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看着屏幕上显示出的稳定而庞大的能量输出曲线,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满意的笑容。
无限能源!
这不仅仅是电力,更是支撑西北王府所有工业体系的基石,是实现他宏伟蓝图的真正引擎。
有了“夸父”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龙巢基地的“应龙”机器人产能将进一步提升,更先进的冶金技术、化学工业、乃至未来的信息技术,都将拥有坚实的能量保障。
“很好!立即将‘夸父’接入整个龙巢基地的能源网络,开始满负荷运行测试。同时,启动‘精卫’项目!”
李唐果断下达指令。
“精卫”项目,是李唐在“五年计划”中埋下的一个更深远的伏笔。
如果说“夸父”解决了能量问题,那么“精卫”则旨在解决资源效率问题。
这是一项关于“材料科学”与“智能制造”的综合性计划,目标是开发出更轻、更强、更耐用的新型合金和复合材料,并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生产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主人,‘精卫’项目的核心技术,‘碳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实验室已完成搭建,但目前缺乏高纯度的石墨烯前驱体。”李虎汇报。
李唐沉吟片刻,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
石墨烯的提纯量产工艺虽然得以解决,但石墨矿的产地在西北境内储量并不多。
“娜扎,关于‘科技教’在吐蕃边境的渗透情况如何?”李唐转头看向娜扎,他知道娜扎一直在关注边境局势。
娜扎立刻上前一步,眼显崇拜神情,娇声说道:“老师,经过‘神罚行动’和宣讲团的持续努力,吐蕃边境地区已有超过五万名牧民皈依‘科技教’。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渴望摆脱贫困,获得更好的生活。我们已经开始在这些地区推广高产作物和基础卫生知识,并组织他们进行简单的矿物勘探。”
“矿物勘探?”李唐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是的,老师。我们通过‘科技教’的教义,引导他们认识到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告诉他们,土地之下蕴藏着‘地脉之精华’,是吾王赐予的宝藏,只要用心去寻找,便能发现改变命运的财富。
我们还发放了一些简单的勘探工具,并承诺,凡是发现有价值矿藏者,都将获得丰厚的回报,甚至可以举家迁入新龟兹城,享受王府的庇护。”
娜扎解释道。
李唐赞许地点头。
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他不能亲自去寻找每一处矿藏,但可以通过激发民众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眼睛”和“手臂”。
“娜扎,你做得很好。现在,我需要你将勘探的重点,放在寻找一种名为‘石墨’的矿物上。
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黑色的、柔软的矿石,可以用来书写,也可以用来绘制图画。凡是发现大量‘石墨’矿藏者,王府将给予重赏!”
“石墨?”
娜扎有些疑惑,这种矿物在西域并不少见,通常只被用来做墨。
“是的,石墨。它看似寻常,却是‘精卫’项目的关键。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可以炼制出比钢铁更轻、更坚韧、更神奇材料的‘神石’。”
李唐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娜扎立刻明白了李唐的深意。她躬身领命:“是,老师!娜扎立刻去安排,将‘石墨’的重要性,通过‘科技教’的教义,传达给所有信众。”
李唐相信,在利益的驱动和“科技教”的引导下,这些新皈依的信众将成为他寻找资源的强大助力。
这不仅能解决“精卫”项目的原材料问题,也能进一步巩固“科技教”在吐蕃边境的影响力,将“信仰渗透”的触角伸得更远。
随着“夸父”能源矩阵的全面运行,西北王府的工业生产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钢铁产量翻倍,水泥和玻璃的生产线昼夜不息。数以百计的“应龙”战斗机器人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下线,它们搭载着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成为西北王府震慑四方的钢铁洪流。
铁路网以惊人的速度向西延伸,直抵吐蕃边境的战略要冲。
每一寸轨道的铺设,都意味着西北王府对这片土地控制力的增强。
火车汽笛声打破了戈壁的沉寂,将工业文明的脉动带向更广阔的区域。
而“精卫”项目的进展也超出了预期。
在“科技教”的号召下,吐蕃边境的牧民们果然发现了多处大型石墨矿藏。
这些矿藏被迅速开采,运往龙巢基地。
在“夸父”提供的巨大能量支持下,龙巢基地的实验室成功提纯出高纯度石墨烯,并开始小批量生产碳基复合材料。
第一批利用碳基复合材料制造的“应龙”II型机器人,其装甲强度和机动性都得到了显着提升,而重量却大大减轻。
它们不再仅仅是战争机器,更像是一种艺术品,凝聚着现代科技的精华。
李唐的“五年计划”进入了第二年,成果斐然。
西北王府的综合实力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西域。
然而,这种高速发展也并非没有隐忧。
来自中原的移民虽然数量可观,但与西北王府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相比,依然捉襟见肘。
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融合,也带来了一些社会治理上的挑战。
虽然“科技教”起到了强大的凝聚作用,但传统观念的惯性依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西北王府的快速扩张,已经引起了周边势力的警惕。
