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云龙、刘云飞的东进兵团沿着修复的铁路隆隆北上,兵锋直指北平;虞啸卿的装甲师兵不血刃光复魔都,震动东南之际,在广袤而寒冷的北方,另一柄早已磨砺许久的利剑,骤然出鞘,直刺日寇在亚洲大陆最庞大的战略集团——关东军的脊背!
蒙古高原,边境某秘密集结地域。
寒风卷过枯黄的草原,空气中弥漫着柴油、钢铁和一种压抑到极致的战意。龙国第24集团军,这支由黔州军骨干为核心、融合了北方抗联精锐、并配备了最精良装备的强大战略预备队,早已在此厉兵秣马多时。他们如同一群蛰伏在雪原深处的狼,目光冰冷地注视着东南方向——那片被日寇称为“满洲国”的黑土地。
“命令到了!”集团军司令部门前,一名通讯参谋几乎是吼着将电文递给了司令员。
司令员,一位面色黝黑、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的老将,接过电文,快速扫过,脸上瞬间腾起一股骇人的杀气!他猛地抬头,目光扫过身后无数双渴望战斗的眼睛,声音如同炸雷般滚过集结阵地:
“全军注意!最高统帅部命令!光复东北,驱逐鞑虏,就在今日!我命令——第24集团军!进攻!!!”
“进攻!!!” “杀!!!” 震天的怒吼瞬间压过了风声!
钢铁洪流轰然启动!成千上万辆涂着雪地迷彩的坦克、装甲车、卡车,如同决堤的钢铁江河,碾过枯草和冻土,越过漫长的边境线,向着东北的兴安岭地区猛扑而去!冲在最前面的,是装备了最新式“东北虎”重型坦克的装甲突击集群!
此时的日本关东军,虽然依旧保持着庞大的建制和“皇军之花”的虚名,但其战略重心和最精锐的部队,却因太平洋和东南亚战事的吃紧,以及主要防备北方红俄的巨大压力,而被牢牢牵制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龙国的反击矛头,竟然会从他们认为相对安全、且环境恶劣的西北方向突然刺来!
第24集团军的突然出现,如同晴天霹雳,狠狠砸在了关东军司令部的头上!
“纳尼?!龙国大军从兴安岭方向攻入?!这不可能!他们的主力不是在华北和华东吗?!” 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接到紧急军情,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龙国军队如此大规模、成建制地从这个方向出现,完全打乱了他所有的部署和预判!
仓促之间,距离边境最近的日军师团慌忙应战。他们试图依托简陋的边境工事和熟悉的地形进行阻滞。然而,他们面对的不是缺乏重武器的游击队,而是武装到牙齿、憋着一股劲要雪耻的正规重装集团军!
战斗几乎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碾压态势!龙国装甲集群轻易撕开了日军仓促建立的外围防线,步兵在强大的炮火和空中支援下,清剿着负隅顽抗的据点。日军溃败的速度远超想象。
败退的日军残部,下意识地朝着一个他们记忆中曾经让红俄人付出代价、并最终形成对峙的地区退却——诺门坎地区。这里地势相对开阔,但又拥有一些丘陵和河流作为屏障,日军曾在此修筑过一些永备工事,本能地认为可以在此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重现“辉煌”。
然而,他们很快绝望地发现,这一次,他们的对手不再是红俄红军。
当日军残部与后续赶来的关东军增援部队(一个精锐师团又一个旅团)在诺门坎地区仓促建立防线,试图稳住阵脚时,龙国第24集团军的主力已经如同泰山压顶般迫近!
“发现日军主力防御阵地!坐标xxx,YYY!”
“好!就在诺门坎!就在这里,彻底打断关东军的脊梁骨!”集团军司令员眼中寒光爆射,“各部队!按预定计划展开!装甲部队正面突击!炮兵集群覆盖射击!航空兵!给我把天炸开!”
真正的钢铁风暴,瞬间降临诺门坎!
与数年前那场战役相比,日军的反装甲能力确实有了一些进步。被龙国坦克打怕了的他们,捣鼓出了“刺雷”(一种极端自杀式反坦克武器)和仿制“铁拳”但性能不佳的“迦具土”火箭筒。一些狂热的日军士兵抱着刺雷,嚎叫着扑向龙国的“东北虎”和“天牛”坦克,试图同归于尽。
然而,在绝对的质量、数量和体系优势面前,这种绝望的挣扎显得苍白而可笑!
