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王也摇头叹息,深知百姓之苦,却也爱莫能助-《综武:婴儿逆袭,从拜师桃花岛》

  王也摇头叹息,深知百姓之苦,却也爱莫能助,毕竟只是路过此地。

  张辽与蔡邕的人马皆驻村外,彻夜巡逻以防不测。众人皆和衣而睡,王也本想与貂蝉共研武学,却无奈与徐庶等人同挤一屋。

  村中房屋有限,众人皆睡大炕,王也亦不例外。王也深知同甘共苦方能收拢人心,然而环境恶劣,呼噜声、放屁声、脚臭味交织,令王也苦不堪言。加之屋内不通风,气味更是难闻。忆起长安时与貂蝉共寝的美好时光,王也心中倍感凄凉。

  距离并州尚有两个月路途,煎熬难耐,终点似乎遥不可及。

  晨曦微露,巡逻骑兵忽见东南尘土蔽天,大队人马疾驰而来,直指村庄。

  张辽急报王也:“使君,敌军约有四五百人,转瞬即至!”

  王也询胜算几何,张辽答:“虽可力战,但伤亡恐超三成。”

  王也心中忧虑:长途跋涉,仅百余骑相伴,若损兵折将,前路更艰。且恐引更多贼寇,局势难料。或许撤离为上策。

  王也望向张辽,转问徐庶:“元直,你以为如何?”

  徐庶,现任主簿,微笑回应:“我方兵力一百八十,敌军四五百,敌众我寡。唯智取可胜。”他捋须自信,“使君勿忧,吾有妙计,定教贼人有来无回。”

  李大目,牛角寨之主,麾下四五百人。昔随黄巾,后张角兄弟亡,遂落草为寇。山中粮尽,欲下山劫掠。附近村落已空,唯响水村因近长安而富庶,成其目标。

  李大目率军而出,欲掠响水。骑兵不足五十,步兵四百余,武器杂乱。

  至村口,一少年敲锣疾呼:“山贼来了,快跑!”村中顿时慌乱,村民携家带口,驱畜奔逃。

  李大目大笑:“这些村民真蠢,往山后逃,岂不是自投绝境?”

  手下亦大笑附和。

  “走,去教训他们!”

  李大目挥鞭,众人欢呼,冲向村庄。

  山贼怪叫着涌入,却未抢掠,反追村民至后山。村民身藏财宝,且村中女子对久未近女色的山贼而言,如天仙下凡,贪婪之色溢于言表。

  山路狭窄,匪队绵延。

  至山坳,村民遁入密林。

  逃遁间,村民遗落五铢钱、布匹、器皿。

  在山贼头领李大目的带领下,一部分继续追捕,欲深入林中捉拿逃犯;另一些则弯腰抢夺散落的财物,队伍纪律荡然无存,现场陷入一片混乱。

  “没见过钱财吗?看看你们这副德行!”李大目边笑边骂,却并未阻止。

  毕竟只是一群村民,他并未严格约束手下。

  猛然间,林中传来阵阵弓弦之声,数十支箭矢密集如雨,直射向山贼。

  “不好,有埋伏!”李大目大惊失色,怒吼道:“快起来,别捡了!”

  但山贼已来不及反应。箭雨过后,二三十名山贼应声倒地。

  虽然这点伤亡对近五百人的队伍来说微不足道,却引发了更大的恐慌。

  紧接着,一名壮汉率领七八十名长枪兵卒从林中冲出。此人身材高大,身披铁甲,手持巨大的狼牙棒,威猛无比。“我乃李元霸,奉命讨贼,投降者不杀!”李元霸对着混乱的山贼大声吼道。

  他的声音如雷贯耳,吓得山贼们浑身一颤,十余人当场瘫软在地。李大目也差点从马上摔落。

  李元霸如同杀神下凡,怒吼着挥舞狼牙棒冲入山贼群中,所到之处,山贼纷纷被击飞,死伤无数。

  随后,大地震动,伴随着隆隆的马蹄声,村祠堂后突然冲出百余名铁甲骑兵。

  见到如此多的骑兵,本就慌乱的山贼更是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有人边跑边喊:“官兵来了,快跑啊!”李大目惊恐至极,丢下队伍独自逃跑,但刚跑出不远,就被张辽率领的骑兵追上,一枪刺落马下。

  李元霸麾下的兵卒多为蔡邕的侍从和家丁,虽然战斗力不强,但在优势下也能一战。他们跟随李元霸追击山贼,山贼惊恐万分,不敢反抗。连村里的村民也拿起锄头、竹竿加入战斗,追捕漏网之鱼。

  不久,村子恢复了平静。王也、徐庶等人前来查看,只见田野、草丛、河道中尸体遍布,血迹斑斑。

  张辽向王也报告:“使君,我军斩杀山贼百余名,俘虏二百余名,我方仅受伤十余人,无人死亡。”

  王也大喜,此战大获全胜,也是他首次亲眼目睹如此大规模的厮杀。他深感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远非影视剧所能描绘。

