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衙。
几个投降的读书人被秦军士兵请到了这里。
看到这些原本依附于当地权贵的读书人那惊恐的样子,团长心里很是不屑;但为了执行上级的命令,他还是忍了下来。
“你们都是本县的落魄读书人,以前赵国朝廷不重用你们,那是赵国无能;但今后,在秦国治下,你们的才能一定可以得到发挥,只要你们愿意为秦国效力的话。”团长对着他们说道。
面对这番话,这几个读书人脸上都闪过一丝欣喜。
读书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想博一个好的前程吗?
原本他们还担心秦军干掉了那些不服从的权贵,会不会把他们连着也一起宰了。
但现在看来,秦人还是有脑子的嘛!
知道杀了太多人后,还需要拉拢他们这些读书人,不然民心不稳。
很好!
思虑间,团长已经指着一旁的一张桌子上的一堆文件:“府衙人手还未补充完全,现在还是实行军管状态,但一些汇报和记录却需要现在完成,我手下人手都派出去了,暂时就请你们先帮我这个忙。”
“我等愿意效劳!”
这些读书人立刻应下。
远大前程就在眼前,这必须把握住!
可当看到了那些文件后,他们一时都有些迟疑。
【怀安县三家反贼抵抗国师政令,二营三连将这三家反贼全部杀死后,百姓一拥而上,已完成毁尸灭迹任务……】
【代县乌氏一子弟在灵县准备聚众谋反,被一营二连派出两个排绞杀,查获金银……余下皆让百姓拿走,过程中百姓整齐有序、无一伤亡……】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什么意思?
这就把所有被杀的人定为反贼了?
如果这个还能用国师不讲理和强势来解释的话,那百姓抢夺财物……
怎么看上去,像是得到秦军授意后统一的?
毁尸灭迹任务……是什么?
“怎么了?还没看完?”
团长问了一句。
“看……看完了。”一个读书人壮着胆子问道:“但,这记录要如何写?”
如果只是一般的公文记录整理,那他们不用问。
可这些内部记录要是传出去,那攻讦借口可就多了……
他们隐约感觉自己好像中计了。
这种内部记录是我们能看的?
“国师看代地百姓穷苦,于心不忍;特按照当地民情颁发新的政令,百姓无不欢迎。”
“然一些原赵国朝廷的既得利益者拒不接受,宁可压榨百姓而活也不愿意顺应国师之意,国师两难之际,消息不慎传出。”
“百姓愤怒至极,冲击地方富户住宅,杀死无良权贵,抢走不义之财;幸得秦军解救、那些奸恶之人方才幸免于难,为表秦军救命之恩,各地富户自愿将……”
几个读书人听着这番话,笔压根没动。
你说这话还要脸吗?
“谎话连篇!”
刚才发问的读书人很是愤怒。
反正你们秦国一定会拉拢我们的,那我就先表现出一副正义之样,以彰显骨气。
“如此违背事实之语,秦军怎敢记录?”
“你们在代地所犯之事,当地所有人都亲眼目睹,难道骗了咸阳就可以骗过天下人、骗过悠悠青史了吗?”
“如果是这种记录,请恕我无法落笔!”
“我虽落魄,但良心仍在!”
他显得大义凛然。
团长看了他一眼,明白了他的心思,心里也渐渐乐了起来。
“你确定不写?”
“不写!我偏要写秦军暴力抄家,还煽动暴民屠杀无辜之人!你就算杀了我也无用!我可以死,但真相不会死……”
长剑入腹,血流如注。
他忽然感觉到了腹部传来的剧痛,还没说什么,身后一名军官就用佩剑再次划过了他的脖子。
周围其他几个读书人顿时一惊!
“岂有此理!”
最近一个读书人脸上都被溅上了血,顿时怒骂道:“暴秦可还记得崔杼弑君之事?我等宁死不……”
刀光闪过,这个人也死了。
其他几个读书人顿时愤愤不平,却也没再继续说什么,只是打算出去后就公开,博一个名声。
团长好像看出了他们在想什么,不屑笑道:“装什么清高玩意呢?”
