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提前预定北美年度票房冠军!-《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

  “你是说,之前谈好的几家国际发行商,都拒绝我们了?”方元饶有兴致地问道。

  “是的Boss,而且公司和他们已经合作过几次了,但没想到这次他们突然就反悔了,不愿再负责《大空头》的发行。”

  “没事,再找其他发行商吧,实在不行,直接跟本地发行公司合作。”

  方元很快做出新的安排。

  选择国际发行商合作,有利有弊。

  好处在于,公司支出成本会少很多。

  而直接找本地发行公司合作,首先人员招聘,还有办事处的搭建,就是个耗费时间和金钱的问题。

  毕竟全球电影市场,每个地区的法律法规都不相同。

  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专业人士去解决。

  复杂性远超常人想象。

  这也是为何,聚光灯影业在北美本地建立起完善的发行网络,但在全球范围却依旧要选择和部分国际发行商合作。

  不过,方元此前已经有所准备。

  像是《梵高之死》的全球发行,大部分都是靠聚光灯影业自已来负责。

  所以《大空头》遇到的一点小问题,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只是部分地区的上映,会延迟几个月。

  “有点意思,看来我这条鲶鱼,终于让好莱坞六大开始发愤图强来。”方元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不知道这件事背后究竟是谁在搞鬼。

  但肯定是好莱坞六大中的某家,这点毋庸置疑。

  方元也懒得去查询真相。

  反正以后,直接盯着好莱坞六大一起打就行。

  另外福克斯影业虽然现在有在跟聚光灯影业达成合作。

  但等明年,他们两家估计就要翻脸了。

  《瞬息全宇宙》正在进行后期特效制作,预计明年上映。

  全球首部真3D电影的名头被抢走。

  汤姆·罗斯曼绝对会心态炸裂,暴跳如雷。

  想到这里,方元又拿起《大空头》数据报告看了看。

  “首周票房1.95亿美元,即便在后世也很少见吧?”

  “不过这种机遇,估计也就只有这一次了。”

  方元心里很清楚,《大空头》的热度能够如此爆炸,不是因为影片本身质量。

  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

  次贷危机爆发,北美本土上映,以及他提前有所准备。

  不然,延迟到明年上映,虽然那时金融危机还在不断发酵。

  但肯定没有当下这么让大家产生强烈共鸣。

  走进电影,看着《大空头》讲述的故事,观众只会觉得身临其境。

  十个人里面,至少有8个都被华尔街坑得很惨。

  只有少数聪明人,在看预告片的时候察觉到不对,以防万一提前退场。

  “这么来看,我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方元摩挲着下巴,露出玩味的笑容。

  通过今年暑期档的3部影片,再加上《大空头》这部热度爆炸的电影,聚光灯影业如今绝对算是站在好莱坞金字塔尖。

  不过攀登上去容易,但想站稳脚跟却没那么简单。

  像是梦工厂,可以说是每部电影都能大卖。

  但那又如何?

  最后还不是被收购。

  梦工厂成立时,好莱坞已经形成六大垄断格局。

  要知道,六大均背靠传媒集团。

  迪士尼有ABC,华纳影业有时代华纳,索尼影业前身是哥伦比亚……

  除此之外,六大还拥有全球发行网络和百年积累的片库资源。

  像是环球影业,通过母公司NBCU可以覆盖120个国家。

  华纳影业在“欧中非”地区拥有32个办事处。

  相比之下,梦工厂作为独立制片公司,缺乏垂直整合的生态系统。

  简单来说,梦工厂长期依赖好莱坞六大的发行体系,每部影片都至少需要支付高达8%的票房分成。

  并且好莱坞六大因为背靠资本,早已建立起壁垒,每年平均内容制作支出超百亿美元。

  梦工厂这样的独立公司,自然难以竞争。

  只能成为“优质内容供应商”,而非平台级玩家。

  聚光灯影业现在,其实也还算是“优质内容供应商”的定位。

  但方元已经开始搭建自有平台。

  流媒体非常关键!

  甚至可以说,这是唯一能打破好莱坞六大垄断的机会。

  “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啊……”方元叹息一声。

  看上去聚光灯影业好像很赚钱,但实际上去年全年盈利,甚至连10亿美元都没有。

  而好莱坞六大中稍弱一点的派拉蒙影业,盈利有多少呢?

