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此女突然转变态度,莫非是对本太子倾心?-《晚唐:开局一条船》

  船山书院,图书馆内。

  阳光透过高大的落地窗洒落在光滑的木质地板上,反射出柔和的光晕。

  这里没有传统书院的汉唐书香气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现代与古典交织的独特韵味。

  一排排杉木书架层层叠叠,陈列排列整齐的一册册各类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崭新书籍。

  而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些散布大堂四角的的二十四台“教学课程导航仪”以及与其相连的大型显示屏。

  杨文菁和林昭君换上了书院发放的夹克式红白相间校服,脚踩白色板鞋,乌黑柔顺的秀发摘除了头饰,只是简单的用橡皮筋发带束了马尾辫,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少女的青春、阳光气息。

  这款由李唐亲手设计的校服尽管穿在身上显得相对宽松,但依然难以完全掩盖她俩高挑修身材婀娜玲珑的风姿。

  她们用身份证刷开图书馆大门门禁,一边有说有笑地低声交谈着,一边轻松惬意地朝馆内走去。

  按照《船山书院学生守则》中的说明介绍,杨文菁和林昭君手挽手走到一台导航仪前面,然后根据说明书商量着选好课程,用纤细修长的白嫩玉指指尖在触摸屏上轻轻点了几下。

  “昭君,找找耳机在哪里?”

  杨文菁边说边弯腰低头在导航仪四周观察寻找。

  “找到了。”

  林昭君在导航仪右侧一个按键轻轻摁了下,打开一个设计精巧的抽屉,看着里面整齐排列的一枚枚做工精致小巧的白色无线耳麦,二女伸手一人拿了一个顺手塞进耳孔。

  杨文菁在选定的视频轻点播放键,一张临窗的阅读桌上面固定安置的平板电脑屏幕亮起。

  二女踩着脚步小跑着来到这张桌边,在人体工学设计的阅读椅坐下,安静地看着屏幕上浮现的一名身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性教员,认真听讲。

  视频中的教员,用生动的语言由浅入深讲解代数和几何的基础概念,让杨文菁和林昭君很快沉浸其中。

  她们跟图书馆里其他新生一样,神情专注,一边听讲一边做课堂笔记。

  不得不说,在李唐不遗余力的庞大资源倾斜下,西北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对学习知识有着无比的兴趣和热情,且非常自律。

  因为他们深知,学习是一种生产力,学习能改变命运。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虽然说每个人的资质和天赋各不相同,但只要你肯努力愿意刻苦,你总会找到求学路上的先行者为你解惑答难。

  这种遍及西北各个城镇的浓厚学习氛围,是李唐最为引以为傲的一项成果。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读书大户人家才有的特享权利。穷苦人家想读书难难登天。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他们享在王爷恩赐的免费读书学习机会,试问有谁敢不努力敢不用心。

  船山书院虽然还没正式开学,但却向录取的新生开放了宿舍和食堂。允许所有学生提前入学。

  杨文菁和林昭君此时并不知道,李桓、王崇文、卢思明等一行公子哥已经尾随她俩也进了图书馆。

  他们这些外来者虽然没有西北王府发放的身份证,但在书院办理的学生证同样可以在整个书院当一卡通使用。

  第一次走进这座满满都是现代科技风的图书馆,种种新奇事物让李桓、王崇文、卢思明这帮“土包子”无不感到新奇。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授课方式。这种无需教习无需书本便可获取知识的便利学习方式,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学堂的认知。

  李桓因为早有李唐赠予的智能手机,很快就弄明白“屏幕显示”和“触控操作”的使用方式。加上有学生守则里面记载的使用说明书,他没一会儿就琢磨明白如何操作电脑点课。

  王崇文、卢思明等人看着太子李桓走到一台导航仪前,看着他拿起一枚精致小巧的白色物件塞入耳朵,然后大家有样学样,跟着李桓一块来到位于杨文菁和林昭君身后的那张阅读台边,瞪大眼睛看着李桓点开一个三角几何基础课程。