“你们若真有良心,就不会呆在这帮吃人的权贵手下那么多年;你们为了什么?不就是放不下虚荣、脱不下长衫吗?”
“真要为了百姓,怎么依附于权贵?真要是有骨气,怎么宁可吃着高宅饭、也不愿意隐居于村林?真要是至公之心,怎么这么多年还看不清秦国才是华夏的未来?”
“不就是想表个清高吗?你们也配?”
团长指着门口一个不知道何时出现的人,对方虽然穿着秦军军装,但气质却有些文质彬彬,似乎是个文职人员:“他才是史官,他才有资格记录历史,而且我相信他不会作假。”
“可你们算什么玩意?一帮没本事、没胆子、没良心的人,不就多读了几本书吗?装什么?”
“不写是吧?好,那就别写了。”
“把他们拉去奴隶队伍,几日后送去煤矿!”
门口,顿时有士兵冲进来准备拉人。
几个读书人顿时慌张了起来,连连跪下。
“将军,我等愿写!”
“不关我事啊,我刚才是在发呆,不是有意忤逆您啊!”
“我早就觉得秦军所为是开明之举,只是没机会说出来,我怎么可能……”
团长忍不住笑出了声。
前倨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那写吧。”
几个读书人立刻起身,按照团长的意思开始整理这些记录。
只是其中,一个身材消瘦的读书人眼神很是不甘。
两个好友死在他面前,他却不得不对暴秦之人暂时卑躬屈膝。
不对,我这只是为了隐忍!
只要还活着,我就有将真相公开的希望,等我离开后,我一定要把这些事说出去!
傍晚。
为秦军整理完记录的几人准备离开县衙。
秦军似乎没有对他们有任何限制、监视措施,完全任由他们自由活动,除了拉出去两具尸体外,一切和他们来时一样。
消瘦年轻人拒绝了其他人一起去聚餐的邀请,他此刻只想赶紧回去把今日所闻记下来。
可当出了县衙后,他们却看到了一大堆聚集在这的百姓。
这是……
“听说你们在帮秦军写要送交咸阳的治安记录?”最前方,一个浑身腱子肉的大汉轻声问道。
几个读书人面面相觑。
“真的吗?”
一个妇人再次问道。
那眼神仿佛带着某种希冀,宛如深处苦难中的人看到了一丝光明一般。
几个读书人顿时心里一动。
“没错!”
那个身材消瘦的读书人神情严肃:“秦军让我们篡改记录,但我们一定会如实记录,哪怕是……”
“看吧,我就说他们是一帮畜生!”最开始说话的大汉顿时神情凶狠:“他们就是和那赵国朝廷一伙的!”
几个读书人顿时一脸惊愕。
不是,你们刚刚那副和善、期待的态度呢?
怎么忽然就这态度了?
“你们真是可恶!”
“就是,秦军给了我们机会,你们却要胡编乱造,还是人吗?”
“你们也是百姓出身啊!”
“你写我们是暴民?那你们呢?是走狗!”
“娘的,干死他们!”
混乱间,百姓居然一拥而上,直接按着这几个读书人揍。
几个读书人在一脸迷惑之中迎来了一顿乱拳。
十几米外,站岗的秦军士卒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人群之外,还有一些民间读书人看着这一幕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
据说秦军想把百姓抢夺被抓走的罪犯家产的事上报咸阳,还找好了理由为百姓说话。
可这些读书人不写,还要把百姓说成是暴民。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你写我们是暴民?
秦军给我们机会,你却要在史书上记一笔?
难道要记下那个欺压我们的赵国朝廷才是正统、解救我们的秦军反而是贼人?
我不打死你你是不是当我没吃饭?
