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乱的脚步、焦急的低语、以及各种带着不同目的伸来的手,交织在王撵周围。
大夏医者、蒙医、萨满围聚形成的短暂空隙中,瑟日古冷那变得浑浊不堪、几乎失去焦距的双眼,艰难地捕捉到了一个身影。
那是个比许多北族勇士还要魁梧雄壮的身影——威宇将军秦双宇,或者说,是他曾亲手抱过、并为其起名“秦重”的、那个幼弱婴孩。
他站在大夏贵胄的人群边缘,坚毅的面容上,那份极力压抑却依旧从眼底深处渗出的悲痛,是这片充斥着算计、贪婪、虚伪、好奇与冷漠的草原边缘,唯一的炙热——真情。
瑟日古冷的视线,穿过人墙的缝隙,与那双隐忍含泪的眼睛对上了。
刹那间,周遭的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时间仿佛凝固。
瑟日古冷干裂的嘴角,极其微弱地、几乎不可见地向上扯动了一下。
不是对命运的嘲弄,而是……跨越了漫长岁月与沉重身份的、无声的慰藉与嘱托。
浑浊的眼底,似乎有一道微弱的光芒挣扎着闪烁了一下,随即被更深的迷雾吞噬。
迷雾挟着幻影般的画面,从五十多年前的光阴中纷沓而来…
…
浓烟滚滚,烈焰贪婪地舔舐着木梁与幔帐,发出噼啪的爆响。
灼热的空气令人窒息。
一个身着代表太子身份的玄色华服身影,站在熊熊烈火中央。
年轻的面容上,是疯狂之后的极致平静,眼神空洞绝望,只映照着跳跃的火光。
四面八方传来的喊杀声、兵戈撞击声如同丧钟般隐隐可闻。
他手中紧握着一卷星图,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天命已倾…两族血海深仇,非人力可挽…孤欲强改气运……却提前召来如此大祸…无颜苟活于这天地…父亲…孩儿…随您一道归天了……”
他闭上眼,张开双臂,任由炽热的火舌卷上衣袖,灼痛皮肤。
浓烟呛入肺腑,意识逐渐模糊。
然而…
预想中的永恒黑暗并未降临。
一阵刺骨的冰凉将他激醒!
剧烈的咳嗽撕扯着他的喉咙,猛地睁开眼!
眼前不再是燃烧的道场,而是京城外荒凉的山林!
冷月如钩,寒露沾衣。
他浑身湿透,躺在冰冷的溪水边,仿佛刚从一场噩梦中被强行拖出。
未及细想这诡异的重生,一阵急促而沉重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伴随着粗重的喘息。
一匹浑身浴血、口吐白沫的战马驮着一个同样满身血污、甲胄破碎的将领,从树林中疾驰而出,恰好冲到他面前。
那将领已是强弩之末,看到瑟日古冷的瞬间,先是一惊,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太子殿下?!”
他滚鞍下马,踉跄着跪倒在瑟日古冷脚下,筋疲力尽的手颤抖着,却急切的解开身上绑缚的绳索,接着将怀中厚厚毛毡遮盖的包袱托起!
那是一个,穿着他司空见惯的尊贵皇子衣饰,却显然受惊过度、只记得死死憋住声响的孩童!
将领声音嘶哑,带着与殊死搏斗后的滔天恨意!他将全部期望托付:“苍天…佑我圣族血脉不绝!此乃…陛下幼子波儿只斤·巴尔特!求殿下护佑,为皇帝陛下…多留一条血脉!”
沾满鲜血的大手将孩童,塞进瑟日古冷怀里!
瑟日古冷如遭雷击,低头看着怀中大约五、六岁的孩童——稚嫩而有些陌生的脸庞,却又有着让他心生亲近之感的同族轮廓。
巨大的悲恸、亡国的绝望之中,赫然又多了一股更沉重的、源自血脉的使命,父皇的幼子,他的幼弟……父皇这一支的血脉……
“殿下向北去!吾去再最后酣战一番,也为殿下们阻上一阻!”将领嘶吼着,仿佛燃烧了最后的灵魂!化作一腔焚天的战意,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再次冲进山林!冲向那喧嚣逼近的追兵!
