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预案的警报在长赢总部无声拉响时,程长赢正站在27层落地窗前。玻璃倒映出他挺拔的身影,却掩不住西装下摆细微的褶皱——那是凌晨三点在工地蹲守时被钢筋刮的。窗外陆家嘴的霓虹穿透薄雾,在他眼底投下斑驳光影,像极了前世记忆里,红星化工厂爆炸那晚的火光。
"程总。"苏晚晴的声音从内线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公关部预案A已启动,'掘墓人'帖子半小时内被顶下去17次,但..."她停顿了一下,"有营销号开始带节奏,说我们贿赂删帖。"
程长赢转身,指节轻叩窗沿:"让他们把水搅得更浑。通知法务部,把三十年前城西那块地的审批档案扫描件放出去——特别是张副市长签完字后,被人在办公室'失窃'的那三页。"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当年替沈家擦屁股的张老头,上个月刚办了七十大寿寿宴。"
苏晚晴瞳孔微缩,立刻会意。长赢的情报网最擅长的,就是把尘封的旧账翻出来说给对的人听。
与此同时,陈墨的机械键盘在作战室里敲出密集的脆响。全息投影屏上,"掘墓人"的IP地址正像条滑不溜秋的鱼,在菲律宾、柬埔寨、塞舌尔的海底光缆节点间跳跃。"老板,对方用了量子加密跳板,追踪难度S级。"他推了推全息眼镜,"但有个发现——发帖时间每回都卡在长赢项目例会的整点,像是专门挑我们注意力最分散的时候。"
"是冲着'方舟'计划来的。"程长赢走到投影前,指尖划过锦绣家园地块的地质剖面图,"沈哲瀚知道,只要掀翻这个项目,长赢的资金链就得断。"他顿了顿,前世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年锦绣家园因地下水污染停工,他抵押了全部股权都没能填坑,最后被董事会联合踢出局时,沈哲瀚正坐在他曾经的办公室里,用他的马克杯喝着蓝山咖啡。
警报声骤然炸响时,程长赢的太阳穴突突直跳。赵闯撞开玻璃门的样子,像极了被猎人追赶的兔子,白衬衫前襟全是冷汗:"程总!锦绣家园工棚区...类鼻疽!二十三个工人倒下了,张工段的儿子才十七岁,在抢救室..."
"类鼻疽?"程长赢的瞳孔骤然收缩。这种主要流行于东南亚的烈性传染病,国内近十年只有云南边境报过三例。他大步冲向作战室,全息屏上的疫情分布图正闪烁红光——二十三个红点像毒刺般扎在工棚区,离核心施工区不过三百米。
"秦院士怎么说?"他抓住正在调试设备的陈墨肩膀。
"刚接完疾控中心电话。"苏晚晴递来平板,秦院士的视频通话界面里,老院士的白大褂沾着可疑的污渍,"深层地下水检测出高浓度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钻探设备搅动了地层,病菌顺着通风管道进了工棚。"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手术刀,"最麻烦的是,这种病菌在25-30℃活性最高,现在上海白天三十度,晚上二十五度——简直是培养皿。"
程长赢的手指重重按在地质图上。前世他参与过南海地热勘探项目,记得这种深层地下水层往往伴随地热异常。他快速调出锦绣家园的钻孔数据,心跳突然漏了一拍——地下800米处,地温梯度比正常值高出2.3℃。
"陈墨,"他转向正在敲代码的技术总监,"把地下300米至1000米的热导率数据调出来,我要做热传导模拟。"
"老板,这可行吗?"苏晚晴皱眉,"秦院士说常规消毒手段触及不到源头。"
"常规手段不行,我们就用非常规的。"程长赢的目光扫过墙上的"方舟"计划进度表,"桩基施工要打280根超深桩,深度正好穿透污染层。如果我们能在桩体里埋入封闭式地热交换管..."他抓起马克笔在玻璃上演算,"用桩基施工时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配合地热水的自然升温,把污染核心区的温度提到50℃以上——类鼻疽菌在55℃下十分钟就会失活。"
陈墨的键盘声突然停了。他盯着程长赢在玻璃上画的管道走向图,突然一拍桌子:"可行!桩基用的无缝钢管导热系数高,只要在每根桩的中段焊接螺旋状换热翅片,就能形成热交换网络。我做过测算,只要持续加热三个月..."
"不需要三个月。"程长赢打断他,前世记忆里的地热项目数据突然清晰起来,"深层地下水层有自然对流,我们只需要在污染核心区形成37℃以上的恒温带,病菌就会失去繁殖能力。配合地面用热风循环系统给工棚增温,双重作用下,两周内就能控制住疫情。"
作战室里一片寂静。苏晚晴最先反应过来,抓起外套就往外跑:"我现在联系疾控中心,申请紧急调用热风循环设备!陈墨,把地质模型同步到施工部,让他们立刻调整桩基设计方案!"