有读书人立刻转身回走。
当晚,他回到家就写了一本自传,打算传于后人观看。
其中写道:
“国师良善,哪怕面对罪犯也保证了人权,把他们从愤怒的百姓手中救了出来,以待律法审判……为给百姓补偿,国师将下令将罪犯家财全部散给受害百姓,以征求他们对律法公平的理解……”
“然一些迂腐短视、罪人后代却不懂国师良苦用心……”
“吾平生从未见过如国师一般良善之人……”
百姓不会管什么真相。
百姓更愿意相信那个真的对他们好的人。
……
“听说了吗?国师在代地大肆杀人呢!”
“什么大肆杀人,朝廷报纸上不都说了,那都是些不服从国师政令的忤逆分子吗?军管期间还敢不服从国师的令,杀就杀了。”
“朝廷官文是这么写的,但你不能只信这表面啊!”
咸阳城。
新一天的太阳刚刚升起,一些早起的百姓就开始谈论起这几天沸沸扬扬的消息。
“我听说,这事其实不是国师的意思,是大王的意思!”
“啥?你没病吧?”
“真的,我是听巷口那个当小吏的人说的!大王小时候不是在赵国待过吗?那时候赵国很多人都欺负过大王,现在大王需要的是仁慈君王的面子不能乱动手,可总归心里有气不是?这才让国师去走一趟,杀一些人呢!”
“原来是这样……”
“哎不对!”
有人忽然反应过来:“那里是代地啊,大王小时候不是在邯郸吗?关那里的人什么事?而且我听说代地那些权贵不仅许多人全家都被杀了,哪怕是那些服从国师政令的,家中也有人因为私藏佃农、田亩被处罚,如果只是为大王出气何必要这样?”
“你傻呀!国师爱民呗,肯定看不惯那里的百姓受苦!”
“就是就是,国师的善良天下谁人不知?”
“我听说代地最少有上千人被杀了……”
“你他妈哪来的?质疑这质疑那的,你不会是赵国派来的奸细吧?”
“不是,你们说国师善良,但他杀这么多人的善良好像有点……”
面对其他人的审视目光,这人支支吾吾的。
最终只憋出了一句:“确实善良。”
“嗯,你总算醒悟了。”
“……”
许多时候,百姓的情感是朴素的。
朴素到一些时候他们会选择性失明。
自己国家弱小时:你这是恃强凌弱!
自己国家强大了:世界本就是弱肉强食的……
百姓的政治观念其实很简单,就一条:立场。
咸阳宫。
朝会。
原本平静的朝会在有人拿出代地的报告后吵成一团。
有人说那里的百姓是在造反。
“你们没看报告吗?当地情况不容乐观啊!”一个官员痛心道:“甚至有暴民冲入当地大户家中,抢夺财物、杀死护卫,如此情况,如果不治理难道放任治安恶化?”
“谁说那是暴民了?”
站国师一派的官员立刻反驳道:“那些都是罪犯,百姓莫说抢夺,哪怕杀人都是杀之无罪!秦军还救了一些罪犯呢,只可惜没救全。”
“……”
你要脸吗?
一些属于传统贵族的官员立刻就不干了。
国师在代地的行动简直是在掘所有贵族的坟墓,这要是让那里的事就这么揭过去了,那下一次还得了?
“哪怕是军管状态,也不能放任百姓混乱,可以抓捕暴民以正律法!”
“不可,涉及者何其之多?法不责众。”
“你@’*!”
眼看着即将要爆发全武行,学宫祭酒王绾站了出来。
“诸位!百姓在得知国师政令后,甚至自发跟在官吏身后,为他们执行政策以声援,由此可见人心啊!这时候若要处罚,那岂不是失了人心吗?”
“可他们是暴民。”有官员咬死了这件事。
王绾看了他一眼。
“当少部分人引起众怒,那谁是暴民可就不能乱说了。”
“难道为了维持所谓的律法,就要忽视大部分百姓的情感去维持少数人的特权?”
“那恕我直言,这律法不是为了公平,而是为了更好的压榨。”
“这不是在保护百姓,这是在保护坏人。”
听上去貌似有道理……
可所有人都听得出,王绾这是在偷换概念。
“韩部长!你刑部主管律法,这等言论你作何感想?”