瑟日古冷立刻背起眼眸中深深印着这一幕的幼弟巴尔特,凭借着对京城周边地形的熟悉和自囚于司天监拜天观中学到的观星辨位之术,开始了艰难的北行。
草原!回到祖先的怀抱,积蓄力量!
然而,通往北方的所有要道,都已被褚垣的军队或依附新朝的豪强布下了天罗地网。
追兵如跗骨之蛆,陷阱无处不在。
他带着幼弟东躲西藏,几度死里逃生,幼弟巴尔特在颠沛流离中高烧不退,气息奄奄。
可还是穷途末路,他们即将被一队凶悍的骑兵围杀于一片密林边缘…
瑟日古冷抱着昏迷的幼弟,背靠大树,绝望地握紧了已然折断的刀——
千钧一发之时,一个天命之年的人带来了天命,身着儒人襕的衫身影从林中策马而出,身后跟着数十名孔武有力的家丁。
来人正是曾投效于他门下,曾宣誓辅佐他除尽人间地狱“菜人市”的岳文山!那位以“经世致用”之才着称的大儒!
岳文山声音复杂,带着无尽的愧疚,也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对追兵下令:“住手!是自己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喝止了即将放箭的追兵头领,追兵显然认得这位褚垣倚重的治世大儒,追兵依言退下。
岳文山目光扫过瑟日古冷怀中病重的幼童和他自己满身的狼狈,眼中痛色一闪,随即转为一种沉痛的决绝!
“殿下,北方…去不得了!褚垣布下了死局,就是要断绝境内波儿只斤血脉!”
岳文山翻身下马,走到瑟日古冷面前,屈膝跪地,俯首深深叩拜,语气沉重:“臣…愧对殿下知遇之恩!当年献策‘以汉制汉’,本欲缓和两族,却被褚垣那奸贼利用,成了倾覆元国的导索……此罪,万死难赎!”
瑟日古冷目光冰冷,充满恨意与警惕,紧抱幼弟后退一步:“岳文山!你背叛了孤!又何必再来惺惺作态?!难道想敲骨吸髓?孤宁可一死,也不会再让你得逞!”
“臣绝无此心!”
岳文山跪坐直起身,眼神愧疚却异常坚定:“殿下早已看清朝野间势同水火的格局,根基已毁,大厦将倾,非人力可改!事已至此,不若破而重立!再谋天下太平!”
“哈哈哈哈?破而重立?”瑟日古冷大笑着,泪水却溢出眼眶,讥讽道:“破而重立的国,是我族的国吗?天下太平?这天下可还有我族人的容身之地?!”
愧疚的大儒一时哑口无言,只能咬牙从齿缝中勉强挤出承诺:“殿下的意志和宏图,臣必会在新朝发扬流传,不以种族分高低,并……荡灭除尽那菜人市…”
自嘲的笑声和泪水一同颤抖,瑟日古冷声音如同梦呓:“呵呵…菜人市……”那曾是他立志铲除的噩梦根源。
“意志流传,血脉不绝,不可谓永存?!”耳听远处又有躁动,岳文山急切再劝:“殿下若意气用事,只会让陛下的血脉都葬送在此!看看这孩子!他还能撑多久?!”
他指着瑟日古冷怀中气息微弱的巴尔特。“褚垣已下令赶尽杀绝,可是臣……想赎罪,也想保这天下少些杀戮!请随臣去西南!那里山高路远,夏朝新立,鞭长莫及!有逃乱的各族遗民聚集,易于藏身!臣以性命担保,护送殿下们安全抵达!”
瑟日古冷看着怀中幼弟因高烧而痛苦抽搐的小脸,感受着他滚烫的体温,再看看岳文山身后那些听命的家丁,以及远处虎视眈眈的追兵……
无尽的屈辱感,和别无选择的无力感淹没了他。
他贵为太子,却要接受这导致国破家亡的“叛臣”的“恩惠”与胁迫!可为了幼弟…为了给父皇留下血脉…
目眦欲裂,牙齿几乎咬碎,他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字:“…走!”
