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你来我往地聊着,话里都没真提具体的人名,可何雨柱在心里已经开始筛选——阿福的闪躲、老程的含糊,还有三婶之前的试探,都像是半明半暗的线条,正慢慢勾勒出一个轮廓。
锅里的鱼汤继续咕嘟咕嘟地响,蒸笼里的馒头渐渐少了几只。何雨柱看着桌边坐下的人越来越多,心里那根紧绷的弦却没松——他知道,这一顿鱼汤馒头,才刚刚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何雨柱把最后一条鱼脊骨捞出来丢到一旁,随手抓了一撮干红椒,直接撒进锅里。红椒遇热立刻炸开,噼噼啪啪地响着,呛人的香辣味瞬间冲满屋子。那股辣香直钻进鼻腔,带着点刺激的热劲,让人忍不住咳一声。
他其实平日不太爱吃辣,尤其空着肚子的时候,容易辣得冒汗,可今天他有意加了这么一手。辣味比单纯的鱼香更霸道,能逼着人多喝汤、多开口,而人在喝着热辣的汤时,往往防备会松一层,说话的节奏也会变快——这是他打心里算的一个小盘子。
他舀了一大勺汤,先自己喝了一口。滚烫的汤汁一入口,辣味从舌尖直冲到喉咙,他眼皮微微一跳,额头上立刻沁出细汗。那股热度像从胃里升上来,一路烫到耳尖,让他不由得咂了咂嘴。
“够劲。”他在心里嘀咕了一句,把空碗递给阿福,“来,趁热。”
阿福接过去喝了一口,立刻吸了吸气,笑骂道:“雨柱哥,你这是要辣死我啊!”可他没停下,很快又舀了第二口。
老程见状,也端过来要了一碗,一边吹着气一边说:“这汤,越辣越香。”
何雨柱边给他们添馒头,边不动声色地看着两人的反应。辣味让他们额头全是细汗,说话时偶尔还会停顿去吸气。趁着这种间隙,他随口问:“昨晚上你们都睡得早不早啊?我半夜好像听见外面有脚步声。”
老程“啧”了一声:“我啊?睡早了,喝了两杯酒,倒头就着。”他说得干脆,可眼睛却看向了阿福。阿福把嘴角的汤水抹了抹,笑道:“我睡得也早,哪有精神半夜跑出去。”
这两句一前一后,没有破绽,却让雨柱心里更在意那微妙的眼神交流——老程提到自己睡早时,下意识地把目光落到阿福身上,这种小动作,不像是无缘无故。
门外的风带着院子里别家的饭香飘了进来,可辣椒的气味更霸道,压过了一切。没过多久,又有人探头进来,是平时很少上门的二顺子。他鼻子一皱,眼睛亮了起来:“这味儿……我能来一碗吗?”
“来呗。”雨柱爽快招呼,把碗递过去,顺手又掀开蒸笼,拿了个热乎馒头递上。二顺子接过碗时,眼神扫过屋里的人,停顿了不到一秒——这种下意识的警觉,让雨柱心里暗暗记住。
三口辣汤下肚,二顺子的额头很快渗出汗珠,他用手背擦了擦,笑着说:“雨柱哥,你这辣椒哪弄的?够冲。”
“别人送的,说是山里晒的,香。”雨柱说着,又添了些汤给他,随口问道,“你最近忙啥呢?院子里少见你。”
二顺子喝着汤,咧嘴笑:“就帮人搬东西呗,昨儿一直在外头,回家就睡了。”
说完这话,他低头啃馒头,似乎不想再接别的话。
何雨柱心里盘算,这几个人的说法表面上都没问题,可他们的眼神、停顿和话锋转折,能说明的东西更多。辣汤让他们流了汗,说话的呼吸急促,细微的神色更容易看出来——这是他要的效果。
辣味还在口腔里回荡,像是提醒他不能停。他自己又舀了一碗,喝下去时胃里一阵滚烫,那种从内而外的热让他觉得浑身像拧紧的弦,思绪却更清晰——这局已经开了头,接下来谁还会来,他心里更有了期待。
他忍不住多喝了一口,心里忽然有点感慨——已经好久没吃过这么有滋味的东西了。平日里忙着做活儿,自己凑合一顿就是个干冷馒头、半碗稀汤,能顶饱就算是谢天谢地。可现在这口汤下肚,不光是味觉在享受,连胸口那股压得他喘不过气的闷劲,也像被热浪冲开了一道口子。
他用袖子抹了抹额头的汗,余光扫向屋里的几个人。阿福埋头啃馒头,老程一边喝汤一边用手扇着风,二顺子则拿着碗盯着锅里的鱼,像是还想再来一块。何雨柱心里清楚,这些人里有谁是真馋,有谁是被馋味勾来掩饰别的目的,还得一点点看。
他又夹了一块鱼肉送进嘴里。鱼肉被辣汤浸透,鲜嫩里带着股微微的麻感,他咀嚼得很慢,好像是为了细细品味,可实际上,心思全在观察阿福的动作——那小子喝汤的时候总是先用勺子轻轻刮碗沿,像是在拖延时间,也像是在想该怎么接话。
“阿福,”何雨柱笑着开口,“你那双新鞋,挺结实的吧?”
