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华夏历史上,为啥北伐大多都成功不了(三)-《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三国时期蜀国这边。

  诸葛亮忍不住长叹了一声!

  虽说蜀地号称天府之国。

  可到底也就巴蜀这一块儿能产点儿粮。

  甭说跟曹魏比了。

  就算是跟江东那块儿比起来,那也是缺粮的主儿。

  虽说四川这地界儿产粮还算凑合。

  可还有个老大难的问题解决不了。

  那就是运粮!

  自从季汉丢了上庸。

  就只剩下翻越秦岭这一条路了。

  可要从蜀中往秦岭运粮,那消耗可太大了去了。

  根本没法支撑长期往北打。

  更没法跟曹魏拼消耗。

  毕竟人家能走水路,直接从河北把粮食运到关中。

  诸葛亮盯着地图看。

  眼神慢慢就黯淡下去了。

  想起老早以前,在隆中跟主公刘备一块儿商量天下大事的时候。

  自己还提出过先拿下荆州四郡。

  再往西取益州。

  可如今呢...

  荆州一丢。

  整个战略规划可就完全陷入被动了。

  “难道真的就没法挽回了吗?”

  诸葛亮又重重地叹了口气!

  ......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前,咱华夏的产粮大区主要都扎堆在北方。】

  【像关中那块儿,中原地区,还有山东那一片,河北的幽州,山西的并州。】

  【这几个地方的粮食收成那叫一个好啊。】

  【在南宋之前,北方一直都是全国粮食供应的老大哥。】

  ...

  “——从古到今,粮食在军队里那就是命根子,粮食不够,士兵就得闹事,闹完事就变成土匪,到处去抢粮食。”

  “——不过南方有个好处,就是运粮方便。”

  “——古代打仗的时候,粮食能走水路运,就尽量不走别的道儿。”

  “——可漕运也不是每个战场都有的。”

  “——屯田比水运强,水运又比陆运强,一般屯田有军屯和民屯两种。”

  “......”

  ......

  【第三样:钱!】

  【人口、粮食、钱!】

  【这三样可是古代打仗时最要紧的三大资源。】

  ......

  南宋钦宗那个时空里。

  岳飞特别认同这个说法。

  人、粮食、钱,哪个都太重要了!

  虽说朝廷会给拨一部分粮草和钱。

  可根本不够北伐用的。

  所以咱岳家军,就自己开铺子。

  还开了酒库。

  要是没有这些来钱的路子。

  光靠朝廷给的那点儿钱。

  恐怕连一天北伐都撑不下去啊!

  ......

  【一直到唐朝末年之前,全国的商业中心基本都在北方。】

  【像长安、洛阳、太原、幽州。】

  【光长安和洛阳这俩地儿,加起来几乎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贸易量。】

  ...

  【虽说南方的苏州、杭州也是做生意的好地方。】

  【可跟长安和洛阳比起来,那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从南宋开始,这情况就开始反过来了。】

  【到了明清两代,经济重心基本就移到南方去了。】

  ......

  大明万历时空。

  张居正微微颔首。

  深表赞同啊!

  要说这会儿的南直隶,那可是咱大明朝人口最稠密的地界儿。

  种庄稼和搞纺织的本事,那都是一等一的强。

  可这也养肥了江南那帮子豪强。

  土地兼并的问题,简直严重得没法看。

  尤其是那些个有权有势的乡绅大户。

  偷偷摸摸藏着大片土地不报。

  一个个的,税都收不上来!

  一条鞭法一推行。

  还真让部分地主老实交税了。

  但张居正心里明镜似的。

  这些个改革举措,早把江南的豪门大族给得罪透了。

  他们估计天天盼着我出事呢。

  可要是不这么改。

  咱大明朝哪还有指望啊!

  ......

  大清乾隆时空。

  “南边儿的事儿,可别忘了广州那块儿宝地!”

  乾隆在心里头把各地的税赋情况过了一遍。

  咱大清朝的税赋,主要靠三块地方撑着。

  江南、直隶,还有广东。

  广州那可是富得流油啊!

  毕竟有广州十三行在那儿撑着场面呢。

  海关收的税,多得吓人。

  这么一看,北方也就直隶还能拿得出手。

  ......

  “——现在更别提了,海运时代一来,像咱们这些西北内陆的城市,发展更是跟不上趟儿了!”

  “——关中那块儿,主要就是水土流失得太厉害,以前秦岭的百年楠木,都被砍去修宫殿了。”

  “——南方的内陆,总比北方的内陆强点儿吧。”

  “——乱说,北方的内陆好歹还有煤矿这些资源,南方的内陆啥玩意儿没有。”

  “——哈哈!广东人:广东往北都是北方;河北人:河北往南都是南方。”

  “......”