龙国装甲集群根本没有给他们近身的机会!密集的队形中,坦克主炮、同轴机枪、伴随步兵的自动火力,构成了远近结合、密不透风的死亡火网!那些抱着刺雷冲锋的日军士兵,往往还没冲出几步,就被精准的火力打成筛子,或者被履带无情地碾碎!“迦具土”火箭筒射程近、精度差,发射者往往在开火前就被坦克上的高射机枪或伴随步兵点名清除!至于反坦克枪,那玩意玩意对于轻型的瓢虫坦克有些用外,几乎像是面对东北虎和天牛的时候除非是运气爆棚了打到了裙甲之下履带,几乎没啥大用。
与此同时,龙国集团军属的重炮群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155榴弹炮、170重型加农炮,将成吨的钢铁倾泻在日军的阵地上,将其炸成一片火海,土木结构的工事如同纸糊般被撕碎。
更让日军绝望的是天空的战斗!
引擎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不是他们熟悉的零式或者九七式的声音,而是更加沉重、更加充满力量的啸音!涂着龙国空军徽记的机群如同乌云般蔽空而来!
“银隼”战斗机凭借着出色的高空性能和强大的火力,轻易夺取了制空权,将零星起飞迎战的日军战机纷纷击落或驱散。
“玄鸟”攻击机则如同死神般俯冲而下,机炮和火箭弹如同犁地一般,反复蹂躏着日军的集结地、炮兵阵地和后勤车队。
而最新出现的“白枭”战斗轰炸机(类似蚊式但更重型),则以其高速和精准,专门负责“点名”日军的指挥所、通讯枢纽和坚固火力点。
空地一体,立体打击!这是日军从未经历过的、超越了他们认知维度的战争模式!而这个才只是龙国军事实力的冰山一角!
他们的防线在如此恐怖的联合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士兵的意志被彻底摧毁,不是被炸死,就是崩溃地逃离阵地。
诺门坎,这个曾经让日军铭记教训的地方,如今成了埋葬他们的钢铁坟场。曾经侥幸从红俄炮火下逃生的噩梦,如今被龙国军队以更猛烈、更高效、更残酷的方式重现并超越!如果萧河在现场的话都在求日军方面的心理阴影面积了。
溃败!前所未有的大溃败!
关东军寄予厚望的精锐部队,在诺门坎地区被打得丢盔弃甲,尸横遍野。残余兵力只能放弃一切重型装备,狼狈不堪地逃向最近的山区堡垒群和预设的“永久”防御工事,试图依靠复杂地形和坚固工事进行最后的龟缩防守。
然而,第24集团军的兵锋并未因此停歇。装甲矛头继续向前推进,清剿残敌,扩大战果。步兵和工兵部队则开始有条不紊地包围、分割日军的山区堡垒,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拔点作战。
————————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空气里弥漫着雪茄的烟雾和沉重的压力。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眉头紧锁,目光凝视着铺在膝盖上的大幅世界地图。地图上,德意志的黑色箭头与盟军的色块交织,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太平洋区域,那个代表漂亮国海军力量的蓝色几乎消失殆尽。
彻底丧失太平洋舰队主力的创伤,依然在刺痛着这个新兴帝国的神经。珍珠港的浓烟虽已散去,但耻辱和危机感却深植人心。
“总统先生,”前总统,现任政府顾问的赫伯特·胡佛拿着一份文件,声音低沉地打破了沉默,“我们最新的评估报告。国际局势正在加速失衡。德意志的战争机器全速运转,他们表面上在对代英进行饥饿封锁,但超过70%新整编的装甲师和最新型的飞机都被部署到了东线,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集结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四百个师。大林子方面暂时没什么消息,似乎内部的斗争还没有结束。”
罗斯福深吸了一口雪茄,缓缓吐出烟圈,眼神锐利:“鲍里斯不是傻瓜,给他点时间,他别无选择的。威利的意图很明显。在我看来,德意志和红俄之间,必有一战,只是迟早的问题。这一战将是规模空前、决定欧洲命运的一战。”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轮椅扶手,“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巨大的风险,也是……战略机遇。”
胡佛点了点头,递上另一份报告:“另一个麻烦是代英。丘吉尔的求援电报雪片般飞来。印度的沦陷抽掉了他们帝国最丰厚的血库;直布罗陀和苏伊士运河……居然落到了老墨那个小丑手里!”他的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愤怒和鄙夷。“意呆利,这个投机分子带领的国家,虽然没正式和德意志缔结军事同盟,但他们的行动已经严重损害了盟军的战略通道。现在,除了因为瘟疫横行还没被意军完全控制的开罗周边,代英在北非和地中海的存在感几乎归零。他们的国库已经枯竭,连购买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和原料的款项都拿不出来了。”
