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生活就是一团麻-《大唐永乐王》

  长安城万年县怀德坊有一个乐善好施,买卖公平的丰大掌柜。

  长安县也有一个助人为乐,仁义无双的许大掌柜。

  两个人是好友,长安城里面有名的儒商。

  两坊的街坊邻居都认识两家人,这对无父无母的兄妹俩,也不止一次的接受许姑娘的恩惠。

  “是见山和轻竹兄妹俩告诉你的吧?哈哈……”

  丰大掌柜似乎是根本就没有当回事,乐呵呵的看着外面的孙女追猞猁。

  从兄妹俩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丰家根本就不存在重男轻女,反而是倒过来。

  从小明珠生下来以后,全家人都宝贝的不行。

  尤其是丰大掌柜,对小丫头那真的是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很多年前他就羡慕好友,有一个软萌软萌的女儿。

  “芸丫头呀,你也知道,佛道印子钱家,这些人的嗅觉那真的是。

  怎么形容呢?对……秃鹫闻到了腐肉一样。

  贼他达,我丰客隆商行只是缺流动资金,还没有死呢,这些人就想把我吃干抹净。

  芸丫头,不怕你笑话,我还真的没有想过找你借钱。

  呵呵……我打算找李氏银行借钱。

  就算是最后丰客隆商行,变成了李氏银行的又怎样。

  再说了,以永乐王的手段,想要挣钱不要太简单了。

  就说这一次,他低价收购的房产,商铺,土地,所挣的利润是整个丰客隆商行的千倍以上。

  就算是我把丰客隆商行拱手相让,人家也看不上。

  只有你婶婶和你这没出息的兄长,才一副死了娘老子似的。”

  丰夫人和小丰,被丰大掌柜说一下才反应过来。

  对呀,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找世交许家父女不就完了?

  虽然老许不管事了,但是人家现在在学堂教书了,比从商好不知道多少。

  芸娘现在是长安城数一数二的大商家,还背靠李氏三房,区区几千贯铜钱,那还叫一个事?

  “世伯有所不知,侄女来这里是想让伯父,带头去李氏银行贷款。

  现在长安城里面的商界同行,许多人都是伯父这个问题。

  而一旦借了高利贷,无异于饮鸠止渴。

  李氏银行的出现,给了商人一个机会。

  但是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李氏银行的便利。

  贷款年息六厘,最长时间三年,最高年息一分。

  伯父,听清楚了,是年息六厘,最高年息一分。”

  “什么?”

  “芸丫头,你说的是真的?”

  “永乐王这是在做慈善吗?”

  “哗啦啦……”

  丰家人全都被芸娘的话惊的站了起来,甚至是把桌子上的茶杯都带倒在了地上。

  许如芸很喜欢看到别人这样吃惊的样子,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你们没有听错,年息六厘,最高一分。

  但是贷款有一个条件,必须要有抵押物。

  这个你们也可以放心,永乐王还制定了一个《破产管理条例》。

  假如贷款人破产了,还不上贷款了。

  那么就用抵押物抵贷款,留足贷款人一家的基本生活所用,贷款将一笔勾销。

  而存钱也有利息,最低三厘,最高定期五年,利息三厘六。

  世伯,也就是说,假如你贷款了五千贯。

  而你一下子用不了那么多,把钱拉回家里,又不安全。

  那么你可以把暂时用不上的钱,在李氏银行存活期,你需要用钱的时候,随用随取。

  这样的话,你贷款的利息,大约在三厘六。”

  甘露殿……

  长孙皇后给李二端上一碗,自已熬的银耳莲子羹。

  都说长孙皇后熬的银耳莲子羹是一绝,史书上都有记录。

  但是李俊却是知道,长孙皇后只会熬银耳莲子羹,其他的也不会呀。

  长安城里面的任何事情,都瞒不过这两只蜘蛛网中间的两只大蜘蛛。

  “观音婢,看来你出手的时机错过了,你说咱们这个永乐王,这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难道只是因为他看不惯佛,道,印子钱家?

  要知道,之前的时候,陇西李氏放贷收三分年息,都引得天下各大小世家不满。

  如果不是陇西李氏族人众多,兵强马壮的让人忌惮,恐怕早就被群起而攻之了。

  呵呵呵……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混蛋,干股都让人折现,简直就混账之至。”

  显然长孙皇后的银耳莲子羹,没有办法让李二去火。

  “二哥,我听恪儿说过一分钱的游戏。

  谁能想到,从第一格的一粒米,翻倍放满棋盘,竟然会是那么大的数字。

  我仔细想了一下,发现李大郎这次突然间兴举族之兵,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简单。”

  长孙皇后的话,引起了李二的兴趣:“哦,观音婢,你仔细说说。”

  “二哥,李大郎对我父亲的一石二鸟之计,十分的推崇。

  他办事手法也会忍不住的模仿,所以他做什么事情,都要达到两个目的以上。

  李大郎很享受智慧上高人一等的快感,而他这次兴兵,我认为至少有四个目的。”

  说到这里长孙皇后停了下来,作为会聊天的李二。

  当然知道这是到了自已捧哽的时候了,于是故意装作十分急切的说:“嘶,有吗?

  关于永乐王这次兴兵,秦王府的十八学士,早已经推测了好几次了。

  观音婢,你快说说,永乐王一石四鸟,都有哪些?”

  显然长孙皇后对于李二的捧场,十分的满意,于是略带得意的说:

  “关于李大郎要抢河套平原,相信天下的有识之士,现在都能看出来。

  他另外一个目标,就是抢突厥人的战马。

  不得不承认,满天下敢这样想,还有实力这样做的人,也只有他李大郎了。

  高明,恪儿,青雀都曾经告诉过我,李大郎认为打仗不能挣钱,那是帝王和文武大臣的无能。

  李大郎十分鄙夷汉武帝,认为汉武帝打仗把国民搞得民不聊生,十足的窝囊废。

  李大郎认为,没有什么比打仗更能挣钱的了。

  当然了,这是打赢了的情况下。

  李大郎确实做到了打仗的同时,也挣钱这一点。

  不说他抢到的突厥战马等等战利品值多少钱,二哥,你要知道,他在长安城低价收购的商铺,房产,地皮。

  据初步估算,光这些房产商铺,一年之后李大郎就能挣到千万贯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