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外。
渭河边上一片地区被围了起来。
这是半个月后即将开始的冰雕节会场——也得亏这个时候天气还算冷,还在零度以下,不然冰雕节想都别想。
“要是放在后世,半个月之后温度估计就零度左右了,要是日头好估计可以到零上。”
听到李缘的所说,身边的嬴政翻了下白眼。
“所以,我们还得感谢这鬼天气不成?”
如果不是没能力改变,古代王朝没一个乐意这天气冷成这样的。
听说明末的小冰期时期,天气比这还极端?
也难怪撑不住……
“不,我的意思是,有舍必有得。”
李缘此刻仿佛成为了人生导师:“比如这天气固然让农业发展没那么好,但至少还能留出半个月时间开个冰雕节不是?”
嬴政:“……”
他感觉李缘这是强词夺理。
相比于民生大事,这所谓的冰雕节还不如不开……
“这你可就错了!”李缘罕见的反驳了他:“昨天扶苏又去咸阳衙门查看进度时,顺道去了一趟廷会,让各郡宣扬此事,明年的冰雕节会更早,更盛大,郡内的优胜者最终才能来咸阳参与最后的总会。”
嬴政眉头皱了起来,是不是太过了?
李缘停了下来,和嬴政一起看着面前三个匠人正在雕刻的大型雕塑。
他们此刻穿着便服,也做了伪装。
“扶苏先问的我,我同意了。”
“理由。”嬴政说。
“啊?”李缘扭头看了看:“他也来了?在哪?”
嬴政:“……”
“哦哦,你说‘理由’啊!”
李缘拍了下额头,他有点走神听错了:“理由很简单,精神文化上的建设;不仅是自信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还有娱乐方式、社会活力、百姓精神面貌这些看上去没什么必要的事。”
在后世,这些方面都被概括在‘国家软实力’之内。
而这一点,虽有别于军队战力、经济数据这些硬实力,却对一个国家来说同样重要。
当初那个红色帝国的倒塌,固然有现实经济的原因以及他们一些路线的错误,但国家软实力上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最关键的证明,就是某些雕塑的倒塌。
而其实在当时,华夏也一度面临类似的危险。
要不是铁血手段,恐怕剧变的不止‘东欧’。
李缘说起这个时,语言有些混乱,或许是因为他只是从资料上看到的那段历史,所以有些不太理解;但嬴政依旧能了解他想说的中心意思。
“可这方面,大秦并不缺。”
“那不是百姓的,那是你们这些王公贵族的。”李缘直接刺破了这冰冷的现实。
古代的所有美好方面的东西,包括盛世、科举这些较为宽泛的词,又或者是对酒作诗、美丽衣裳等这些与个人沾边的东西,其实在大部分时候,都与普通百姓无关。
蹴鞠、曲水流觞、投壶嬉戏、对酒当歌、甚至是听曲、酒楼赴宴这些,都是吃饱饭之后才有的。
大部分百姓生活,连温饱尚且艰难,哪来的时间和心思?
李缘指了指前方那些正在雕刻冰雕的人,这些人部分是科学院里最近有闲的研究员,部分是民间有名的木匠或者手艺人,部分是一些工厂里的老师傅。
“哪怕是他们,其实也不算普通百姓了。”
这次是因为临时起意,所以只能在咸阳周围选人,最多不会超过内史地区。
到了明年,这个节日才会覆盖全国、达到它原本的意义。
嬴政理解他的意思。
让百姓多一种娱乐方式,有精神慰藉,有对社会的活力,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嬴政还在思考着这件事;但李缘注意力已经看向了面前那个大型冰雕。
这些冰大部分都是从渭河中凿出来的,但还有少部分体型巨大的,从扶苏特意下令从王宫的冰窖中拿出来的。
面前就是一个大型的,看上去有人物,却不像单纯的人物图。
他不敢上去直接问,因为他们的伪装只是远看能瞒过去,要是凑近了看,万一对方属于那种日日夜夜都会对着自己两人画像跪拜的狂热分子,估计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他不确定那两人是不是科学院的,科学院所有人对自己可都熟悉得很,看不出来听也能听出来。
“嘿,你们两个是哪个雕塑的?咋不去做呢?”
