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美芹十论
辛弃疾为什么不兴奋不开心呢?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大家想想,苏轼当时写完这首密州出猎之后,发生了什么?”
“额,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然后被冤杀!”
“卧槽,不会吧!现在的皇帝已经不是完颜狗了啊,换了皇帝不可能还做这种事吧?”
“就是,如果再召回,那这个孝宗皇帝从一开始就不会北伐了,这不多此一举吗?”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金牌召回这事估计不会,但能不能打过,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韩复来看着评论,心中也忍不住叹息。
是的,打不过啊……
第二天一大早,韩复来就起来码字了。
【北伐轰轰烈烈。】
【五月十六日,北伐大将李显忠攻破宿州城,驻守宿州。】
【宋朝北伐,金国也收到了消息,完颜雍命金国大将纥石烈志宁率十万精兵南下。】
【五月二十五日,十万金军兵临宿州城下。】
【邵宏渊嫉妒李显忠之功,拒绝配合守城,甚至散布谣言,动摇军心。】
【李显忠苦战无援,二十八日,宋军溃退。】
【退至符离,遭金军骑兵追杀,伤亡数万,粮械尽失。】
【西路军那边,主要目的是牵制陕西的金军,未获得孝宗全力支持,粮草器械不足,行动迟缓,呈观望状态。】
【符离大败,朝廷大惊。】
【六月,孝宗紧急命令各军撤回淮河以南,放弃全部战果。】
【金军趁势南下,威胁淮甸。】
【轰轰烈烈的北伐,仅仅持续了两个月就潦草结束。】
【金军屯兵淮河,作势南攻。】
【宋朝廷只能再度议和。】
【宰相张浚,作为此次北伐的总指挥,立即上表请罪。孝宗宽慰:胜败乃兵家常事。】
【一个月后,主和派汤思退等人攻讦张浚,孝宗慢慢动摇。】
【七月底,张浚罢相,改任福州观察使。】
【同时,张思退再度复相,主持议和事务。】
【次年,张浚再次被贬居永州,途中忧愤成疾,最终病逝与衡州。】
【临终前,张浚感慨万千,泪流满脸,手书:“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
【同年冬,宋朝廷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宋朝割让海州、泗州、唐州、邓州、商州、秦州给金国,并改称金国皇帝为“叔”。】
【又次年,宋孝宗改元乾道。】
【而在江阴军的辛弃疾,听闻北伐失败,割地求和,心中虽然早有预料,但仍气愤满腔。】
【气愤无用,便继续苦心钻研北伐之法,破金之术。】
【乾道元年,辛弃疾终于写完了他的北伐抗金战略——《美芹十论》。】
【《美芹十论》共有十篇。】
【一为审势,分析敌我形势:金人虽有夷狄之强,而中国之弱未遽如晋、宋之季也。二为察情,洞察金国内部矛盾:虏人之地,东薄于海,西控于夏,南抵于淮,北极于蒙,四分五裂之势也。三为观衅,寻找金国弱点:乘其弊而击之,此万全之计也。四为自治,宋朝自我改革:兵不强,国不富,而欲侥幸于一胜,非臣所知也。五为守淮,淮河防御策略:淮者,江之蔽也…弃淮不守,是谓无江。六为屯田,边境军垦:使兵有所耕,农有所战。七为致勇,激励士气:将帅不勇,与无将同。八为防微,预防内部分裂:内寇不除,何以攘外?九为久任,长期任用将领:兵无常帅,帅无常兵,此败道也。十为详战,具体作战计划:先取山东,次河北,终收幽燕。】
【《美芹十论》系统论述抗金方略,核心思想乃是无欲速,审先后,能任败,反对冒进,主张持久战。】
【乾道元年这一年,汤思退已病逝,宰相由主战派陈俊卿担任。】
【这日,范邦彦遣人下帖,邀请辛弃疾赴宴。】
【辛弃疾把范邦彦视作师友,自然欣然赴约。】
【到了范家府邸,范邦彦热情接待了辛弃疾。北伐失败的悲痛已消散不少,两人兴致不浅。】
