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我们自己拿回来-《我过目不忘,炒股挣千亿很合理吧》

  网上的这些对话,很快就传到了莫迪政府眼中,他们也感到了一丝头疼。

  毕竟这个水电站看起来是真的很牛逼啊,虽然造价高昂,没有几千亿上万亿,和十年以上的时间,根本别想弄出来。

  但是就怕华国的高层真的采纳啊,如果真的被他们花大力气建出来,那绝对是威力巨大,可以扣住他们国家的命脉。

  至于这些视频是谁弄出来的,那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方阳。

  这是想给自已施压,让自已按照约定分钱呢。

  于是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虑,从莫迪政府内部传出话来,他们可以优化项目的支付款项,就是不用全部建成再给钱了,而是先给一部分钱,然后开建,建成第一期,就再给一部分钱,开始建设第二期。

  也就是说,方阳忙活了半天,还是没有能够改变莫迪政府的态度,只是把回款的方式,给优化了一下。

  听完了赵国栋的汇报,方阳差点气笑了。

  他摇了摇头,叹气道:“算了,不要为难他们了,钱进了他们的口袋,再想掏出来,确实有点困难。”

  “那我们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去给他们搞基础建设?”

  “开什么玩笑?别说我们集团根本没有类似的公司,就是有,也不可能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方阳冷笑道,“实在不行,就把这些项目转让出去吧,问问铁建、交建、电气集团他们,有没有兴趣接手这些项目。如果他们愿意接,就便宜点,把合约卖给他们吧。”

  “这,印度那边会同意吗?”

  “怎么可能不同意?他们反正都是花钱找人建设,当然想找资质过硬的,你真以为他们想要我们亲自出手啊?”

  “那好,我去问问他们几家。”

  赵国栋离开后,方阳独自坐在病房里,手指轻敲着床沿,眉头紧锁。

  越想越觉得憋屈。

  这一次他布了这么大一个局,得罪了整个华尔街,结果到头来一毛钱好处没落到?这方阳怎么可能接受?

  虽然印度政府按照协议,强制平仓了华尔街的空头资金,让他们损失了400多亿美元。但是这些钱又不是直接进了方阳的口袋,而是被印度政府以各种名义征收走了。

  天方集团在这个过程中,顶多就是保住了本金,没有亏钱而已。

  这算什么胜利?充其量就是个平局罢了。

  别说什么通过这次合作,可以拿到印度的基建项目,项目卖出去能迅速回笼几十亿资金。那都是无法保证的收益,说不定在建设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其他的变故,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方阳还是更喜欢实实在在、可以马上握在手里的利益。

  他在病房里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还有什么办法能够从这次布局中捞到好处。

  忽然,方阳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既然印度政府已经把华尔街的空头资金强制平仓了,那市场上的卖压不就消失了吗?

  没有了大规模的做空资金打压,印度股市必然会出现报复性反弹。如果这个时候继续做多,岂不是能够赚得盆满钵满?

  毕竟印度政府再怎么不讲理,也只能打击做空的资金。方阳准备做多,任何一个政府也没有理由去制裁多头,否则就真的是在逼所有的投资人离开了。

  理论上,这个计划是完全可以成功的。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怎么才能在短时间内,把印度的股市大幅拉升呢?

  单凭他们华资机构那点资金,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就算把东阳帮八大机构的资金全部加起来,也不过150亿美元。想要拉动整个印度股市,无疑是杯水车薪。

  方阳重新坐回床上,托着下巴陷入沉思。

  他需要找一个足够强力的帮手,一个既有实力又敢于冒险的疯子。

  想了好一会,方阳忽然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人选。

  那个人就是华尔街著名的“杠杆之王”——毕尔黄!

  这家伙是阿古斯资本的老板,也是整个金融界最疯狂的赌徒之一。他最擅长的就是用各种高杠杆工具,以小博大,创造奇迹。

  上一世,这个家伙就曾经用极其夸张的杠杆操作,在中概股上面掀起过惊天巨浪,最终因为杠杆过高而爆仓,但在此之前确实赚得盆满钵满。

  最关键的是,这个人够疯狂,够贪婪,只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什么风险都敢承担。

  方阳拿起手机,翻找着通讯录,很快就找到了这个存了很久、却一次都没有打过的号码。

  这是他在上次邀请对方前来做客时留下的联系方式,当时本来是为了拉升中概股留下的后手,没想到现在竟然派上了用场。

  电话拨出去后,响了几声才被接通。

  “您好,请问是方先生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外籍中年人用不太熟练的汉语问话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韩国口音。

  “是的,亲爱的毕尔黄先生,好久不见了。”方阳笑呵呵地说道,“我这边正好有一个非常不错的赚钱机会,你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下,随即传来了毕尔黄略显兴奋的声音:“哦,方先生,当然有兴趣!您知道的,我对任何能够赚钱的机会都非常感兴趣。能具体说说是什么机会吗?”

  “电话里不太方便详说,这样吧,你派个代表到东阳来,我们面谈。不过我可以先透露一点,这次的机会至少能让你赚到50亿美元以上的利润。”

  毕尔黄倒吸了一口凉气:“50亿美元?方先生,您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我从来不在金钱问题上开玩笑。”方阳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不过相应的,风险也不小。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胆量和资金,就当我没打这个电话。”

  “不不不,方先生,您误会了!”毕尔黄连忙说道,“我对风险从来不在乎,只要利润足够丰厚。我立刻安排人去东阳,什么时候方便见面?”

  “越快越好,机会稍纵即逝。”

  “好的,我明天就安排我的首席投资官飞过去,到时候我们详谈。”

  挂了电话,方阳嘴角上扬,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

  终于有机会一石二鸟了,一边收割印度的股民,把莫迪老仙赖掉的钱拿回来,一方面还能给华尔街的投行们挖个坑,让他们也跟着亏一笔钱。

  这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