  全球超30亿美元!

  至于华纳影业和迪斯尼这种,那就更加恐怖了。

  “发行网络渠道的建立,还有其他各个项目的支出,聚光灯影业的好莱坞七大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方元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干劲。

  对他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保证出品制作影片不会亏损。

  不过想要进一步增加收入,接下来得看KCU了。

  “相比SCU,KCU的上限更高。”

  “幸好之前在《大空头》结尾加上了彩蛋,可以为KCU新片增加热度。”

  方元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其实,《大空头》相对独立。

  但为了能够推动KCU的新片热度,他还是决定添加片尾彩蛋。

  当然,《大空头》和新片的关联度并不高。

  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他只是为了蹭热度。

  “《通缉令》需要尽快上映。”

  “10月档期,似乎没有什么比较厉害的竞争对手。”

  方元心中念头闪过。

  之前除了由他亲自执导的《疾速追杀2》。

  还有一部KCU系列电影《通缉令》,交给了公司签约的一位好莱坞老牌导演。

  就是子弹会拐弯的那部动作影片。

  聚光灯影业如今虽然能在恐怖片里称王称霸,但商业动作片领域,还需要更多作品来奠定公司的行业地位。

  “接下来,就要看《大空头》能走得多远了。”方元望向窗外,只见一片晴空万里。

  他对这部金融商业片,其实并没有太过重视。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这部影片只是因缘际会,才能有这么好的票房表现。

  而未来也很难再遇见这样的机会。

  聚光灯影业终究还是要靠硬实力和优秀的内容制作。

  不过,《大空头》能给公司带来的利润,还是值得期待的。

  ……

  转眼,9月第二周。

  《大空头》依旧保持着强劲的票房曲线。

  北美累积票房已经来到3.46亿美元。

  基本稳坐北美年度票房冠军。

  毕竟之前本土表现最好的《蜘蛛侠3》,现在已经没什么票房潜力,北美票房大概会落点到3.30亿美元左右。

  这是所有人在暑期档时没想到的事。

  根据以往的规律,年度票房冠军往往会诞生在暑期这个大热档期。

  但谁能想到,9月这个冷门档期,竟然会走出北美年度票房冠军。

  简直没半点道理可讲!

  “哎,这个东方人真够邪门的,不是都说电影就只是比赌博稍微好点吗?怎么他每次都能做出表现如此夸张的电影?”

  “天才是这样的,你看看斯皮尔伯格和卡梅隆,他们甚至比这位方元导演更加夸张。”

  “瓦特!你竟然将他和这两位相提并论?你疯了吧?”

  “我觉得你们似乎对这位华人导演没什么正确的认知,看看他的年纪,现在可是还不到30岁!斯皮尔伯格和卡梅隆30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好莱坞业内人士的一次聚会上,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大家忍不住开始思索。

  30岁,卡梅隆才刚刚执导《终结者》,自此从卡车司机逆袭为好莱坞新星。

  斯皮尔伯格倒是要更厉害一点,凭借《大白鲨》成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该片以低成本创下4.7亿美元全球票房,甚至开创“暑期档大片”的概念。

  要知道,《大白鲨》可是1976年时期的电影。

  换成现在的话,考虑通货膨胀,4.7亿相当于10多亿美元!

  也就是说,斯皮尔伯格用不到1000万美元的成本,全球票房狂揽10多亿美元!

  相比之下,几年前刚出道的方元,其实还和这两位没法比。

  可现在的话,那就大不一样了。

  虽然方元个人执导影片,还没有一部突破10亿美元票房。

  但是由他编剧主导的项目,可谓金光闪闪,履历惊人!

  即便比起现在的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也丝毫不差。

  最多就是个人累积总票房还比不过。

  “所以说,我们正在见证一个传奇的崛起?”有人忽然出声。

  周围众人都不自觉地点点头。

  没错,就是传奇!

  而且还无比年轻的方元,未来究竟能走到什么地步,大家已经难以想象。

  不过,他们心中对此充满了期待。

  虽说这一行充满利益之争。

  但对于电影本身,大家还是非常热爱的。

  他们很期待看见方元的下一部作品,又会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至少,不能比《大空头》差太多吧?

  而现在《大空头》的全球总票房,都已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