身后,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忽然响起。
当两人回过头来,男人明显愣了一下……这两人,有点眼熟是怎么回事?
“我们是跟随长辈来看看的,但技术还不行,也就只能看了。”嬴政立刻说道:“您是哪个雕塑的?”
“哦哦,那你们还是好好看着吧。”
男人也没纠结,这里这么多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见过了呢?
“我是十六号雕塑的,我和兄长两人打算造一棵冰树,以前只顾着给酒楼做糖人,现在好咯,能弄这大家伙嘞!”
他说起这个时,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笑。
紧接着,李缘就看到了一个刻意搭话的嬴政。
他没表现出什么傲气,只是宛如一个后辈一样询问着这个男人一些事,却也不涉及什么隐秘,大多都是一些笼统的事情。
可李缘知道,哪怕再笼统的问题,只要回答了、只要答案没错,答案再怎么模糊嬴政也能猜出一些东西。
到了最后,嬴政甚至拉着他和这个男人一起走到了他们的雕塑面前。
每一个雕塑都有一个巨大的架子带着好几面布围拢起来,一个是为了保密怕其他选手偷学或者捣乱,另一个是为了防风。
听到脚步声,一个比带路的中年男人还要年长一些的人走了出来。
“兄长,他们是……”
男人还没说完,就看到兄长盯着身后两个小年轻愣在原地。
看了几秒,兄长更是神情巨变!
“你这……”男人都有些奇怪。
嬴政眨了眨眼。
对方顿时神情紧张,但至少理解了嬴政的意思,没有说出来,只是借口自己手有些冻麻了,还语气颤抖的邀请两人进帷幕看看。
男人有些沉默,手冻麻了,那你脸抽抽什么?颤抖什么?
嬴政和李缘都点了点头。
之前的询问让他们知道,这对兄弟本都只是普通的手艺人,靠着在村里编织一些手艺品为生;后来兄长参了军,因伤归乡后,在前几年李缘带起来的照顾军队退役士卒风气的时候,被他的上官推荐去了一个酒楼。
靠着手艺,开始往更好的手艺品、比如糖人、面点方向发展。
秦国最大的群体,至今还是军人、包括曾有过服役经历的退伍军人。
而对嬴政和李缘的支持最为坚定的,也是军人。
这个年长的男人很显然,就是属于对他们死忠的那种人,以至于他们哪怕化了妆也被认了出来——没有日日夜夜对他们画像的观看、以及在现实中真的见过他们,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这树……”
李缘的惊叹声打断了这有些诡异的气氛。
他原本以为,就只是一株普通的冰树而已,但此刻见到却知道还是他见识浅了。
这树上不仅每一道纹路都不尽相同,哪怕是每一根树枝的宽度和长短都不同,可看上去却又莫名的和谐;而且仔细看去,每一片树叶上,都有着不同的纹理,一些树叶上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细小却精致的冰花,有些冰花看上去只有几毫米,甚至还是立着、只靠着一角连在树叶上的。
只可惜,这树还只雕刻完成了一半。
李缘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咸阳衙门要给每一个选手都做这种措施了;原来真的有必要防风!
“厉害啊!”李缘对着俩兄弟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手势早就天下皆知是夸奖的意思了,这让两兄弟有些不好意思,尤其是兄长,更是心里激动无比。
“半月后开放,百姓绝对会对你们这树赞不绝口,看来第一是你们的了。”
“国……过奖了。”年长的男人谦虚道:“朝廷能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在所有人面前都得到夸奖已经足够了,第一着实不敢当。”
最后一句他倒不是故意谦虚,而是真心认为当不起。
敢来这里的,谁手上没点本事?