有官员看向一言不发的韩非。
韩非沉默了一下。
给出了暴击……
几个投降的读书人被秦军士兵请到了这里。
看到这些原本依附于当地权贵的读书人那惊恐的样子,团长心里很是不屑;但为了执行上级的命令,他还是忍了下来。
“你们都是本县的落魄读书人,以前赵国朝廷不重用你们,那是赵国无能;但今后,在秦国治下,你们的才能一定可以得到发挥,只要你们愿意为秦国效力的话。”团长对着他们说道。
面对这番话,这几个读书人脸上都闪过一丝欣喜。
读书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想博一个好的前程吗?
原本他们还担心秦军干掉了那些不服从的权贵,会不会把他们连着也一起宰了。
但现在看来,秦人还是有脑子的嘛!
知道杀了太多人后,还需要拉拢他们这些读书人,不然民心不稳。
很好!
思虑间,团长已经指着一旁的一张桌子上的一堆文件:“府衙人手还未补充完全,现在还是实行军管状态,但一些汇报和记录却需要现在完成,我手下人手都派出去了,暂时就请你们先帮我这个忙。”
“我等愿意效劳!”
这些读书人立刻应下。
远大前程就在眼前,这必须把握住!
可当看到了那些文件后,他们一时都有些迟疑。
【怀安县三家反贼抵抗国师政令,二营三连将这三家反贼全部杀死后,百姓一拥而上,已完成毁尸灭迹任务……】
【代县乌氏一子弟在灵县准备聚众谋反,被一营二连派出两个排绞杀,查获金银……余下皆让百姓拿走,过程中百姓整齐有序、无一伤亡……】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什么意思?
这就把所有被杀的人定为反贼了?
如果这个还能用国师不讲理和强势来解释的话,那百姓抢夺财物……
怎么看上去,像是得到秦军授意后统一的?
毁尸灭迹任务……是什么?
“怎么了?还没看完?”
团长问了一句。
“看……看完了。”一个读书人壮着胆子问道:“但,这记录要如何写?”
如果只是一般的公文记录整理,那他们不用问。
可这些内部记录要是传出去,那攻讦借口可就多了……
他们隐约感觉自己好像中计了。
这种内部记录是我们能看的?
“国师看代地百姓穷苦,于心不忍;特按照当地民情颁发新的政令,百姓无不欢迎。”
“然一些原赵国朝廷的既得利益者拒不接受,宁可压榨百姓而活也不愿意顺应国师之意,国师两难之际,消息不慎传出。”
“百姓愤怒至极,冲击地方富户住宅,杀死无良权贵,抢走不义之财;幸得秦军解救、那些奸恶之人方才幸免于难,为表秦军救命之恩,各地富户自愿将……”
几个读书人听着这番话,笔压根没动。
你说这话还要脸吗?
“谎话连篇!”
刚才发问的读书人很是愤怒。
反正你们秦国一定会拉拢我们的,那我就先表现出一副正义之样,以彰显骨气。
“如此违背事实之语,秦军怎敢记录?”
“你们在代地所犯之事,当地所有人都亲眼目睹,难道骗了咸阳就可以骗过天下人、骗过悠悠青史了吗?”
“如果是这种记录,请恕我无法落笔!”
“我虽落魄,但良心仍在!”
他显得大义凛然。
团长看了他一眼,明白了他的心思,心里也渐渐乐了起来。
“你确定不写?”
“不写!我偏要写秦军暴力抄家,还煽动暴民屠杀无辜之人!你就算杀了我也无用!我可以死,但真相不会死……”
长剑入腹,血流如注。
他忽然感觉到了腹部传来的剧痛,还没说什么,身后一名军官就用佩剑再次划过了他的脖子。
周围其他几个读书人顿时一惊!
“岂有此理!”
最近一个读书人脸上都被溅上了血,顿时怒骂道:“暴秦可还记得崔杼弑君之事?我等宁死不……”
刀光闪过,这个人也死了。
其他几个读书人顿时愤愤不平,却也没再继续说什么,只是打算出去后就公开,博一个名声。
团长好像看出了他们在想什么,不屑笑道:“装什么清高玩意呢?”
