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大早,待叶举洗漱完了,季二牛已经喂完了马。
“大叔,客栈的早饭熟了!”
季二牛在叶举住的客房外面,低声就是一句。
“一起吃,抓紧时间。”
叶举隔门应了一句,就让蔡一收拾包裹。
三人草草用过早饭,由季二牛赶车,叶举也钻进车篷和蔡一一起坐了。
出关很顺利,几乎没有怎么盘查,待马车驶出十里地后,叶举挪到车帘后面,把车帘挑起一条缝,看着季二牛的后背问道:“既然你没战死,为何没在军中?”
这话,听得蔡一心头一颤,这样问话,会不会引起季二牛的禁忌?
不料,季二牛并没打算隐瞒,直接爽朗地说道:“哲别的鞑子兵打来的时候,我虎头关兵将们也是奋力抵抗,无奈兵马悬殊太大,加上鞑子兵都是挑选出来的精锐,我北防军不敌之后,便在鞑子兵破关之时,四散逃命……”
“后来呢?”叶举又问。
“唉!”
季二牛叹息一声,又道:“溃败的兵马,到处乱窜,有人逃回原籍,有人流落他乡,更有人沦为盗匪流寇,后来边军剿匪,又归拢流落四处的兵卒……”
“那后来呢?”叶举急不可待地又是一问。
“后来!”
季二牛摇摇头,接着说道:“正在我准备溜回西河镇老家,听闻边军归拢旧部,我便和几个弟兄前往,不料到了大营,被罚做苦役一月,修建被损坏的关楼,待工事完毕,上头就将我们这些人革除军籍……”
明白了,叶举全明白了。
溃兵里面,像季二牛这种,并不是那么无辜,而是在溃散之后,四处偷盗抢掠,只是没有杀百姓而已。
所以,北防军判罚这些人一月的苦役后,就取消了他们的军籍。
也好,有些溃兵到处抢掠百姓不说,而且遇阻后伤人性命,像这种恶行的,最后都被北防军以匪类为名给剿灭干净。
而季二牛这类情节不是很严重的,没让继续留在军中,而是革除军籍,连做个田兵的资格都没有了。
如此一来,羞于见父母的季二牛,只有在外流浪,饿急了也干抢劫路人的勾当。
叶举的收留,对他来说,是找了一个正当的营生,以后去见父母,也就心安理得了。
这说明,季二牛并不坏,内心深处且有廉耻感。
望着季二牛的后背,叶举也不禁感叹不已。
要是季二牛当场战死,他的父母也就不会苦苦等待消息了,军部会有一笔抚恤金发放的。
“大叔,你姓叶?”
季二牛冷不丁一问,惊得叶举心头一颤。
思忖片刻,这才说道:“是啊!姓叶名举,内地人氏,客居边城,此番回内地,是有诸多的要事去办。”
叶举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否认,但也没有把实情说出来。
“我爹我娘,身子骨还硬朗?”
好在季二牛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又提及他年老的父母。
“二老尚好!”
叶举实话实说,道:“婶子腿脚利索,洗衣煮饭样样得行,老伯健谈,就是常犯眼疾。”
说到这里,叶举正要问出自己心中的疑虑时,季二牛主动说道:“日子是苦了些,但娘的茶饭味道,我一辈子是忘不了的,尤其是娘做的黑面饽饽,那个味道,和别人家的不同。”
原来是这样啊?
话音一落,叶举心头豁然开朗,他还纳闷呢,这季二牛如何吃了几口饽饽,就追问他饽饽的来历?
“都是黑面饽饽,这又有如何的不同?”
叶举好奇之下,居然打破砂锅问到底。
季二牛也不瞒着,爽快说道:“边城人的饽饽,大多生硬,家母的饽饽,是有独门法子。我小的时候,有个西边来的游方道人,在我家歇脚,日子虽然清苦,但母亲宽厚待人,道人临走时,教家母一个法子,盐碱滩上的蓬草,割回来晒干烧灰,然后用草灰放入醒好的面中……”
此言一出,叶举只当是听了个故事,不料车篷内的蔡一,却是欣喜万分,道:“我说婶子的黑面饽饽,咋就如此喧腾,并且少有酸味,原来是这个缘故啊!这样好了,以后我做饽饽时,就用这个法子。”
突然,叶举像是想起了什么?
接过饽饽的话题,向季二牛说道:“要是有一天,北防军中,采用这个方法做饽饽,也是一大幸事,要是那样,你可被恢复军籍,就是去不了北防军的作战常备军,入田兵列还是可行的。”
“大叔有这个门路?”