在岳文山势力的秘密“护送”,或者说押送下,他们历经艰辛,终于抵达西南之地。
岳文山恭请他们住进一处岳家停业多年的书院,但瑟日古冷拒绝了,抱着幼弟毅然走进了茫茫山野之中。
岳文山留下了一些钱粮和几个忠仆,还留下一个才华平平但心志坚定的学生柳童生以便通信——岳文山并未透露瑟日古冷的具体身份,只说是落难的北族好友,便带着深深的愧疚与复杂的心情离开了。
瑟日古冷无视了那些如影随形的人,在一处合适的池塘边搭起农舍,隐姓埋名,独自抚养幼弟巴尔特长大。
他教导弟弟武艺、两族的语言、文字、习俗、所有的知识。至于那血海深仇与前朝旧事,六岁的巴尔特早已将那份惨烈刻在了脑海深处。
当巴尔特长成十来岁的少年时,这片山野已聚集了许多同样逃荒的百姓,他们自觉地、与岳文山安排的人一样,在池塘另一边建设家园,渐渐形成一座山村。
而某日,一个被绑缚着带来的女孩,引起了瑟日古冷的注意……
那关于菜人市的噩梦,终究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菜人市里最常见的,便是一些被绑去的女子……
瑟日古冷出手救下了她,与弟弟一同抚养。
时光荏苒,弟弟和女孩都到了十七岁,相处和睦。瑟日古冷自然担起了家长的责任,为他们筹备婚事。
分别与两人谈话。早已倾心于女孩的巴尔特欣喜同意…
倒是那女孩的反应,让他怔愣了许久。
当他问:“你愿意嫁入波儿只斤家吗?”
女孩有些羞涩地抬眼看向他,轻声说:“愿意的。”
他当即明白女孩会错了意,于是直言再问:“你愿意与巴尔特结为夫妻吗?”
女孩的脸瞬间失了血色,随即却满是心疼地问:“那您呢?要一直孤身一人吗?”
农舍新修了一遍,为巴尔特和女孩准备新房。女孩最终还是选择了嫁入这个家,即便不是嫁给他…
巴尔特新婚一年后,妻子诞下了一个孩子。巴尔特立刻将襁褓中的新生婴儿抱给他看,请他起名。
他望着满是新生气息的稚嫩婴儿,沉默了许久。
他们刻意与村民隔绝,以至于至今无人知晓他们的姓氏。可这样封闭的人生,无法永远延续下去……
于是,他为新生儿改了姓——姓“秦”。岳文山曾来信,提及愿将家中孙女许配他家,延续血脉——岳家与秦家有世仇,不通婚——“秦”字,便由此而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名,他起的是“重”,重要的重,寓意这是家族重要的血脉延续。
但弟弟巴尔特却有不同的理解,坚持要唤之为“重”,破灭重立的重。
天道无常,不久后,秦重满月,却突发高烧,令他心急如焚。
这突如其来的病痛,也勾起了他深藏心底的、荒谬却无比真实的恐惧……
沾染天机之人,多半难逃“五弊三缺”的天罚。他在天机测算上天赋异禀,早年便能窥见国运轨迹。是否,正是因为他沾染天机,才招致国运逆转、家破人亡的惨祸?!那深埋的懊悔从未平息,此刻更因亲侄的病危而翻江倒海!