“你们若真有良心,就不会呆在这帮吃人的权贵手下那么多年;你们为了什么?不就是放不下虚荣、脱不下长衫吗?”
“真要为了百姓,怎么依附于权贵?真要是有骨气,怎么宁可吃着高宅饭、也不愿意隐居于村林?真要是至公之心,怎么这么多年还看不清秦国才是华夏的未来?”
“不就是想表个清高吗?你们也配?”
团长指着门口一个不知道何时出现的人,对方虽然穿着秦军军装,但气质却有些文质彬彬,似乎是个文职人员:“他才是史官,他才有资格记录历史,而且我相信他不会作假。”
“可你们算什么玩意?一帮没本事、没胆子、没良心的人,不就多读了几本书吗?装什么?”
“不写是吧?好,那就别写了。”
“把他们拉去奴隶队伍,几日后送去煤矿!”
门口,顿时有士兵冲进来准备拉人。
几个读书人顿时慌张了起来,连连跪下。
“将军,我等愿写!”
“不关我事啊,我刚才是在发呆,不是有意忤逆您啊!”
“我早就觉得秦军所为是开明之举,只是没机会说出来,我怎么可能……”
团长忍不住笑出了声。
前倨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那写吧。”
几个读书人立刻起身,按照团长的意思开始整理这些记录。
只是其中,一个身材消瘦的读书人眼神很是不甘。
两个好友死在他面前,他却不得不对暴秦之人暂时卑躬屈膝。
不对,我这只是为了隐忍!
只要还活着,我就有将真相公开的希望,等我离开后,我一定要把这些事说出去!
傍晚。
为秦军整理完记录的几人准备离开县衙。
秦军似乎没有对他们有任何限制、监视措施,完全任由他们自由活动,除了拉出去两具尸体外,一切和他们来时一样。
消瘦年轻人拒绝了其他人一起去聚餐的邀请,他此刻只想赶紧回去把今日所闻记下来。
可当出了县衙后,他们却看到了一大堆聚集在这的百姓。
这是……
“听说你们在帮秦军写要送交咸阳的治安记录?”最前方,一个浑身腱子肉的大汉轻声问道。
几个读书人面面相觑。
“真的吗?”
一个妇人再次问道。
那眼神仿佛带着某种希冀,宛如深处苦难中的人看到了一丝光明一般。
几个读书人顿时心里一动。
“没错!”
那个身材消瘦的读书人神情严肃:“秦军让我们篡改记录,但我们一定会如实记录,哪怕是……”
“看吧,我就说他们是一帮畜生!”最开始说话的大汉顿时神情凶狠:“他们就是和那赵国朝廷一伙的!”
几个读书人顿时一脸惊愕。
不是,你们刚刚那副和善、期待的态度呢?
怎么忽然就这态度了?
“你们真是可恶!”
“就是,秦军给了我们机会,你们却要胡编乱造,还是人吗?”
“你们也是百姓出身啊!”
“你写我们是暴民?那你们呢?是走狗!”
“娘的,干死他们!”
混乱间,百姓居然一拥而上,直接按着这几个读书人揍。
几个读书人在一脸迷惑之中迎来了一顿乱拳。
十几米外,站岗的秦军士卒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人群之外,还有一些民间读书人看着这一幕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
据说秦军想把百姓抢夺被抓走的罪犯家产的事上报咸阳,还找好了理由为百姓说话。
可这些读书人不写,还要把百姓说成是暴民。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你写我们是暴民?
秦军给我们机会,你却要在史书上记一笔?
难道要记下那个欺压我们的赵国朝廷才是正统、解救我们的秦军反而是贼人?
我不打死你你是不是当我没吃饭?