他向前倾身,声音压低,带着一丝狠厉:“总统先生,或许我们可以先拿老墨开刀?出动一部分舰队和陆战队,教训一下这个费拉不堪的‘新罗马皇帝’,夺回地中海的一些关键点,比如突尼斯或者直接攻击意大利本土的军港?这既能提振士气,也能给代英一丝喘息之机。”
罗斯福听完,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赫伯特,冲动是魔鬼。教训老墨?当然,迟早要教训。但不是现在,也不是由我们主力出兵。”
他操控轮椅转向巨大的窗户,看着外面的草坪:“出兵北非?意味着我们要经过法属北非殖民地。而那里现在是维希法国,也就是威利傀儡的地盘,还有那个一心想着复仇和恢复‘荣耀’的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势力在搅局。我们现在直接卷入法兰西那摊烂泥潭一样的政治和军事漩涡里,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这么说吧!时候未到。”
他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冷静而充满算计:“代英没钱了?这我知道。但这不正是我们的机会吗?”
罗斯福的指尖在地图上伦敦的位置点了点:“告诉代英驻我们这里的大使,或者直接给丘吉尔发报。美利坚合众国,作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和盟友,深切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立刻开始为他们的所有商船提供全程空中和海军护航,确保生命线畅通。同时,我们的工厂可以开足马力,为他们代工生产他们所需的一切武器装备,从步枪子弹到飞机坦克。”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加重,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交易意味:“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同意在《租借法案》的基础上,新增一些……补充条款。具体条款内容……”
罗斯福看向胡佛,意味深长地说:“……就由你去和他们谈。赫伯特,你知道我的意思。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战争胜利后的道义感谢,更需要切实的、能保障美利坚未来长远利益的担保。比如,某些关键地区的军事基地使用权,战后金融体系的主导权,以及他们那些海外资产和黄金储备的……‘托管’协议。”
胡佛微微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神情。他太熟悉这种操作了。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总统先生。”
蒙古高原,边境某秘密集结地域。
寒风卷过枯黄的草原,空气中弥漫着柴油、钢铁和一种压抑到极致的战意。龙国第24集团军,这支由黔州军骨干为核心、融合了北方抗联精锐、并配备了最精良装备的强大战略预备队,早已在此厉兵秣马多时。他们如同一群蛰伏在雪原深处的狼,目光冰冷地注视着东南方向——那片被日寇称为“满洲国”的黑土地。
“命令到了!”集团军司令部门前,一名通讯参谋几乎是吼着将电文递给了司令员。
司令员,一位面色黝黑、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的老将,接过电文,快速扫过,脸上瞬间腾起一股骇人的杀气!他猛地抬头,目光扫过身后无数双渴望战斗的眼睛,声音如同炸雷般滚过集结阵地:
“全军注意!最高统帅部命令!光复东北,驱逐鞑虏,就在今日!我命令——第24集团军!进攻!!!”
“进攻!!!” “杀!!!” 震天的怒吼瞬间压过了风声!
钢铁洪流轰然启动!成千上万辆涂着雪地迷彩的坦克、装甲车、卡车,如同决堤的钢铁江河,碾过枯草和冻土,越过漫长的边境线,向着东北的兴安岭地区猛扑而去!冲在最前面的,是装备了最新式“东北虎”重型坦克的装甲突击集群!
此时的日本关东军,虽然依旧保持着庞大的建制和“皇军之花”的虚名,但其战略重心和最精锐的部队,却因太平洋和东南亚战事的吃紧,以及主要防备北方红俄的巨大压力,而被牢牢牵制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龙国的反击矛头,竟然会从他们认为相对安全、且环境恶劣的西北方向突然刺来!
第24集团军的突然出现,如同晴天霹雳,狠狠砸在了关东军司令部的头上!
“纳尼?!龙国大军从兴安岭方向攻入?!这不可能!他们的主力不是在华北和华东吗?!” 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接到紧急军情,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龙国军队如此大规模、成建制地从这个方向出现,完全打乱了他所有的部署和预判!