  王崇文轻轻摸着塞入右耳耳孔中的奇物,对这种称为耳机的小东西感到无比惊奇。

  就这么一个小玩意,既能确保学习的私密性,还能避免课堂上不同课程讲解的声音相互干扰影响他人阅读与思考,更能加强每个人听课时的专注性。

  如此细致入微的课堂设计,是何等手笔,何等神奇。

  此时的李桓,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陌生的汪洋,耳边是教员清晰却完全无法理解的讲解,眼前是各种抽象的符号和图形。

  什么“x加Y等于Z”,什么“三角函数”,什么“勾股定理”,这些概念在他看来,比那些晦涩难懂的道经佛经还要玄奥。

  王崇文和卢思明等人也尝试了几番,结果与李桓如出一辙,皆是如听天书,面面相觑。

  “杨学姐,林学姐,三角……几何究竟是何物?为何你们能听得懂?”

  李桓终于摘下耳机,厚着脸皮向杨文菁请教。

  他打小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习惯,尤其是在学问方面,从不藏着掖着。

  杨文菁闻言抬起头转身,清冷的目光扫过李桓,这次却没有像往常那般爱搭不理。

  看着眼前这几位世家豪门子弟眼中流露出的真切困惑,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杨文菁眼中闪过一抹宅异随即了然。

  此时的他们,眼中没有之前跟她们搭讪时流露出的淫邪热切,更多的是对因为无知而显露的迷惘。

  不懂就问是她身边很多同龄人常有的现象。考虑到眼前这几位从中原来的豪门大族公子哥今后同为书院同学,杨文菁决定尽一下地方之宜。

  更何况,向他人讲解知识,本身也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绝佳方式。

  她合上课堂笔记,关了耳麦,耐心地解释道:

  “李学弟,这便是代数和几何。代数,简而言之,就是用符号来代表数字,通过这些符号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事物运行的规律。

  比如,我们知道一块田地,长宽各有不同,但其面积却是固定的。若将长设为‘x’,宽设为‘Y’,面积设为‘Z’,那么‘x乘以Y等于Z’,便是代数的一种表达。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不拘泥于具体的数字,而探究更普遍的法则。”

  她顿了顿,指着笔记本上的一幅图:

  “而几何,则是研究空间中点、线、面、体等图形的性质和关系。你看这蒸汽轮机的叶片,它的弧度、角度,都经过精密的几何计算,

  才能最大化地将蒸汽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如果没有几何,我们如何能精确地设计出如此复杂的机械?又如何能计算出它的受力、效率?”

  林昭君这时也在一旁补充道:

  “就像我们学习医术,需要了解人体穴位的精确位置,经络的走向。这其中也暗含着几何的道理。

  而代数,则能帮助我们分析药材的配比,推算药性变化的速度和剂量对药效的影响。‘科技教’所倡导的,便是要我们用这些精确的工具,去理解和改造世界。”

  王崇文和卢思明听得连连点头,虽然仍有许多不解之处,但杨文菁的讲解让他们窥见了这“无形之力”背后的逻辑。

  这并非儒家经典中的“格物致知”所能涵盖,而是更为直接、更为奥妙的探究。

  李桓更是若有所思。

  他虽是太子,但自幼受教的儒家经典,强调的是伦理纲常、治国安邦。对于这般纯粹的“自然规律”探索,却是闻所未闻。

  他突然觉得,眼前这位清冷孤傲的少女,并非只是空有美貌与才学,她所掌握的知识,其价值甚至超越了传统的经史子集。

  这种由知识带来的崇拜感,混合着少女的清丽容颜和不凡气质,在李桓心中悄然发酵,竟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

  此女突然转变态度,且如此耐心细致地为他答难解惑,莫非是对本太子心有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