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风雪之神-《蓝星倾覆:我不玩游戏全球恐慌》

  今天湖上的气温,-25°。

  大雪纷纷,长风呼啸。

  从高空看,因为雪的存在,风在湖面有了清晰形状,如流动的水。

  而后在湖中心遇到一处旋涡。

  这处旋涡吸引着周围风雪,越来越大,仿佛一块巨大白斑,旋转扩大,好似吞噬一切。

  李前立于漩涡中心。

  他只穿了保暖的内衣,外罩羽绒的长款军大衣,脚蹬高帮皮鞋,半长黑发风中乱舞。

  没觉着多冷。

  他脑中的弦疯狂震动,频率逐渐加快,试图引导天地间恒定的频率一起加速。

  身周风雪旋转的也更加快速了。

  “报告,西部高原发现危险级暴风眼正在形成。”

  临近的一座气象观测站,观测员通过卫星观测到大地上气眼飞快成型,神情凝重。

  此时本该派出飞机近距离观测,收集数据,

  但不论有人飞机,还是无人飞机,此种天气都不敢起飞。

  而华国大半的气象卫星都坠落了,

  现在的这颗原本是科研用途,专门抽调过来观察高原上的气候。

  高原降温很快。

  南边的台风撞碎在山脉之上,巨大温差下,高原南部、东部极容易产生气旋,化作旋风。

  此种旋风若跑下高原,便是一场恐怖寒流。

  周遭工地、城镇全部受影响,需提前预警。

  此刻,观察员只能看着,没有太多办法。

  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情况上报。

  军机可以进入那里,只需一颗重型炸弹,就能平息风眼。

  扼杀寒流于襁褓。

  但很快,观测员收到回复,

  暂时抽不出力量解决,命令他时刻关注风眼变化,一有离开高原,南下进入的趋势再行上报。

  与此同时,处在太空的卫星,不止观测气象。

  它本就是科研卫星,搭载了检测重力的设备。

  科学研究部,某实验室。

  房间中立着三排比人还高的柜子,闪烁各种颜色的指示灯,导线、光缆密布地面,还散落着纸张。

  这是一处实验机房。

  许多忙碌人影穿行于立柜间,检查和保存数据,做搬迁的最后准备。

  科研人员将服务器中的数据备份,

  这部分数据将采用陆路运输到堡垒城市。

  服务器也是,但用飞机运输,以保证某条线路出现意外,数据还能复原。

  忽然,角落的一位年轻人盯着屏幕上的数据,眼睛瞪大,随即大叫起来:

  “教授,教授!你快来看!”

  周围忙碌的人,闻声抬头看去。

  远处正检查目录的中年男子回头,扶了扶眼镜,走了过来。

  年轻人回头,满脸兴奋对他道:

  “教授,刚才突然出现一处引力混乱区域!”

  教授快步过去,神色严肃,检查年轻人面前的屏幕,

  几分钟后,他眼里也闪烁精光,学生没算错,

  那么真的发现了引力异常偏移的地方!

  偏移率0.38%!

  “重新勘测这片区域的重力数据!”

  教授说道。

  更详细的重力勘测,往往需要多颗卫星配合。

  “苏教授,我们只有这一颗能用……”

  另一位围过来的学生指着屏幕说道,

  他们的研究室,在搞重力研究,试图破解重力井形成原因,同时监控国内重力变化。

  刚才便是一颗卫星发送的数据信息异常,被检测出来。

  “再调几颗来……”

  苏教授沉声道,

  他现在的影响力,借几颗卫星搞研究还是可以的。

  但,

  “不好,异常引力场消失了!”

  年轻人又惊叫一声。

  与此同时,西南高原上,李前缓缓睁眼,脑中的弦逐渐平息。

  湖面旋转的风,在他一念之间散开,大雪成团,扑通扑通下坠。

  李前周身干净,不沾半点雪色,双手插兜缓步走出雪崩般的场景。

  岸边机组四人缩一起探头张望。

  几人佩戴口罩、护目镜,看不到表情。

  机械师喃喃道:

  “我嘞个乖乖。”

  “风雪之神!”观测员惊叹。

  “感觉首长越来越不像人了。”副机长斩钉截铁。

  机长瞪了他一眼,骂道:

  “闭嘴!”

  副机长汗颜,呐呐道:

  “我去打猎,整点新鲜的换换口味。”

  说罢,转身穿上雪橇,往身后山林钻去。

  李前没在意他们,一句感慨而已,

  况且他自己都感觉自己非人。

  回到帐篷,摸出手机瞅了眼,

  蜃景中无事发生。

  李前心头一动,准备斗地主,爽虐一整天。

  结果斗地主运营方宣布暂停运营,重启时间未知,和很多游戏、软件一样。

  李前怔了怔,瞬间感觉索然无味。

  自己身怀神力,却不敢大大方方玩耍,玩个斗地主,现在也关服了。

  十几万亿积分没了啊。

  “哎……”

  想到自己穿越重生,还没好好享受哪怕一天的生活,就被迫流浪,到处躲藏。

  已经在大海、荒野中和四个男人度过一整年。

  胡思乱想中,精力丝毫不见疲惫,

  李前睡不着。

  一直等到副机长返回,打了几只雪兔回来。

  剥皮清理内脏,然后由机械师出手,整成麻辣味。

  李前踩着点溜过去。

  此时,天地边一片赤红,远方山影上亮起红霞。

  这光芒之下,似乎就连风雪都按下暂停键。

  太阳升起来了。

  从南方。

  “……”

  蜃景中的暴雨,持续三天时间。

  林宇早做好各种准备,同样处在无所事事状态。

  大蜘蛛整天蹲在火堆边,

  它好像喜欢上火焰的温度了。

  第三天下午。

  暴雨迅速收敛,乌云飘走,夕阳点燃了它们。

  李前结束牌局,回到自己帐篷,开始操纵游戏。

  让林宇带上铁链、磨具,前往高炉所在。

  连日暴雨,滴溅的雨滴还是打湿了高炉,

  不过整体结构没问题。

  略做检测,李前开始装炉。

  他直接把高炉从半腰处截断,放在旁边。

  这款高炉设计之初,是可拆卸的。

  随即清理炉底,加入木炭。

  这些木炭选择基本燃尽木质的部分,不易污染铁水。

  铺一层木炭,放一条铁索进入。

  如是四成后,磨具所需的材料足够。

  林宇将上半截高炉还原,又用黄泥封住缝隙,继续往其中加入木炭。

  直至到达顶端。

  防雨棚早就拆开,让林宇退后一步,交由蜃景观察。

  几分钟后,专家给出‘合格’的评价。

  李前点点头,点燃最上面的木炭。

  而后返回营地,搬来风箱安装起来。

  再将一截泥管连接到高炉底部通风口,黄泥清缝。

  泥管另一端连接风箱出风口。

  用大石固定住风箱,

  林宇便坐下来开始推拉连杆。

  空气连绵不绝灌入高炉,木炭燃烧,其中水汽蒸发,顶部开始冒烟。

  十几分钟后,烟雾被橙黄近蓝的火焰取代。

  “燃烧效果超过预计!”

  专家组所有人,一起松了口气。

  在此之前,谁能想到知识渊博,走在科技发展前沿的他们,需要全神贯注帮人造土炉炼铁?

  “5个小时内,就能出铁水。”

  “准备模具吧,温度足够,用第二种方案,直接引流铁水进去!”

  十多位专家在线指导玩家炼铁。

  李前在挂机,一边看直播,一边和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