"等等。"程长赢叫住她,从抽屉里拿出个金属盒,"把这个交给秦院士。"盒子里是块深褐色的矿石,"这是前阵子在印尼矿场收的,热导率比普通花岗岩高30%。如果污染核心区的岩层含这种矿石,升温效率会更高。"
苏晚晴接过盒子时,指尖碰到他掌心的薄茧——那是前世他在工地搬钢筋磨出来的。此刻这层茧磨得她心口发疼,却又让她无比安心。
疫情现场的消毒水味刺得人睁不开眼。程长赢站在隔离带外,看着工人们被有序转移到临时板房。穿防护服的护士推着治疗车经过,他瞥见病历本上的诊断栏——"急性类鼻疽肺炎",喉结动了动。
"程总。"秦院士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院士摘下护目镜,眼尾的皱纹里还沾着汗,"你那个地热方案,我找了三个地质所的老伙计验证过,理论上完全可行。"他拍了拍程长赢的肩,"但有个风险——如果桩基施工时扰动地层,可能引发局部地热异常。"
"我知道。"程长赢望着正在搭建的板房,"但比起停工造成的百亿损失,这点风险值得赌。"他顿了顿,"秦老,帮我个忙——把污染核心区的岩层样本送去做微量元素分析,重点查钍、铀含量。"
秦院士挑眉:"你想测放射性?"
"如果岩层本身有天然辐射,"程长赢的目光投向地下,"或许能解释为什么类鼻疽菌能在深层存活——高辐射环境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竞争,让它们成为优势菌群。"他转身时,口罩下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到时候,我们不仅能灭活病菌,还能给'方舟'计划的密封底板增加天然防辐射层。"
深夜的作战室里,陈墨的全息屏突然亮起刺目的红光。"老板!吴明远的定位找到了!"他调出监控画面,画面里是个废弃的矿洞,几个黑衣人正把担架抬进越野车,"坐标在邻省铅锌矿区,监控拍到吴总被抬上车时,右手攥着个金属盒。"
程长赢的呼吸一滞。前世吴明远就是在调查红星化工厂时失踪的,三天后在长江里发现了他的尸体,身上所有电子设备都被销毁。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走,苏晚晴追上来时,他已经坐进了停在楼下的防弹车。
"联系当地警方,"他对司机说,"用长赢公益基金会的名义,以'非法采矿'为由封锁矿区。"转头看向苏晚晴,"你调取吴明远最近三个月的通话记录,重点查他提过的'老周'——前世他说过,有个退休的地质工程师掌握着红星化工厂的关键证据。"
越野车碾过夜色时,程长赢摸出手机,翻到和沈哲瀚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条消息停在三小时前:"程总,听说锦绣家园出了点小状况?要不一起吃个夜宵?我请你喝你最爱的茅台。"他盯着屏幕里的"笑脸",前世沈哲瀚就是在他喝了那杯茅台后,拿到了"方舟"计划的核心数据。
"到了。"司机刹车时,程长赢的手机突然震动。是苏晚晴发来的照片——矿洞口的岩石上,有块暗褐色的矿石,纹路和他交给秦院士的那块几乎一模一样。
夜风灌进车窗,程长赢望着远处矿区的灯火,前世记忆如潮水般退去。他摸了摸西装内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今早让技术部恢复的"掘墓人"原始帖子,还有沈哲瀚二十年来所有见不得光的交易记录。
"陈墨,"他对司机说,"掉头去码头。"
"老板?"
"沈哲瀚的私人游艇今晚靠港。"程长赢望着车窗外倒退的霓虹,眼里燃着比星河更亮的光,"我想和他聊聊,关于'方舟',关于红星化工厂,还有关于...一个即将被埋葬的秘密。"
车驶入码头时,程长赢的手机再次震动。是秦院士的语音:"小程,岩层样本分析结果出来了!除了高含量的钍,还有微量的铀-238。"老人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如果配合地热升温,这些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能让污染核心区的温度提升到60℃以上!"
程长赢挂断电话,抬头望向夜空。月亮躲在云层后,却有星星在闪。他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最是难熬,但他已经等到了拨云见日的光。
而在邻省的矿洞深处,某个被暴力破解的微型芯片,正在黑暗中沉默地等待。它的核心数据区虽然被强酸腐蚀,但在最隐蔽的扇区里,还藏着一段加密的语音记录——
"沈总,红星化工厂的地下,埋着的不是普通的化工废料...是当年核工业部遗留的放射性废料桶。您知道的,这种东西要是泄露..."