他寻遍草药,用尽方法,总算从鬼门关抢回了这脆弱的幼婴。
紧接着,他不顾巴尔特夫妇的苦苦挽留:“大哥!别走!留下吧!您十几年都没碰那些了!肯定没关系的!”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他漫无目的地游荡,仿佛卸下了重担,又似失去了所有归依。
岳文山听闻他的动向,匆匆赶回西南,出现在他面前,依然以面对主公的姿态大礼参拜,将这些年,遵照他昔日意志——废除种族歧视、铲除菜人市等——在新朝推行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密密麻麻写在一张卷轴上,恭敬奉上……
他知道这是岳文山的赎罪,但这份迟来的“功绩”在国破家亡的惨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他对岳文山的怨恨并未消减,只是十几年的时光让它沉淀在心底,不再显露于表面。
他跟着岳文山走进那处早已翻修一新、仿佛一直在等待他到来的书院山庄。抬头看到门楣上那泛着新漆光泽的牌匾:“和光书院…”
“‘和其光、同其尘’…是对我说的吗?”他问道。
“非是如此…”岳文山低头陈述,“先祖曾因不屑同流合污而遭奸人所害…老臣敬先祖之顶天立地,却也常想,若能和光同尘,或更能有所作为,将精忠之心与报国之行,分开来看…”
他笑了笑,转头问:“你听说我为侄儿改姓为‘秦’了?”
岳文山沉默颔首。
他在和光书院又住了些年,岳文山以告老还乡之名向褚垣辞官,在书院伺奉着他,直至无疾而终。
在奔丧的岳家人和夏朝官员抵达之前,他凭着岳文山生前的默许,悄然离开了和光书院。
漫无目的地走着,在一处近乎天成的圆形土坪旁停下脚步。他走向一旁与东山村后山颇为相似的矮山,寻了处僻静之地,用双手,一石一木地垒起了一座极其简陋的“拜天观”。
他穿上道袍,并非为信仰,而是恍然彻悟:波儿只斤·瑟日古冷的那一世早已终结。这条残存的性命,已不属自己所有。他是被上天留下、注定要朝拜观天的囚徒…一个被天道圈养的修道之人。
他放下了所有执念,专心修道观天,并不为巴尔特一家起卦问卜,仿佛斩断了尘世间的一切因果。
直到……那个倔强的少年一路跪拜着,来到拜天观。
他从少年脸上那三道狰狞的爪痕中,看到了弟弟巴尔特的死讯……更清晰地窥见了这个少年——秦重的孩子秦烈——九年后的死劫……
喜欢千金不换:寡妇带娃王爷求二嫁
大夏医者、蒙医、萨满围聚形成的短暂空隙中,瑟日古冷那变得浑浊不堪、几乎失去焦距的双眼,艰难地捕捉到了一个身影。
那是个比许多北族勇士还要魁梧雄壮的身影——威宇将军秦双宇,或者说,是他曾亲手抱过、并为其起名“秦重”的、那个幼弱婴孩。
他站在大夏贵胄的人群边缘,坚毅的面容上,那份极力压抑却依旧从眼底深处渗出的悲痛,是这片充斥着算计、贪婪、虚伪、好奇与冷漠的草原边缘,唯一的炙热——真情。
瑟日古冷的视线,穿过人墙的缝隙,与那双隐忍含泪的眼睛对上了。
刹那间,周遭的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时间仿佛凝固。
瑟日古冷干裂的嘴角,极其微弱地、几乎不可见地向上扯动了一下。
不是对命运的嘲弄,而是……跨越了漫长岁月与沉重身份的、无声的慰藉与嘱托。
浑浊的眼底,似乎有一道微弱的光芒挣扎着闪烁了一下,随即被更深的迷雾吞噬。
迷雾挟着幻影般的画面,从五十多年前的光阴中纷沓而来…
…
浓烟滚滚,烈焰贪婪地舔舐着木梁与幔帐,发出噼啪的爆响。
灼热的空气令人窒息。
一个身着代表太子身份的玄色华服身影,站在熊熊烈火中央。
年轻的面容上,是疯狂之后的极致平静,眼神空洞绝望,只映照着跳跃的火光。
四面八方传来的喊杀声、兵戈撞击声如同丧钟般隐隐可闻。
他手中紧握着一卷星图,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天命已倾…两族血海深仇,非人力可挽…孤欲强改气运……却提前召来如此大祸…无颜苟活于这天地…父亲…孩儿…随您一道归天了……”
他闭上眼,张开双臂,任由炽热的火舌卷上衣袖,灼痛皮肤。
浓烟呛入肺腑,意识逐渐模糊。
然而…
预想中的永恒黑暗并未降临。
一阵刺骨的冰凉将他激醒!
