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高层很愤怒。
觉得方元完全不给他们面子。
吃下《蝙蝠侠:黑暗骑士》这么大一个蛋糕。
却不愿意帮助华纳开发DC电影宇宙。
“必须要好好教训他!不然他真以为自已能一手遮天了!”
“没错!他以为自已创办的聚光灯影业很厉害?出来混是要讲势力的!”
“大不了我们去请总公司插手,看他还不敢不敢拒绝我们!”
……诸多类似言论,自方元拒绝华纳邀请之后,便在华纳内部层出不穷。
大家都很不满方元的行为。
虽说,《蝙蝠侠:黑暗骑士》是他们主动让出去的。
但你也不能吃白食啊。
至少来帮个小忙。
毕竟你连漫威这种破落户都可以带飞。
我们堂堂华纳DC,难道还不如一个小小的漫威?
许多华纳高管找到阿兰·霍恩,表示一定要给方元一个教训。
阿兰·霍恩平静道:“不急,再等等,我会亲自和他谈谈。”
话都这么说了,大家也只能按捺住心中的不满。
当然,也有很关键的一点原因。
《蝙蝠侠:黑暗骑士》的票房增长,越来越令人惊叹。
而该片的票房越高,就说明诺兰和方元的能力越强。
特别是方元。
要知道,蝙蝠侠三部曲就是他一手设计的。
大家表面不说,但心里都认可方元在电影宇宙统筹构建上的实力。
不过,华纳并不知晓。
方元之所以拒绝,并非看不起DC。
现在DC电影宇宙还未开始,还不像原时空那般被人群嘲。
他选择拒绝,关键是因为诺兰。
“前世,《黑暗骑士》口碑、票房大爆之后,华纳想要立即让诺兰推进第三部,希望他能趁热打铁延续蝙蝠侠的商业价值。”
“但很明显,诺兰拒绝了。”
“估计这一次同样不会例外。”
晚上,方元躺在房间里休息,思路越来越清晰。
原时空《盗梦空间》2010年上映,蝙蝠侠第三部2012年上映。
诺兰希望向好莱坞证明,他的成功并非依赖蝙蝠侠IP,而是源于个人创作能力。
《黑暗骑士》成就经典,只是作品本身。
诺兰想作为导演封神,还得看《盗梦空间》。
更别提,《盗梦空间》的核心创意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诺兰构思了十余年的原创项目。
早在1990年代,诺兰就开始撰写关于“梦境潜入”的剧本初稿,最初设想为一部小成本科幻片,但随着他的创作能力和资源积累,逐渐发展为融合动作、哲学、情感的宏大叙事。
所以,诺兰和华纳之间,必定会因为这件事产生矛盾!
到时候,方元便可以乘虚而入。
“不急,再等等。”
方元完全没将华纳的邀请放在心上。
也不怕华纳会动用自已背后资本的力量。
毕竟,聚光灯影业也不是吃素的。
虽然他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积蓄起来的力量,跟美国在线(AOL)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没法比。
但反抗之力,还是有的。
而且,华纳也不一定跟AOL一条心。
根据方元的了解,华纳绝对算得上内斗内行。
华纳兄弟自成立以来,其实经历过多次重要收购。
从1967年开始,电影制片人埃利奥特·海曼和肯·海曼以3200万美元成功收购了杰克?华纳在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控股权,公司更名为华纳兄弟七艺。
1969年,已倒闭的金尼公司,以4亿美元收购了华纳兄弟七艺,随后公司更名为华纳通信公司。
然后是1989年,时代集团以140亿美元收购华纳通信公司,成立时代华纳公司,整合了电影、电视、出版等业务。
所以华纳兄弟,又被称作时代华纳。
直至千禧年,美国在线(AOL)以1640亿美元并购时代华纳,组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但因互联网泡沫破裂导致巨额亏损,此次并购被称为“史上最失败并购”。
后面没办法,只能去掉“AOL”字样,恢复为时代华纳。
“说起来,明年华纳好像有件大事要发生。”方元仔细回忆了一下。
2009年,时代华纳分拆AOL,华纳兄弟重归独立运营。
董事会主席巴里·梅耶,自此彻底掌控华纳兄弟。
内情普通人根本无法知晓。
但很明显,其中的斗争必定是刀光剑影。
随后,巴里·梅耶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由凯文·辻原接任,但他依旧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
这才是真正的权利,毕竟首席执行官的位置谁都可以担任,巴里·梅耶想让谁滚蛋就可以让谁滚蛋。
所以,阿兰·霍恩在2011年,被迫从华纳兄弟退休……
杰夫·罗宾诺夫也没能坚持多久,直接被凯文·辻原架空,两年后灰溜溜“主动”辞职,创办了独立制片公司,但没掀起什么风浪。
相比之下,阿兰·霍恩要比杰夫·罗宾诺夫好很多。
阿兰·霍恩人脉强大,离职后成功加入迪士尼公司,后来还成为迪斯尼联合总裁兼首席创意官。
“之前根据杰夫·罗宾诺夫所说,好像就是阿兰·霍恩决定邀请我来负责DC电影宇宙的开发。”方元心中一个念头闪过。
不过,他不可能答应华纳。
就算没有诺兰,也不可能。
华纳内斗太过激烈,他才没那个闲工夫。
束手束脚,怎么可能做好电影?