声音到这里戛然而止,但程长赢知道,这段录音,将是刺穿沈哲瀚最后一张底牌的利刃。
夜风掀起他的衣角,程长赢整了整领带,大步走向码头。这一次,他要改写所有人的命运。
"程总。"苏晚晴的声音从内线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公关部预案A已启动,'掘墓人'帖子半小时内被顶下去17次,但..."她停顿了一下,"有营销号开始带节奏,说我们贿赂删帖。"
程长赢转身,指节轻叩窗沿:"让他们把水搅得更浑。通知法务部,把三十年前城西那块地的审批档案扫描件放出去——特别是张副市长签完字后,被人在办公室'失窃'的那三页。"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当年替沈家擦屁股的张老头,上个月刚办了七十大寿寿宴。"
苏晚晴瞳孔微缩,立刻会意。长赢的情报网最擅长的,就是把尘封的旧账翻出来说给对的人听。
与此同时,陈墨的机械键盘在作战室里敲出密集的脆响。全息投影屏上,"掘墓人"的IP地址正像条滑不溜秋的鱼,在菲律宾、柬埔寨、塞舌尔的海底光缆节点间跳跃。"老板,对方用了量子加密跳板,追踪难度S级。"他推了推全息眼镜,"但有个发现——发帖时间每回都卡在长赢项目例会的整点,像是专门挑我们注意力最分散的时候。"
"是冲着'方舟'计划来的。"程长赢走到投影前,指尖划过锦绣家园地块的地质剖面图,"沈哲瀚知道,只要掀翻这个项目,长赢的资金链就得断。"他顿了顿,前世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年锦绣家园因地下水污染停工,他抵押了全部股权都没能填坑,最后被董事会联合踢出局时,沈哲瀚正坐在他曾经的办公室里,用他的马克杯喝着蓝山咖啡。
警报声骤然炸响时,程长赢的太阳穴突突直跳。赵闯撞开玻璃门的样子,像极了被猎人追赶的兔子,白衬衫前襟全是冷汗:"程总!锦绣家园工棚区...类鼻疽!二十三个工人倒下了,张工段的儿子才十七岁,在抢救室..."
"类鼻疽?"程长赢的瞳孔骤然收缩。这种主要流行于东南亚的烈性传染病,国内近十年只有云南边境报过三例。他大步冲向作战室,全息屏上的疫情分布图正闪烁红光——二十三个红点像毒刺般扎在工棚区,离核心施工区不过三百米。
"秦院士怎么说?"他抓住正在调试设备的陈墨肩膀。
"刚接完疾控中心电话。"苏晚晴递来平板,秦院士的视频通话界面里,老院士的白大褂沾着可疑的污渍,"深层地下水检测出高浓度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钻探设备搅动了地层,病菌顺着通风管道进了工棚。"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手术刀,"最麻烦的是,这种病菌在25-30℃活性最高,现在上海白天三十度,晚上二十五度——简直是培养皿。"
程长赢的手指重重按在地质图上。前世他参与过南海地热勘探项目,记得这种深层地下水层往往伴随地热异常。他快速调出锦绣家园的钻孔数据,心跳突然漏了一拍——地下800米处,地温梯度比正常值高出2.3℃。
"陈墨,"他转向正在敲代码的技术总监,"把地下300米至1000米的热导率数据调出来,我要做热传导模拟。"
"老板,这可行吗?"苏晚晴皱眉,"秦院士说常规消毒手段触及不到源头。"
"常规手段不行,我们就用非常规的。"程长赢的目光扫过墙上的"方舟"计划进度表,"桩基施工要打280根超深桩,深度正好穿透污染层。如果我们能在桩体里埋入封闭式地热交换管..."他抓起马克笔在玻璃上演算,"用桩基施工时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配合地热水的自然升温,把污染核心区的温度提到50℃以上——类鼻疽菌在55℃下十分钟就会失活。"
陈墨的键盘声突然停了。他盯着程长赢在玻璃上画的管道走向图,突然一拍桌子:"可行!桩基用的无缝钢管导热系数高,只要在每根桩的中段焊接螺旋状换热翅片,就能形成热交换网络。我做过测算,只要持续加热三个月..."
"不需要三个月。"程长赢打断他,前世记忆里的地热项目数据突然清晰起来,"深层地下水层有自然对流,我们只需要在污染核心区形成37℃以上的恒温带,病菌就会失去繁殖能力。配合地面用热风循环系统给工棚增温,双重作用下,两周内就能控制住疫情。"
作战室里一片寂静。苏晚晴最先反应过来,抓起外套就往外跑:"我现在联系疾控中心,申请紧急调用热风循环设备!陈墨,把地质模型同步到施工部,让他们立刻调整桩基设计方案!"
