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完结,默哀。
《登高》好吗?
太好了,好到头了!
但是,如果没有把杜甫这一生的经历都写出来,别人读起来,或许就只是觉得技巧超绝,但情感方面,就会显得很弱了。
这也是韩复来选择用写小说的方式来引出诗词的原因。
杜甫的故事,马上就要结尾了。
韩复来打算一口气写完。
【大历四年正月,杜甫携家眷出峡东下,入荆湘。】
【离开夔州后,经江陵,漂泊到了公安。】
【已经囊中羞涩的杜甫,终于再次得到江陵节度使卫伯玉的短暂资助。】
【但因与其性格理念相去甚远,耿直的杜甫决定离开公安,听闻湖南观察使韦之晋善待文人,便又漂泊到了岳阳。】
【到了岳阳,杜甫为当地官员撰写碑文,为百姓执笔书信,换取微薄报酬,但依旧不能供养一家人,甚至一度靠渔民接济。】
【这日,因为仰慕杜甫的诗名,有几个年轻的学子前来拜访。】
【杜甫欣然接待,但他此时居住在简陋船篷之中,更无米粒下锅,也无浊酒待客。】
【学子们也不见怪,给杜甫妻子留下几块胡饼,约着杜甫一起去了岳阳楼。】
【开始年轻人还亦步亦趋地跟在杜甫身边,但杜甫行动实在不便,每走一步,似乎都有针扎一般。】
【好动活泼的他们,没多久便兴致勃勃地谈天说地起来。】
【杜甫也不见怪,慢悠悠地跟在他们后面。】
【看着如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杜甫心情似乎都好了很多。】
【岳阳楼顶层,八面雕花窗尽开。洞庭湖在脚下铺展,君山如黛,水天相接处有白鸥点点。杜甫扶着朱漆栏杆,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眼前之景,确实壮观。洞庭湖水,似乎将吴楚大地劈成了两半。】
【忽然,杜甫又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暗红的血,沿着嘴角溢出。】
【同行的学子连忙关切,杜甫只是摆摆手:“老毛病了,不碍事。”】
【自已这点伤病,和中原正在忍受战火的百姓们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学子提议道:“此景在前,老先生何不赋诗一首?”】
【说罢,也不等杜甫同意,便有人铺开纸张,研墨以待。】
【杜甫提笔酝酿片刻,却是先有眼泪从眼角流出了。】
【落笔。】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大历五年春,二子宗武病重,高烧不退。妻子肺痨加重。】
【而杜甫,无一物能换药。】
【听闻旧友韦迢任衡州刺史,杜甫便再次出发,王衡州去了。】
【还未到衡州,又听闻韦迢调任。】
【此时的杜甫已经有五日未进食了,仅有的食物,都给了妻子和宗武。】
【幸得寺院施粥,杜甫才得以存活,宗武和妻子的病情也才有所好转。】
【这日,杜甫再次在山上采了草药,去集市上售卖——这是他唯一的收入来源了。】
【忽然,杜甫听到有人在喊自已的名字。】
【“杜子美?杜子美!”苍老的声音显得异常激动。】
【杜甫已是老眼昏花,眯着眼睛看了许久,才看清眼前之人,惊喜道:“李乐师?龟年兄?”】
【李龟年更是衰老,惊喜道:“差点认不得了,当年的翩翩公子,少年天才,如今……”】
【杜甫呵呵一笑:“如今,只是蓬头历齿一老翁咯……谋生全靠药罐子。”】
【老友相逢,两人都是十分开心。】
【但两人也都身无余钱,便只打了二两浊酒,在溪边树下,席坐相谈。】
【李龟年感慨道:“想当年,在岐王府里,鼓乐喧天,痛饮淋漓。”】
【杜甫笑道:“这两年,常梦见少年那些旧事。梦里,我还梦见龟年兄赠我的那支筚篥。”】
【李龟年来了兴致,忙道:“那只筚篥,还在吗?”】
【“不在了,辗转漂泊,筚篥在动荡中被碾碎。”杜甫摇头,轻叹道:“年华和豪情,也被碾碎了。”】
【李龟年也跟着叹息,又笑了起来。道:“但你的君子之志还在,我飘零江南,这里四处流传着你的诗。每每读来,令人感慨,不禁潸然。”】
【杜甫道:“甫身无长物,单凭一支笔,记下这仓皇岁月里的人世悲愁,也算是慰藉了。”】
【李龟年喝了一口浊酒,道:“子美的诗,写到了世人的心里,多了仁爱万物之情,有了天地完人之气。”】
【杜甫摆摆手:“龟年兄,谬赞了。”】
【李龟年又道:“今日他乡遇故知,垂老忽重逢,子美何不唱诗记之?”】
【杜甫欣然应和。】
【高声唱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同年冬。】
【杜甫病逝在湘江水面一艘破旧小舟之上。】
【因贫无力归葬,暂殡岳阳。】
【完。】
《登高》好吗?
