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雷霆破晓·情定青阳-《都市科员,我激活了政商决策系统》

  清晨五点四十,林昭床头的老式闹钟刚发出第一声轻响,他便已经翻身坐起。

  手机屏幕在床头柜上亮着,张队的短信还停在昨晚的对话框里:"仓库账本已封,电子数据拷贝完毕。"此刻又跳出一条新消息:"市纪委车队已过云州大桥,五分钟后抵达鸿远投资总部。"

  他伸手摸向西装内袋,钢笔的金属笔帽贴着皮肤有些凉,像父亲照片背面那行字的温度。

  窗外的天还没完全亮透,青灰色的云层压着楼群,倒像是块被揉皱的铅板。

  六点整,手机震动几乎与闹钟的第二声重叠。

  林昭接起电话,张队的声音带着风声:"林科员,鸿远投资顶楼董事长办公室的保险柜撬开了,二十本账本整整齐齐码着,最上面那本扉页写着'李明杰专用'——您猜怎么着?"他喘了口气,背景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警笛声,"保险柜夹层还有张照片,是李明杰和原常务副区长的合影,时间戳就在三年前开发区土地审批那天。"

  林昭捏着钢笔的指节微微发紧,喉结动了动。

  三年前父亲被污蔑"违规审批"被迫退休时,他在父亲的老笔记本里翻到半页未写完的开发区调研报告,最后一句是"土地评估价与市场价差额达三千万,背后必有黑手"。

  此刻那些泛黄的纸页仿佛在他眼前铺展,与张队描述的账本重叠成清晰的证据链。

  "辛苦了。"他说,声音比预想中更稳,"等会把照片扫描件发我邮箱,我让苏律师过目。"

  挂了电话,他站在窗前看楼下。

  小区里晨跑的老人刚绕完第一圈,卖豆浆的三轮车"叮铃"晃过转角。

  而三公里外的鸿远投资大厦,此刻该是另一番景象——纪委的封条贴上玻璃门,警察举着执法记录仪穿过铺着波斯地毯的走廊,财务总监的脸白得像刚刷过的墙。

  七点十五分,林昭的手机准时响起苏绾的来电。

  "林科员,法院立案庭的王法官刚才给我递了杯茶。"电话那头传来高跟鞋叩击大理石地面的脆响,苏绾的尾音像沾了蜜,"他说我今天穿的酒红色套装衬得气色好——您猜怎么着?"她突然低笑,背景里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那杯茶是为我刚提交的《关于鸿远投资涉嫌伪造合同的调查申请书》准备的。

  现在检察官正在我办公室做证据保全,连他们都夸我整理的补充材料比卷宗还齐。"

  林昭能想象她此刻的模样:波浪卷发在肩头晃动,碎钻耳钉随着转头的动作闪成星子,涂着正红色指甲油的手指敲着桌面——就像上周在茶室里,她翻着拆迁户的阴阳合同时那样。

  "要请下午茶的。"他故意板起脸,可嘴角却不受控制地上扬,"我记得某人今早说要开车接我,结果让我坐了公交。"

  "呀,人家在法院门口等您呢。"苏绾的声音突然近了些,带着风响,"您往左看——"

  林昭转头,透过法院的玻璃幕墙,果然看见她倚在那辆火红色的玛莎拉蒂旁。

  酒红色套装裹着玲珑曲线,手里晃着车钥匙,正抬着下巴冲他笑。

  阳光刚爬上她的发梢,把碎钻耳钉照成流动的银河。

  他快步走过去,苏绾却突然收起钥匙,踮脚把一份文件塞进他怀里。"这是我让助理整理的近十年云州涉黑企业判决书,"她指尖扫过他西装第二颗纽扣,"您不是说要研究'黑恶势力渗透官场'的典型案例吗?"

  林昭低头,文件封皮上"苏绾"两个字力透纸背,墨迹还带着打印机的温热。

  上午十点,青阳区政府三楼办公室。

  沈清欢的钢笔尖在文件末尾顿了顿,蓝黑墨水在"青阳区政府办公室 林昭协审"几个字上晕开极小的圆。

  她望着这行字,耳尖慢慢爬上粉色,像沾了晨露的桃花。

  "清欢,张主任催第三稿了。"隔壁桌的小王探过头,看见她写的名字,眼睛突然亮起来,"原来林科员也参与了?