  王也称颂徐庶、张辽、李元霸,徐庶谦逊回应,虽设诱敌之计,但若无王也先以财物扰敌,佳绩难成。王也亦赞徐庶洞悉人性,利用山贼贪念致其自乱,减损己方。

  张辽询问俘虏处置之法,王也沉思后问:“山贼可否为我军所用?”张辽言,其中不乏被迫为盗的村民,只要有食,不愿为寇。

  王也遂决,借行军之隙,以后世之法试炼俘虏,观其效。与徐庶等议后,重整人马,骑兵仍归张辽指挥。

  筛选俘虏,恶行昭彰者诛,余者由李元霸与莫石头分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蔡邕部下八十人虚弱,王也拒纳,令其留守蔡邕。

  至此,王也麾下兵力增至三百,含骑兵百人,步兵二百。

  村庄得救,村民欢庆,盛宴招待王也一行。

  王也体谅村民,将山贼财物交由村民处置,村民大喜。

  亡贼财物被村民瓜分,皆乐,村长尤为感激。

  休整一日,车队启程,五百余人,大车二三十辆,声势浩大。

  见队伍沉闷,王也心生一计,欲以军歌提振士气。

  歇息时,王也召集新步兵二百人。

  李元霸与莫石头以为王也要训话,急整队以待。然王也却教唱歌,二人愕然。

  “来,共唱!”

  王也立车上,击节而歌:“咱当兵者,何异他人?唯着朴素军装……”歌声回荡,众人愣住。王也面色一凛:“此乃军令,不唱者,今日无食!”

  众人无奈,随声而唱,歌声粗犷,却饱含激情。

  张辽不解,问徐庶:“此何曲?君曾闻否?”

  徐庶捋须沉思:“未闻,或乃使君新创乐府。”

  王也不仅令士兵习歌,还要求步伐统一,皆源于其大学军训经历。

  他不信,娇惯大学生能于短期军训中井然有序,兵卒为何不可?

  为激士气,他设奖惩之制。

  表现佳者获奖金,懈怠之人则受鞭笞。

  起初,兵士们对此嗤之以鼻。

  然而,目睹他人赢得数百乃至千钱后,他们备受鼓舞,纷纷效仿。

  至于偷懒者,经李元霸与莫石头严惩,哀嚎连天,从此再不敢懈怠。

  仅仅十余日,奖惩分明之下,兵士们纪律严明,风貌焕然一新。

  张辽与徐庶目睹兵士步伐整齐、军歌嘹亮,倍感欣慰。

  起初,众人以为只是玩笑,未曾料到效果显着。

  毕竟,这些兵士曾是散漫的山贼。

  短短十几日,他们竟能摒弃匪气,做到令行禁止,王也的确非凡。

  张辽对徐庶赞叹道:“我本以为使君智勇双全,文采斐然,未曾想治军亦有一套。”

  徐庶笑道:“能者无所不能,使君这等奇才,世间少有。”

  马车内,张小小贴着纸条,侧耳倾听,对貂蝉道:“主母,他们唱的是什么歌?曲调奇特,却悦耳动听。”

  貂蝉出牌回应:“我宫中岁月漫长,从未闻此曲调,想必是夫君自创。”

  蔡琐听后称赞:“这曲调的确独特,我亦未曾听闻,但简单直白,朗朗上口,极适合作为军歌。”

  张宁心中暗想,那家伙定是无聊至极,这曲调像极了开垦时的号子。

  近日,四人闲来无事,常相聚打牌,成了牌桌上的伙伴。

  王也本想与貂蝉共研“混元归一秘法”,却因四人日日相伴,难得机会,连王也亦感嫉妒。

  此秘法需男女阴阳调和,方能凝神聚气,但极为挑剔,需寻天地灵气汇聚的绝色美女方能修炼。

  王也拥有洞察女子头顶紫气的特殊能力,唯有紫气环绕的女子,方能共修此秘法。

  幸运的是,貂蝉、蔡琰与张宁三人头顶均有紫气显现。

  张小小年幼,尚未显现紫气。

  而蔡琰未婚,与之亲近显然不妥,其父蔡邕定会不允。

  张宁性格过于刚烈,难以驾驭。

  思忖良久,觉貂蝉最为合适,只可惜良机未至。

  旅途中,虽遇数股小规模山贼,但因敌寡我众,未成大患。值得一提的是,经王也训练,二百步卒面对山贼时,镇定自持,秩序井然,表现优异。

  随着暑气日盛,队伍行进速度减缓,数日之后,将至河东郡安邑县禹王城,此乃河东重镇,众人可在此稍作休息。

  一日,天气炎热,车队于山涧旁暂停。

  众人或在树荫避暑,或往河边取水备食。

  王也因内急,寻隐蔽处解决,刚毕,忽见数影遁入林间。

  “莫非是探子?”王也心生警觉,遂自空间戒指中取环手刀,悄然尾随。

  悄悄前行间,忽闻张宁之声。

  王也心生好奇,拨开草丛窥视。

  只见巨石之下,藏温泉一处,水汽缭绕。

  貂蝉、小小、蔡琰立于潭边,面露犹豫。

  喜欢综武:婴儿逆袭,从拜师桃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