仓促之间,距离边境最近的日军师团慌忙应战。他们试图依托简陋的边境工事和熟悉的地形进行阻滞。然而,他们面对的不是缺乏重武器的游击队,而是武装到牙齿、憋着一股劲要雪耻的正规重装集团军!
战斗几乎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碾压态势!龙国装甲集群轻易撕开了日军仓促建立的外围防线,步兵在强大的炮火和空中支援下,清剿着负隅顽抗的据点。日军溃败的速度远超想象。
败退的日军残部,下意识地朝着一个他们记忆中曾经让红俄人付出代价、并最终形成对峙的地区退却——诺门坎地区。这里地势相对开阔,但又拥有一些丘陵和河流作为屏障,日军曾在此修筑过一些永备工事,本能地认为可以在此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重现“辉煌”。
然而,他们很快绝望地发现,这一次,他们的对手不再是红俄红军。
当日军残部与后续赶来的关东军增援部队(一个精锐师团又一个旅团)在诺门坎地区仓促建立防线,试图稳住阵脚时,龙国第24集团军的主力已经如同泰山压顶般迫近!
“发现日军主力防御阵地!坐标xxx,YYY!”
“好!就在诺门坎!就在这里,彻底打断关东军的脊梁骨!”集团军司令员眼中寒光爆射,“各部队!按预定计划展开!装甲部队正面突击!炮兵集群覆盖射击!航空兵!给我把天炸开!”
真正的钢铁风暴,瞬间降临诺门坎!
与数年前那场战役相比,日军的反装甲能力确实有了一些进步。被龙国坦克打怕了的他们,捣鼓出了“刺雷”(一种极端自杀式反坦克武器)和仿制“铁拳”但性能不佳的“迦具土”火箭筒。一些狂热的日军士兵抱着刺雷,嚎叫着扑向龙国的“东北虎”和“天牛”坦克,试图同归于尽。
然而,在绝对的质量、数量和体系优势面前,这种绝望的挣扎显得苍白而可笑!
龙国装甲集群根本没有给他们近身的机会!密集的队形中,坦克主炮、同轴机枪、伴随步兵的自动火力,构成了远近结合、密不透风的死亡火网!那些抱着刺雷冲锋的日军士兵,往往还没冲出几步,就被精准的火力打成筛子,或者被履带无情地碾碎!“迦具土”火箭筒射程近、精度差,发射者往往在开火前就被坦克上的高射机枪或伴随步兵点名清除!至于反坦克枪,那玩意玩意对于轻型的瓢虫坦克有些用外,几乎像是面对东北虎和天牛的时候除非是运气爆棚了打到了裙甲之下履带,几乎没啥大用。
与此同时,龙国集团军属的重炮群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155榴弹炮、170重型加农炮,将成吨的钢铁倾泻在日军的阵地上,将其炸成一片火海,土木结构的工事如同纸糊般被撕碎。
更让日军绝望的是天空的战斗!
引擎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不是他们熟悉的零式或者九七式的声音,而是更加沉重、更加充满力量的啸音!涂着龙国空军徽记的机群如同乌云般蔽空而来!
“银隼”战斗机凭借着出色的高空性能和强大的火力,轻易夺取了制空权,将零星起飞迎战的日军战机纷纷击落或驱散。
“玄鸟”攻击机则如同死神般俯冲而下,机炮和火箭弹如同犁地一般,反复蹂躏着日军的集结地、炮兵阵地和后勤车队。
而最新出现的“白枭”战斗轰炸机(类似蚊式但更重型),则以其高速和精准,专门负责“点名”日军的指挥所、通讯枢纽和坚固火力点。
空地一体,立体打击!这是日军从未经历过的、超越了他们认知维度的战争模式!而这个才只是龙国军事实力的冰山一角!
他们的防线在如此恐怖的联合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士兵的意志被彻底摧毁,不是被炸死,就是崩溃地逃离阵地。
诺门坎,这个曾经让日军铭记教训的地方,如今成了埋葬他们的钢铁坟场。曾经侥幸从红俄炮火下逃生的噩梦,如今被龙国军队以更猛烈、更高效、更残酷的方式重现并超越!如果萧河在现场的话都在求日军方面的心理阴影面积了。
溃败!前所未有的大溃败!