有读书人立刻转身回走。
当晚,他回到家就写了一本自传,打算传于后人观看。
其中写道:
“国师良善,哪怕面对罪犯也保证了人权,把他们从愤怒的百姓手中救了出来,以待律法审判……为给百姓补偿,国师将下令将罪犯家财全部散给受害百姓,以征求他们对律法公平的理解……”
“然一些迂腐短视、罪人后代却不懂国师良苦用心……”
“吾平生从未见过如国师一般良善之人……”
百姓不会管什么真相。
百姓更愿意相信那个真的对他们好的人。
……
“听说了吗?国师在代地大肆杀人呢!”
“什么大肆杀人,朝廷报纸上不都说了,那都是些不服从国师政令的忤逆分子吗?军管期间还敢不服从国师的令,杀就杀了。”
“朝廷官文是这么写的,但你不能只信这表面啊!”
咸阳城。
新一天的太阳刚刚升起,一些早起的百姓就开始谈论起这几天沸沸扬扬的消息。
“我听说,这事其实不是国师的意思,是大王的意思!”
“啥?你没病吧?”
“真的,我是听巷口那个当小吏的人说的!大王小时候不是在赵国待过吗?那时候赵国很多人都欺负过大王,现在大王需要的是仁慈君王的面子不能乱动手,可总归心里有气不是?这才让国师去走一趟,杀一些人呢!”
“原来是这样……”
“哎不对!”
有人忽然反应过来:“那里是代地啊,大王小时候不是在邯郸吗?关那里的人什么事?而且我听说代地那些权贵不仅许多人全家都被杀了,哪怕是那些服从国师政令的,家中也有人因为私藏佃农、田亩被处罚,如果只是为大王出气何必要这样?”
“你傻呀!国师爱民呗,肯定看不惯那里的百姓受苦!”
“就是就是,国师的善良天下谁人不知?”
“我听说代地最少有上千人被杀了……”
“你他妈哪来的?质疑这质疑那的,你不会是赵国派来的奸细吧?”
“不是,你们说国师善良,但他杀这么多人的善良好像有点……”
面对其他人的审视目光,这人支支吾吾的。
最终只憋出了一句:“确实善良。”
“嗯,你总算醒悟了。”
“……”
许多时候,百姓的情感是朴素的。
朴素到一些时候他们会选择性失明。
自己国家弱小时:你这是恃强凌弱!
自己国家强大了:世界本就是弱肉强食的……
百姓的政治观念其实很简单,就一条:立场。
咸阳宫。
朝会。
原本平静的朝会在有人拿出代地的报告后吵成一团。
有人说那里的百姓是在造反。
“你们没看报告吗?当地情况不容乐观啊!”一个官员痛心道:“甚至有暴民冲入当地大户家中,抢夺财物、杀死护卫,如此情况,如果不治理难道放任治安恶化?”
“谁说那是暴民了?”
站国师一派的官员立刻反驳道:“那些都是罪犯,百姓莫说抢夺,哪怕杀人都是杀之无罪!秦军还救了一些罪犯呢,只可惜没救全。”
“……”
你要脸吗?
一些属于传统贵族的官员立刻就不干了。
国师在代地的行动简直是在掘所有贵族的坟墓,这要是让那里的事就这么揭过去了,那下一次还得了?
“哪怕是军管状态,也不能放任百姓混乱,可以抓捕暴民以正律法!”
“不可,涉及者何其之多?法不责众。”
“你@’*!”
眼看着即将要爆发全武行,学宫祭酒王绾站了出来。
“诸位!百姓在得知国师政令后,甚至自发跟在官吏身后,为他们执行政策以声援,由此可见人心啊!这时候若要处罚,那岂不是失了人心吗?”
“可他们是暴民。”有官员咬死了这件事。
王绾看了他一眼。
“当少部分人引起众怒,那谁是暴民可就不能乱说了。”
“难道为了维持所谓的律法,就要忽视大部分百姓的情感去维持少数人的特权?”
“那恕我直言,这律法不是为了公平,而是为了更好的压榨。”
“这不是在保护百姓,这是在保护坏人。”
听上去貌似有道理……
可所有人都听得出,王绾这是在偷换概念。
“韩部长!你刑部主管律法,这等言论你作何感想?”
有官员看向一言不发的韩非。
韩非沉默了一下。
给出了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