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食欲大开-《说好协议离婚,八零大佬反悔了》

  老师傅规矩严得很,就连穿针这种看似简单的小事,都要求她反反复复地练习上百遍,直到动作纯熟、准确无误为止。

  “手要稳,线要匀,心要静。”

  这是老师傅常说的一句话,声音低沉却有力,像是一句不可违背的铁律。

  老师傅总是端端正正地坐在院子里那张老旧的竹椅上,一边眯着眼睛看着她练习,一边不停地念叨着这九个字。

  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时不时伸出来,轻轻扶正赵敏书的手腕,或者帮她调整针脚的方向。

  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微风拂过院中的梧桐树,树叶沙沙作响。

  赵敏书正坐在小木凳上,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练习走针。

  她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鞋底之间,一针一线都力求完美。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节奏轻快,带着几分熟悉的气息。

  “爸,我回来了!”

  一个年轻男人的声音从院门外传来,清朗中带着一丝疲惫后的轻松。

  她抬起头,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推开了那扇略显斑驳的木门,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件熨帖整齐的深蓝色中山装,领口扣得一丝不苟。

  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书卷气。

  右手提着一个洗得发白的旧布包,肩头还沾着几缕风尘,显然是刚从外地赶回来。

  整个人看起来斯文整洁,透着一股学院派的气质。

  “传家?你怎么回来了?”

  老师傅听到声音,立刻从屋里走了出来,脸上原本严肃的神情瞬间被惊喜取代。

  他快步迎上前去,上下打量着儿子,眼里满是慈爱与欣慰。

  “学校放假期了,回来看看您。”

  周传家笑着答道,语气里带着久别重逢的亲切。

  他放下布包,正要和父亲多说几句,目光却忽然落在院子另一侧的赵敏书身上。

  他推了推眼镜,眉头微微一皱,眼神中透出一丝疑惑,随即转向父亲,轻声问道:

  “这位是?”

  “这是赵敏书,我新收的徒弟。”

  老师傅语气平静,但话语中带着几分自豪,仿佛在介绍一件值得骄傲的成果。

  周传家一听,先是一愣,随即不自觉地打量起赵敏书来。

  他上上下下看了几眼,心里暗自纳闷。

  这么个年轻的姑娘,模样清秀,看起来才二十刚出头,皮肤白皙,手指纤细,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吃苦学手艺的人。

  她居然要学做布鞋?

  这可是费时费力、枯燥繁琐的活计啊。

  “师父,您先忙,我去准备晚饭。”

  赵敏书识趣地停下手中的活计,将针线收好,轻轻叠起鞋底,然后站起身来。

  她朝老师傅微微一笑,随即低着头,脚步轻盈地朝厨房走去。

  周传家望着她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厨房门口,才缓缓转过头,看向父亲,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

  “爸,你怎么收了个女徒弟?”

  “怎么,女孩子就不能学这门技术了?”

  老师傅闻言,立刻皱起眉头,斜了儿子一眼,语气中透着一丝不悦和责备。

  “我不是这意思……”

  周传家连忙摆手,意识到自己说得不妥,赶紧改口。

  他顿了顿,换了一种更委婉的说法:

  “我是觉得,她学这个干嘛?现在谁还穿手工做的鞋啊?商场里什么鞋没有?运动鞋、皮鞋,哪个不比布鞋舒服耐穿?”

  老师傅一听这话,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眉头拧成一个“川”字。

  他抬起手,指着儿子,声音陡然提高:

  “你懂个啥!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老手艺,是咱们家几代人吃饭的本事!不能断在咱们手里!”

  “爸,我不是不认这手艺。”

  周传家急忙解释,声音里带着无奈与委屈。

  “我是纳闷,一个姑娘家,干吗想学这个?她以后能靠这个过日子吗?”

  老师傅听了,神色稍稍缓和了些,叹了口气,语气也变得低沉而坚定:

  “人家有想法,想把这手艺带回老家去,教给村里的妇女,让大家多一条活路。”

  老师傅语气里透着一股骄傲,眼角微微上扬,神情中带着几分得意与欣慰,“比你这个当儿子的强多了。”

  周传家听了,脸上有点挂不住,脸颊微微发烫,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裤缝,目光游移地落在地面的砖缝上,像是在找一个可以逃避的地方。

  从小到大,老爸一直盼着他能接班,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可他对这个真提不起劲,总觉得那些针线、皮料、木楦太过陈旧,和他心里向往的理性世界格格不入。

  他更喜欢看书,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课本翻得边角都卷了,笔记本上写满了公式和推导过程,觉得那才叫真本事,是能改变世界的东西。

  厨房里,赵敏书正弯腰淘米,手腕轻巧地晃动着竹筛,米粒在清水中翻腾,溅起细小的水花,落在她的袖口上,洇出几片淡淡的湿痕。

  外面爷俩的对话,她全听在耳朵里,一字不漏,声音虽轻,却像细针扎进心里,让她不由得一阵难过。

  难怪老师傅总显得孤单,背影在作坊门口拉得老长,常常一坐就是半天,手里摆弄着旧鞋模,眼神空落落地望着巷口,原来自己亲儿子都不懂他,连一句认可的话都说不出口。

  吃晚饭时,三个人围在小桌边,桌面上铺着蓝底白花的塑料布,碗筷整齐摆放,热气从菜碟上升腾而起,模糊了窗户玻璃。

  赵敏书做了三个菜,外加一碗汤,虽说不复杂,都是些家常食材,青菜炒豆腐、红烧小鱼干、凉拌黄瓜,汤是南瓜红枣,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看着就馋人,勾得人食欲顿开。

  “许师妹,你这做饭的手艺真……”

  老师傅夹起一块豆腐,嘴里刚要夸赞,语气满是赞许。

  “别叫师妹,叫我如意就行。”

  赵敏书笑着打断,声音轻柔,像春风拂过耳畔,带着一丝俏皮和亲近。

  “那我叫你如意姐?”

  周传家迟疑了一下,试探着开口,眼神有些不自在地瞥向父亲。

  赵敏书笑着点头,“行啊,叫什么都好,听着顺耳就行。”

  周传家放下筷子,瓷筷碰在碗沿上发出清脆的一声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