更何况还有一些王宫和少府内的老师傅,甚至科学院和一些工厂里的人,他再猖狂也不认为自己能比过他们。
李缘啧啧了两声。
在华夏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上,这些手艺人们可谓劳苦功高,许多人技术都是他们以‘技艺’为名传承下去的。
虽然现在科学起来了,但他们的本事还是不容小觑。
“好了,别打扰他们,我们半月后再来看成品便是。”嬴政笑了下,拉着李缘离开。
兄弟俩走出帷幕,目送着他们远去。
“他们是……”
小弟语气也有些颤抖了。
兄长严肃的看向他:“今天你什么人也没遇到,知道吗?”
“啊?”
小弟沉默了一下:“兄长,我们是不是可以稍微透露一下,毕竟这样我们很可能……”
“啪!”
一个巴掌顿时拍到了他后脑勺上。
“收起你的想法!不能让他们难做!而且本事多大就多大,不能想别的!”
小弟看着大哥那要吃人的眼神,缩了缩脖子,收起了心思。
半个月后。
冰雕节开幕,连着三天。
消息早就传到了许多郡,但真正能赶过来看的人寥寥无几,所以大部分都只是内史地区或者咸阳周围的。
雕塑一百多个,其中有人物雕塑、风景雕塑、甚至还有一些稀奇古怪但同样精致的。
每一个雕塑周围会有半径为两丈的禁止进入空间,雕刻者会在周围回答他人的问题,还有士卒在周围维持秩序。
会场门口,每天会随机抽选三百人分发投票券,他们可以投给他们认为最好看的雕塑。
三天后,以投票数定排名。
分发时间不定,会场三个门、分发位置也不定,甚至分发人都不定,最大程度上杜绝作弊。
所有雕刻者只登记了姓名、籍贯、年龄,其余任何身份都禁止说,以防拉票。
至于奖励嘛,很是丰厚——至少放在此时是的。
不仅有数百至一千钱不等的奖励,还可以去太子宫参加一场宫宴,还有奖状和奖杯,第一名还有一个可以去科学院实习一个月的机会。
对参与者来说,荣誉意义远大于物质意义。
但有一个规矩:
嬴政、李缘、扶苏、王后等人的雕塑,不参与评选——这是扶苏亲自下令的,一旦国师府和王族的雕塑参与评选,那这评选得还有意义吗?
李缘带着颜花到第二天才去,实在是第一天人太多了。
当看到这个时代手艺人们的大成作品时,李缘深刻感受到什么叫“手艺”。
细致入微的冰花树,微缩版的咸阳城,栩栩如生的玄鸟,冰制战场,面部细节都有的冰人等等……
这还只是较为仓促的一场。
到明年,集合全天下手艺人的冰雕节,不知道会有多少作品。
“只有盛世之国,才有如此美景啊!”
李缘难得感慨了一句。
在以前,他是不认为秦国这算是盛世的,或许是因为他本就来自一个真正的盛世。
但此刻,他改变了观念。
百姓本该缩在屋里紧张着天气、甚至要担心今年春荒粮食够不够吃,但如今却能出门来看着以前不曾有过的风景,哪怕这是在秦国首都,又何尝不是秦国的一种盛世呢?
“爹,你看!”
由于人太多,李缘把颜花抱在怀里看着,颜花突然指着前方的雕塑惊呼。
前方是一列特殊的雕塑,特殊到百姓排队经过这里时都不自觉的放轻了脚步,有的还会行礼。
李缘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和颜花的雕塑——实在是国师府里就他们两个主人。
跟着人群缓缓移动时,李缘前方的一个老妪在到达李缘雕塑身前时,忽然跪了下来。
“老婆子当年差点冻死,幸好有蜂窝煤救命;家中孩子体弱,但好在徭役不用去了;孙儿生病,能让医官看病,我家老头子进山采药救人;国师真是仙人啊!”
