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不好意思,我只想要你狗命-《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

  众所周知,在好莱坞电影中,有三种人或动物不能轻易招惹。

  一是连姆·尼森的女儿,二是杰森·斯坦森的快递,三是基努·里维斯的狗。

  不然,要你狗命!

  于是,俄罗斯黑帮老大维戈·塔拉索夫的儿子,狗命没了。

  维戈愤怒地派出所有手下追杀约翰·威克。

  但都被约翰逐一反杀。

  并且约翰还烧毁维戈藏匿勒索证据的教堂,火焰中飞舞的灰烬像亡魂的叹息。

  维戈在临死前嘶吼:“你为一条狗毁了我的帝国!”

  约翰扣动扳机:“那是我妻子留给我的最后一件东西。”

  砰!

  枪声响起,但死亡不是终点。

  约翰·威克复仇之后,原本想彻底退出杀手生涯。

  然而意大利黑帮首领桑提诺的出现,告诉他既然重新踏进这个世界,想再次离开,没那么简单。

  桑提诺手持一枚“血契徽章”,要求约翰履行承诺。

  当年约翰为退出江湖曾向他求助,如今债主索债。

  徽章背面刻着拉丁文:“血债必以血偿。”

  血契不可违背,否则会被整个杀手世界唾弃。

  这是规矩。

  约翰·威克本不愿再杀人,但血契的规则让他别无选择。

  他只能前往罗马,准备执行任务。

  杀死桑蒂诺的姐姐吉安娜,以便桑蒂诺能继承她在高桌会的席位。

  这一刻,《疾速追杀》的世界观彻底拉开序幕。

  “咦,好眼熟……”克里斯托弗·诺兰有些愣神。

  约翰·威克复仇成功,本应该结束。

  但却是个假结局。

  约翰因为复仇,无法脱离漩涡,不得不再次从事自已的工作。

  这种设计,不就和《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假装被抓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六幕剧结构!

  “方导原来早就想到该如何使用这一招了。”诺兰眼中满是惊叹。

  方元邀请他来观影的时候,说过这部影片或许会带给他一些灵感。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不过《疾速追杀》中段假结局的设计,则和“小丑被抓”这种桥段不同。

  观众以为约翰·威克可以重回平淡的日常生活。

  但他却因复仇,陷入更大的漩涡。

  ——高桌会席位的争端。

  不仅仅是诺兰,罗伯特·麦基此刻同样有所察觉。

  虽然他没看过《蝙蝠侠:黑暗骑士》剧本,但作为业界知名影视戏剧研究专家。

  罗伯特·麦基仅用直觉,便成功看出《疾速追杀》的剧创,跟如今好莱坞电影完全不同。

  “有点意思……竟然还有第四幕。”罗伯特·麦基在脑海中认真思索了一番。

  似乎并非只是增加剧幕那么简单。

  中段约翰·威克完成“结局高潮”之后,同样迎来了“灵魂黑夜”。

  复仇成功实现了他的目标,桑蒂诺请他出手则违背他退隐的意愿。

  可因为复仇,他的退隐计划已经失败。

  相当于是自动失效。

  更别提,桑蒂诺作为曾经帮助约翰·威克退隐的人,还手握“血契徽章”。

  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

  “嘶,这该不会是个全新的剧创工具吧?”罗伯特·麦基忽然想到这点,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戏剧流传上千年,前人早已在这片大地上留下密密麻麻的足迹。

  结果,方元竟然还能开辟出新的方向。

  这已经不能用天才来形容了。

  应该是鬼才!

  而现场观众完全不懂这些,他们只觉得《疾速追杀》的故事看起来,越来越精彩。

  除了剧情本身之外,还有影片中构建出来的那个,高度组织化、规则严密的地下杀手世界。

  独特且富有仪式感,将暴力与秩序完美结合起来。

  首先是高桌会,地下世界的最高权力机构,全球犯罪帝国的统治核心,由12个席位组成,代表不同地区的黑帮家族或组织。

  他们制定地下世界的法律,违反者将面临严厉惩罚,比如“除名”。

  并且还控制金币流通、大陆酒店运营及杀手行为准则。

  大陆酒店是安全区,任何人禁止在酒店内杀人,违者将被“除名”。

  同时还提供住宿、武器、医疗、情报等服务,仅接受“金币”支付,负责维护杀手世界的秩序,制定规则并执行惩罚。

  “金币”则是地下世界的硬通货,1枚金币≈1次关键服务,比如提供情报、武器补给、尸体清理等。

  由此在地下世界划分出不同的职业体系:管理者、执行者、服务者。

  大陆酒店即是管理者,杀手是执行者,清洁工、武器商、医生、裁缝等则是服务提供商。

  而“血契”是得到地下世界最高权力机构高桌会承认的“不可违背的杀手契约”,持有者可以要求对方履行任何任务,拒绝者会被整个杀手世界唾弃。

  约翰·威克作为地下世界的传奇杀手,之所以能够成功退休,就是因为和桑提诺达成了“血契”。

  现在,他私自复仇,地下世界默认他选择重出江湖。

  毕竟要是真的退休,他应该作为“客户”发布悬赏才对。

  所以桑提诺才会拿着“血契”找上门。

  就像大陆酒店经理温斯顿说的那句话:“规则就是规则。”

