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兵临城下,刘禅投降
“诸葛亮死后,竟然有那么多后人写诗纪念啊!”
“诸葛亮这种丞相,算是文臣表率了!后世的君王们,都希望能有诸葛亮这样的臣子,而后世的臣子们,最大的目标,估计也就是能做到和诸葛丞相一样了!”
“是的,诸葛亮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喜欢呢?连曹睿死前,都夸赞诸葛亮,希望司马懿能像诸葛亮一样呢!”
“如果一个臣子,能让皇帝这么信任,能将国家治理的这么好,也能死而无憾了!”
“只可惜啊,可惜北伐没有成功!”
“是啊,太可惜了……”
“杜甫的诗又出现了,现在再读一遍,真是感慨万千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回过头来一想,真的有种想哭的冲动……”
“杜甫有了,白居易,陆游,杨万里,辛弃疾这都是谁啊?”
“不会是……以后复来大神要写的人物吧?”
“以复来大神的尿性,绝对是这样的……又在打广告!”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就说,出师表写的最好!千年难逢敌手!”
“出师表好就好在他是上给皇帝的表,文学价值先不论,实用价值直接拉满!”
“是啊,其实刘禅这个人,还是很听诸葛亮的话的,出师表里面推荐的那些官员,几乎都被重用了。只可惜,诸葛亮能推荐死后十几年用的人才,但再之后,就算是神也预测不到了。”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诸葛亮赤心照耀千古!”
“汉室未兴星已陨,长留遗恨在君臣。多希望诸葛亮能再活十二年,如果再多活十年,司马懿孙权陆逊这些人都死了,诸葛亮统一天下,简直是易如反掌啊!哎……长留遗恨啊!”
“也不知道这几个诗人都是哪个朝代的……不知道接下来复来大神会先写谁……”
……
韩复来休息了一天,才开始继续写。
三国的故事,终于迎来了结局。
上回写到,魏国令钟会邓艾领大军进攻蜀汉。
钟会一路攻城掠地,汉中几乎全被攻占。
姜维在沓中,报于刘禅未得回信,只能独自迎战。
初战姜维失利,只能和赶来救援的廖化张翼退守剑阁。
辅国大将军董厥听闻魏国大军来袭,早早就领军守住了剑阁。
双方会和,董厥道:“此关虽然可守,奈何成都无人,若被敌人所袭,大势瓦解矣!”
姜维只能劝道:“成都地势险峻,非可易取,不必忧虑。”
魏将诸葛绪因为擅自用兵,放走姜维,钟会欲将其斩首。
但诸葛绪乃是邓艾部将,钟会被劝多次,怒道:“就算是邓艾来了,不遵军令,我也要斩他。”
邓艾听到这话,也怒道:“我和他品级一般,但我久镇边疆,劳苦功高,他算个什么东西!”
邓艾之子劝道:“父亲,小不忍则乱大谋,姑且容忍一下吧。”
邓艾还是心中有气,直接跑去找钟会了。
两人见面,邓艾道:“将军现在得了汉中,乃朝廷大幸,可定策早取剑阁。”
钟会道:“你有什么高见?”
邓艾推脱了几下,才道:“可以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奇兵直取成都。围攻成都,姜维必来救援,到时候剑阁唾手可得。”
钟会道:“很棒很棒,那就你去吧,我恭候你大捷的消息!”
等邓艾走了,钟会又道:“都说邓艾有才能,我看是个庸才才对。”
众人问:“为啥这么说啊?”
钟会道:“阴平小路,都是高山峻岭,对方只要用上百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邓艾之兵就等着饿死吧。我堂堂魏国大军,只行光明正大之道。”
邓艾知道了钟会的话,也不理睬,带着几万人走阴平小路。
小路难走,一路凿山开路,搭造桥阁,每过百余里,就留下三千士兵就此扎寨。
走了月余,到了摩天岭,邓艾突然听到最前面凿山开路的士兵开始哭泣。
走上去一看,原来是到了绝壁巅崖了,没路可走了,凿也没得凿了。
前功尽弃,所以大哭。
邓艾道:“咱们走到这里,走了七百余里,过了这里便是江油,岂可半途而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带着你们到这里,若得成功,富贵共之。”
将军们道:“愿从将军之令!”
邓艾直接把所有器具兵器先丢下去,然后自已身上裹了个毡子,直接滚了下去。
将士们有样学样,又用绳索树木,终于过了摩天岭。
邓艾一路攻占了江油、涪城。
有人飞报入成都,刘禅收得消息,大惊失色。
慌忙问黄皓。
黄皓道:“假的,都是假的,这都是谣言。神婆绝对不会骗您的!”