看着面前的老人虔诚跪拜,身后的百姓们无人催促。
怀中的颜花看向义父,眼里闪着崇拜的光。
李缘只是笑了笑。
他不是仙人,他只是把‘盛世’带到了这里。
渭河边上一片地区被围了起来。
这是半个月后即将开始的冰雕节会场——也得亏这个时候天气还算冷,还在零度以下,不然冰雕节想都别想。
“要是放在后世,半个月之后温度估计就零度左右了,要是日头好估计可以到零上。”
听到李缘的所说,身边的嬴政翻了下白眼。
“所以,我们还得感谢这鬼天气不成?”
如果不是没能力改变,古代王朝没一个乐意这天气冷成这样的。
听说明末的小冰期时期,天气比这还极端?
也难怪撑不住……
“不,我的意思是,有舍必有得。”
李缘此刻仿佛成为了人生导师:“比如这天气固然让农业发展没那么好,但至少还能留出半个月时间开个冰雕节不是?”
嬴政:“……”
他感觉李缘这是强词夺理。
相比于民生大事,这所谓的冰雕节还不如不开……
“这你可就错了!”李缘罕见的反驳了他:“昨天扶苏又去咸阳衙门查看进度时,顺道去了一趟廷会,让各郡宣扬此事,明年的冰雕节会更早,更盛大,郡内的优胜者最终才能来咸阳参与最后的总会。”
嬴政眉头皱了起来,是不是太过了?
李缘停了下来,和嬴政一起看着面前三个匠人正在雕刻的大型雕塑。
他们此刻穿着便服,也做了伪装。
“扶苏先问的我,我同意了。”
“理由。”嬴政说。
“啊?”李缘扭头看了看:“他也来了?在哪?”
嬴政:“……”
“哦哦,你说‘理由’啊!”
李缘拍了下额头,他有点走神听错了:“理由很简单,精神文化上的建设;不仅是自信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还有娱乐方式、社会活力、百姓精神面貌这些看上去没什么必要的事。”
在后世,这些方面都被概括在‘国家软实力’之内。
而这一点,虽有别于军队战力、经济数据这些硬实力,却对一个国家来说同样重要。
当初那个红色帝国的倒塌,固然有现实经济的原因以及他们一些路线的错误,但国家软实力上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最关键的证明,就是某些雕塑的倒塌。
而其实在当时,华夏也一度面临类似的危险。
要不是铁血手段,恐怕剧变的不止‘东欧’。
李缘说起这个时,语言有些混乱,或许是因为他只是从资料上看到的那段历史,所以有些不太理解;但嬴政依旧能了解他想说的中心意思。
“可这方面,大秦并不缺。”
“那不是百姓的,那是你们这些王公贵族的。”李缘直接刺破了这冰冷的现实。
古代的所有美好方面的东西,包括盛世、科举这些较为宽泛的词,又或者是对酒作诗、美丽衣裳等这些与个人沾边的东西,其实在大部分时候,都与普通百姓无关。
蹴鞠、曲水流觞、投壶嬉戏、对酒当歌、甚至是听曲、酒楼赴宴这些,都是吃饱饭之后才有的。
大部分百姓生活,连温饱尚且艰难,哪来的时间和心思?
李缘指了指前方那些正在雕刻冰雕的人,这些人部分是科学院里最近有闲的研究员,部分是民间有名的木匠或者手艺人,部分是一些工厂里的老师傅。
“哪怕是他们,其实也不算普通百姓了。”
这次是因为临时起意,所以只能在咸阳周围选人,最多不会超过内史地区。
到了明年,这个节日才会覆盖全国、达到它原本的意义。
嬴政理解他的意思。
让百姓多一种娱乐方式,有精神慰藉,有对社会的活力,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嬴政还在思考着这件事;但李缘注意力已经看向了面前那个大型冰雕。
这些冰大部分都是从渭河中凿出来的,但还有少部分体型巨大的,从扶苏特意下令从王宫的冰窖中拿出来的。
面前就是一个大型的,看上去有人物,却不像单纯的人物图。
他不敢上去直接问,因为他们的伪装只是远看能瞒过去,要是凑近了看,万一对方属于那种日日夜夜都会对着自己两人画像跪拜的狂热分子,估计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他不确定那两人是不是科学院的,科学院所有人对自己可都熟悉得很,看不出来听也能听出来。
“嘿,你们两个是哪个雕塑的?咋不去做呢?”