【酒过三巡,范邦彦也没说此次宴请的重点,辛弃疾便问道:“子美兄,我上书的《美芹十论》,你有和高见?”】
【范邦彦笑道:“幼安你的《美芹十论》老夫也看过了,真乃北伐珍宝。”】
【辛弃疾不由坐正了身子,激动道:“子美兄也觉得我所先十策对北伐有所裨益?”】
【范邦彦在靖康之前当了宋朝几年的官,又在金国当了快二十年的官,并且他学问渊博,见解独到,能得到他的肯定,辛弃疾心中大定。】
【范邦彦笑道:“岂止是有所裨益,若真能全依十策执行,二十年内,北伐必然功成。”】
【辛弃疾激动道:“现今陛下圣明,陈相执政,那北伐便指日可待!”】
【“哎……”范邦彦笑着感叹一声,道:“幼安,你的十策,都是好策,妙策,但朝廷不一定会用的。”】
【辛弃疾疑惑道:“就因为我是归正人的原因吗?朝廷可以选用其他将帅统兵牧州啊,我哪怕做一名马前卒亦可。”】
【范邦彦道:“我知道幼安你一心北伐,绝无私心。但是……朝廷的那些官老爷,可不像你一样,没有私心。不说其他,就你十策中的自治改革,这就不知道会侵害多少豪强的利益。久任更是毫无可能。”】
【辛弃疾也知道宋朝的历史,道:“将军久任,节帅更换,并无乱祸可能啊。”】
【范邦彦摇摇头道:“他们怕。哪怕只有一丝丝的可能,都不会去冒这个险的。”】
【辛弃疾长叹一声。】
【范邦彦又道:“幼安也不必失落,只要守淮、防微两策做到,便能保得朝廷安稳,假以时日,只待天时到,便可破黄龙。”】
【辛弃疾也不是那种伤春悲秋的人,想通此节,便不再失落。】
【两人又喝了片刻,范邦彦忽然叫道:“芸娘,来拜见辛公子。”】
【从后院走出一个妙龄女子,年芳十六,身边跟着一个丫鬟。】
【女子走到前来,行了礼,脆声道:“父亲,辛公子。”】
【辛弃疾都懵了:“这……”】
【范邦彦又道:“这是小女芸娘,幼安你来我府上多次,还未见过。芸娘,给为父斟酒,给辛公子也斟酒。”】
【辛弃疾连忙起身。】
【芸娘斟了酒,又行了礼告了声罪,便退了出去。】
【辛弃疾回去的路上,想了一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辛弃疾为什么不兴奋不开心呢?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大家想想,苏轼当时写完这首密州出猎之后,发生了什么?”
“额,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然后被冤杀!”
“卧槽,不会吧!现在的皇帝已经不是完颜狗了啊,换了皇帝不可能还做这种事吧?”
“就是,如果再召回,那这个孝宗皇帝从一开始就不会北伐了,这不多此一举吗?”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金牌召回这事估计不会,但能不能打过,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韩复来看着评论,心中也忍不住叹息。
是的,打不过啊……
第二天一大早,韩复来就起来码字了。
【北伐轰轰烈烈。】
【五月十六日,北伐大将李显忠攻破宿州城,驻守宿州。】
【宋朝北伐,金国也收到了消息,完颜雍命金国大将纥石烈志宁率十万精兵南下。】
【五月二十五日,十万金军兵临宿州城下。】
【邵宏渊嫉妒李显忠之功,拒绝配合守城,甚至散布谣言,动摇军心。】
【李显忠苦战无援,二十八日,宋军溃退。】
【退至符离,遭金军骑兵追杀,伤亡数万,粮械尽失。】
【西路军那边,主要目的是牵制陕西的金军,未获得孝宗全力支持,粮草器械不足,行动迟缓,呈观望状态。】
【符离大败,朝廷大惊。】
【六月,孝宗紧急命令各军撤回淮河以南,放弃全部战果。】
【金军趁势南下,威胁淮甸。】
【轰轰烈烈的北伐,仅仅持续了两个月就潦草结束。】
【金军屯兵淮河,作势南攻。】
【宋朝廷只能再度议和。】
【宰相张浚,作为此次北伐的总指挥,立即上表请罪。孝宗宽慰:胜败乃兵家常事。】
【一个月后,主和派汤思退等人攻讦张浚,孝宗慢慢动摇。】
【七月底,张浚罢相,改任福州观察使。】