  上次拆迁户集体送锦旗那天,我就觉得他不像表面那么木讷。"

  沈清欢慌忙把文件往怀里收了收,却又在最后一刻轻轻推回去。

  打印机开始"嗡嗡"作响,她望着纸张一张张吐出,想起昨晚在茶室里,林昭低头整理材料时,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的沙沙声。

  那时她偷偷数过,他写"证据链闭合"时,笔尖在"闭"字上顿了三秒——和现在她写他名字时的停顿,一模一样。

  "清欢,张主任让你把报告送去他办公室。"

  她抱着文件起身,经过茶水间时,听见两个科员在小声议论:"听说鸿远投资被查了?" "可不是,林昭那小子最近跟开了挂似的,上次解决开发区烂尾楼,这次又端了李明杰的老巢......"

  沈清欢的脚步顿了顿,指尖轻轻抚过文件上"林昭协审"的字迹。

  阳光从窗户斜斜照进来,在她发顶投下小小的光斑。

  下午两点,《云州时报》编辑部。

  顾轻语咬着笔杆盯着电脑屏幕,键盘敲得噼啪响。

  她身后的老主编凑过来扫了眼标题——《青阳风暴:一场权力与资本的博弈》,突然拍了下她肩膀:"好小子,这标题够劲!"

  "主编,我这是'好姑娘'。"顾轻语吐了吐舌头,鼠标点向文中一段:"您看这句,'当二十本账本在阳光下摊开,那些见不得光的交易终于有了名字'——是不是比原稿更有画面感?"

  老主编推了推眼镜:"不错,有你爸当年暗访矿难时的劲头。"他顿了顿,又压低声音,"不过最后那句'正义或许迟到,但从不会缺席'得加粗,就冲林昭那小子熬了三个通宵帮你找黑网吧保护伞的证据,也该给他留个名。"

  顾轻语的手指在键盘上停住。

  她想起三天前在档案室,林昭踩着梯子帮她够最高层的旧文件,白衬衫被汗浸得透了,却还笑着说:"顾记者要的是真相,我得把梯子扶稳了。"

  她快速敲下一行字:"特别感谢青阳区政府办公室林昭科员对本次调查的全力协助。"

  "主编,发排吧!"她合上笔记本,抓起相机就往外跑,"我得去区政府拍张林昭的照片,头版配他的侧影肯定绝了!"

  傍晚六点,区政府顶楼。

  林昭望着脚下渐次亮起的霓虹灯,远处云州江的波光像撒了把碎银。

  苏绾的香水味混着沈清欢带来的茉莉香,顾轻语的相机在他肩头蹭来蹭去——和昨晚在茶室的场景重叠,却比那时更暖。

  "你们看。"顾轻语举起相机,屏幕里是四人的侧影,背后是万家灯火,"这张我要洗出来挂在编辑部,就写'青阳破晓四人组'。"

  苏绾挽住林昭胳膊:"我律所的荣誉墙缺张合影,明天让助理来拍套正式的。"

  沈清欢把保温桶递给他:"我煮了红豆粥,温的。"她的手指碰到他手背,又像被烫到似的缩回去,"我爸说,熬粥要慢火,做事也要......"

  "也要熬到云开月明。"林昭接完这句话,低头喝了口粥。

  甜丝丝的热气涌进喉咙,像把火烧化了他三年来藏在唯唯诺诺下的棱角。

  夜风掀起他的西装衣角,钢笔在口袋里硌着心口。

  他望着远处还未完全亮灯的开发区——那里曾是父亲未竟的理想,此刻杂草丛中已经竖起"云州新能源产业园"的规划牌,陆明鸢昨天发消息说,明远集团的投资意向书下周就能签。

  "接下来的路,可能更难走。"他轻声说。

  "我们会一直在你身边。"三女的声音叠在一起,像云州江的浪,一下下拍打着他心里最软的地方。

  苏绾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律所助理的消息:"法院已受理鸿远投资案,明天开庭。"

  沈清欢的电脑弹出邮件提示,是张主任的批注:"专项报告写得很好,下周常委会讨论。"

  顾轻语的相机屏幕亮起,老主编发来微信:"头版样刊已出,明早全市发行。"

  林昭摸出手机,系统光屏上"危机预警"的红点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任务:"推动新能源产业园落地,奖励:省级经济专家联系方式。"

  他望着远处渐次亮起的灯火,把钢笔插进西装内袋。

  那里贴着他的心跳,一下,一下,像在敲战鼓。

  深夜十一点,林昭坐在书桌前整理笔记本。

  父亲的老照片压在台灯下,背面的字迹被灯光照得发亮。

  他翻开最新一页,写下"东华小区"四个字——那是明天要去的地方,听说那里的老旧水管漏了三个月,居民天天拎着水桶去街角接水。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把窗台上的调查表照得发白。

  表上"民生问题"一栏,他用红笔圈了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