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土着人踪迹与登月进程-《蓝星倾覆:我不玩游戏全球恐慌》

  蓝星上,红薯从种植到成熟,一般需要4到5个月。

  而在荒岛情况不同,只需三个多月。

  又因为李前需要的是异变红薯,也就是小黑石,故而不必真等到成熟才收割。

  所以,百亩良田,两个半月就能收割一次。

  然后土地休整半个月,这期间重新平整田地、挖出水渠。

  正常的红薯、红薯藤则烂在泥土里,增加养分。

  林宇推着犁车,来来回回翻耕,然后开始勾垄。

  也就是顺着水渠,勾出50公分宽、30-40公分高的土垄,每两条土垄间穿插一条水渠,便于灌溉。

  勾垄完毕,将之前收集起来的红薯藤,木材等焚烧。

  同时引来几场雨湿润土地,给土垄定型。

  接着就是种植了。

  李前采用的是块茎种植。

  扦插效率高,节省时间,但扦插后需立马浇水。

  点火引雨的话,火焰又会损伤红薯苗。

  引水灌溉和浇水定型是两码事。

  将块茎埋进土垄内部,等到成熟时,犁头勾刀一过,红薯就翻在外面,不会被掩埋。

  尤其长角羊比不得牛马,力气小,耐力还差,真要深耕是做不到的。

  当然,勾土垄也用犁车完成,设计也不复杂。

  等琐事忙活完,红薯开始出苗,已然是半月后。

  又等一周,薯苗长的旺盛些,远望去绿油油,专家才又指示灌溉,同时降低稀释液浓度。

  首次灌溉黑黄金,幼嫩红薯苗承受不住,须得适应一番。

  上一季首次灌溉浓度就有点高,烧死不少红薯苗,后续费工夫补种,却还是影响到产量。

  比预估少了五六百块黑石。

  当然也和田地头次耕种有关。

  上一季异变红薯腐烂后,也会留下些许黑泥混入泥土,改善土壤特性。

  这一季红薯从发芽就在适应黑泥,后续灌溉就不必刻意降低稀释液浓度。

  第一次灌溉完毕,林宇这才真正得空。

  大蜘蛛也刚好完成蜕变,从中心高台方向赶来。

  它接下来守在这里,防止长角羊等生物进入田地。

  长角羊群放养在小河上游,需要时才抓来。

  大蜘蛛经过许多次进化,体型增长放缓,如今堪比一辆重卡!

  每次承受的属性点增加到300点。

  绝对的大凶兽,森林霸主!

  只是待在田地边的树林里,其他生物都不敢靠近。

  李前则操作林宇往某个特定方向赶去。

  几天之前,大蜘蛛游猎回来,吐出一块中型黑石。

  就目前情况看,中型黑石只能从土着人身体里得到。

  显然大蜘蛛不知在哪干死过一只土着人。

  讲真,李前有点儿惋惜,如果能把土着人控制起来,驯化,变成奴隶种地岂不美哉?

  可惜已经被大蜘蛛弄死了。

  大半日时间,林宇离开了探索过的地界,官方并没发现打斗痕迹,或土着人尸体。

  不过大蜘蛛体型庞大,穿过森林时留下的痕迹非常明显。

  采集这些痕迹还原大蜘蛛活动轨迹太简单了。

  又过去大半天时间,李前终于停下脚步。

  此时他站在一座土丘上,而在土丘对面,一座四五十米高的高台,被藤蔓、树木完全遮挡。

  大蜘蛛在这里剧烈活动过,高台顶部结构被掀翻,小门后的狭窄石室内可见尸骸跟锁链。

  土着人尸骸见了阳光,腐烂成烂泥,保持人形轮廓,几根锁链分外扎眼。

  大蜘蛛游猎发现这里,掀开高台天灵盖,把锁里面的土着人弄死了。

  也可能土着人早就饿死了。

  不过根据蜃景画面勘察,土着人在大蜘蛛到来前应该还活着。

  室内地板光溜溜,有生物长久活动。

  此外锁链在地面、墙壁留下的摩擦痕迹也十分明显。

  按照李前早先的猜测,土着人或许跟超进化者差不多,可以长时间不吃饭,挺许久时间。

  可这个土着人被锁着,还有力气动来动去。

  可能另有土着人送饭。

  但是森林里每天都有各种生物活动,留下痕迹。

  李前在高台周围转了几圈,没发现给送食物的土着人踪迹。

  也或许根本没有其他土着人,是高台里那家伙运气好,每次要饿死了就有昆虫和动物闯进高台小门。

  接下来几天,李前让林宇藏在暗中观察。

  或许送食物的土着人还不知道大蜘蛛来过,恰好赶来,出现在蜃景中。

  可惜的是,蹲守一周,没见着半个土着人影子。

  倒是又发现几十个平方的黑泥沼地。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林宇匆匆赶回鹰嘴崖,先带大蜘蛛去中心高台献祭黑石,然后丢下它自己蜕壳,又赶回去进行第二次灌溉。

  期间把‘神灵头颅’挂在田地中央,各种活物见了远离。

  李前又操作着林宇,带上红薯茎块,回到刚发现的高台附近。

  过去几天时间,周围没有被动过的痕迹。

  或许早先修理工纵横荒岛,打杀了太多土着人,给吓破胆了。

  林宇又蹲守一周,土着人毛也没见着。

  不过林宇蹲守期间,也不用李前自己亲自盯着。

  他收起游戏手机,离开17层,去探望某位老人。

  走出隔间,电梯站和公厕周围聚集着不少人,人头攒动,望着大电视画面。

  此时电视机并未直播蜃景,而是新闻频道,一场送别与出征仪式。

  两男两女四位航天员乘坐的车队缓缓驶入发射场旁边的建筑,开进一间大厂房内。

  这四人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航天员,他们将登陆月球,并在那里完成月球采矿基地的搭建工作。

  他们离开汽车,便被工作人员和记者团团围住,闪光灯不停地亮起,记录下这一刻的景象。

  登月,是历史性的一刻。

  还是在全球末日危机下,登月的意义前所未有的大。

  四人一路走进大会议厅。

  “四位航天员,你们即将乘坐飞船前往月球,此时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晃动的镜头中,传来某位记者的话语。

  当先的航天员停住脚步,

  他是一位短发方脸的年轻人,可能也就三十多四十岁。

  他叫宋海胜,是本次登月组组长。

  身后的另外三人,分别是他的妻子,两位同事,也是一对夫妻,他们看起来都非常年轻。

  周围安静了,知道宋海胜要发言。

  工作人员搬来四张休息的座椅。

  宋海胜坐下,一个个话筒就递到他面前,恨不能戳进嘴里。

  末日降临,全球人类还在受灾,而华国居然真要登月。

  镜头对准宋海胜的脸,

  脸上细细的岁月刻痕跟毛孔一清二楚。

  他的眉毛很浓,眼睛很亮,满是坚毅。

  他看向提问的记者,缓缓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