身后,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忽然响起。
当两人回过头来,男人明显愣了一下……这两人,有点眼熟是怎么回事?
“我们是跟随长辈来看看的,但技术还不行,也就只能看了。”嬴政立刻说道:“您是哪个雕塑的?”
“哦哦,那你们还是好好看着吧。”
男人也没纠结,这里这么多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见过了呢?
“我是十六号雕塑的,我和兄长两人打算造一棵冰树,以前只顾着给酒楼做糖人,现在好咯,能弄这大家伙嘞!”
他说起这个时,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笑。
紧接着,李缘就看到了一个刻意搭话的嬴政。
他没表现出什么傲气,只是宛如一个后辈一样询问着这个男人一些事,却也不涉及什么隐秘,大多都是一些笼统的事情。
可李缘知道,哪怕再笼统的问题,只要回答了、只要答案没错,答案再怎么模糊嬴政也能猜出一些东西。
到了最后,嬴政甚至拉着他和这个男人一起走到了他们的雕塑面前。
每一个雕塑都有一个巨大的架子带着好几面布围拢起来,一个是为了保密怕其他选手偷学或者捣乱,另一个是为了防风。
听到脚步声,一个比带路的中年男人还要年长一些的人走了出来。
“兄长,他们是……”
男人还没说完,就看到兄长盯着身后两个小年轻愣在原地。
看了几秒,兄长更是神情巨变!
“你这……”男人都有些奇怪。
嬴政眨了眨眼。
对方顿时神情紧张,但至少理解了嬴政的意思,没有说出来,只是借口自己手有些冻麻了,还语气颤抖的邀请两人进帷幕看看。
男人有些沉默,手冻麻了,那你脸抽抽什么?颤抖什么?
嬴政和李缘都点了点头。
之前的询问让他们知道,这对兄弟本都只是普通的手艺人,靠着在村里编织一些手艺品为生;后来兄长参了军,因伤归乡后,在前几年李缘带起来的照顾军队退役士卒风气的时候,被他的上官推荐去了一个酒楼。
靠着手艺,开始往更好的手艺品、比如糖人、面点方向发展。
秦国最大的群体,至今还是军人、包括曾有过服役经历的退伍军人。
而对嬴政和李缘的支持最为坚定的,也是军人。
这个年长的男人很显然,就是属于对他们死忠的那种人,以至于他们哪怕化了妆也被认了出来——没有日日夜夜对他们画像的观看、以及在现实中真的见过他们,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这树……”
李缘的惊叹声打断了这有些诡异的气氛。
他原本以为,就只是一株普通的冰树而已,但此刻见到却知道还是他见识浅了。
这树上不仅每一道纹路都不尽相同,哪怕是每一根树枝的宽度和长短都不同,可看上去却又莫名的和谐;而且仔细看去,每一片树叶上,都有着不同的纹理,一些树叶上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细小却精致的冰花,有些冰花看上去只有几毫米,甚至还是立着、只靠着一角连在树叶上的。
只可惜,这树还只雕刻完成了一半。
李缘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咸阳衙门要给每一个选手都做这种措施了;原来真的有必要防风!
“厉害啊!”李缘对着俩兄弟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手势早就天下皆知是夸奖的意思了,这让两兄弟有些不好意思,尤其是兄长,更是心里激动无比。
“半月后开放,百姓绝对会对你们这树赞不绝口,看来第一是你们的了。”
“国……过奖了。”年长的男人谦虚道:“朝廷能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在所有人面前都得到夸奖已经足够了,第一着实不敢当。”
最后一句他倒不是故意谦虚,而是真心认为当不起。
敢来这里的,谁手上没点本事?
