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霍普·格兰特中将的胸口,像堵着一团火。
茅草坡连日的受挫,让他坚信,挡在面前的,必定是西军最精锐的部队。
他强压着几乎冲破理智的怒火,再次行文催促花县城外的穆克德讷。
要他麾下的绿营加紧进攻,击破县城的敌人,从侧后包围,与自己合击茅草坡上的西军。
然而,穆克德讷的回信,几乎让他掀翻了帐篷里那张精致的红木桌,及桌上成套的银质餐具。
翻译官用带着几分圆滑的腔调,读着那位五羊城将军的回文。
信中不仅婉拒了他的进攻要求,反而振振有词地辩称,据守花县的叶芸来部,才是萧云骧真正的嫡系。
因为叶芸来与正在桂省作乱的林启荣一样,都是萧逆早年的亲卫,是最早的心腹股肱。
“依照华夏用人的惯例,这等人物所率领的,必是精锐中的精锐。”
翻译官顿了顿,模仿着穆克德讷的语气,
“故我军两万余众,于花县城下独抗贼酋之本部主力,压力甚巨。”
“若贵军能突破茅草坡一线,则你我两军合围之势成,必可毕其功于一役,尽歼西贼于城中。”
格兰特听罢,只觉得一股血气猛地冲上头顶,眼前阵阵发黑。
他岂会不知前线实情?
穆克德讷的绿营,在两次进攻受挫后,早已胆寒,如今只知深挖沟、高筑垒,与西军隔空对峙,锐气尽失。
可他纵然怒火中烧,又能如何?
那些绿营兵,终究不归他统辖。
坏消息,却接踵而至。
先是远东舰队司令西摩尔上将的密令,送到了他手中。
命令措辞严峻:
西军第四军主力,已运动至五羊城北郊,彻底切断了联军退回省城,及获取补给的陆上通道。
而如今,无论是旧朝还是帝国,都已无援兵可调。
西摩尔严令他立即放弃进攻,务必将帝国在远东的全部陆军力量,安全的撤回五羊城。
皇家海军已在珠江口,集结舰船接应,全军需尽快转移回港岛布防。
一同送来的,还有港岛总督兼驻华公使,包麟爵士的紧急通报。
与高卢人的交涉,已彻底破裂。
高卢人非但拒绝出兵,反而以安南局势紧张、需保护传教士与侨民为由,正将驻扎在濠镜澳的数千陆军登船,意图南下岘港。
这意味着,最后一点可能的外部援军,也化为了泡影。
接到命令,格兰特内心不得不感叹西军用兵之精妙。
但他并未全然慌乱。
他承认,西军通过雇佣泰西技术人员,军事技术有所进步。
可一支军队的魂魄,岂是几件精良武器所能铸就?
在他看来,即便给那些野蛮人配上最好的武器,其本质,也与眼前这些装备了西式枪炮,却不堪一击的绿营兵无异,
绝难与历经全球征战锤炼的帝国陆军精锐,相提并论。
茅草坡下的损失,他归咎于西军凭借工事固守。
若在开阔地带堂堂正正地野战,他绝不相信,在这愚昧落后的远东,存在能正面击溃帝国陆军的力量。
但他还是坚决执行了西摩尔的命令。
既然消灭西军已无望,保存实力、撤回港岛,便是明智的选择。
七月二日,不列滇军停止了对茅草坡阵地的进攻,开始收拢部队,清点物资。
然而,就在这天午夜,一个如同惊雷的消息,彻底粉碎了他全部的从容:
位于后方三十里的重要后勤基地——三华村,在日间的滂沱大雨中,被西军攻陷了!