剧烈的咳嗽撕扯着他的喉咙,猛地睁开眼!
眼前不再是燃烧的道场,而是京城外荒凉的山林!
冷月如钩,寒露沾衣。
他浑身湿透,躺在冰冷的溪水边,仿佛刚从一场噩梦中被强行拖出。
未及细想这诡异的重生,一阵急促而沉重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伴随着粗重的喘息。
一匹浑身浴血、口吐白沫的战马驮着一个同样满身血污、甲胄破碎的将领,从树林中疾驰而出,恰好冲到他面前。
那将领已是强弩之末,看到瑟日古冷的瞬间,先是一惊,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太子殿下?!”
他滚鞍下马,踉跄着跪倒在瑟日古冷脚下,筋疲力尽的手颤抖着,却急切的解开身上绑缚的绳索,接着将怀中厚厚毛毡遮盖的包袱托起!
那是一个,穿着他司空见惯的尊贵皇子衣饰,却显然受惊过度、只记得死死憋住声响的孩童!
将领声音嘶哑,带着与殊死搏斗后的滔天恨意!他将全部期望托付:“苍天…佑我圣族血脉不绝!此乃…陛下幼子波儿只斤·巴尔特!求殿下护佑,为皇帝陛下…多留一条血脉!”
沾满鲜血的大手将孩童,塞进瑟日古冷怀里!
瑟日古冷如遭雷击,低头看着怀中大约五、六岁的孩童——稚嫩而有些陌生的脸庞,却又有着让他心生亲近之感的同族轮廓。
巨大的悲恸、亡国的绝望之中,赫然又多了一股更沉重的、源自血脉的使命,父皇的幼子,他的幼弟……父皇这一支的血脉……
“殿下向北去!吾去再最后酣战一番,也为殿下们阻上一阻!”将领嘶吼着,仿佛燃烧了最后的灵魂!化作一腔焚天的战意,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再次冲进山林!冲向那喧嚣逼近的追兵!
瑟日古冷立刻背起眼眸中深深印着这一幕的幼弟巴尔特,凭借着对京城周边地形的熟悉和自囚于司天监拜天观中学到的观星辨位之术,开始了艰难的北行。
草原!回到祖先的怀抱,积蓄力量!
然而,通往北方的所有要道,都已被褚垣的军队或依附新朝的豪强布下了天罗地网。
追兵如跗骨之蛆,陷阱无处不在。
他带着幼弟东躲西藏,几度死里逃生,幼弟巴尔特在颠沛流离中高烧不退,气息奄奄。
可还是穷途末路,他们即将被一队凶悍的骑兵围杀于一片密林边缘…
瑟日古冷抱着昏迷的幼弟,背靠大树,绝望地握紧了已然折断的刀——
千钧一发之时,一个天命之年的人带来了天命,身着儒人襕的衫身影从林中策马而出,身后跟着数十名孔武有力的家丁。
来人正是曾投效于他门下,曾宣誓辅佐他除尽人间地狱“菜人市”的岳文山!那位以“经世致用”之才着称的大儒!
岳文山声音复杂,带着无尽的愧疚,也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对追兵下令:“住手!是自己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喝止了即将放箭的追兵头领,追兵显然认得这位褚垣倚重的治世大儒,追兵依言退下。
岳文山目光扫过瑟日古冷怀中病重的幼童和他自己满身的狼狈,眼中痛色一闪,随即转为一种沉痛的决绝!
“殿下,北方…去不得了!褚垣布下了死局,就是要断绝境内波儿只斤血脉!”
岳文山翻身下马,走到瑟日古冷面前,屈膝跪地,俯首深深叩拜,语气沉重:“臣…愧对殿下知遇之恩!当年献策‘以汉制汉’,本欲缓和两族,却被褚垣那奸贼利用,成了倾覆元国的导索……此罪,万死难赎!”