  约翰因为自已的选择和血契,无法继续退休,再加上高桌会的政治斗争,只能被迫重返杀手世界。

  ……

  “没问题,看来通过符号化表达的方式,承载叙事功能的设计成功了。”方元坐在最前方,环顾四周,发现全场观众神色都非常认真,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大银幕上。

  其实,影片中并未对世界观和地下世界规则有什么详细解释。

  完全就是靠叙事、镜头、角色行动来展现“金币”、“徽章”、“大陆酒店”的含义。

  尽可能减少对白解释,包括基努·里维斯饰演的主角,也是尽量使用肢体语言,比如微驼背、喘息、停顿等传递角色的伤痛与决绝。

  这种“物理化”的角色塑造方式,同样是极简主义叙事的一环。

  甚至都没什么复杂支线,就是围绕“复仇-生存”展开,节奏紧凑无冗余。

  相关设定合理丝滑地融入到故事剧情中。

  如今看来,大家都能顺利理解《疾速追杀》展现出来的世界观。

  “果然,重新剪辑修改影片节奏,是正确的选择。”方元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原版《疾速追杀》,约翰潜入约塞夫藏身的红圈俱乐部,一路击杀多名保镖,但约塞夫逃脱,追了很久才成功杀掉对方。

  还有原版结局,约翰在码头与维戈肉搏,用匕首将其反杀。

  说实话,有点太拖沓,也不够爽快。

  最后成功复仇的桥段不是很有力。

  所以这些部分,方元都重新剪辑修改,优化叙事节奏,提升了约翰·威克的战斗力。

  比如原版约塞夫是被一枪爆头,现在的死法则是和当初他父亲所讲述的故事那样,一根铅笔,刺穿喉骨。

  甚至一句话都没有多说,要完狗命,潇洒转身离去。

  此刻影厅内放映的《疾速追杀》,方元融合前世多部系列成熟的框架设定。

  再加上第一部和第二部剧情,原本就是相连的。

  所以,他干脆玩了一把《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剧创结构。

  重新编排故事结构,可以更好展开KCU世界观。

  罗马大陆酒店的镜厅里,约翰被迫履行契约,刺杀桑提诺的姐姐吉安娜,以助其夺取高桌会席位。

  枪响瞬间,吉安娜坠入喷泉,血染红雕塑天使的眼眶。

  桑提诺得偿所愿,却又下令灭口:“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他想将约翰·威克杀死。

  不得不说,如果约塞夫是作死,那么桑提诺就是作大死。

  接下来便是让人完全不敢眨眼的精彩对决。

  地铁枪战,约翰与杀手在地铁站展开无声交锋。

  镜面迷宫大战,约翰在艺术展览馆与杀手们周旋,利用镜面反射击杀敌人。

  然后,桑提诺怂了。

  他逃到纽约大陆酒店,寻求庇护。

  按照地下世界的规则,禁止在酒店内杀人,违者将被“除名”。

  桑提诺放心地和约翰·威克面对面交谈,吃着牛排喝着红酒,好不惬意。

  “你不能杀我,我现在是高桌会的成员。”桑提诺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所以,约翰果断掏枪,子弹精准命中桑蒂诺的额头,当场击毙。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多余的对话或犹豫。

  酒店经理温斯顿都愣了,似乎没想到约翰·威克如此干脆。

  规则?高桌会?

  不好意思,我只想要你狗命。

  就是这么简单。

  但同时,温斯顿不得不宣布:“约翰·威克,你被除名了。”

  “除名”意味着他失去所有特权,包括大陆酒店庇护、金币服务等。

  全球杀手都可以合法猎杀他。

  不过看在两人是老朋友的份上,温斯顿给了约翰1小时的逃亡时间,之后通缉令将正式生效。

  全球杀手的手机同时震动,1400万美元,约翰的照片标注在悬赏令上。

  镜头一转,纽约街头。

  约翰牵着新收养的流浪犬缓缓走向夜色。

  他身后是燃烧的加油站,追兵的尸体堆成路标。

  这时,他摸出最后一枚金币,弹向空中——

  “叮。”

  金币落地时,枪声与狗吠同时响起。

  影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