"等等。"程长赢叫住她,从抽屉里拿出个金属盒,"把这个交给秦院士。"盒子里是块深褐色的矿石,"这是前阵子在印尼矿场收的,热导率比普通花岗岩高30%。如果污染核心区的岩层含这种矿石,升温效率会更高。"
苏晚晴接过盒子时,指尖碰到他掌心的薄茧——那是前世他在工地搬钢筋磨出来的。此刻这层茧磨得她心口发疼,却又让她无比安心。
疫情现场的消毒水味刺得人睁不开眼。程长赢站在隔离带外,看着工人们被有序转移到临时板房。穿防护服的护士推着治疗车经过,他瞥见病历本上的诊断栏——"急性类鼻疽肺炎",喉结动了动。
"程总。"秦院士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院士摘下护目镜,眼尾的皱纹里还沾着汗,"你那个地热方案,我找了三个地质所的老伙计验证过,理论上完全可行。"他拍了拍程长赢的肩,"但有个风险——如果桩基施工时扰动地层,可能引发局部地热异常。"
"我知道。"程长赢望着正在搭建的板房,"但比起停工造成的百亿损失,这点风险值得赌。"他顿了顿,"秦老,帮我个忙——把污染核心区的岩层样本送去做微量元素分析,重点查钍、铀含量。"
秦院士挑眉:"你想测放射性?"
"如果岩层本身有天然辐射,"程长赢的目光投向地下,"或许能解释为什么类鼻疽菌能在深层存活——高辐射环境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竞争,让它们成为优势菌群。"他转身时,口罩下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到时候,我们不仅能灭活病菌,还能给'方舟'计划的密封底板增加天然防辐射层。"
深夜的作战室里,陈墨的全息屏突然亮起刺目的红光。"老板!吴明远的定位找到了!"他调出监控画面,画面里是个废弃的矿洞,几个黑衣人正把担架抬进越野车,"坐标在邻省铅锌矿区,监控拍到吴总被抬上车时,右手攥着个金属盒。"
程长赢的呼吸一滞。前世吴明远就是在调查红星化工厂时失踪的,三天后在长江里发现了他的尸体,身上所有电子设备都被销毁。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走,苏晚晴追上来时,他已经坐进了停在楼下的防弹车。
"联系当地警方,"他对司机说,"用长赢公益基金会的名义,以'非法采矿'为由封锁矿区。"转头看向苏晚晴,"你调取吴明远最近三个月的通话记录,重点查他提过的'老周'——前世他说过,有个退休的地质工程师掌握着红星化工厂的关键证据。"
越野车碾过夜色时,程长赢摸出手机,翻到和沈哲瀚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条消息停在三小时前:"程总,听说锦绣家园出了点小状况?要不一起吃个夜宵?我请你喝你最爱的茅台。"他盯着屏幕里的"笑脸",前世沈哲瀚就是在他喝了那杯茅台后,拿到了"方舟"计划的核心数据。
"到了。"司机刹车时,程长赢的手机突然震动。是苏晚晴发来的照片——矿洞口的岩石上,有块暗褐色的矿石,纹路和他交给秦院士的那块几乎一模一样。
夜风灌进车窗,程长赢望着远处矿区的灯火,前世记忆如潮水般退去。他摸了摸西装内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今早让技术部恢复的"掘墓人"原始帖子,还有沈哲瀚二十年来所有见不得光的交易记录。
"陈墨,"他对司机说,"掉头去码头。"
"老板?"
"沈哲瀚的私人游艇今晚靠港。"程长赢望着车窗外倒退的霓虹,眼里燃着比星河更亮的光,"我想和他聊聊,关于'方舟',关于红星化工厂,还有关于...一个即将被埋葬的秘密。"
车驶入码头时,程长赢的手机再次震动。是秦院士的语音:"小程,岩层样本分析结果出来了!除了高含量的钍,还有微量的铀-238。"老人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如果配合地热升温,这些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能让污染核心区的温度提升到60℃以上!"
程长赢挂断电话,抬头望向夜空。月亮躲在云层后,却有星星在闪。他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最是难熬,但他已经等到了拨云见日的光。
而在邻省的矿洞深处,某个被暴力破解的微型芯片,正在黑暗中沉默地等待。它的核心数据区虽然被强酸腐蚀,但在最隐蔽的扇区里,还藏着一段加密的语音记录——
"沈总,红星化工厂的地下,埋着的不是普通的化工废料...是当年核工业部遗留的放射性废料桶。您知道的,这种东西要是泄露..."
声音到这里戛然而止,但程长赢知道,这段录音,将是刺穿沈哲瀚最后一张底牌的利刃。
夜风掀起他的衣角,程长赢整了整领带,大步走向码头。这一次,他要改写所有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