瑟日古冷目光冰冷,充满恨意与警惕,紧抱幼弟后退一步:“岳文山!你背叛了孤!又何必再来惺惺作态?!难道想敲骨吸髓?孤宁可一死,也不会再让你得逞!”
“臣绝无此心!”
岳文山跪坐直起身,眼神愧疚却异常坚定:“殿下早已看清朝野间势同水火的格局,根基已毁,大厦将倾,非人力可改!事已至此,不若破而重立!再谋天下太平!”
“哈哈哈哈?破而重立?”瑟日古冷大笑着,泪水却溢出眼眶,讥讽道:“破而重立的国,是我族的国吗?天下太平?这天下可还有我族人的容身之地?!”
愧疚的大儒一时哑口无言,只能咬牙从齿缝中勉强挤出承诺:“殿下的意志和宏图,臣必会在新朝发扬流传,不以种族分高低,并……荡灭除尽那菜人市…”
自嘲的笑声和泪水一同颤抖,瑟日古冷声音如同梦呓:“呵呵…菜人市……”那曾是他立志铲除的噩梦根源。
“意志流传,血脉不绝,不可谓永存?!”耳听远处又有躁动,岳文山急切再劝:“殿下若意气用事,只会让陛下的血脉都葬送在此!看看这孩子!他还能撑多久?!”
他指着瑟日古冷怀中气息微弱的巴尔特。“褚垣已下令赶尽杀绝,可是臣……想赎罪,也想保这天下少些杀戮!请随臣去西南!那里山高路远,夏朝新立,鞭长莫及!有逃乱的各族遗民聚集,易于藏身!臣以性命担保,护送殿下们安全抵达!”
瑟日古冷看着怀中幼弟因高烧而痛苦抽搐的小脸,感受着他滚烫的体温,再看看岳文山身后那些听命的家丁,以及远处虎视眈眈的追兵……
无尽的屈辱感,和别无选择的无力感淹没了他。
他贵为太子,却要接受这导致国破家亡的“叛臣”的“恩惠”与胁迫!可为了幼弟…为了给父皇留下血脉…
目眦欲裂,牙齿几乎咬碎,他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字:“…走!”
在岳文山势力的秘密“护送”,或者说押送下,他们历经艰辛,终于抵达西南之地。
岳文山恭请他们住进一处岳家停业多年的书院,但瑟日古冷拒绝了,抱着幼弟毅然走进了茫茫山野之中。
岳文山留下了一些钱粮和几个忠仆,还留下一个才华平平但心志坚定的学生柳童生以便通信——岳文山并未透露瑟日古冷的具体身份,只说是落难的北族好友,便带着深深的愧疚与复杂的心情离开了。
瑟日古冷无视了那些如影随形的人,在一处合适的池塘边搭起农舍,隐姓埋名,独自抚养幼弟巴尔特长大。
他教导弟弟武艺、两族的语言、文字、习俗、所有的知识。至于那血海深仇与前朝旧事,六岁的巴尔特早已将那份惨烈刻在了脑海深处。
当巴尔特长成十来岁的少年时,这片山野已聚集了许多同样逃荒的百姓,他们自觉地、与岳文山安排的人一样,在池塘另一边建设家园,渐渐形成一座山村。
而某日,一个被绑缚着带来的女孩,引起了瑟日古冷的注意……
那关于菜人市的噩梦,终究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菜人市里最常见的,便是一些被绑去的女子……
瑟日古冷出手救下了她,与弟弟一同抚养。
时光荏苒,弟弟和女孩都到了十七岁,相处和睦。瑟日古冷自然担起了家长的责任,为他们筹备婚事。
分别与两人谈话。早已倾心于女孩的巴尔特欣喜同意…
倒是那女孩的反应,让他怔愣了许久。
当他问:“你愿意嫁入波儿只斤家吗?”
女孩有些羞涩地抬眼看向他,轻声说:“愿意的。”
他当即明白女孩会错了意,于是直言再问:“你愿意与巴尔特结为夫妻吗?”