太好了,好到头了!
但是,如果没有把杜甫这一生的经历都写出来,别人读起来,或许就只是觉得技巧超绝,但情感方面,就会显得很弱了。
这也是韩复来选择用写小说的方式来引出诗词的原因。
杜甫的故事,马上就要结尾了。
韩复来打算一口气写完。
【大历四年正月,杜甫携家眷出峡东下,入荆湘。】
【离开夔州后,经江陵,漂泊到了公安。】
【已经囊中羞涩的杜甫,终于再次得到江陵节度使卫伯玉的短暂资助。】
【但因与其性格理念相去甚远,耿直的杜甫决定离开公安,听闻湖南观察使韦之晋善待文人,便又漂泊到了岳阳。】
【到了岳阳,杜甫为当地官员撰写碑文,为百姓执笔书信,换取微薄报酬,但依旧不能供养一家人,甚至一度靠渔民接济。】
【这日,因为仰慕杜甫的诗名,有几个年轻的学子前来拜访。】
【杜甫欣然接待,但他此时居住在简陋船篷之中,更无米粒下锅,也无浊酒待客。】
【学子们也不见怪,给杜甫妻子留下几块胡饼,约着杜甫一起去了岳阳楼。】
【开始年轻人还亦步亦趋地跟在杜甫身边,但杜甫行动实在不便,每走一步,似乎都有针扎一般。】
【好动活泼的他们,没多久便兴致勃勃地谈天说地起来。】
【杜甫也不见怪,慢悠悠地跟在他们后面。】
【看着如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杜甫心情似乎都好了很多。】
【岳阳楼顶层,八面雕花窗尽开。洞庭湖在脚下铺展,君山如黛,水天相接处有白鸥点点。杜甫扶着朱漆栏杆,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眼前之景,确实壮观。洞庭湖水,似乎将吴楚大地劈成了两半。】
【忽然,杜甫又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暗红的血,沿着嘴角溢出。】
【同行的学子连忙关切,杜甫只是摆摆手:“老毛病了,不碍事。”】
【自已这点伤病,和中原正在忍受战火的百姓们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学子提议道:“此景在前,老先生何不赋诗一首?”】
【说罢,也不等杜甫同意,便有人铺开纸张,研墨以待。】
【杜甫提笔酝酿片刻,却是先有眼泪从眼角流出了。】
【落笔。】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大历五年春,二子宗武病重,高烧不退。妻子肺痨加重。】
【而杜甫,无一物能换药。】
【听闻旧友韦迢任衡州刺史,杜甫便再次出发,王衡州去了。】
【还未到衡州,又听闻韦迢调任。】
【此时的杜甫已经有五日未进食了,仅有的食物,都给了妻子和宗武。】
【幸得寺院施粥,杜甫才得以存活,宗武和妻子的病情也才有所好转。】
【这日,杜甫再次在山上采了草药,去集市上售卖——这是他唯一的收入来源了。】
【忽然,杜甫听到有人在喊自已的名字。】
【“杜子美?杜子美!”苍老的声音显得异常激动。】
【杜甫已是老眼昏花,眯着眼睛看了许久,才看清眼前之人,惊喜道:“李乐师?龟年兄?”】
【李龟年更是衰老,惊喜道:“差点认不得了,当年的翩翩公子,少年天才,如今……”】
【杜甫呵呵一笑:“如今,只是蓬头历齿一老翁咯……谋生全靠药罐子。”】
【老友相逢,两人都是十分开心。】
【但两人也都身无余钱,便只打了二两浊酒,在溪边树下,席坐相谈。】
【李龟年感慨道:“想当年,在岐王府里,鼓乐喧天,痛饮淋漓。”】
【杜甫笑道:“这两年,常梦见少年那些旧事。梦里,我还梦见龟年兄赠我的那支筚篥。”】
【李龟年来了兴致,忙道:“那只筚篥,还在吗?”】
【“不在了,辗转漂泊,筚篥在动荡中被碾碎。”杜甫摇头,轻叹道:“年华和豪情,也被碾碎了。”】
【李龟年也跟着叹息,又笑了起来。道:“但你的君子之志还在,我飘零江南,这里四处流传着你的诗。每每读来,令人感慨,不禁潸然。”】
【杜甫道:“甫身无长物,单凭一支笔,记下这仓皇岁月里的人世悲愁,也算是慰藉了。”】
【李龟年喝了一口浊酒,道:“子美的诗,写到了世人的心里,多了仁爱万物之情,有了天地完人之气。”】
【杜甫摆摆手:“龟年兄,谬赞了。”】
【李龟年又道:“今日他乡遇故知,垂老忽重逢,子美何不唱诗记之?”】
【杜甫欣然应和。】
【高声唱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同年冬。】
【杜甫病逝在湘江水面一艘破旧小舟之上。】
【因贫无力归葬,暂殡岳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