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这是李唐的承诺,但也是一种警告!-《晚唐:开局一条船》

  “学以致用。回去之后,向你父皇请命,组建一支‘神策新军’。兵员,从关中良家子弟中选拔;

  军官,就从你们这批船山书院的毕业生里挑。我这里,可以为你们提供全套的制式装备,甚至可以派遣军事顾问团,去帮你们训练。”

  李唐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和诱惑:

  “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打造出一支三万人的新军。然后,用这支新军,去把这些盘踞在大唐身上的毒瘤,一个一个地,全都给我剜掉!还我大唐一个朗朗乾坤!”

  李桓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李唐描绘的这幅蓝图,太过宏伟,也太过……诱人。

  如果真能做到,那将是何等的不世之功!他父皇梦寐以求的中兴大业,将会在他的手中实现!

  但,一个巨大的疑问,也随之在他心底升起。

  王叔……你把最好的练兵方法,最好的武器装备,都给了朝廷,那你自己呢?你图什么?

  这个疑问像一根刺,让他坐立不安。

  他想起了长安城里那些关于西北王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流言,想起了父皇在送他来时,那双充满期许又带着一丝忧虑的眼神。

  少年人的热血和冲动,让他最终鼓起了勇气。

  他站起身,对着李唐深深一揖,然后抬起头,用清澈而直接的目光,问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问题:

  “王叔,桓儿有一事不明,斗胆请教。”

  “说。”

  “王叔手握天兵,权倾西北,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这天下,唾手可得。”

  李桓的声音有些颤抖,但依旧坚定,鼓足勇气说道:“王叔……可曾想过,要坐上我父皇的那个位子?”

  空气,在这一瞬间仿佛凝固了。

  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一个臣子人头落地的问题。

  李唐却笑了。

  他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的少年。

  敢当着他的面问出这个问题,说明这小子不但有勇气,更有脑子。他没有被自己画的大饼冲昏头脑。

  “李桓,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我的基地,建在祈连山深处,而不是直接占据长安吗?”

  李唐不答反问道。

  李桓摇了摇头。

  “因为那个位子,对我来说,不是荣耀,而是牢笼。”

  李唐走到窗边,看着远处连绵的雪山,悠悠地说道:

  “皇帝这个名号,听起来很威风。但它背后代表的是什么?是处理不完的奏章,是平衡不完的朝堂势力,是应付不完的后宫争斗,是遵守不完的礼法规矩。它会把一个人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内耗之中。”

  他转过身,看着一脸震惊的李桓,继续说道:“我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去当一个所谓的皇帝。我的目标,是改造这个世界。”

  “你所看到的钢铁、水泥、铁路、工厂,这叫‘工业化’。你所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这叫‘科学’。我所做的这一切,是在提升整个文明的生产力。

  生产力,你懂吗?就是让一个农民,能种出十个农民的粮食;一个工人,能织出一百个工人的布。当所有人都吃得饱,穿得暖,有书读,有病能医的时候,谁还会去造反?谁还会去为了几亩地打得头破血流?”

  李唐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击在李桓的心坎上。

  “至于那个位子,谁来坐,对我而言,并不重要。你父皇能坐,你将来也能坐。我只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李桓下意识地问道。

  李唐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起来,如同出鞘的利剑,让李桓感到一阵窒息。

  “只要大唐的江山,不再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只要朝廷能励精图治,推行新政,发展民生,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那么,我西北王府,就永远是大唐最坚固的盾牌,最锋利的长枪。”

  “但是……”

  李唐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冰冷,沉声说道:

  “如果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依旧只知道贪图享乐,依旧任由土地兼并,依旧让百姓流离失所,苛捐杂税猛于虎。那么,就不要怪我,用我的方式,来帮天下人,换一个‘物业公司’了。”

  换一个……物业公司?

  李桓虽然听不懂这个词,但他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那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一种基于绝对实力自信的最后通牒。

  李唐没有骗他。

  在这一刻,李桓无比清晰地认识到,他的这位王叔,真的对那把龙椅没有兴趣。

  因为他的追求,他的格局,早已超越了皇权本身。他想做的,是成为这个文明的“导师”和“仲裁者”。

  皇帝,只是他推行自己理念的“物业公司总经理”。你干得好,就继续干。干不好,那就换人。

  想明白这一点,李桓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振奋。

  他终于明白了。

  西北王府,不是大唐的威胁,而是悬在大唐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把剑,逼迫着他们,也保护着他们。

  它逼着他们必须去改革,去进步,去成为一个更好的王朝。否则,就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

  而一旦他们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这把剑,又会成为他们扫平一切障碍,实现中兴伟业的最强助力。

  “桓儿……明白了!”

  李桓再次深深一揖,这一次,他的动作中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畏和信服,由衷地说道:

  “请王叔放心,桓儿回到长安,一定将王叔今日之言,一字不差地转告父皇。大唐,绝不会让王叔失望!”

  李唐欣慰地点了点头。

  孺子可教。

  他知道,从今天起,一颗变革的种子,已经在这位大唐未来的继承人心中,生根发芽。

  而他自己,则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办公室的巨大屏幕上,西北地区的动态地图缓缓缩小,最终变成了一幅完整的世界地图。

  亚洲、欧洲、非洲……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康居,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让世界重新认识他的小小开始。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工业的火焰,点燃到整个世界。是如何在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之间,建立起一个真正稳固的,由他主导的全新秩序。

  这条路,道阻且长。

  但李唐的眼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无尽的进取和担当。

  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有龙巢基地,有星辰,有龙虎豹三兄弟,有三百万安西军将士,有一个正在被他亲手锻造的,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