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杀人偿命,何错之有?-《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李世民盯着挤眉弄眼的苏尘寻思半晌。

  往日后者说完该说之事,便会提出告辞。

  此时苏尘却赖着不走,暗使无人能领悟的莫名其妙眼色,想必是有未尽之言不便当众说出。

  李世民面露了然之色,暗自腹诽苏尘不通人性。

  反观苏尘却在心里埋怨李世民不够机灵,如此明显的暗示都不能理解。

  “诸位爱卿,此次渭城虏疮来势迅疾,望卿等务尽其职协同联防联守,勿使疫病扩散!”

  苏尘松了口气,众臣齐声应答:“臣等遵旨!”

  “嗯,退朝!”李世民微微颔首起身拂袖,向苏尘投去一眼色走下御座前的陛阶,甩袖向御书房走去。

  “恭送陛下!”众臣躬身相送,而后纷纷散去。

  太极殿只剩下苏尘、孙思邈、李承乾三人。

  “大舅哥、老神仙,我们去找陛下说点事!”李承乾刚要开口告辞被苏尘叫住。

  “苏小友,老道殿外等候便是!”孙思邈不打算和苏尘一同前往御书房,打声招呼捋着胡须向殿外走去。

  “老神仙……”苏尘伸手欲将孙思邈留下,后者却如同仙人一般潇洒迈步,没有回头的意思。

  “呵呵,老神仙真有个性哈!”苏尘摇头笑了笑,看看时间已经快五点钟。

  “大舅哥,我们去找陛下吧!”

  ……

  御书房,李世民目光看向书房门口。

  老李在李世民书桌前摆好三张靠背椅。

  苏尘和李承乾走进书房,李德躬身离开守在书房门外。

  “陛下,老神仙说去外面透透气!”

  李世民点点头,伸手指向对面的座位,“坐!”

  “好的!”无需李世民开口苏尘也会坐下,李承乾拱手作揖一礼坐了下去。

  “陛下,秦琼秦伯父现在哪里做什么,离长安远不远?”

  “叔宝眼下于雍州暂代右威卫大将军职!”李世民略微皱眉,显然不知苏尘为何突然提及,现任右威卫大将军的秦琼所为何事。

  苏尘继续问道:“雍州距离长安多远?秦伯父三天之内能不能赶回来?”

  闻言,李世民父子对望一眼。

  “妹夫,雍州涵盖长安!近似雍州为壳,长安为核心!雍州牧实为京畿之地最高官职,右威卫驻扎于武功县境内,距离长安城约八十里地!”

  “哦~大舅哥果然博学,佩服!”苏尘没有一点尴尬的表现,他不是本地人无知便是无敌。

  李世民不屑打击苏尘的无知,问道:“小子,召回叔宝意欲何为?”

  “陛下你忘了?秦伯父前年曾受仙人点拨,拥有了百病不加身的福利,所以这次我打算和秦伯父一起去疫情爆发区当医护人员!”

  “嗯,还有老神仙,就我们三个人!”

  接受过百病全无治疗的人,只会自然老死,不会因疾病而亡!

  长孙皇后亦是如此。

  长乐公主得到过功德系统的奖励,拥有百毒不侵的身体也能抵挡天花。

  苏尘不愿意长孙皇后和长乐公主参与其中。

  至于孙思邈,苏尘早已有对策,万一不幸沾染天花施展一次大神通即可。

  “你小子……”李世民听闻苏尘欲以身犯险,下意识便要抗拒。

  思索几许,神情冷峻求证道,“当真可靠?”

  “陛下放心,绝对可靠!”苏尘想了想,将系统发布的临时任务告知李世民父子。

  “若操作得当,以后天花或有可能在大唐就此断绝!”

  “不过在此之前,却是我们先控制疫情。因此,必须要有人采集天花脓液尝试弄成疫苗!”

  苏尘始终感觉这次系统有点本末倒置,应该先提供制作种痘的方法才对。

  他现在掌握的牛痘疫苗法,只是从书上见过,完全没有实践过。

  成功与否只有天知道!

  忽然,苏尘摸着下巴打量坐在他旁边的李承乾,满脸诡异的笑容。

  “妹夫,你这般……”

  不等李承乾说完,苏尘看向李承乾下半身笑问道:“大舅哥,你的腿……最近没啥毛病吧?”

  李承乾木讷的摇了摇头。

  苏尘点点头,转而看向李世民一脸正色拱手提议,“启奏陛下!在下以为大舅哥身为一国储君,大唐帝国太子,疫情当前,理应冲在前线为疫情防控做表率!”

  “陛下以为如何?”

  李世民闻言淡淡一笑,目光看向李承乾。

  “父皇,儿臣以为苏尘之言不差,身为太子自当与臣民共抵疫情,儿臣愿前往渭城西郊安抚民心,共治虏疮之疫!”李承乾当即起身请愿。

  李世民面不改色手指轻敲桌面,看似有些犹豫。

  苏尘见此贴心的宽慰劝道,“陛下你放心!就算大舅哥感染天花也可能只是轻症,最多脸上留些疤而已!”

  “而且太子作为疫情防控总指挥,亲临小赵庄一定能安稳民心,使得天花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李世民抬手虚按,示意李承乾坐下,“呵呵,准了!”

  “谢父皇!”

  随即,苏尘看向李世民有些欲言又止,好像此事在他心里有些难以启齿。

  “小子,何事尽管道来!”

  苏尘犹豫几秒,开口问道:“呃~陛下,现在牢里有没有……死囚?”

  没有临床实验过的疫苗,谁也不能保证其效果。

  万一失败就不是接种疫苗,而是投毒!

  苏尘只能想到用死囚,作为疫苗临床实验的志愿者。

  李世民闻言一怔,自打苏尘进入御书房,每次开口所说无不跳出他的意料之外。

  话题跨越之大,旁人很难跟上他的思维跨度。

  随即,李世民起身从书桌后面的书架上取来一沓卷宗,丢到苏尘面前。

  贞观年间,死刑行刑前须执行五复奏京外三复奏,由李世民御笔亲录,若案件有疑发回大理寺重审。

  反之卷宗留下,死囚秋后处斩。

  贞观四年岁初,李世民亲录刑徒二十七。

  苏尘好奇展开最上面的几份卷宗,案情和审判结果都能看懂。

  “陛下,这不对吧!”

  无意中,苏尘看到了一个名叫刘四的待斩人犯。

  贞观三年夏末,刘四将羞辱其女眷的一名男子推倒,恰巧寻衅滋事者头部撞击楼牌抱柱石当场死亡。

  刘四因此被判斩刑。

  案宗写得很详细,死者在大街上言语轻佻,手指触及刘四女眷脸部,刘四见此愤慨推搡挑事者。

  “陛下,这个刘四充其量只能算防卫过当,罪不至死,最多判三年!”

  李世民伸手夺过苏尘手中案宗,仔细阅览后,将案宗拍在书桌上。

  “哼~大庭广众之下,即使事出有因,致人死亡不施重刑何以服众,以儆效尤?”

  “杀人偿命,何错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