留守的第99拉纳克郡团,近乎全军覆没,只有几十个惊魂失魄的溃兵,侥幸逃了出来。
据他们描述,西军士兵如同从雨幕里涌出的幽灵,无穷无尽,从四面八方突入村庄。
拉纳克郡团猝不及防,抵抗迅速被淹没。
格兰特此刻才悚然惊觉,事态的严重性,远超他的预想。
后勤补给站的丢失,意味着前线大军库存的粮秣,仅能维持一周。
而至关重要的粮草、弹药、药品等物资已经断了来源。
每在原地多停留一刻,全军覆没的危险,就增加一分。
他不再犹豫,立刻下达了全军急速南撤的命令:
以俾路支步兵第23团,和第15锡克团,这两个印度团负责断后;
自己则亲率第一师的五个团、第二师的一个团,以及第1龙骑兵近卫团、炮兵三个中队、海军陆战队两个营,加上工兵、医护等。
总计一万两千余人,脱离与西军的接触,向南疾行。
他故意不通知,那个老奸巨猾的穆克德讷。
在他的算计里,让这两万多绿营兵留在原地与西军缠斗,正好可以为帝国陆军的撤退,争取宝贵的时间。
不列滇军拔营启程的消息,很快就被西军的斥候探知。
原本据守茅草坡、象岭的两个西军旅,几乎同时动作。
他们悄然走出坚固的工事,如同嗅到血腥气的狼群,远远缀在不列滇人的后方。
不列滇军行进,他们便跟进;不
列滇军停下,他们也止步,始终保持着五六里的安全距离,如影随形。
更让格兰特感到如芒在背的,是在他的西侧,也出现了西军部队的踪迹。
那是西军第十二师廖阿发部的两个旅,与不列滇主力平行向南移动。
其战术与身后的追兵如出一辙:既不靠近接战,也不远离脱离。
就像两群经验丰富的恶狼,冷静地跟随着庞大的猎物,等待着它疲惫、松懈的时刻。
广阔的平原之上,缺少遮蔽,双方的行踪几乎透明。
西军开始集中使用各师的侦察骑兵。
而不列滇军方面,原本作为战场眼睛的第3孟加拉枪骑兵团,早在茅草坡前,就被西军那个疯狂的警卫营,拼掉了大半。
如今,面对大股西军侦察骑兵,凭借转轮手枪形成的近战优势,第1龙骑兵近卫团的骑兵们,已经不敢再放肆地前出追击了。
格兰特曾几次试图驱散这些恼人的尾巴,派出部队进行反击。
可一旦派出的兵力过少,西军便毫不犹豫地聚拢过来,意图围歼;
若派出兵力过多,西军则迅速后撤,避其锋芒,绝不硬拼。
几次反复拉扯,宝贵的行军时间,被白白消耗。
这位沙场老将彻底明白了。
北面和西面的这两股西军,目的并非立即决战。
他们是要像牛皮糖一样粘住他,拖延他的南撤速度,等待其他西军部队,完成最终的合围。
看穿这一点,他不再理会侧后若即若离的西军,严令各部保持紧凑队形,不顾一切地向南方挺进。
经过一天多的强行军,到了七月三日的傍晚,不列滇军的前锋,终于抵达了一个名叫石头岗的地方。
此地虽名为“岗”,实则只是一片长宽约四五里的缓坡,最高处,也不过比周围的平地高出两三米。
坡上碎石遍布,近年来岭南战乱频仍,无人垦殖,早已沦为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
坡顶地势起伏,形成凹凸不平的台地,没有茅草坡那般清晰的山脊线,视野还算开阔。
荒草与乱石之间,散落着数百个胡乱堆起的坟包。
这是历年来遭受兵祸、土匪,或是死于瘟疫,又无人收尸的异乡人,被当地乡民草草葬于此地。
不列滇军的前锋队伍,刚抵达岗地北面。
一名哨骑军官纵马从南奔来,径直找到被参谋们簇拥着的格兰特将军。
他利落地翻身下马,敬了个礼,声音因急促而有些发涩:
“将军,南面坡地发现敌军。看旗号是西军近卫第十师,他们正在构筑了阻击阵地。”
格兰特没有说话,一把从身旁参谋手中,夺过了望远镜,向南望去。
只见一面面赤色的战旗,在夏日沉闷的热风中猎猎作响,连成一片,如同移动的火焰之墙,彻底封住了南下的去路。
格兰特久久凝视着不远处,那道在不断延伸、加固的西军土垒。
他看了看西斜的太阳,又回头望了望,经过一日强行军,已是人困马乏的部队。
他意识到,那场预料之中的恶战,已迫在眼前。
石头岗,这片异国的荒丘,注定要成为决定上万不列滇远征军命运的血色舞台。
南撤的道路被堵死,身后的追兵如影随形,侧翼的威胁挥之不去。
他转过身,对肃立待命的传令官,冷静的下达命令:
“命令部队,依托石头岗北坡,就地构筑防御阵地。重点防御身后和侧翼的敌军追兵。”
“炮兵,寻找合适射界,布置阵地,准备提供火力支援。”
“让士兵们今晚好好休息。明天日出之后,我们用刺刀和炮弹,直接打开南归的通道。”
夕阳的余晖,洒在石头岗的杂草、碎石和那些无名的坟包上,给一切,都涂上了一层凄冷、非金非赤的异样光芒。
不列滇工兵们,挖掘散兵坑,设置着鹿砦。
军官们急促的口令声,在日渐暗淡的天光中回荡。
远处的西军阵地上,同样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无数黄色的身影,也在奋力挥锹抡镐,加固着他们的阵地。
一门门火炮被推上前沿,黑洞洞的炮口,森然指向北方。
双方都在争分夺秒,为明日注定到来的血腥碰撞,做最后的准备。
旷野的风吹过山岗,拂过蔓蔓荒草,发出一片簌簌声响。
那声音幽咽低回,仿佛是此地数百座无名荒冢中,滞留异乡的孤魂野鬼在低泣。
茅草坡连日的受挫,让他坚信,挡在面前的,必定是西军最精锐的部队。
他强压着几乎冲破理智的怒火,再次行文催促花县城外的穆克德讷。
要他麾下的绿营加紧进攻,击破县城的敌人,从侧后包围,与自己合击茅草坡上的西军。
然而,穆克德讷的回信,几乎让他掀翻了帐篷里那张精致的红木桌,及桌上成套的银质餐具。
翻译官用带着几分圆滑的腔调,读着那位五羊城将军的回文。
信中不仅婉拒了他的进攻要求,反而振振有词地辩称,据守花县的叶芸来部,才是萧云骧真正的嫡系。
因为叶芸来与正在桂省作乱的林启荣一样,都是萧逆早年的亲卫,是最早的心腹股肱。
“依照华夏用人的惯例,这等人物所率领的,必是精锐中的精锐。”
翻译官顿了顿,模仿着穆克德讷的语气,
“故我军两万余众,于花县城下独抗贼酋之本部主力,压力甚巨。”
“若贵军能突破茅草坡一线,则你我两军合围之势成,必可毕其功于一役,尽歼西贼于城中。”
格兰特听罢,只觉得一股血气猛地冲上头顶,眼前阵阵发黑。
他岂会不知前线实情?