而且他之前已经明确拒绝,华纳应该也放弃了。
按照原时空历史轨迹,华纳最终应该选择了扎克·施奈德来负责DC电影宇宙的构建。
说起来,扎克·施奈德和自已还挺像的,出道时间也一模一样。
方元不禁会心一笑。
2004年,他的《电锯惊魂》横空出世,给传统恐怖片带来一阵新风。
同样是2004年,扎克·施奈德因翻拍好莱坞20世纪70年代的恐怖片《活死人黎明》而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后面还有足以称为经典的《斯巴达300勇士》。
对了,明年即将上映的超英神作《守望者》,也是扎克·施奈德执导。
“到时候华纳应该就会做出决定了。”方元心中想着。
《守望者》改编自DC漫画,虽然票房大扑,但喜欢的人非常喜欢。
最关键的是,扎克·施奈德忠于原著。
这正是华纳喜欢的。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有点超出方元的预料。
华纳似乎有点……非他不要的意思?
觉得方元完全不给他们面子。
吃下《蝙蝠侠:黑暗骑士》这么大一个蛋糕。
却不愿意帮助华纳开发DC电影宇宙。
“必须要好好教训他!不然他真以为自已能一手遮天了!”
“没错!他以为自已创办的聚光灯影业很厉害?出来混是要讲势力的!”
“大不了我们去请总公司插手,看他还不敢不敢拒绝我们!”
……诸多类似言论,自方元拒绝华纳邀请之后,便在华纳内部层出不穷。
大家都很不满方元的行为。
虽说,《蝙蝠侠:黑暗骑士》是他们主动让出去的。
但你也不能吃白食啊。
至少来帮个小忙。
毕竟你连漫威这种破落户都可以带飞。
我们堂堂华纳DC,难道还不如一个小小的漫威?
许多华纳高管找到阿兰·霍恩,表示一定要给方元一个教训。
阿兰·霍恩平静道:“不急,再等等,我会亲自和他谈谈。”
话都这么说了,大家也只能按捺住心中的不满。
当然,也有很关键的一点原因。
《蝙蝠侠:黑暗骑士》的票房增长,越来越令人惊叹。
而该片的票房越高,就说明诺兰和方元的能力越强。
特别是方元。
要知道,蝙蝠侠三部曲就是他一手设计的。
大家表面不说,但心里都认可方元在电影宇宙统筹构建上的实力。
不过,华纳并不知晓。
方元之所以拒绝,并非看不起DC。
现在DC电影宇宙还未开始,还不像原时空那般被人群嘲。
他选择拒绝,关键是因为诺兰。
“前世,《黑暗骑士》口碑、票房大爆之后,华纳想要立即让诺兰推进第三部,希望他能趁热打铁延续蝙蝠侠的商业价值。”
“但很明显,诺兰拒绝了。”
“估计这一次同样不会例外。”
晚上,方元躺在房间里休息,思路越来越清晰。
原时空《盗梦空间》2010年上映,蝙蝠侠第三部2012年上映。
诺兰希望向好莱坞证明,他的成功并非依赖蝙蝠侠IP,而是源于个人创作能力。
《黑暗骑士》成就经典,只是作品本身。
诺兰想作为导演封神,还得看《盗梦空间》。
更别提,《盗梦空间》的核心创意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诺兰构思了十余年的原创项目。
早在1990年代,诺兰就开始撰写关于“梦境潜入”的剧本初稿,最初设想为一部小成本科幻片,但随着他的创作能力和资源积累,逐渐发展为融合动作、哲学、情感的宏大叙事。
所以,诺兰和华纳之间,必定会因为这件事产生矛盾!
