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不可能再更虐了-《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第一百零六章,不可能再更虐了

  “来了个男人,做起了爱做的事?是我想的那个事吗?”

  “应该是的,你想的没错!”

  “这科学吗?这就大庭广众之下做起来了?”

  “额,或许古代人比较开放吧……”

  “这不是杨贵妃吗,不是皇帝的老婆吗,大庭广众之下就开始做了?皇帝同意吗?”

  “有两种可能,一是皇帝就在旁边,他爱看。二是来的人就是皇帝!”

  “应该不是皇帝,这个男人是骑着马大摇大摆地来的,皇帝出行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他真的爱看?”

  “别少见多怪了,我一个同事,他就带着他老婆开房,把我也叫过去了,让我使劲,他在旁边看着,我踏马秒了,根本忍不住……”

  “楼上的详细讲讲,我爱听!”

  “楼上的有视频吗,我爱看!”

  “楼上的哪里上班,我爱工作!”

  (这个也是真事……可惜那个人不是我,我也是他们的同事,但他没叫我,叫了另外一个同事。这是那个有女朋友的男的亲口说的,也向另外一个同事求证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京大认证教授:“大家猜的方向都不对,这个里面丽人不单单是杨贵妃,还有她的姐妹呢,应该是某个姐妹和她的情郎,不可能是杨贵妃。”

  “杜甫能看见,那杨贵妃也一定能看见……我踏马还是接受不了自已的女人当面看别人乱搞。”

  “我也接受不了,正常人都接受不了吧!”

  “皇家嘛,奢靡淫乱是常态,我们普通人是没法理解的……就像没法理解某些富二代一样。”

  “翻手作云覆手雨,这一句莫名感觉有点叼是怎么回事?”

  “这本来就很吊啊,感觉像是那种权势滔天的人,轻微一个动作,对别人来说就是狂风或者暴雨,这一句应该简化成翻云覆雨,碉堡了!”

  京大认证教授:“楼上的网友讲的也很好,但是,这一句的意思其实是形容这个人的态度或者行为变化很快,反复无常,或者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这一首短诗的意思是,有些人翻掌还是云,覆掌就又变成雨了,这样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太多了,根本数不过来。像管鲍一样贫困时相交,发迹又仍不忘的这种情感,现在的人,都像丢弃泥土一样抛弃了。”

  “这个意思啊……也不知道杜甫在指谁,感觉像是在阴阳某个人。”

  “不是,别人就是感叹一下,哪里阴阳了!”

  “安禄山造反,对杜甫来说,应该是个转机吧?”

  “应该是的,高适就是这样,开始的时候一直种地,连个小官都做不了,四五十岁了突然一飞冲天。就算杜甫做不到高适那样的节度使,应该也能做管一州或者一府的州长吧?”

  “加州州长给他做!”

  “快点好起来吧……李白虽然一直也没什么官做,但他各种玩各种游,各种宰相的孙女随便娶,人生还是很快意的,杜甫这也太惨了吧,吃饭都是问题了!”

  “最开始还以为杜甫比李白和高适都更厉害呢……”

  “好起来吧,别太虐了!”

  “不可能再更虐了,儿子都饿死了,还能比这个更惨?”

  “还是先看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吧,这诗名字长,内容更长,简直可怕!”

  京大认证教授:“这首长诗,依旧是一首叙事诗,当然这里面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开篇讲的是自已的身世,说自已是布衣,年纪越大愈发的愚钝,可笑还对自已有那么高的期望。中间一段,讲的则是路过骊山的见闻,华清宫奢靡的场景,然后又写到了百姓的困境。”

  京大认证教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这一句最是悲愤。咫尺的距离,却犹如天堂和地狱。这种反差,让人读之愤懑,这份愤懑,难以尽述。”

  京大认证教授:“最后一段讲述的则是自已的老婆孩子。妻子寄宿在别的县,饥渴难顾,再见之时,幼子饥已卒。连邻居们也为之呜咽。这是一家的悲痛,更是社会劳苦大众共同的悲痛,家家户户都是如此!”

  京大认证教授:“最最后,则是由已及人,想到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和戍边的士兵,忧思如终南山般沉重。这首诗,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揭露了统治者的腐化奢靡,老百姓的艰难疾苦。读之让人为之悲愤,为之叹息。”

  “听君一席话,骗我三行泪啊……本来觉得这首诗一般般,听教授讲完,感觉真是太惨了……”

  “是啊,毁灭吧,一切都毁灭吧!”

  “安禄山,雄起吧!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先把这些当权者全部弄死再说!”

  “楼上的太偏激了,安禄山也是统治者啊,也是奢靡腐化的,也是你想弄死的人!”

  “那咋了?正好他们这些坏人自相残杀,最后都死光才好呢!”

  “悲剧的是——安禄山不会亲自上战场和别人互砍,皇帝和宰相同样不会上战场和别人互砍。他们只会坐在大帐里,抱着美女,听手下们汇报。就算打了败仗,他们也会提前离开,换个地方继续享受。而能在战场上互砍的,还是那些本来就已经活的艰难的老百姓们!”

  “哎……老百姓们本来还能苟延残喘,这下好了,死的更快了。”

  “不看了,这什么破小说,看的人心情烦躁!”

  “大家可以在番茄上搜我的小说《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正宗修仙爽文,主角杀伐果断不墨迹,从头爽到尾!现在已经十几万字了,可以开宰了!”

  “我踏马……”

  “大家注意到一个问题没有,在李白那篇小说中,这次的造反被称为是安史之乱,这个安应该就是安禄山,史呢?怎么没出现史啊!”

  “这个史估计是另一个节度使,两面夹击攻打朝廷吧!”

  “楼上说的有道理,我认同这个观点!”

  “节度使权力好大啊,感觉很厉害的样子,高适当时为什么就直接被解除兵权了呢,他为什么不造反?”

  “额额,你这个问题问的好!”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还有上面的《丽人行》就只能这样翻译了,如果全部翻译过来,那就太水了,这两首诗应该没有人想看全文翻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