阿福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新换的底,穿着踏实。”
“是啊,这天路滑,有鞋底抓地好,不容易摔。”雨柱看着他,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问。阿福低头喝汤,没再接话。
老程咬着馒头笑道:“雨柱,你这鱼汤要是常做,院里准天天有人来串门。”
“可惜啊,哪有那么多鱼。”雨柱淡淡回了一句,心里却想着:若真有鱼天天炖,恐怕连偷鹅的也忍不住常来——那时候,再慢慢收网也不迟。
他吃得不快,可每一口都仔细嚼着,似乎要用味道把自己这些天的疲惫压下去。热辣让他额角的汗不断往下淌,顺着脖子滑进衣领里,有点痒。他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得太急迫,要让气氛像现在这样——热闹、松弛、话多。人在这种时候最容易松口。
门口又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这次没敲门,直接推开了。娄小娥走进来,眼神先在锅里转了一圈,然后才看向何雨柱。她今天脸色比早上好些,但眉心的那道褶子还在,说明心里的事一点没少。
锅里的鱼汤继续咕嘟咕嘟地响,蒸笼里的馒头渐渐少了几只。何雨柱看着桌边坐下的人越来越多,心里那根紧绷的弦却没松——他知道,这一顿鱼汤馒头,才刚刚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何雨柱把最后一条鱼脊骨捞出来丢到一旁,随手抓了一撮干红椒,直接撒进锅里。红椒遇热立刻炸开,噼噼啪啪地响着,呛人的香辣味瞬间冲满屋子。那股辣香直钻进鼻腔,带着点刺激的热劲,让人忍不住咳一声。
他其实平日不太爱吃辣,尤其空着肚子的时候,容易辣得冒汗,可今天他有意加了这么一手。辣味比单纯的鱼香更霸道,能逼着人多喝汤、多开口,而人在喝着热辣的汤时,往往防备会松一层,说话的节奏也会变快——这是他打心里算的一个小盘子。
他舀了一大勺汤,先自己喝了一口。滚烫的汤汁一入口,辣味从舌尖直冲到喉咙,他眼皮微微一跳,额头上立刻沁出细汗。那股热度像从胃里升上来,一路烫到耳尖,让他不由得咂了咂嘴。
“够劲。”他在心里嘀咕了一句,把空碗递给阿福,“来,趁热。”
阿福接过去喝了一口,立刻吸了吸气,笑骂道:“雨柱哥,你这是要辣死我啊!”可他没停下,很快又舀了第二口。
老程见状,也端过来要了一碗,一边吹着气一边说:“这汤,越辣越香。”
何雨柱边给他们添馒头,边不动声色地看着两人的反应。辣味让他们额头全是细汗,说话时偶尔还会停顿去吸气。趁着这种间隙,他随口问:“昨晚上你们都睡得早不早啊?我半夜好像听见外面有脚步声。”
老程“啧”了一声:“我啊?睡早了,喝了两杯酒,倒头就着。”他说得干脆,可眼睛却看向了阿福。阿福把嘴角的汤水抹了抹,笑道:“我睡得也早,哪有精神半夜跑出去。”
这两句一前一后,没有破绽,却让雨柱心里更在意那微妙的眼神交流——老程提到自己睡早时,下意识地把目光落到阿福身上,这种小动作,不像是无缘无故。
门外的风带着院子里别家的饭香飘了进来,可辣椒的气味更霸道,压过了一切。没过多久,又有人探头进来,是平时很少上门的二顺子。他鼻子一皱,眼睛亮了起来:“这味儿……我能来一碗吗?”
