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五常剧本重新分配,古人看乐了,剧本拿错了?全员串戏现场!-《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贾梅更是可笑,躲在地图找不到的地方强。这般鼠辈,连南越王都不如。”刘彻轻抚案几。

  “那南越王虽然叛逆,起码还敢与我军正面交锋。”

  “兔子在珍宝岛一战,令臣想起霍将军大破匈奴的威风。”卫青神情振奋。

  “而常凯申兵败如山倒,五百万大军尽数覆没,较之当年李广利折损十余万,更显惨烈。刘彻站起身来。

  “兔子能在五大副本中来去自如,最后堂堂正正入主五常之位,确是手段高明。”“比起朕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路,这等气度更胜一筹。”

  夜幕降临。未央宫中灯火初上。

  刘彻凝视着天幕消散的方向。

  心中涌起无限豪情。

  他一生追求万国来朝的盛世。此刻见到后世如此气象。

  不禁为之欣慰。

  街头巷尾处的谈论声此起彼伏。那天幕所显异象。

  已然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打副本倒是新鲜,比说书先生讲的武林高手更热闹。”

  有人感叹这世间之大。

  奇事层出不穷。

  庙堂之上的权力更迭。

  在平民百姓眼中倒成了一场绝妙的戏目。那卡大佐的狂妄。

  贾梅的投机取巧。都令人忍俊不禁。自古以来。哪个不是韬光养晦。徐徐图之?这般张扬跋扈。不是自寻死路么?

  “五百万大军说没就没,这般大败,怕是比当今朝廷平叛还要热闹。”“这就跟茶馆里的拳脚功夫一样,藏得深的才是真功夫啊!”

  前一刻还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转眼便成了丧家之犬。

  倒是那兔子藏锋敛芒。不显山露水。

  到头来反倒坐上了五常的位置。这般奇妙的际遇。

  若是编进话本子里。怕是都没人信。那联合锅的大门。

  在古人们眼中仿佛就是天子的金殿。能在那里占据一席之地。

  当真是令人神往。

  【如今的联合锅气氛越来越不对劲了,熊国呼吁人权高于国家主权,横扫一切乌克兰新纳粹分子。】

  【漂亮国表示要发展实业,制造业要回流北关。】【龙国要坚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

  【鹰国则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统一,苏格兰是大不列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发国看了看大家手里的剧本,一度怀疑大家是不是搞错了,于是呼吁各方冷静下来进行谈判。】

  【越来越多的事情证明龙国和漂亮国正在上演攻防转换,联合锅要变天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五常剧本是如何转换的。】

  【漂亮国首次提出人权高于主权是在1776年,托马斯宣布独立宣言的时候,那时候漂亮国还是挺自由的。】

  【我们看看独立宣言说的是啥。】

  【造物主创造力平等的个人,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政府。】

  【人权高于国家主权,可以说是漂亮国的立国之本。】

  一一“剧本拿错了,全员串戏现场哈哈哈”

  一—“发国:等等,让我找找我的剧本在哪”

  ——“感觉五常在玩角色互换游戏”

  ——“原来漂亮国也是靠人权起家的啊”

  ——“导演!这不是我的台词!”

  一—“建议把五常剧本重新分配一下”

  一—“这是五常版本的真假美猴王吧”

  ——“这是什么平行宇宙的联合锅”大清位面。

  “漂亮国的独立宣言,倒是让朕想起了平定三藩之乱。”康熙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

  “吴三桂、耿精忠他们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作乱,如今看来,跟这独立宣言倒有几分相似。”

  索额图扶着案几缓缓道。

  “当年三藩以民心为号,实则是为一己私利。”

  “漂亮国立国之初,倒是说得冠冕堂皇。如今却与当初背道而驰,实在可笑。”“那造物主赋子的权利,倒是与我大清的‘天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这‘被统治者同意’一说,未免太过荒谬。”

  “朕统御天下,乃是承天命、继帝统,何须臣民同意?”

  “陛下明鉴。更有趣的是,这漂亮国如今要发展实业,反倒是龙国主张自由贸易。”

  索额图眼中闪过一丝揶揄。

  “犹如当年我朝开海禁,通商四海,而倭人却闭关锁国一般。”康熙站起身来。

  “这世间之事,当真是变幻莫测。朕在位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如此反转。”

  “漂亮国立国之时何等气势,如今却与建国之本背道而驰,我华夏后人反倒继承了他们的理念,当真有。”

  大明位面。

  永乐帝朱棣站在天幕前。眉头微蹙。

  他转身看向身旁的姚广孝。

  神情间透着几分困惑。

  “这倒是新鲜,熊国竟然说起了人权?当年蒙古铁骑过境时,可不见他们讲什么人权。”朱棣负手而立。

  目光依然落在天幕上不断闪现的画面。

  “漂亮国要发展实业,这倒是明智之举。不过这龙国......”