回鹘汗国,这个曾经在西域称霸一时的游牧帝国,开始频繁派遣使者前来西北王府,名为“友好访问”,实则探听虚实。
他们的汗王保义可汗对西北王府的“铁鸟”和“陆行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暗示希望能够获得类似的“神物”。
而更远的波斯帝国(萨曼王朝),也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人,听闻了西北王府的崛起。
他们对西北王府的强大军事力量和繁荣商业感到震惊,开始担忧这股新兴势力是否会威胁到他们在西域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影响力。
李唐深知,西北王府的“苟道”方针,绝非一味退让。而是以发展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在必要时,以雷霆手段清除一切阻碍。
他站在新龟兹城最高的了望塔上,俯瞰着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
高耸的工业烟囱冒着白烟,繁忙的火车站汽笛长鸣,宽阔的街道上,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人和学生们步履匆匆。
这一切,都是他一手缔造的。
“主人,回鹘汗国的使者团已抵达新龟兹城外,请求觐见。”李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李唐的目光投向远方,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回鹘人,曾经的盟友,如今的潜在竞争者。
他们的到来,预示着西北王府将面临新的地缘政治博弈。
“准许觐见。告知回鹘使者,西北王府欢迎一切真诚友好的来访者。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在这片土地上,谁才是真正的规则制定者。”
李唐淡淡地说道。
他知道,接下来的挑战,将不再仅仅是宗教的对抗和生产力的提升。而是更复杂、更精密的地缘政治舞台上的较量。
不过,他毫不畏惧。
因为他手中握着的,是超越时代的科技力量,以及一支被“科技教”凝聚起来、充满进取精神的强大民众。
“科技,才是真正的神谕,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他再次在心中默念。而他,李唐,便是这神谕的执掌者,这命运的塑造者。
他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将这个宏伟目标,变为现实。
随着回鹘使者的到来,西域的政治棋局将再次被搅动。
李唐明白,展示实力、争取合作、同时警惕潜在威胁,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他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
无限能源!
这不仅仅是电力,更是支撑西北王府所有工业体系的基石,是实现他宏伟蓝图的真正引擎。
有了“夸父”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龙巢基地的“应龙”机器人产能将进一步提升,更先进的冶金技术、化学工业、乃至未来的信息技术,都将拥有坚实的能量保障。
“很好!立即将‘夸父’接入整个龙巢基地的能源网络,开始满负荷运行测试。同时,启动‘精卫’项目!”
李唐果断下达指令。
“精卫”项目,是李唐在“五年计划”中埋下的一个更深远的伏笔。
如果说“夸父”解决了能量问题,那么“精卫”则旨在解决资源效率问题。
这是一项关于“材料科学”与“智能制造”的综合性计划,目标是开发出更轻、更强、更耐用的新型合金和复合材料,并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生产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主人,‘精卫’项目的核心技术,‘碳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实验室已完成搭建,但目前缺乏高纯度的石墨烯前驱体。”李虎汇报。
李唐沉吟片刻,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
石墨烯的提纯量产工艺虽然得以解决,但石墨矿的产地在西北境内储量并不多。
“娜扎,关于‘科技教’在吐蕃边境的渗透情况如何?”李唐转头看向娜扎,他知道娜扎一直在关注边境局势。
娜扎立刻上前一步,眼显崇拜神情,娇声说道:“老师,经过‘神罚行动’和宣讲团的持续努力,吐蕃边境地区已有超过五万名牧民皈依‘科技教’。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渴望摆脱贫困,获得更好的生活。我们已经开始在这些地区推广高产作物和基础卫生知识,并组织他们进行简单的矿物勘探。”
“矿物勘探?”李唐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是的,老师。我们通过‘科技教’的教义,引导他们认识到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告诉他们,土地之下蕴藏着‘地脉之精华’,是吾王赐予的宝藏,只要用心去寻找,便能发现改变命运的财富。
我们还发放了一些简单的勘探工具,并承诺,凡是发现有价值矿藏者,都将获得丰厚的回报,甚至可以举家迁入新龟兹城,享受王府的庇护。”
娜扎解释道。
李唐赞许地点头。
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他不能亲自去寻找每一处矿藏,但可以通过激发民众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眼睛”和“手臂”。
“娜扎,你做得很好。现在,我需要你将勘探的重点,放在寻找一种名为‘石墨’的矿物上。
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黑色的、柔软的矿石,可以用来书写,也可以用来绘制图画。凡是发现大量‘石墨’矿藏者,王府将给予重赏!”