“来呗。”雨柱爽快招呼,把碗递过去,顺手又掀开蒸笼,拿了个热乎馒头递上。二顺子接过碗时,眼神扫过屋里的人,停顿了不到一秒——这种下意识的警觉,让雨柱心里暗暗记住。
三口辣汤下肚,二顺子的额头很快渗出汗珠,他用手背擦了擦,笑着说:“雨柱哥,你这辣椒哪弄的?够冲。”
“别人送的,说是山里晒的,香。”雨柱说着,又添了些汤给他,随口问道,“你最近忙啥呢?院子里少见你。”
二顺子喝着汤,咧嘴笑:“就帮人搬东西呗,昨儿一直在外头,回家就睡了。”
说完这话,他低头啃馒头,似乎不想再接别的话。
何雨柱心里盘算,这几个人的说法表面上都没问题,可他们的眼神、停顿和话锋转折,能说明的东西更多。辣汤让他们流了汗,说话的呼吸急促,细微的神色更容易看出来——这是他要的效果。
辣味还在口腔里回荡,像是提醒他不能停。他自己又舀了一碗,喝下去时胃里一阵滚烫,那种从内而外的热让他觉得浑身像拧紧的弦,思绪却更清晰——这局已经开了头,接下来谁还会来,他心里更有了期待。
他忍不住多喝了一口,心里忽然有点感慨——已经好久没吃过这么有滋味的东西了。平日里忙着做活儿,自己凑合一顿就是个干冷馒头、半碗稀汤,能顶饱就算是谢天谢地。可现在这口汤下肚,不光是味觉在享受,连胸口那股压得他喘不过气的闷劲,也像被热浪冲开了一道口子。
他用袖子抹了抹额头的汗,余光扫向屋里的几个人。阿福埋头啃馒头,老程一边喝汤一边用手扇着风,二顺子则拿着碗盯着锅里的鱼,像是还想再来一块。何雨柱心里清楚,这些人里有谁是真馋,有谁是被馋味勾来掩饰别的目的,还得一点点看。
他又夹了一块鱼肉送进嘴里。鱼肉被辣汤浸透,鲜嫩里带着股微微的麻感,他咀嚼得很慢,好像是为了细细品味,可实际上,心思全在观察阿福的动作——那小子喝汤的时候总是先用勺子轻轻刮碗沿,像是在拖延时间,也像是在想该怎么接话。
“阿福,”何雨柱笑着开口,“你那双新鞋,挺结实的吧?”
阿福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新换的底,穿着踏实。”
“是啊,这天路滑,有鞋底抓地好,不容易摔。”雨柱看着他,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问。阿福低头喝汤,没再接话。
老程咬着馒头笑道:“雨柱,你这鱼汤要是常做,院里准天天有人来串门。”
“可惜啊,哪有那么多鱼。”雨柱淡淡回了一句,心里却想着:若真有鱼天天炖,恐怕连偷鹅的也忍不住常来——那时候,再慢慢收网也不迟。
他吃得不快,可每一口都仔细嚼着,似乎要用味道把自己这些天的疲惫压下去。热辣让他额角的汗不断往下淌,顺着脖子滑进衣领里,有点痒。他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得太急迫,要让气氛像现在这样——热闹、松弛、话多。人在这种时候最容易松口。
门口又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这次没敲门,直接推开了。娄小娥走进来,眼神先在锅里转了一圈,然后才看向何雨柱。她今天脸色比早上好些,但眉心的那道褶子还在,说明心里的事一点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