  姚广孝捋着胡须沉吟片刻。

  “陛下可还记得当年您派郑和下西洋时,也是为了宣扬天朝上国的开放之姿。”“如今龙国反对贸易保护,倒是与陛下当年的心思有几分相似。”

  “有意思。”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独立宣言说的‘造物主赋予不可剥夺的权力”,倒让朕想起了孟子所言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只是这些国家突然互换立场,当真令人费解。”“观这天下大势,倒似一局大棋。”

  姚广孝轻声道。

  “陛下平定靖难之役,不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如今这些国家各自转换说辞,想必也是形势所迫。”

  朱棣背着手来回踱步。眼神中透着几分玩味。

  “倒是有趣。朕在位时曾派人编纂《永乐大典》,为的就是广收天下学问。”

  “这些国家互换剧本,倒像是在演一出新的大戏。不过这戏看起来,怕是没那么简单。”“也不知这天下,究竟会变成什么模样。”

  朱棣望着天幕若有所思。

  这一幕让他想起了当年自己改朝换代时的局势。天下大势。

  从来都是此消彼长。此起彼伏。

  姚广孝抬头看着天幕上不断变换的画面。

  “陛下,这世间,或许再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了。”大汉位面。

  汉武帝刘彻站在天幕前。

  身旁的张毒正在细细解读这幅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

  “五个大国轮番转换立场,像极了匈奴与大月氏之间的争斗。”刘彻手指轻扣案几。

  “只是这独立宣言所言,倒是新奇。造物主赋予人民权力?朕一直以为,是上天赐予君主权力。”

  “陛下,臣曾出使西域,见过诸多国家更选。这些国家转换立场,或是为了在新的天下秩序中寻求生存之道。”

  张骞拱手道。

  “漂亮国要发展实业,如同当年开发盐铁专营。”刘彻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只是他们竟然要让产业回流,这倒是出人意料。朕设立盐铁官营,便是要加强朝廷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至于熊国谈论人权,倒当年匈奴单于口中的游牧自由。”张骞沉吟片刻。

  “这世间,果真是无常。”

  刘彻凝视着天幕上闪烁的文字。

  “朕派你出使西域,为的就是结盟抗匈。如今这些国家互换立场,莫非也是在寻找新的盟友?”

  “天下大势,瞬息万变。”张骞抬头望着天幕。

  “就像陛下开创的丝绸之路,谁能想到会让天下商贾络绎不绝?”“这些国家的变化,或许也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刘彻的目光渐渐深远。

  “朕倾尽天下之力开疆拓土,就是要让汉家江山永固。但看这天幕所示,天下之势,远比朕想象的更加复杂。”

  “这些国家之间的博弈,当真令人期待。”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漂亮国的立国之本只保证自己人。】

  【因为在这个原则下,当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出现了侵犯人权的现象,那么其他国家就可以越俎代庖地越过别国主权,名正言顺,天经地义的干涉别国。】

  【实际上就是动武,比如漂亮国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现在的利比亚。】【漂亮国就是用人权高于主权,给自己向利比亚动武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以前的漂亮国太强了,谁不听他的话,他就可以用这个东西当借口跟别人比划比划,所以别人都怕他。】

  【但是打了这么多年以后,有些国家慢慢发现漂亮国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就算打不赢拖个十几年,也能把漂亮国拖垮。】

  【除了某些特别地区,漂亮国现在不再敢跟别人动粗了,因此他们不再高喊人权高于主权了。】

  ——“玩个鬼的人·权,说白了就是自己想打谁就打谁”

  ——“等等,所以是谁给漂亮国改的剧本?这反差太大了吧!”——“典典典典典!经典案例都来了”

  ——“别国:打不过就拖,拖到你破产[狗头]”一—“此处应该有BGM:《战争与人类》

  ——“为什么我突然觉得世界名画《自由引导人民》有点讽刺了?”大唐位面。

  唐太宗李二倚靠在案几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案几另一边。魏征正襟危坐。

  而房玄龄则不自觉地摇着头。“这便是漂亮国的把戏?”

  李二的手指停下了敲击的动作。

  “打着人权的旗号四处攻伐,倒像极了隋炀帝南征北战时的作为。”房玄龄轻轻抚过衣袖。

  目光依旧停留在天幕上闪烁的文字。“陛下,这便是夷狄之道。”

  “当年突厥称霸时,不也是仗着强大的铁骑四处征伐?只是他们打着的旗号不同罢了。”“但是这拖延之计···倒让臣想起高句丽的手段。”

  魏征的神情突然认真起来。

  “明明不敌唐军,却靠着长期消耗,最终让我军功亏一篑。”李二听完站起身来。

  “朕当年平定天下时,便知道光靠武力是不够的。漂亮国怕是也要明白这个道理了。”他抬头凝视着天幕。

  “不过这些弹幕倒是有趣,‘拖’?这倒是个妙招。”“陛下说得是。”

  房玄龄微微一笑。

  “兵法有云,持久战必须量力而行。”

  “这些小国虽然打不过漂亮国,但只要能拖住对方,就已经算是胜利了。魏征忽然开口。

  “臣记得陛下曾说过,治国如同烹小鲜。漂亮国怕是把火候用过了,才会落得如今这般境地。

  “有趣,漂亮国现在的处境,让朕想起了隋朝末年时的情形。”李二挑起眉毛。

  “表面上看起来强大,实则内里已经开始松动。只是不知道,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模样。”

  大宋位面。

  宋仁宗赵祯端坐在御案前。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几上的玉佩。

  范仲淹站在一旁。

  眼神中透着几分深意。文彦博则背着手。

  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上的画面。

  “这般说来,漂亮国用人权之名行战争之实?”

  赵祯放下了玉佩。

  “他们口中的人权竟成了动武的由头,此等虚伪,着实让人不齿。”范仲淹微微摇头。

  “漂亮国这般行径,与那些倚强凌弱的霸主并无二致。只是这些小国的应对倒是别出心裁,以拖延消耗对方的国力。”

  “弹幕说得妙,躺平战术确实高明。”文彦博捋着胡须。

  目光闪动。

  “这些小国明白自己力量有限,便选择以守代攻,消耗对方的耐心与财力。”赵祯的目光在天幕上游移。

  “这满屏的弹幕倒是有趣。人人都能看透漂亮国的把戏,却无人能阻止。这种无力感,朕深有体会。”

  “陛下,这世间的强权从来都不讲理。”范仲淹指着天幕上的画面。

  “但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再强大的帝国,也总有力有不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