“石墨?”
娜扎有些疑惑,这种矿物在西域并不少见,通常只被用来做墨。
“是的,石墨。它看似寻常,却是‘精卫’项目的关键。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可以炼制出比钢铁更轻、更坚韧、更神奇材料的‘神石’。”
李唐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娜扎立刻明白了李唐的深意。她躬身领命:“是,老师!娜扎立刻去安排,将‘石墨’的重要性,通过‘科技教’的教义,传达给所有信众。”
李唐相信,在利益的驱动和“科技教”的引导下,这些新皈依的信众将成为他寻找资源的强大助力。
这不仅能解决“精卫”项目的原材料问题,也能进一步巩固“科技教”在吐蕃边境的影响力,将“信仰渗透”的触角伸得更远。
随着“夸父”能源矩阵的全面运行,西北王府的工业生产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钢铁产量翻倍,水泥和玻璃的生产线昼夜不息。数以百计的“应龙”战斗机器人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下线,它们搭载着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成为西北王府震慑四方的钢铁洪流。
铁路网以惊人的速度向西延伸,直抵吐蕃边境的战略要冲。
每一寸轨道的铺设,都意味着西北王府对这片土地控制力的增强。
火车汽笛声打破了戈壁的沉寂,将工业文明的脉动带向更广阔的区域。
而“精卫”项目的进展也超出了预期。
在“科技教”的号召下,吐蕃边境的牧民们果然发现了多处大型石墨矿藏。
这些矿藏被迅速开采,运往龙巢基地。
在“夸父”提供的巨大能量支持下,龙巢基地的实验室成功提纯出高纯度石墨烯,并开始小批量生产碳基复合材料。
第一批利用碳基复合材料制造的“应龙”II型机器人,其装甲强度和机动性都得到了显着提升,而重量却大大减轻。
它们不再仅仅是战争机器,更像是一种艺术品,凝聚着现代科技的精华。
李唐的“五年计划”进入了第二年,成果斐然。
西北王府的综合实力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西域。
然而,这种高速发展也并非没有隐忧。
来自中原的移民虽然数量可观,但与西北王府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相比,依然捉襟见肘。
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融合,也带来了一些社会治理上的挑战。
虽然“科技教”起到了强大的凝聚作用,但传统观念的惯性依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西北王府的快速扩张,已经引起了周边势力的警惕。
回鹘汗国,这个曾经在西域称霸一时的游牧帝国,开始频繁派遣使者前来西北王府,名为“友好访问”,实则探听虚实。
他们的汗王保义可汗对西北王府的“铁鸟”和“陆行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暗示希望能够获得类似的“神物”。
而更远的波斯帝国(萨曼王朝),也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人,听闻了西北王府的崛起。
他们对西北王府的强大军事力量和繁荣商业感到震惊,开始担忧这股新兴势力是否会威胁到他们在西域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影响力。
李唐深知,西北王府的“苟道”方针,绝非一味退让。而是以发展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在必要时,以雷霆手段清除一切阻碍。
他站在新龟兹城最高的了望塔上,俯瞰着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
高耸的工业烟囱冒着白烟,繁忙的火车站汽笛长鸣,宽阔的街道上,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人和学生们步履匆匆。
这一切,都是他一手缔造的。
“主人,回鹘汗国的使者团已抵达新龟兹城外,请求觐见。”李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李唐的目光投向远方,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回鹘人,曾经的盟友,如今的潜在竞争者。
他们的到来,预示着西北王府将面临新的地缘政治博弈。
“准许觐见。告知回鹘使者,西北王府欢迎一切真诚友好的来访者。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在这片土地上,谁才是真正的规则制定者。”
李唐淡淡地说道。
他知道,接下来的挑战,将不再仅仅是宗教的对抗和生产力的提升。而是更复杂、更精密的地缘政治舞台上的较量。
不过,他毫不畏惧。
因为他手中握着的,是超越时代的科技力量,以及一支被“科技教”凝聚起来、充满进取精神的强大民众。
“科技,才是真正的神谕,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他再次在心中默念。而他,李唐,便是这神谕的执掌者,这命运的塑造者。
他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将这个宏伟目标,变为现实。
随着回鹘使者的到来,西域的政治棋局将再次被搅动。
李唐明白,展示实力、争取合作、同时警惕潜在威胁,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他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