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准备与革命-《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二合一)元宵节。

  回咸阳述职的各地主官和秦军主将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

  但今年似乎有些特别。

  所有郡守都接到了一道有些奇怪的政令——各级府衙要尽量派人手与下级府衙联络,哪怕是休沐日也要不例外。

  这让许多郡守都有些疑惑。

  因为这几乎是让他们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不能空出任何人手,不断的联系下级府衙。

  可为啥呢?

  一般情况下,哪来那么多公文可联络?

  相比之下,另一道要求各地府衙配合野战军调动的命令,倒显得没什么奇怪的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

  王宫里,面对李斯的询问,嬴政有些无奈。

  另一个时空里,这一年会发生地震;但尴尬的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以及资料可能缺失的原因,史书中对今年地震的记载也有些模糊不清。

  是代地?还是关中?

  不管是哪里,嬴政都不敢赌。

  关中是现在秦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而代郡的大同煤矿更是秦国煤炭能源的中心,不管哪里出事都会给秦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财产损失嬴政不在意,在意也没办法挽回。

  可人口损失是他接受不了的。

  要是不知道也就罢了,但他都知道会有地震了,怎么可能当看不到呢?

  李斯想了想:“国师不能从后世弄来预测地震的机器吗?科学院都有地动仪,国师那一朝难道还不能预测一下?”

  嬴政摇了摇头。

  后世科技是很发达,台风、蝗灾、水灾甚至火灾都有预测的技术,只是发展程度不同;但地震是源于地球这个行星的,人类还太过渺小了。

  李斯不说话了,如果连国师那一朝都没办法,那秦国更没希望。

  “可是大王,哪怕大同煤矿年节期间加班加点,所储存的煤炭也不够大秦一整年消耗的;您又让大同煤矿降低产量,万一各地工厂……”李斯有些忧虑。

  大同煤矿年节期间没停工,他当时还奇怪国师为什么要这样做,毕竟前两年也不见这样。

  现在他知道了,是为了能多储存一点是一点。

  大同煤矿减产他也能理解大王的意思,是为了防止地震突发的时候,矿洞都坍塌导致人员伤亡太大。

  然而尴尬的来了,秦国此刻的发展离不开大同煤矿的支持。

  嬴政也没办法。

  相比于工业发展降速,他更不希望煤矿里的人遭受太大损失。

  不仅是因为技术人员的性命重要,更是因为大同煤矿每时每刻都有数千专职工人,农闲时候更是数万临时工,这要是死太多了,不说赔偿金是一笔天文数字,对代地甚至天下的影响才是重点。

  工业发展了?

  可地震一来,一次性死得人也多了。

  到时候,人们对工业发展的热情,甚至是科技的发展都可能受到影响。

  如果你是一个县令。

  县中有一座铁矿,之前这只是一个小铁矿,但现在下面的人告诉你,这铁矿可能储量惊人,具有大规模发展的可能。

  这个时候,一边是维持这个小铁矿规模、等下任县令来接手。

  另一边,是你下令加大发展铁矿,但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你都要负责。

  有些奉行“少干少错、不干不错”思想的官员,他们会怎么选?

  更别说,谁也不知道地震会不会来。

  人们也不知道地震带、地震原理等事情。

  若要强行拉人们去,哪怕是给工钱的,许多人万一以为你们是要故意坑杀他们怎么办?

  嬴政还记得李缘那一朝的记载里一些有关高铁的事。

  初期。

  曾经有过几次严重事故。

  之后居然有人因此怀疑是否安全、技术是否成熟,进而反对发展。

  开民智的后世都这样。

  在现在刚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秦国,万一出个大事会怎么样?

  嬴政不敢想。

  “大王,国师来了。”

  门口有宦官汇报道。

  随后,李缘走了进来,看到李斯在这,他打趣道:“哟,第四个发愁的来了?”

  “这叫尽责。”嬴政替他辩解道。

  李斯则有些疑惑:“第四个?”

  “喏,他们夫妻俩知道。”李缘示意了一下嬴政:“然后吕不韦也知道,你是第四个。”

  “那你呢?”李斯迷惑了。

  “我也知道啊,但我不发愁啊!”