刘禅又找神婆,神婆早不知道跑去哪里了。
这个时候,各地的表文陆续到了,刘禅这才相信。
刘禅终于开了朝会,向朝臣们问计。
朝臣们面面相觑,没人发言。
终于有人道:“这种危急关头,还得看武侯啊!武侯不在了,他儿子还在!”
遂宣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诸葛瞻来了,刘禅大哭:“邓艾兵马已屯涪城,成都危矣,求你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救救朕的狗命吧!”
诸葛瞻道:“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相报!臣愿率成都之兵,与其决一死战!”
刘禅同意。
诸葛瞻领军,其子诸葛尚为先锋。
最终,两人并非邓艾的对手。
诸葛瞻在军中冲杀,中箭落马,大呼道:“吾力竭矣,当以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
其子诸葛尚亦冲杀死于军阵中。
邓艾再攻取绵竹,直指成都。
诸葛瞻父子兵败身死,绵竹陷落,刘禅大惊,召集群臣商议。
有人说投蛮,有人说投吴。
谯周反驳道:“南蛮久反之人,必遭大祸。投吴的话……我国天子投吴,这是一辱,等魏国灭了吴国,还得再跟着投魏,又是一番侮辱。不如直接投降魏国算了,魏国必然裂土以封陛下。”
刘禅犹豫再三,无法决断。
想了一天,第二天继续议事,谯周还是那些话,说的刘禅都意动了。
忽然一人冲了出来,厉声骂道:“偷生腐儒,岂可妄议国家大事!自古以来,安有投降的天子!”
这人乃是刘禅第五子,北地王刘谌。
刘禅道:“现在大家都想着投降,救你仗血气之勇,你是想让满城流血吗?”
刘谌道:“先帝在时,从未重用谯周这等人,今他妄议国事,乃非理也!现在成都还有数万精兵,姜维大军,都在剑阁,姜维得到消息,必来救援,到时候内外夹击,可获大胜!现在岂可听腐儒之言,轻废先帝之基业!”
刘禅怒斥道:“小儿岂识天数!”
刘谌叩首哭道:“若势穷力极,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
刘禅还是不听,直接让人把刘谌拉出去。
刘谌大哭叫道:“先帝非容易创立基业,今一旦弃之,吾宁死不辱也!”
拉走了刘谌,刘禅不再犹豫了,直接投降。
降书、玉玺、文薄,都交给了邓艾。
选定吉日,君臣出降。
“诸葛亮死后,竟然有那么多后人写诗纪念啊!”
“诸葛亮这种丞相,算是文臣表率了!后世的君王们,都希望能有诸葛亮这样的臣子,而后世的臣子们,最大的目标,估计也就是能做到和诸葛丞相一样了!”
“是的,诸葛亮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喜欢呢?连曹睿死前,都夸赞诸葛亮,希望司马懿能像诸葛亮一样呢!”
“如果一个臣子,能让皇帝这么信任,能将国家治理的这么好,也能死而无憾了!”
“只可惜啊,可惜北伐没有成功!”
“是啊,太可惜了……”
“杜甫的诗又出现了,现在再读一遍,真是感慨万千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回过头来一想,真的有种想哭的冲动……”
“杜甫有了,白居易,陆游,杨万里,辛弃疾这都是谁啊?”
“不会是……以后复来大神要写的人物吧?”
“以复来大神的尿性,绝对是这样的……又在打广告!”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就说,出师表写的最好!千年难逢敌手!”
“出师表好就好在他是上给皇帝的表,文学价值先不论,实用价值直接拉满!”
“是啊,其实刘禅这个人,还是很听诸葛亮的话的,出师表里面推荐的那些官员,几乎都被重用了。只可惜,诸葛亮能推荐死后十几年用的人才,但再之后,就算是神也预测不到了。”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诸葛亮赤心照耀千古!”
“汉室未兴星已陨,长留遗恨在君臣。多希望诸葛亮能再活十二年,如果再多活十年,司马懿孙权陆逊这些人都死了,诸葛亮统一天下,简直是易如反掌啊!哎……长留遗恨啊!”
“也不知道这几个诗人都是哪个朝代的……不知道接下来复来大神会先写谁……”
……
韩复来休息了一天,才开始继续写。
三国的故事,终于迎来了结局。
上回写到,魏国令钟会邓艾领大军进攻蜀汉。
钟会一路攻城掠地,汉中几乎全被攻占。
姜维在沓中,报于刘禅未得回信,只能独自迎战。
初战姜维失利,只能和赶来救援的廖化张翼退守剑阁。
辅国大将军董厥听闻魏国大军来袭,早早就领军守住了剑阁。
双方会和,董厥道:“此关虽然可守,奈何成都无人,若被敌人所袭,大势瓦解矣!”