穆克德讷的绿营,在两次进攻受挫后,早已胆寒,如今只知深挖沟、高筑垒,与西军隔空对峙,锐气尽失。
可他纵然怒火中烧,又能如何?
那些绿营兵,终究不归他统辖。
坏消息,却接踵而至。
先是远东舰队司令西摩尔上将的密令,送到了他手中。
命令措辞严峻:
西军第四军主力,已运动至五羊城北郊,彻底切断了联军退回省城,及获取补给的陆上通道。
而如今,无论是旧朝还是帝国,都已无援兵可调。
西摩尔严令他立即放弃进攻,务必将帝国在远东的全部陆军力量,安全的撤回五羊城。
皇家海军已在珠江口,集结舰船接应,全军需尽快转移回港岛布防。
一同送来的,还有港岛总督兼驻华公使,包麟爵士的紧急通报。
与高卢人的交涉,已彻底破裂。
高卢人非但拒绝出兵,反而以安南局势紧张、需保护传教士与侨民为由,正将驻扎在濠镜澳的数千陆军登船,意图南下岘港。
这意味着,最后一点可能的外部援军,也化为了泡影。
接到命令,格兰特内心不得不感叹西军用兵之精妙。
但他并未全然慌乱。
他承认,西军通过雇佣泰西技术人员,军事技术有所进步。
可一支军队的魂魄,岂是几件精良武器所能铸就?
在他看来,即便给那些野蛮人配上最好的武器,其本质,也与眼前这些装备了西式枪炮,却不堪一击的绿营兵无异,
绝难与历经全球征战锤炼的帝国陆军精锐,相提并论。
茅草坡下的损失,他归咎于西军凭借工事固守。
若在开阔地带堂堂正正地野战,他绝不相信,在这愚昧落后的远东,存在能正面击溃帝国陆军的力量。
但他还是坚决执行了西摩尔的命令。
既然消灭西军已无望,保存实力、撤回港岛,便是明智的选择。
七月二日,不列滇军停止了对茅草坡阵地的进攻,开始收拢部队,清点物资。
然而,就在这天午夜,一个如同惊雷的消息,彻底粉碎了他全部的从容:
位于后方三十里的重要后勤基地——三华村,在日间的滂沱大雨中,被西军攻陷了!