更何况还有一些王宫和少府内的老师傅,甚至科学院和一些工厂里的人,他再猖狂也不认为自己能比过他们。
李缘啧啧了两声。
在华夏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上,这些手艺人们可谓劳苦功高,许多人技术都是他们以‘技艺’为名传承下去的。
虽然现在科学起来了,但他们的本事还是不容小觑。
“好了,别打扰他们,我们半月后再来看成品便是。”嬴政笑了下,拉着李缘离开。
兄弟俩走出帷幕,目送着他们远去。
“他们是……”
小弟语气也有些颤抖了。
兄长严肃的看向他:“今天你什么人也没遇到,知道吗?”
“啊?”
小弟沉默了一下:“兄长,我们是不是可以稍微透露一下,毕竟这样我们很可能……”
“啪!”
一个巴掌顿时拍到了他后脑勺上。
“收起你的想法!不能让他们难做!而且本事多大就多大,不能想别的!”
小弟看着大哥那要吃人的眼神,缩了缩脖子,收起了心思。
半个月后。
冰雕节开幕,连着三天。
消息早就传到了许多郡,但真正能赶过来看的人寥寥无几,所以大部分都只是内史地区或者咸阳周围的。
雕塑一百多个,其中有人物雕塑、风景雕塑、甚至还有一些稀奇古怪但同样精致的。
每一个雕塑周围会有半径为两丈的禁止进入空间,雕刻者会在周围回答他人的问题,还有士卒在周围维持秩序。
会场门口,每天会随机抽选三百人分发投票券,他们可以投给他们认为最好看的雕塑。
三天后,以投票数定排名。
分发时间不定,会场三个门、分发位置也不定,甚至分发人都不定,最大程度上杜绝作弊。
所有雕刻者只登记了姓名、籍贯、年龄,其余任何身份都禁止说,以防拉票。
至于奖励嘛,很是丰厚——至少放在此时是的。
不仅有数百至一千钱不等的奖励,还可以去太子宫参加一场宫宴,还有奖状和奖杯,第一名还有一个可以去科学院实习一个月的机会。
对参与者来说,荣誉意义远大于物质意义。
但有一个规矩:
嬴政、李缘、扶苏、王后等人的雕塑,不参与评选——这是扶苏亲自下令的,一旦国师府和王族的雕塑参与评选,那这评选得还有意义吗?
李缘带着颜花到第二天才去,实在是第一天人太多了。
当看到这个时代手艺人们的大成作品时,李缘深刻感受到什么叫“手艺”。
细致入微的冰花树,微缩版的咸阳城,栩栩如生的玄鸟,冰制战场,面部细节都有的冰人等等……
这还只是较为仓促的一场。
到明年,集合全天下手艺人的冰雕节,不知道会有多少作品。
“只有盛世之国,才有如此美景啊!”
李缘难得感慨了一句。
在以前,他是不认为秦国这算是盛世的,或许是因为他本就来自一个真正的盛世。
但此刻,他改变了观念。
百姓本该缩在屋里紧张着天气、甚至要担心今年春荒粮食够不够吃,但如今却能出门来看着以前不曾有过的风景,哪怕这是在秦国首都,又何尝不是秦国的一种盛世呢?
“爹,你看!”
由于人太多,李缘把颜花抱在怀里看着,颜花突然指着前方的雕塑惊呼。
前方是一列特殊的雕塑,特殊到百姓排队经过这里时都不自觉的放轻了脚步,有的还会行礼。
李缘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和颜花的雕塑——实在是国师府里就他们两个主人。
跟着人群缓缓移动时,李缘前方的一个老妪在到达李缘雕塑身前时,忽然跪了下来。
“老婆子当年差点冻死,幸好有蜂窝煤救命;家中孩子体弱,但好在徭役不用去了;孙儿生病,能让医官看病,我家老头子进山采药救人;国师真是仙人啊!”
看着面前的老人虔诚跪拜,身后的百姓们无人催促。
怀中的颜花看向义父,眼里闪着崇拜的光。
李缘只是笑了笑。
他不是仙人,他只是把‘盛世’带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