  【第四点:战马!】

  【在古时候冷兵器打仗的年代,骑兵队伍,特别是那些重装骑兵,那战斗力可是杠杠的。】

  【就按照马场的位置,还有战马大规模养殖的情况来看。】

  【南方跟北方比起来,一直都是处于下风。】

  【古代养战马有四个好地方:河西走廊、黄河河套地区、幽云十六州,还有东北地区。】

  【北方的山丹马、河曲马,都是大块头的马种,属于热血马,冲劲儿十足。】

  【南方的川马、滇马,个子小小的,是凉血马,虽说耐力不错,可冲劲儿不够。】

  【靠着这些马场和好战马,从冷兵器时代开始,北方就一直占着大便宜。】

  天幕上弹幕嗖嗖地飞:

  “——从这个方面讲,西北和东北可千万丢不得。”

  “——南方养的马都是小个子,根本没法当战马使。”

  “——马这种奇蹄目动物,感觉本来都快绝种了,还好碰上人类,才没灭绝。”

  “——马除了跑得快,好像也没啥本事,对吃的还特别挑。”

  “——马吃的草可讲究了,最好的饲料就是草原上的草。”

  “——主要是马对吃的要求高,同样养一匹马的饲料钱,能养六七头牛呢。”

  “——最关键的是马还不能饿着,人能饿七天没啥大事儿,马饿两天就完了!”

  “——没错,岳飞组建岳家军,就是靠着缴获中原伪齐的军马。”

  “......”

  ...

  北宋太祖那个时候。

  赵匡胤看到天幕上的内容。

  眼泪差点儿就下来了。

  谁不知道战马重要啊!

  可现在,就是没有好的马场。

  河西走廊。

  哼!

  赵匡胤无奈地指着军事地图。

  这会儿还在西夏党项人手里呢。

  黄河河套那片地儿。

  嘿!

  西夏人霸占了一部分,辽国也抢去了一部分。

  哟,差点忘了说。

  咱大宋好歹也占了点儿地盘。

  就河套南边那几个州县。

  甭提养马了。

  能在那儿设几个军事据点,都算是烧高香了!

  不过蚊子腿儿再细也是肉嘛!

  再说说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那蠢货。

  居然直接把燕云十六州拱手让人。

  还有啊,你石敬瑭好歹是个汉人。

  咋就认耶律德光当爹了呢。

  赵匡胤心里那个憋屈啊,眼泪都快出来了。

  “唉!三个上好的马场,咱大宋一个都没捞着!”

  赵光义瞧见了,走上前说:

  “皇兄,臣弟带十万兵马,肯定能把燕云十六州给拿下。”

  赵匡胤一脸怀疑地瞅着赵光义。

  “啊?就凭你?拿下燕云十六州?”

  “光义啊!咱得实际点儿。”

  “那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契丹人骑兵又厉害。”

  “咱还是用‘和买政策’吧!”

  赵匡胤直接就把赵光义给否了。

  赵光义嘴上虽然答应了。

  可心里头那股子气儿,憋得难受!

  哼!

  啥叫就凭我?

  等我当了皇帝。

  瞧我拿不拿得下燕云十六州。

  ......

  屏幕上飘过弹幕:

  “——马政这事儿太重要了,典型的反面例子,挫宋啊,北宋南宋一个样,马政都烂透了。”

  “——北宋本来马场就少,还出了那档子事儿,著名的吃羊风,占了好多马场。”

  “——吃羊这事儿不是赵匡胤搞起来的吗。”

  “......”

  ......

  北宋太祖那个时空。

  赵匡胤一脸懵圈。

  自己以前定的规矩。

  “吃饭别追求啥稀罕玩意儿,御厨就用羊肉就行”。

  这不是为了节俭嘛!

  宫里都不让做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一个劲儿地吃那些便宜的羊肉。

  我推行吃羊,不就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嘛。

  羊肉多实惠啊。

  开封周边全是养羊的地方。

  咋到了后世,就变成吃羊风了!

  还占了马场的地儿。

  不行!

  “来人呐!”

  “传朕旨意,从今儿个起,不准拿马场来养羊!”

  “谁敢违抗,格杀勿论!”

  ......

  大宋真宗所处的时空。

  真宗这会儿满脸的不痛快。

  难道后世的人不晓得……

  ‘人参能补气,羊肉可补形’吗?

  羊肉可是大补的好东西啊。

  跟人参都有得一拼。

  咱大宋的军民吃了羊肉。

  把身体养好了,不就更能打仗了吗?

  不就是占了点儿马场的地儿嘛。

  反正咱们的战马大多也是从周边,从西域买来的。

  吃好了,啥都比不上!

