的冰水,荡起一陈凉风,徐徐的拂过年轻的皇帝志在必得的脸庞,和侍立在他下首那位老臣微微有些佝偻的身影,
数日之后,新科状元林振海出人意料的被擢升至御史台,并奉皇上旨意,前往南方一带,代天巡狩。朝中虽议论纷纷,然无人能识别皇上此举的别有用心。
皇城巍峨雄伟,在盛夏的烈日下,更是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万千气象。林振海屏息凝神,小心的跟在引路太监身后,走进一道又一道的空门。炙热的阳光,晒得他汗水如小溪般从脸上淌下,眼看着就到了甘露殿的御书房门前,他忙抽出的帕子,仔细的擦干了脸上颈上的汗水,理了理仪容,轻轻的吁了一口气,以缓解紧绷的心弦。又快步跟上引路的太监,向着那扇关闭着的雕花木门走去。
迎面一阵冰凉的气息扑来,他周身顿感清爽,精神陡然一振。那散发着丝丝凉气的冰块,晶莹剔透,仿佛是上好的琉璃熠熠生辉,却也被房内弥漫的帝王威势慢慢的融化。
皇上李恪之身着月色的常服,更衬的面如冠玉。他正在伏案批阅着奏折,御案上堆叠的文书,如小山一般高高?起,屋里寂然无声,让人的心也仿佛不由自主的沉了下去。
林镇海忙急走两步,在御案前撩袍跪下,额头触碰到冰凉的金砖地面:“微臣林振海,参见吾皇万岁万万万岁!”
“平身!”皇上声音不高,甚至有些漫不经心的随意。他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落在林振海身上,那眼神深邃如寒潭,带着审视和了然于胸的掌控。
“南边盐课,历年积弊重生,盘根错节以至贪墨无数。朕以卿为钦差,即日前往,清理积欠,堵塞漏洞,以充实国库,造福民生,不知卿可否胜任?”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像是无形的针探,直刺林振海的心底。
“可否胜任”?这几个字,轻飘飘地从皇上口中说出,却带着无尽的力道,砸在林振海的心上。皇恩浩荡,皇上待自己的知遇之恩,早已超越了君臣情分,哪怕就是肝脑涂地,怕是也不能报之万一?何况,此乃为臣为官者的本分,也是皇上对自己格外的信任和恩宠。
他深深的俯身,声音沉稳坚定的说道:“皇上隆恩,微臣感激涕零!微臣入朝时间不长,虽资历浅薄,也深知盐税乃国之根本,不容有失。微臣瑾遵皇上圣谕,即刻前往,以探深浅,找出徇私舞弊之人,力求,上不负天恩,下不负黎民!”
皇上闻之,脸上表情未动,那深不可测的眼睛,紧紧盯着林振海起伏的脊梁。良久,头顶才传来一声不辨喜怒的叹息:“如此,愿卿不辱使命,早传捷报,以安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