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长寿蜥蜴人-《蓝星倾覆:我不玩游戏全球恐慌》

  或许因为蓝星正处在特殊的高维航行阶段。

  也可能宇宙空间,并不存在‘它们’,毕竟宇宙是唯物的。

  须臾,李前睁眼,收回散布全球的精神力。

  他并没放弃,持续尝试。

  精神脱离肉身,与永恒之树融合,处在特殊的虚无与现实夹层状态下的永恒之树,或许有所感应。

  永恒之树高逾数万米,屹立星球之上,旁人却怎么也看不到,与现实的景物重叠着。

  万万千千,一眼数之不尽的丝线飘散全球。

  澎湃的精神能量于树体中流转,金红交织。

  李前的意识融合,感知范围再度扩张,蔓延到星球之外,扫过空寂的外太空。

  依然没有收获。

  “不知道无垠海存不存在。”

  李前思索。

  假如塔尔人能够确定无垠海存在‘它们’的踪迹,或许考虑到未来塔尔人的生存问题,而义无反顾去与天尊争道。

  当然,以上这些,包括幻象空间可能影响现实,甚至是改变过去的可能,都只是李前的一个猜测和推断,没什么现实依据。

  此际特意苏醒,只是为了确定一二。

  两种方法都没找到‘它们’的踪迹,李前计划蓝星结束高维航行,再找机会苏醒确认。

  李前再次入梦,进入雾气空间,为分神提供灵感与通天祗支持。

  现阶段,他不能轻易离开雾气空间。

  李前苏醒,检查全球,又回去雾气空间,蓝星人类毫无所觉。

  此刻,虽没到人心惶惶的程度。

  可星空再度变成天象事件爆发后的情况,依然让全民紧张,议论纷纷。

  蜃景也都消失了。

  也与传薪号失联。

  但好的一点是,距离上次天象事件不算久远,二次经历,大部分人都能够保持镇定。

  在社区活动,网络活跃的,紧张害怕的,多是新生代。

  当然新生代的活跃也多是兴奋,抱着见证历史大事件的心态。

  太平洋上,厚实的冰块传出不断的‘咔嚓’声响,条条裂纹蛛网般出现在冰面。

  一艘潜艇破冰而出,漂浮在冰川裂隙中。

  蜃景消失,中心难以判断幸存者的人身安危。

  在超级地震爆发时,更没有李前出手,快速转移玩家。

  因而拉娜德雷、哈西在内的玩家,全部转移至太平洋上。

  大洋上活跃的船只、冰川隧道、科考船或民间人士全部撤离。

  潜艇中,相对比较轻松的自然是幸存者已经被林宇找到的玩家了。

  拉娜德雷、哈西,对应的幸存者已经在林宇身边。

  甚至,在高维航行开始的这段时间,文明先锋虽然无法操作,可不时闪现的提示依然可见。

  他们正源源不断获得自由属性点。

  只是没了玩家加点,获取的速度大减,代价需要幸存者自己付出。

  蜃景还存在,未被找到的幸存者还有19号与20号。

  前者对应联众国,其幸存者是第一位嗅觉强化的超进化者,时至今日,双属性逼近极限,统御诸多部落,大陆上没有明显危机,暂时不用担心。

  20号就比较危险了。

  其落地在几座岛屿上。

  最开始还好,几座岛屿相连,可以浮过去寻找食物。

  到了后来,海平面不断上涨,几座岛屿变成孤岛,即便没有暴雨,海峡间风浪也巨大,暗流莫测,普通木筏难以横渡。

  幸存者困在最大的一座岛屿上。

  到了现在,那座岛屿还露在外面的部分已然不多了。

  一旦整座岛屿沉没,幸存者就得漂流。

  其储备的物资更少,存活的概率不大。

  几位玩家比较熟悉,围在一起讨论,忧心忡忡。

  同样的,中心、联盟各国也在为此做着准备。

  一些敏感民众,时常关注蜃景变化的,也都有所预料。

  第九次超级大地震,随时可能爆发!

  ……

  蜃景。

  蔚蓝大海上漂浮着一块土黄色大陆。

  面积不大,也就几个荒岛的面积而已,生态更是单一。

  放眼望去皆是荒漠、荒草,昼夜温差大,大半土地呈碱性,不适宜寻常生命生存。

  林宇驾驶失乡号,来到这座10号大陆,收到了来自塔尔人的调查报告。

  早先失乡号前往8号和9号时,半道发现这块陆地。

  当时分了塔尔人小队下去研究与探索。

  结果这儿是人类传递的资料中,第10号蜃景世界。

  “幸存者找到了吗?”

  失乡号停在大海上,林宇接通了这里负责人的通信。

  对面是一个黑毛学士。

  他答道:

  “我们对整座陆地进行了扫描,发现它的内部藏着许多庞大遗迹,以及金属残骸,发现一种潜力很高的智慧生物。

  并根据一些线索,找到了您的同胞,按照原则,他未遭遇致命性危险前,没有与之接触。

  但他应该已经发现我们的到来。”

  “哦,做得很好。”

  林宇露出笑容,对旁边的汤姆点点头。

  汤姆已经是熟练工,转身驾驶飞梭,接幸存者去了。

  林宇身旁的红毛学士对着通讯终端道:

  “把资料发过来。”

  “好的。”

  黑毛学士立即通过终端同步信息。

  信息资料中,包含对10号陆地的深度扫描结果,确实很惊人。

  就目前发现的部分,地面以下1000米以内,大型复杂建筑结构超过200处,大部分相互连接,四通八达,且金属反应强烈,俨然是个地下城市。

  部分遗迹内部还存在能量反应,某些设备尚在运转。

  此外大陆上几处隆起的土丘,是宇宙飞船残骸,海岸线周围的海床上,也沉着飞行器残骸。

  “这就是蜥蜴人?”

  红毛学士端详10号智慧生物建模影像。

  身高约一米三,身体细长,表面覆盖青灰圆弧三角鳞片。

  后足与尾巴配合直立行走,做出各种复杂演示动作。

  双手比较灵活,与人类十分相似,但只有四根手指,且关节比人类多一节,可以做出更加丰富细腻的操作。

  脑袋较大,呈现三角形,与纤细身体对比略有不协的感觉。

  眼睛比较大,不适强光环境,耳朵可以大幅度转动,听觉较好。

  “根据我们初步的解剖研究,发现两个特殊的地方。”

  黑毛学士在终端另一头,根据林宇阅读进度讲解:

  “蜥蜴人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无氧呼吸相关的多种化学反应,当然也可以呼吸氧气,但会加速消耗他们的寿命。

  因此蜥蜴人是一种穴居厌氧生物,寿命非常长,平均可达2000年左右,但大半的时间处在休眠中。

  它们的大脑占身体比重接近5%,且不会进入睡眠状态。

  多数个体处在身体休眠,但大脑活跃的状态。

  它们减少外部活动,将大量能量供给大脑与神经网络。

  目前最新的基因扫描显示,这种特殊的休眠状态,经过了生物技术修正。

  甚至身体各器官功能区都经过修正,它们本来的呼吸系统应比较发达,但主动抑制,以至于呼吸系统萎缩,留下较大的身体空腔,转而采用比较复杂,种类比较多的无氧供能方式,降低身体消耗,以达到延长寿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