到时候,方元便可以乘虚而入。
“不急,再等等。”
方元完全没将华纳的邀请放在心上。
也不怕华纳会动用自已背后资本的力量。
毕竟,聚光灯影业也不是吃素的。
虽然他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积蓄起来的力量,跟美国在线(AOL)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没法比。
但反抗之力,还是有的。
而且,华纳也不一定跟AOL一条心。
根据方元的了解,华纳绝对算得上内斗内行。
华纳兄弟自成立以来,其实经历过多次重要收购。
从1967年开始,电影制片人埃利奥特·海曼和肯·海曼以3200万美元成功收购了杰克?华纳在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控股权,公司更名为华纳兄弟七艺。
1969年,已倒闭的金尼公司,以4亿美元收购了华纳兄弟七艺,随后公司更名为华纳通信公司。
然后是1989年,时代集团以140亿美元收购华纳通信公司,成立时代华纳公司,整合了电影、电视、出版等业务。
所以华纳兄弟,又被称作时代华纳。
直至千禧年,美国在线(AOL)以1640亿美元并购时代华纳,组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但因互联网泡沫破裂导致巨额亏损,此次并购被称为“史上最失败并购”。
后面没办法,只能去掉“AOL”字样,恢复为时代华纳。
“说起来,明年华纳好像有件大事要发生。”方元仔细回忆了一下。
2009年,时代华纳分拆AOL,华纳兄弟重归独立运营。
董事会主席巴里·梅耶,自此彻底掌控华纳兄弟。
内情普通人根本无法知晓。
但很明显,其中的斗争必定是刀光剑影。
随后,巴里·梅耶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由凯文·辻原接任,但他依旧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
这才是真正的权利,毕竟首席执行官的位置谁都可以担任,巴里·梅耶想让谁滚蛋就可以让谁滚蛋。
所以,阿兰·霍恩在2011年,被迫从华纳兄弟退休……
杰夫·罗宾诺夫也没能坚持多久,直接被凯文·辻原架空,两年后灰溜溜“主动”辞职,创办了独立制片公司,但没掀起什么风浪。
相比之下,阿兰·霍恩要比杰夫·罗宾诺夫好很多。
阿兰·霍恩人脉强大,离职后成功加入迪士尼公司,后来还成为迪斯尼联合总裁兼首席创意官。
“之前根据杰夫·罗宾诺夫所说,好像就是阿兰·霍恩决定邀请我来负责DC电影宇宙的开发。”方元心中一个念头闪过。
不过,他不可能答应华纳。
就算没有诺兰,也不可能。
华纳内斗太过激烈,他才没那个闲工夫。
束手束脚,怎么可能做好电影?
而且他之前已经明确拒绝,华纳应该也放弃了。
按照原时空历史轨迹,华纳最终应该选择了扎克·施奈德来负责DC电影宇宙的构建。
说起来,扎克·施奈德和自已还挺像的,出道时间也一模一样。
方元不禁会心一笑。
2004年,他的《电锯惊魂》横空出世,给传统恐怖片带来一阵新风。
同样是2004年,扎克·施奈德因翻拍好莱坞20世纪70年代的恐怖片《活死人黎明》而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后面还有足以称为经典的《斯巴达300勇士》。
对了,明年即将上映的超英神作《守望者》,也是扎克·施奈德执导。
“到时候华纳应该就会做出决定了。”方元心中想着。
《守望者》改编自DC漫画,虽然票房大扑,但喜欢的人非常喜欢。
最关键的是,扎克·施奈德忠于原著。
这正是华纳喜欢的。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有点超出方元的预料。
华纳似乎有点……非他不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