  “传旨,朕要设个‘牛羊司’,专门管牛羊的事儿!”

  ......

  大宋仁宗所处的时空。

  宋仁宗瞅着御膳房刚送来的‘羊舌托胎羹’。

  一个劲儿地夸:

  “羊肉,那可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啊!”

  “羊头菜羹、烧羊头这些可都是大补的好东西!”

  宋仁宗虽说也知道,有些马场被改成了羊场。

  在一定程度上,占了马场的地儿。

  但是。

  羊肉实在是太好吃了!

  而且,羊肉还是官员的俸禄呢。

  每年发给官员的羊都有几十万头。

  朕自己都常常半夜忍不住。

  就想着吃烧羊!

  ......

  屏幕上弹幕一闪而过:

  “——可骑兵除了机动性强,难道真能打过步兵方阵吗?长矛直接就把骑兵给克制了,好吧!”

  “——要是骑兵真那么无敌,那匈奴,突厥最后咋被收拾了?”

  “——话不是这么说,谁没事儿会拿骑兵去冲方阵啊!”

  “——冲方阵的都是重装骑兵。”

  “——重装骑兵也不能随便冲方阵啊。”

  “——中原王朝早就搞出了长弓重弩和战车,这些可都限制了骑兵的发挥。”

  “——虽说骑兵在大平原上确实厉害,但是打城市攻坚战就不行了,不然南宋能守那么多年?”

  “......”

  ......

  大唐太宗世界线。

  李世民已经好些年没亲自带兵打仗咯。

  可一看到天幕上大伙为骑兵的事儿争得面红耳赤。

  骑兵?

  这事儿朕可是门儿清啊!

  想当年虎牢关那场大战。

  朕带着三千五百玄甲军,愣是把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靠的就是咱那玄甲骑兵。

  不过朕可不会傻乎乎地让骑兵正面硬刚。

  朕都是绕开敌军主力,直接发挥骑兵灵活机动的优势,到处迂回穿插。

  在迂回的时候,瞅准敌军的薄弱环节。

  瞅准机会就冲过去,把敌军的阵型搅得稀巴烂。

  李世民想到当年自己亲自带着骑兵。

  到处迂回包抄,那场面。

  想到这儿。

  他转过头问程咬金:

  “老程啊,你觉得朕现在还能有当年的风采不?”

  程咬金一下子愣住了!

  这哪能啊!

  陛下您当年还是秦王的时候。

  那简直不要太猛。

  骑着昭陵六骏到处射箭。

  可把我们吓得不轻!

  至于现在嘛,嘿嘿……

  不过呢,程咬金心里明白,可不能说实话。

  “陛下,您的箭术那叫一个厉害,我们可都赶不上啊!”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

  对于别人夸他箭术好这事儿。

  他还是挺爱听的。

  蒙古世界线。

  成吉思汗觉得这事儿自己最有发言权了。

  当年他西征的时候。

  对付西边那些同样擅长骑马的国家。

  用的就是袭扰战术。

  先派轻骑兵在前哨和外围,不停地骚扰敌军。

  一边打一边跑,把敌军引到包围圈里。

  然后再用重骑兵发起冲锋。

  骑射手从两翼包抄过来。

  最后把东欧那些骑兵全给收拾了。

  要是碰到宋朝大军。

  那就直接硬刚。

  派大批骑兵冲过去,先吓唬吓唬他们。

  他们步兵的阵型一乱。

  后面就可以慢慢收拾他们了。

  天幕上的视频接着往下放。

  【第五点:地形!】

  【咱华夏的地势啊,西边高东边低,就跟台阶似的,一层一层的。】

  【古代南北打仗的时候,主要有三条战线。】

  【西边是四川和汉中那块儿;中间就是江汉平原;东边是江淮地区。】

  【四川往往是北方军队往南打的第一步。】

  【只要把四川拿下,就能顺着地势,从西往东,沿着江一路打下去。】

  【再和江北的军队配合,就能把南方给占了。】

  【要是四川丢了,襄阳马上就得面临南北两边一起夹攻的麻烦。】

  【这么说吧,四川就像是悬在南方脑袋上的一把刀!】

  天幕上弹幕嗖嗖地飞过去:

  “——所以说啊,诸葛亮在隆中跟刘备说的那些计划,要想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荆州可是关键中的关键。”

  “——只要蜀汉能把荆襄稳住,就能往西接巴蜀,往南连东吴,往北通曹魏。”

  “——从古到今,荆襄那地方战略位置重要得很,是真正打仗的人都想抢的地儿。”

  “——没错,其实自从关羽不小心把荆州丢了以后,蜀汉基本就没啥翻身的机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