季二牛的态度,对此似乎有了一丝热情。
看来,他在乎军伍的荣誉。
“门路不敢说,但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叶举没有实话实说,但他认为,假如将这个法子推荐给边军,叶十三点头让季二牛恢复军籍,当个田兵还是有把握的。
军籍,就有一份口粮可领,好歹也算是个饭碗。
不过,就眼下,才进入内地不足百里,关于自己的真实身份,还是不便轻易透露给别人的好。
到了京都,想瞒都瞒不住,但也没必要再瞒下去,毕竟他要以叶家人的身份,按那些名单,一个个去游说串联。到踏上京都地界,这些,自然就会对季二牛透露的,毕竟一些跑腿的事,还少不了让他去办。
叶举心里这般想着,面上却不动声色。
季二牛见叶举说得笃定,只是笑笑,眼中闪过的一丝期待,却又很快黯淡下去,低声道:“即便能恢复军籍做个田兵,也不枉我从军一场,家中双亲日渐衰老,不能让二老带着一份屈辱入土。”
蔡一听了,心中也不免一阵感动,道:“但凡是个正经营生,家中二老也就放心了,你父母老年得子,对你的安危,心中甚是放心不下。”
说话间,不觉中又行了二十里路,三十里铺驿站快要到了。
过了三十里铺驿站不远,就是柳树县了,他们就可赶在天黑之前,在柳树县找一家客栈歇息一晚。
就在即将经过路边的驿站时候,叶举瞳孔一阵紧缩,隔着车窗看到,一辆马车急急驶入驿站的大栅门,护送着马车的,却是十名骑马的革甲卫兵。
他在那十名革甲卫兵中,看到了几个似曾熟悉的面孔。
这些卫兵,是香香郡主的卫兵,当初在何家大院的时候,他和这些卫兵之间,彼此都是见过数面的。
难道?
是香香郡主要回京都?
这才举办完婚礼没几天,如何就急着回去?
就在叶举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停在驿站大栅门内的马车上,下来了一个衣着不俗的女人。
如燕!
怎会是她?
叶举在银滩城外的温泉行宫时,曾经见过从京都来边城,给香香郡主送年货的如燕。再加上婚礼那天,这个女人陪伴在香香郡主左右,叶举可是深深地记住了她的长相。
“快走,不然天黑前,就赶不到柳树县了。”
生怕这辆马车引起如燕和卫兵们的注意,惊出了一身汗的叶举,催季二牛把马车赶快一点。
“大叔,客栈的早饭熟了!”
季二牛在叶举住的客房外面,低声就是一句。
“一起吃,抓紧时间。”
叶举隔门应了一句,就让蔡一收拾包裹。
三人草草用过早饭,由季二牛赶车,叶举也钻进车篷和蔡一一起坐了。
出关很顺利,几乎没有怎么盘查,待马车驶出十里地后,叶举挪到车帘后面,把车帘挑起一条缝,看着季二牛的后背问道:“既然你没战死,为何没在军中?”
这话,听得蔡一心头一颤,这样问话,会不会引起季二牛的禁忌?
不料,季二牛并没打算隐瞒,直接爽朗地说道:“哲别的鞑子兵打来的时候,我虎头关兵将们也是奋力抵抗,无奈兵马悬殊太大,加上鞑子兵都是挑选出来的精锐,我北防军不敌之后,便在鞑子兵破关之时,四散逃命……”
“后来呢?”叶举又问。
“唉!”
季二牛叹息一声,又道:“溃败的兵马,到处乱窜,有人逃回原籍,有人流落他乡,更有人沦为盗匪流寇,后来边军剿匪,又归拢流落四处的兵卒……”
“那后来呢?”叶举急不可待地又是一问。
“后来!”
季二牛摇摇头,接着说道:“正在我准备溜回西河镇老家,听闻边军归拢旧部,我便和几个弟兄前往,不料到了大营,被罚做苦役一月,修建被损坏的关楼,待工事完毕,上头就将我们这些人革除军籍……”
明白了,叶举全明白了。
溃兵里面,像季二牛这种,并不是那么无辜,而是在溃散之后,四处偷盗抢掠,只是没有杀百姓而已。
所以,北防军判罚这些人一月的苦役后,就取消了他们的军籍。
也好,有些溃兵到处抢掠百姓不说,而且遇阻后伤人性命,像这种恶行的,最后都被北防军以匪类为名给剿灭干净。
而季二牛这类情节不是很严重的,没让继续留在军中,而是革除军籍,连做个田兵的资格都没有了。
如此一来,羞于见父母的季二牛,只有在外流浪,饿急了也干抢劫路人的勾当。
叶举的收留,对他来说,是找了一个正当的营生,以后去见父母,也就心安理得了。
这说明,季二牛并不坏,内心深处且有廉耻感。
望着季二牛的后背,叶举也不禁感叹不已。
要是季二牛当场战死,他的父母也就不会苦苦等待消息了,军部会有一笔抚恤金发放的。
“大叔,你姓叶?”