姜维只能劝道:“成都地势险峻,非可易取,不必忧虑。”
魏将诸葛绪因为擅自用兵,放走姜维,钟会欲将其斩首。
但诸葛绪乃是邓艾部将,钟会被劝多次,怒道:“就算是邓艾来了,不遵军令,我也要斩他。”
邓艾听到这话,也怒道:“我和他品级一般,但我久镇边疆,劳苦功高,他算个什么东西!”
邓艾之子劝道:“父亲,小不忍则乱大谋,姑且容忍一下吧。”
邓艾还是心中有气,直接跑去找钟会了。
两人见面,邓艾道:“将军现在得了汉中,乃朝廷大幸,可定策早取剑阁。”
钟会道:“你有什么高见?”
邓艾推脱了几下,才道:“可以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奇兵直取成都。围攻成都,姜维必来救援,到时候剑阁唾手可得。”
钟会道:“很棒很棒,那就你去吧,我恭候你大捷的消息!”
等邓艾走了,钟会又道:“都说邓艾有才能,我看是个庸才才对。”
众人问:“为啥这么说啊?”
钟会道:“阴平小路,都是高山峻岭,对方只要用上百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邓艾之兵就等着饿死吧。我堂堂魏国大军,只行光明正大之道。”
邓艾知道了钟会的话,也不理睬,带着几万人走阴平小路。
小路难走,一路凿山开路,搭造桥阁,每过百余里,就留下三千士兵就此扎寨。
走了月余,到了摩天岭,邓艾突然听到最前面凿山开路的士兵开始哭泣。
走上去一看,原来是到了绝壁巅崖了,没路可走了,凿也没得凿了。
前功尽弃,所以大哭。
邓艾道:“咱们走到这里,走了七百余里,过了这里便是江油,岂可半途而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带着你们到这里,若得成功,富贵共之。”
将军们道:“愿从将军之令!”
邓艾直接把所有器具兵器先丢下去,然后自已身上裹了个毡子,直接滚了下去。
将士们有样学样,又用绳索树木,终于过了摩天岭。
邓艾一路攻占了江油、涪城。
有人飞报入成都,刘禅收得消息,大惊失色。
慌忙问黄皓。
黄皓道:“假的,都是假的,这都是谣言。神婆绝对不会骗您的!”
刘禅又找神婆,神婆早不知道跑去哪里了。
这个时候,各地的表文陆续到了,刘禅这才相信。
刘禅终于开了朝会,向朝臣们问计。
朝臣们面面相觑,没人发言。
终于有人道:“这种危急关头,还得看武侯啊!武侯不在了,他儿子还在!”
遂宣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诸葛瞻来了,刘禅大哭:“邓艾兵马已屯涪城,成都危矣,求你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救救朕的狗命吧!”
诸葛瞻道:“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相报!臣愿率成都之兵,与其决一死战!”
刘禅同意。
诸葛瞻领军,其子诸葛尚为先锋。
最终,两人并非邓艾的对手。
诸葛瞻在军中冲杀,中箭落马,大呼道:“吾力竭矣,当以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
其子诸葛尚亦冲杀死于军阵中。
邓艾再攻取绵竹,直指成都。
诸葛瞻父子兵败身死,绵竹陷落,刘禅大惊,召集群臣商议。
有人说投蛮,有人说投吴。
谯周反驳道:“南蛮久反之人,必遭大祸。投吴的话……我国天子投吴,这是一辱,等魏国灭了吴国,还得再跟着投魏,又是一番侮辱。不如直接投降魏国算了,魏国必然裂土以封陛下。”
刘禅犹豫再三,无法决断。
想了一天,第二天继续议事,谯周还是那些话,说的刘禅都意动了。
忽然一人冲了出来,厉声骂道:“偷生腐儒,岂可妄议国家大事!自古以来,安有投降的天子!”
这人乃是刘禅第五子,北地王刘谌。
刘禅道:“现在大家都想着投降,救你仗血气之勇,你是想让满城流血吗?”
刘谌道:“先帝在时,从未重用谯周这等人,今他妄议国事,乃非理也!现在成都还有数万精兵,姜维大军,都在剑阁,姜维得到消息,必来救援,到时候内外夹击,可获大胜!现在岂可听腐儒之言,轻废先帝之基业!”
刘禅怒斥道:“小儿岂识天数!”
刘谌叩首哭道:“若势穷力极,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
刘禅还是不听,直接让人把刘谌拉出去。
刘谌大哭叫道:“先帝非容易创立基业,今一旦弃之,吾宁死不辱也!”
拉走了刘谌,刘禅不再犹豫了,直接投降。
降书、玉玺、文薄,都交给了邓艾。
选定吉日,君臣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