  看着他这理直气壮的回答,李斯有点无语,你个国师不发愁?

  上方,嬴政面无表情。

  他习惯了……

  “你来干什么?”

  “我来找嫂子要点人。”

  “怎么?又要侍女了?”

  “……”

  “不要诽谤我好不好?”李缘白了他一眼::“替我女儿要的,要点身家清白的,以后她好有人使唤。”

  嬴政点了点头:“去偏殿吧,你自己去叫人。”

  等李缘走后,李斯才皱眉道:“大王,国师之言何意?”

  据他所知,国师府里的侍女有一百多人,大部分是嬴政给他的,少部分是怀清、王翦他们送的,舞女甚至西域歌姬都有——由于国师府里的情况,许多权贵私底下甚至称国师府为‘女儿府’,既讽刺这种情况,也是调侃国师对女儿太宝贝了。

  他可以理解国师要为女儿找人手的心。

  但你国师府这么多人,虽然来源很杂,可身家绝对都是清白的,难道还不够他女儿使唤?

  嬴政迟疑了一下:“他说的清白,不是指这种清白。”

  李斯呆了一下,满眼震惊!

  ……

  陇西郡。

  一支月氏商队刚刚入境。

  远处,郡守李珂正带着一些官员在那等着。

  这支商队表面上是月氏的,但实际控制权却是秦国的,甚至里面许多都是秦人。

  “兄长!”

  最前方,李牧下马后正准备行礼,李珂却直接给他来了个拥抱:“走走走,先回家再说!”

  “两年多没回来,娘都念叨你不知道多少次了!”

  “伯母可还好?”李牧心里有些暖意。

  虽然老爹不在了,但他还是有‘家’的。

  “好得很呢,就是经常念叨你。”

  上了马车,李珂赶紧给他塞了个热水袋:“国师府新出的,里面装上热水捂在怀里,暖手,效果比我们自己的手炉好多了,最主要是软的。”

  古代的华夏先民们,其实一直都很聪明。

  他们在有限的生产力和技术条件下,造出了最极致适用的东西。

  比如此时的手炉,就是用一些小的金属炉子装上一些炭火,可以握在怀中取暖,方便携带;除此之外,还有用大量绢帛或者丝绸织出来的大号布袋,可以放在怀中把手伸进去保暖。

  当然,这些只流传于贵族阶级。

  宋代之前,所有一切“高技术”“高成本”的工具和生活方式,都和百姓无关,百姓不冻死就是好的;宋代开始,市民阶级发展起来,一些东西才有了下沉的趋势,但也只是趋势。

  李牧摸了摸这个不知名材质的水袋,虽柔软程度比不上绢帛,但用于制作这个倒是极好。

  “国师真是会享受!”

  李牧感慨了一句:“但他的享受,却偏偏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

  李缘如果只拿出了这个,那和其他贵族也没什么样,只是聪明一些;但他之前这些年,已经让大秦许多家庭能用上简易拱炉,让百姓不冻死人。

  这个时候,他的任何享受,百姓都只会觉得理所当然。

  “国师嘛,兴许真是仙人呢?”李珂笑道。

  他也只是这么一说,兄弟俩谁都没当真,毕竟对李缘的来历,他们都有些猜测。

  李珂又问起了李牧在月氏的事。

  李牧只用了一句话来形容:“若灭月氏,半月足矣。”

  李珂都惊了一下!

  他原以为月氏领土广大,若真要开战,秦军最少也要一个月。

  不是对战力没信心,相反,他正是对秦军战力有信心,所以才这么认为。

  那些武器装备、弹药后勤、粮草供给等,哪怕秦国现在有了草原可以供养战马,但真要灭了月氏占据其全境,月氏再弱、地方也不小,没有两个集团军是绝对控制不下来的。

  半个月,估计只能让骑兵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月氏最北部边境。

  “我没骗你。”

  李牧说:“月氏除了王城和那些大部落外,其他所有中小部落内,如今都有我秦国的细作和内应,他们现在只是配合秦人商队进行着交易、看上去是壮大月氏,可只要我等行动,光凭他们都可以解决掉半数以上的部落。”