季二牛冷不丁一问,惊得叶举心头一颤。
思忖片刻,这才说道:“是啊!姓叶名举,内地人氏,客居边城,此番回内地,是有诸多的要事去办。”
叶举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否认,但也没有把实情说出来。
“我爹我娘,身子骨还硬朗?”
好在季二牛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又提及他年老的父母。
“二老尚好!”
叶举实话实说,道:“婶子腿脚利索,洗衣煮饭样样得行,老伯健谈,就是常犯眼疾。”
说到这里,叶举正要问出自己心中的疑虑时,季二牛主动说道:“日子是苦了些,但娘的茶饭味道,我一辈子是忘不了的,尤其是娘做的黑面饽饽,那个味道,和别人家的不同。”
原来是这样啊?
话音一落,叶举心头豁然开朗,他还纳闷呢,这季二牛如何吃了几口饽饽,就追问他饽饽的来历?
“都是黑面饽饽,这又有如何的不同?”
叶举好奇之下,居然打破砂锅问到底。
季二牛也不瞒着,爽快说道:“边城人的饽饽,大多生硬,家母的饽饽,是有独门法子。我小的时候,有个西边来的游方道人,在我家歇脚,日子虽然清苦,但母亲宽厚待人,道人临走时,教家母一个法子,盐碱滩上的蓬草,割回来晒干烧灰,然后用草灰放入醒好的面中……”
此言一出,叶举只当是听了个故事,不料车篷内的蔡一,却是欣喜万分,道:“我说婶子的黑面饽饽,咋就如此喧腾,并且少有酸味,原来是这个缘故啊!这样好了,以后我做饽饽时,就用这个法子。”
突然,叶举像是想起了什么?
接过饽饽的话题,向季二牛说道:“要是有一天,北防军中,采用这个方法做饽饽,也是一大幸事,要是那样,你可被恢复军籍,就是去不了北防军的作战常备军,入田兵列还是可行的。”
“大叔有这个门路?”
季二牛的态度,对此似乎有了一丝热情。
看来,他在乎军伍的荣誉。
“门路不敢说,但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叶举没有实话实说,但他认为,假如将这个法子推荐给边军,叶十三点头让季二牛恢复军籍,当个田兵还是有把握的。
军籍,就有一份口粮可领,好歹也算是个饭碗。
不过,就眼下,才进入内地不足百里,关于自己的真实身份,还是不便轻易透露给别人的好。
到了京都,想瞒都瞒不住,但也没必要再瞒下去,毕竟他要以叶家人的身份,按那些名单,一个个去游说串联。到踏上京都地界,这些,自然就会对季二牛透露的,毕竟一些跑腿的事,还少不了让他去办。
叶举心里这般想着,面上却不动声色。
季二牛见叶举说得笃定,只是笑笑,眼中闪过的一丝期待,却又很快黯淡下去,低声道:“即便能恢复军籍做个田兵,也不枉我从军一场,家中双亲日渐衰老,不能让二老带着一份屈辱入土。”
蔡一听了,心中也不免一阵感动,道:“但凡是个正经营生,家中二老也就放心了,你父母老年得子,对你的安危,心中甚是放心不下。”
说话间,不觉中又行了二十里路,三十里铺驿站快要到了。
过了三十里铺驿站不远,就是柳树县了,他们就可赶在天黑之前,在柳树县找一家客栈歇息一晚。
就在即将经过路边的驿站时候,叶举瞳孔一阵紧缩,隔着车窗看到,一辆马车急急驶入驿站的大栅门,护送着马车的,却是十名骑马的革甲卫兵。
他在那十名革甲卫兵中,看到了几个似曾熟悉的面孔。
这些卫兵,是香香郡主的卫兵,当初在何家大院的时候,他和这些卫兵之间,彼此都是见过数面的。
难道?
是香香郡主要回京都?
这才举办完婚礼没几天,如何就急着回去?
就在叶举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停在驿站大栅门内的马车上,下来了一个衣着不俗的女人。
如燕!
怎会是她?
叶举在银滩城外的温泉行宫时,曾经见过从京都来边城,给香香郡主送年货的如燕。再加上婚礼那天,这个女人陪伴在香香郡主左右,叶举可是深深地记住了她的长相。
“快走,不然天黑前,就赶不到柳树县了。”
生怕这辆马车引起如燕和卫兵们的注意,惊出了一身汗的叶举,催季二牛把马车赶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