留守的第99拉纳克郡团,近乎全军覆没,只有几十个惊魂失魄的溃兵,侥幸逃了出来。
据他们描述,西军士兵如同从雨幕里涌出的幽灵,无穷无尽,从四面八方突入村庄。
拉纳克郡团猝不及防,抵抗迅速被淹没。
格兰特此刻才悚然惊觉,事态的严重性,远超他的预想。
后勤补给站的丢失,意味着前线大军库存的粮秣,仅能维持一周。
而至关重要的粮草、弹药、药品等物资已经断了来源。
每在原地多停留一刻,全军覆没的危险,就增加一分。
他不再犹豫,立刻下达了全军急速南撤的命令:
以俾路支步兵第23团,和第15锡克团,这两个印度团负责断后;
自己则亲率第一师的五个团、第二师的一个团,以及第1龙骑兵近卫团、炮兵三个中队、海军陆战队两个营,加上工兵、医护等。
总计一万两千余人,脱离与西军的接触,向南疾行。
他故意不通知,那个老奸巨猾的穆克德讷。
在他的算计里,让这两万多绿营兵留在原地与西军缠斗,正好可以为帝国陆军的撤退,争取宝贵的时间。
不列滇军拔营启程的消息,很快就被西军的斥候探知。
原本据守茅草坡、象岭的两个西军旅,几乎同时动作。
他们悄然走出坚固的工事,如同嗅到血腥气的狼群,远远缀在不列滇人的后方。
不列滇军行进,他们便跟进;不
列滇军停下,他们也止步,始终保持着五六里的安全距离,如影随形。
更让格兰特感到如芒在背的,是在他的西侧,也出现了西军部队的踪迹。
那是西军第十二师廖阿发部的两个旅,与不列滇主力平行向南移动。
其战术与身后的追兵如出一辙:既不靠近接战,也不远离脱离。
就像两群经验丰富的恶狼,冷静地跟随着庞大的猎物,等待着它疲惫、松懈的时刻。
广阔的平原之上,缺少遮蔽,双方的行踪几乎透明。
西军开始集中使用各师的侦察骑兵。
而不列滇军方面,原本作为战场眼睛的第3孟加拉枪骑兵团,早在茅草坡前,就被西军那个疯狂的警卫营,拼掉了大半。
如今,面对大股西军侦察骑兵,凭借转轮手枪形成的近战优势,第1龙骑兵近卫团的骑兵们,已经不敢再放肆地前出追击了。
格兰特曾几次试图驱散这些恼人的尾巴,派出部队进行反击。
可一旦派出的兵力过少,西军便毫不犹豫地聚拢过来,意图围歼;
若派出兵力过多,西军则迅速后撤,避其锋芒,绝不硬拼。
几次反复拉扯,宝贵的行军时间,被白白消耗。
这位沙场老将彻底明白了。
北面和西面的这两股西军,目的并非立即决战。
他们是要像牛皮糖一样粘住他,拖延他的南撤速度,等待其他西军部队,完成最终的合围。
看穿这一点,他不再理会侧后若即若离的西军,严令各部保持紧凑队形,不顾一切地向南方挺进。
经过一天多的强行军,到了七月三日的傍晚,不列滇军的前锋,终于抵达了一个名叫石头岗的地方。
此地虽名为“岗”,实则只是一片长宽约四五里的缓坡,最高处,也不过比周围的平地高出两三米。
坡上碎石遍布,近年来岭南战乱频仍,无人垦殖,早已沦为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
坡顶地势起伏,形成凹凸不平的台地,没有茅草坡那般清晰的山脊线,视野还算开阔。
荒草与乱石之间,散落着数百个胡乱堆起的坟包。
这是历年来遭受兵祸、土匪,或是死于瘟疫,又无人收尸的异乡人,被当地乡民草草葬于此地。
不列滇军的前锋队伍,刚抵达岗地北面。
一名哨骑军官纵马从南奔来,径直找到被参谋们簇拥着的格兰特将军。
他利落地翻身下马,敬了个礼,声音因急促而有些发涩:
“将军,南面坡地发现敌军。看旗号是西军近卫第十师,他们正在构筑了阻击阵地。”
格兰特没有说话,一把从身旁参谋手中,夺过了望远镜,向南望去。
只见一面面赤色的战旗,在夏日沉闷的热风中猎猎作响,连成一片,如同移动的火焰之墙,彻底封住了南下的去路。
格兰特久久凝视着不远处,那道在不断延伸、加固的西军土垒。
他看了看西斜的太阳,又回头望了望,经过一日强行军,已是人困马乏的部队。
他意识到,那场预料之中的恶战,已迫在眼前。
石头岗,这片异国的荒丘,注定要成为决定上万不列滇远征军命运的血色舞台。
南撤的道路被堵死,身后的追兵如影随形,侧翼的威胁挥之不去。
他转过身,对肃立待命的传令官,冷静的下达命令:
“命令部队,依托石头岗北坡,就地构筑防御阵地。重点防御身后和侧翼的敌军追兵。”
“炮兵,寻找合适射界,布置阵地,准备提供火力支援。”
“让士兵们今晚好好休息。明天日出之后,我们用刺刀和炮弹,直接打开南归的通道。”
夕阳的余晖,洒在石头岗的杂草、碎石和那些无名的坟包上,给一切,都涂上了一层凄冷、非金非赤的异样光芒。
不列滇工兵们,挖掘散兵坑,设置着鹿砦。
军官们急促的口令声,在日渐暗淡的天光中回荡。
远处的西军阵地上,同样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无数黄色的身影,也在奋力挥锹抡镐,加固着他们的阵地。
一门门火炮被推上前沿,黑洞洞的炮口,森然指向北方。
双方都在争分夺秒,为明日注定到来的血腥碰撞,做最后的准备。
旷野的风吹过山岗,拂过蔓蔓荒草,发出一片簌簌声响。
那声音幽咽低回,仿佛是此地数百座无名荒冢中,滞留异乡的孤魂野鬼在低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