【同时,张思退再度复相,主持议和事务。】
【次年,张浚再次被贬居永州,途中忧愤成疾,最终病逝与衡州。】
【临终前,张浚感慨万千,泪流满脸,手书:“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
【同年冬,宋朝廷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宋朝割让海州、泗州、唐州、邓州、商州、秦州给金国,并改称金国皇帝为“叔”。】
【又次年,宋孝宗改元乾道。】
【而在江阴军的辛弃疾,听闻北伐失败,割地求和,心中虽然早有预料,但仍气愤满腔。】
【气愤无用,便继续苦心钻研北伐之法,破金之术。】
【乾道元年,辛弃疾终于写完了他的北伐抗金战略——《美芹十论》。】
【《美芹十论》共有十篇。】
【一为审势,分析敌我形势:金人虽有夷狄之强,而中国之弱未遽如晋、宋之季也。二为察情,洞察金国内部矛盾:虏人之地,东薄于海,西控于夏,南抵于淮,北极于蒙,四分五裂之势也。三为观衅,寻找金国弱点:乘其弊而击之,此万全之计也。四为自治,宋朝自我改革:兵不强,国不富,而欲侥幸于一胜,非臣所知也。五为守淮,淮河防御策略:淮者,江之蔽也…弃淮不守,是谓无江。六为屯田,边境军垦:使兵有所耕,农有所战。七为致勇,激励士气:将帅不勇,与无将同。八为防微,预防内部分裂:内寇不除,何以攘外?九为久任,长期任用将领:兵无常帅,帅无常兵,此败道也。十为详战,具体作战计划:先取山东,次河北,终收幽燕。】
【《美芹十论》系统论述抗金方略,核心思想乃是无欲速,审先后,能任败,反对冒进,主张持久战。】
【乾道元年这一年,汤思退已病逝,宰相由主战派陈俊卿担任。】
【这日,范邦彦遣人下帖,邀请辛弃疾赴宴。】
【辛弃疾把范邦彦视作师友,自然欣然赴约。】
【到了范家府邸,范邦彦热情接待了辛弃疾。北伐失败的悲痛已消散不少,两人兴致不浅。】
【酒过三巡,范邦彦也没说此次宴请的重点,辛弃疾便问道:“子美兄,我上书的《美芹十论》,你有和高见?”】
【范邦彦笑道:“幼安你的《美芹十论》老夫也看过了,真乃北伐珍宝。”】
【辛弃疾不由坐正了身子,激动道:“子美兄也觉得我所先十策对北伐有所裨益?”】
【范邦彦在靖康之前当了宋朝几年的官,又在金国当了快二十年的官,并且他学问渊博,见解独到,能得到他的肯定,辛弃疾心中大定。】
【范邦彦笑道:“岂止是有所裨益,若真能全依十策执行,二十年内,北伐必然功成。”】
【辛弃疾激动道:“现今陛下圣明,陈相执政,那北伐便指日可待!”】
【“哎……”范邦彦笑着感叹一声,道:“幼安,你的十策,都是好策,妙策,但朝廷不一定会用的。”】
【辛弃疾疑惑道:“就因为我是归正人的原因吗?朝廷可以选用其他将帅统兵牧州啊,我哪怕做一名马前卒亦可。”】
【范邦彦道:“我知道幼安你一心北伐,绝无私心。但是……朝廷的那些官老爷,可不像你一样,没有私心。不说其他,就你十策中的自治改革,这就不知道会侵害多少豪强的利益。久任更是毫无可能。”】
【辛弃疾也知道宋朝的历史,道:“将军久任,节帅更换,并无乱祸可能啊。”】
【范邦彦摇摇头道:“他们怕。哪怕只有一丝丝的可能,都不会去冒这个险的。”】
【辛弃疾长叹一声。】
【范邦彦又道:“幼安也不必失落,只要守淮、防微两策做到,便能保得朝廷安稳,假以时日,只待天时到,便可破黄龙。”】
【辛弃疾也不是那种伤春悲秋的人,想通此节,便不再失落。】
【两人又喝了片刻,范邦彦忽然叫道:“芸娘,来拜见辛公子。”】
【从后院走出一个妙龄女子,年芳十六,身边跟着一个丫鬟。】
【女子走到前来,行了礼,脆声道:“父亲,辛公子。”】
【辛弃疾都懵了:“这……”】
【范邦彦又道:“这是小女芸娘,幼安你来我府上多次,还未见过。芸娘,给为父斟酒,给辛公子也斟酒。”】
【辛弃疾连忙起身。】
【芸娘斟了酒,又行了礼告了声罪,便退了出去。】
【辛弃疾回去的路上,想了一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