  一个草原部族的奴隶,整日饭都吃不饱、穿不暖,时不时还要被主人用鞭子教训。

  一旦遇到战争,他还会被主人拉出去打仗——更大可能是当人肉盾牌。

  这种人生一眼看得到头。

  不仅是他的,如果他和其他女、女又隶有了孩子,那他们的孩子,以后也会是这种日子。

  而这个时候,部落内有一个平民,愿意收养他们的孩子、把他培养成人,带他脱离奴籍,带他识字、给他一个新的人生,这个平民还因为和秦人有关系,可以让部落内的首领和长老等贵族们全都对此视而不见。

  同时,你的生活也会变好许多。

  哪怕还是奴隶,但你的主人不知道听了什么消息,不再对你又打又骂甚至随时可能一刀砍死你;又或者那个带你孩子的平民,直接把你从你主人那要了过去。

  而他除了没办法给你解除奴籍,其他方面都给你正常的待遇。

  你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平常继续当‘奴隶’,有事时需要传达消息,除此之外一切风险都不需要冒。

  你干不干?

  “这只是一种方式。”李牧说:“也有可能一个首领不受宠的小儿子,之前一生都没什么作为、也不受宠爱。”

  “可后来秦人来了,秦人商队以他的朋友关系名义来的。”

  “你猜这样之后,那个贵族会如何?”

  李珂笑着摇了摇头。

  还能如何?

  穷苦的部落里,一个有一定地位、有无限可能的边缘贵族,一个原本没希望的现实。

  但秦人来了,给部落带来了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外界的思想,广阔的世界观。

  更主要的,给这个贵族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成为继承人?

  当上部落首领?

  甚至带着部落发展壮大?

  这一切都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只要在秦人支持下真的能获得的。

  一个部落能有多少生意?

  一个不受宠的贵族能有多大价值?

  什么样的商人才会这么干?

  就算那个人察觉到了不对劲,可在现实面前,有几个人会拒绝?

  而只要他不拒绝,以秦国的实力,思想入侵将不止发生在底层百姓那里,一些贵族中也有发展的可能。

  “真就只剩下大部落了?”李珂说。

  李牧点了点头。

  月氏的现状,让他都觉得自己再留在那已经没用了,这才带着人马回来。

  “回来也好。”

  李珂点了点头:“你有兴趣去代郡吗?”

  李牧愣了一下。

  别说有没有兴趣,他合适去吗?

  可想到兄长的身份,他应该不至于拿这种事来开玩笑。

  “若是需要,我可以。”

  李牧没把话说满。

  “那就好,大王本来希望我去代郡的,既然你回来了,你去更好。”

  “怎么了?”李牧顿时紧张了起来。

  秦国郡守级的官员那么多,为何还要在代郡有郡守的情况下再调自己的兄长去?

  除非代郡的事需要用到自己兄长。

  他和代郡那边有什么关系?

  只有自己……

  而自己还能被利用到代郡的,只有曾经的威望了。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这个?

  想到这,李牧当即改口道:“兄长,我愿意去!”

  李珂看了他一眼:“你还是心善。”

  “我不心善,但对代郡和周围那些曾追随我的士卒们,我还是有感情的。”李牧说:“只要秦国需要,只要是对他们好,哪怕让我身败名裂都没关系!兄长,你说吧,我去!”

  李珂笑了笑:“那你先去咸阳,国师会告诉你的。”

  ……

  “厂长,为什么今年不招工啊?”

  某工厂。

  一个工人找到了今年新来的厂长,有些谄媚的问道。

  他是专职工人,也算是大秦最早一批投身于工业发展的人;他问的自然也是专职工人,而不是临时工。

  以往,每年厂里都会新招几个专职工人名额。

  这也是秦国战略中的一环,随着人口慢慢从土地中脱离,缓慢的改变产业结构。

  但今年,厂里居然没有任何招工计划。

  这让许多工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厂长看了他一眼:“这是你该考虑的事吗?”

  这个工人有些尴尬:“我是代替工友们来问下嘛,毕竟大家也都……”

  “也都怕家人没机会了?”厂长冷笑道。

  工人脸色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