女孩的脸瞬间失了血色,随即却满是心疼地问:“那您呢?要一直孤身一人吗?”
农舍新修了一遍,为巴尔特和女孩准备新房。女孩最终还是选择了嫁入这个家,即便不是嫁给他…
巴尔特新婚一年后,妻子诞下了一个孩子。巴尔特立刻将襁褓中的新生婴儿抱给他看,请他起名。
他望着满是新生气息的稚嫩婴儿,沉默了许久。
他们刻意与村民隔绝,以至于至今无人知晓他们的姓氏。可这样封闭的人生,无法永远延续下去……
于是,他为新生儿改了姓——姓“秦”。岳文山曾来信,提及愿将家中孙女许配他家,延续血脉——岳家与秦家有世仇,不通婚——“秦”字,便由此而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名,他起的是“重”,重要的重,寓意这是家族重要的血脉延续。
但弟弟巴尔特却有不同的理解,坚持要唤之为“重”,破灭重立的重。
天道无常,不久后,秦重满月,却突发高烧,令他心急如焚。
这突如其来的病痛,也勾起了他深藏心底的、荒谬却无比真实的恐惧……
沾染天机之人,多半难逃“五弊三缺”的天罚。他在天机测算上天赋异禀,早年便能窥见国运轨迹。是否,正是因为他沾染天机,才招致国运逆转、家破人亡的惨祸?!那深埋的懊悔从未平息,此刻更因亲侄的病危而翻江倒海!
他寻遍草药,用尽方法,总算从鬼门关抢回了这脆弱的幼婴。
紧接着,他不顾巴尔特夫妇的苦苦挽留:“大哥!别走!留下吧!您十几年都没碰那些了!肯定没关系的!”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他漫无目的地游荡,仿佛卸下了重担,又似失去了所有归依。
岳文山听闻他的动向,匆匆赶回西南,出现在他面前,依然以面对主公的姿态大礼参拜,将这些年,遵照他昔日意志——废除种族歧视、铲除菜人市等——在新朝推行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密密麻麻写在一张卷轴上,恭敬奉上……
他知道这是岳文山的赎罪,但这份迟来的“功绩”在国破家亡的惨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他对岳文山的怨恨并未消减,只是十几年的时光让它沉淀在心底,不再显露于表面。
他跟着岳文山走进那处早已翻修一新、仿佛一直在等待他到来的书院山庄。抬头看到门楣上那泛着新漆光泽的牌匾:“和光书院…”
“‘和其光、同其尘’…是对我说的吗?”他问道。
“非是如此…”岳文山低头陈述,“先祖曾因不屑同流合污而遭奸人所害…老臣敬先祖之顶天立地,却也常想,若能和光同尘,或更能有所作为,将精忠之心与报国之行,分开来看…”
他笑了笑,转头问:“你听说我为侄儿改姓为‘秦’了?”
岳文山沉默颔首。
他在和光书院又住了些年,岳文山以告老还乡之名向褚垣辞官,在书院伺奉着他,直至无疾而终。
在奔丧的岳家人和夏朝官员抵达之前,他凭着岳文山生前的默许,悄然离开了和光书院。
漫无目的地走着,在一处近乎天成的圆形土坪旁停下脚步。他走向一旁与东山村后山颇为相似的矮山,寻了处僻静之地,用双手,一石一木地垒起了一座极其简陋的“拜天观”。
他穿上道袍,并非为信仰,而是恍然彻悟:波儿只斤·瑟日古冷的那一世早已终结。这条残存的性命,已不属自己所有。他是被上天留下、注定要朝拜观天的囚徒…一个被天道圈养的修道之人。
他放下了所有执念,专心修道观天,并不为巴尔特一家起卦问卜,仿佛斩断了尘世间的一切因果。
直到……那个倔强的少年一路跪拜着,来到拜天观。
他从少年脸上那三道狰狞的爪痕中,看到了弟弟巴尔特的死讯……更清晰地窥见了这个少年——秦重的孩子秦烈——九年后的死劫……
喜欢千金不换:寡妇带娃王爷求二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