关东军寄予厚望的精锐部队,在诺门坎地区被打得丢盔弃甲,尸横遍野。残余兵力只能放弃一切重型装备,狼狈不堪地逃向最近的山区堡垒群和预设的“永久”防御工事,试图依靠复杂地形和坚固工事进行最后的龟缩防守。
然而,第24集团军的兵锋并未因此停歇。装甲矛头继续向前推进,清剿残敌,扩大战果。步兵和工兵部队则开始有条不紊地包围、分割日军的山区堡垒,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拔点作战。
————————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空气里弥漫着雪茄的烟雾和沉重的压力。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眉头紧锁,目光凝视着铺在膝盖上的大幅世界地图。地图上,德意志的黑色箭头与盟军的色块交织,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太平洋区域,那个代表漂亮国海军力量的蓝色几乎消失殆尽。
彻底丧失太平洋舰队主力的创伤,依然在刺痛着这个新兴帝国的神经。珍珠港的浓烟虽已散去,但耻辱和危机感却深植人心。
“总统先生,”前总统,现任政府顾问的赫伯特·胡佛拿着一份文件,声音低沉地打破了沉默,“我们最新的评估报告。国际局势正在加速失衡。德意志的战争机器全速运转,他们表面上在对代英进行饥饿封锁,但超过70%新整编的装甲师和最新型的飞机都被部署到了东线,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集结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四百个师。大林子方面暂时没什么消息,似乎内部的斗争还没有结束。”
罗斯福深吸了一口雪茄,缓缓吐出烟圈,眼神锐利:“鲍里斯不是傻瓜,给他点时间,他别无选择的。威利的意图很明显。在我看来,德意志和红俄之间,必有一战,只是迟早的问题。这一战将是规模空前、决定欧洲命运的一战。”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轮椅扶手,“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巨大的风险,也是……战略机遇。”
胡佛点了点头,递上另一份报告:“另一个麻烦是代英。丘吉尔的求援电报雪片般飞来。印度的沦陷抽掉了他们帝国最丰厚的血库;直布罗陀和苏伊士运河……居然落到了老墨那个小丑手里!”他的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愤怒和鄙夷。“意呆利,这个投机分子带领的国家,虽然没正式和德意志缔结军事同盟,但他们的行动已经严重损害了盟军的战略通道。现在,除了因为瘟疫横行还没被意军完全控制的开罗周边,代英在北非和地中海的存在感几乎归零。他们的国库已经枯竭,连购买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和原料的款项都拿不出来了。”
他向前倾身,声音压低,带着一丝狠厉:“总统先生,或许我们可以先拿老墨开刀?出动一部分舰队和陆战队,教训一下这个费拉不堪的‘新罗马皇帝’,夺回地中海的一些关键点,比如突尼斯或者直接攻击意大利本土的军港?这既能提振士气,也能给代英一丝喘息之机。”
罗斯福听完,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赫伯特,冲动是魔鬼。教训老墨?当然,迟早要教训。但不是现在,也不是由我们主力出兵。”
他操控轮椅转向巨大的窗户,看着外面的草坪:“出兵北非?意味着我们要经过法属北非殖民地。而那里现在是维希法国,也就是威利傀儡的地盘,还有那个一心想着复仇和恢复‘荣耀’的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势力在搅局。我们现在直接卷入法兰西那摊烂泥潭一样的政治和军事漩涡里,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这么说吧!时候未到。”
他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冷静而充满算计:“代英没钱了?这我知道。但这不正是我们的机会吗?”
罗斯福的指尖在地图上伦敦的位置点了点:“告诉代英驻我们这里的大使,或者直接给丘吉尔发报。美利坚合众国,作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和盟友,深切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立刻开始为他们的所有商船提供全程空中和海军护航,确保生命线畅通。同时,我们的工厂可以开足马力,为他们代工生产他们所需的一切武器装备,从步枪子弹到飞机坦克。”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加重,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交易意味:“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同意在《租借法案》的基础上,新增一些……补充条款。具体条款内容……”
罗斯福看向胡佛,意味深长地说:“……就由你去和他们谈。赫伯特,你知道我的意思。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战争胜利后的道义感谢,更需要切实的、能保障美利坚未来长远利益的担保。比如,某些关键地区的军事基地使用权,战后金融体系的主导权,以及他们那些海外资产和黄金储备的……‘托管’协议。”
胡佛微微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神情。他太熟悉这种操作了。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总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