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为老百姓们撑起一片天空吧-《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第一百零三章,为老百姓们撑起一片天空吧

  “但是啥啊?等了半天了,快说快说!”

  京大认证教授:“但是,这种诗的立意,比我们平时读到的诗,就高远了很多。”

  “立意高远……怎么说?”

  京大认证教授:“我们平时读的诗,都写的什么呢?最多的,都是写景诗,要么就是由写景最后转到写自已,不管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或者‘也无风雨也无晴’,大多数,都是写的自已,无论是豪气还是忧愁,都是个人的情感。还有一些诗词,纯粹就是为了歌功颂德。当然也有写自已身份或者职业类的诗,但很少见这种,以上位者的身份,去悲悯下位者的生活的。”

  “悲悯这个词合适吗?杜甫都穷成那样了!”

  京大认证教授:“杜甫虽然穷,但他不用服兵役徭役,甚至不用缴纳赋税,只要有口吃的,那就能活下去。但古代的老百姓可不是,他们只有特别特别努力地活着,才能最基本地活着。”

  “道理是这样的,但这,能说明什么呢?”

  京大认证教授:“我们喜欢李白的诗,诗因为他的豪气。喜欢苏轼的词,诗因为他的豁达和深情。杜甫的这首诗,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感情,而是对普通百姓的悲悯和热爱,是一种更伟大的情感。如果,我们古代有诗人能写出很多这样的诗,并且还能流传下来的话,我们的历史,或许就会更加丰满和精彩。”

  “敬礼!”

  “估计复来大神就是想通过小说,来弥补这种遗憾吧!”

  “虽然但是,我还是觉得一般般啊……”

  “哪里一般般了?你就没仔细看吧!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读到这一句的时候,莫名地感觉心中有种悲呛的伤感,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普通人,一直经历着的伤痛。”

  “是啊,莫名感觉鼻子有点酸酸的,我还以为就我这样呢……”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哎,别说什么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生男的活都活不下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就算哭瞎了眼睛,也没用啊,没人在意的,那些当权者根本不会管老百姓的死活……”

  “有人在意的,杜甫就在意!”

  “是啊,希望杜甫这次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为老百姓们撑起一片天空吧……”

  看到这些评论,韩复来心中有点不忍。

  杜甫撑不起老百姓的天空。

  杜甫连自已的一片天都撑不起来啊……

  也不知道这个故事写完,会不会有读者寄刀片什么的,正好宿舍里开快递没个顺手的小刀呢……

  吃饭的时候,白芷之也问起了杜甫接下来的经历。

  白芷之也和网上的网友讨论着,感性的她,讨论到最后都开始哭了。

  “你就给我稍微透露一下嘛,杜甫是不是马上就做大官了?”

  白芷之罕见的撒娇道。

  韩复来不想说……起码不能这么轻易的就说了:“你为什么会觉得杜甫马上就做大官了呢?”

  白芷之顿了一下:“不会吧?你最后写了啊,杜甫的机会来了!再说了,这个皇帝现在这么昏庸,遇到杜甫这样有诗才的人,不就更加喜欢吗?”

  韩复来笑笑不说话。

  白芷之拉着他的胳膊,撒娇道:“你就给我说说嘛……还有你为什么把这个皇帝写的反差这么大啊,感觉太不真实了!”

  提到这个,韩复来也有些头疼了。

  李隆基的人生,上辈子的人大多数都知道,也知道他的这种转变,因为是真实历史,大家只能说一句,历史不需要逻辑。

  但这个世界的人不知道这是真实历史,他们以为这是小说啊。

  写小说,就得讲逻辑啊!

  李隆基的这种人设,确实看着不太正常。

  不过不要紧,后面慢慢打补丁呗。

  这个世界对则天大圣皇帝的记载丝毫没有,那武则天这个女人,就很有写的必要了。

  然后到最后可以提到李隆基,再自圆其说。

  见韩复来不说话,白芷之只好凑到他的耳边,小声道:“你给我说一下呗,大不了,晚上我用嘴……”

  “一言为定!”

  韩复来立马来了精神。

  白芷之轻轻白了他一眼,娇嗔道:“那你快说!”

  韩复来嘿嘿一笑,道:“你既然说唐玄宗昏庸,又说杜甫诗才突出,才会被皇帝重用是吧?”

  白芷之点点头。

  韩复来笑道:“君不见太白之事乎?”

  白芷之一愣,瞬间想明白了。

  诗才谁能有李白高啊?

  李白那样的人,都被皇帝赐金放还了,杜甫靠写诗,怕是没什么卵用……

  白芷之倔强道:“李白那是好几年前了,那时候皇帝还不昏庸,现在皇帝变昏庸了不行吗?”

  韩复来摇头:“不行啊!”

  白芷之叹了口气:“哎,下次你写个快乐点的小说呗,写个怀才就能遇到知已,能做大官,能为百姓诛杀邪恶,能位极人臣的故事!”

  韩复来听到这话,还真突然有了这种打算。

  谁呢?

  张居正?

  死后惨,应该不算惨吧?

  要不写黄巢,什么知已不知已,大官不大官的。

  自已就是自已的知已,大官那都是自已给别人封的!

  乱七八糟地想着,韩复来并没有什么确定了的主意。

  先把杜甫写完再说。

  【天宝十年,正月。】

  【“三大礼”祭祀如期举行。】

  【而杜甫,耗时两月的《三大礼赋》也终于完成,最终献到了唐玄宗皇帝的眼前。】

  【《三大礼赋》分为三篇。皆极尽辞藻之丽。】

  【一为《朝献太清宫赋》,迎合唐玄宗崇道,神化老子与皇室关系,如“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凤凰威迟而不去,麒麟率舞而来臻。圣祖以慈为宝,陛下以孝为理。虽周人之事天也,禋祀于圜丘;汉氏之尊祖也,肹蚃于汶阳。岂若今日,合符于至道,展敬乎玄元?”】

  【二为《朝享太庙赋》,强调李唐正统,追溯开国功业,暗谏玄宗勿忘先祖勤政。如“高祖、太宗之栉风沐雨,劳身焦思,用黄钺白旄以削平天下。弓剑皆鸣,蛟螭并跃。士大夫以儒为戏,千载之缺,圣人复起。今上袭累圣之耿光,传列祖之成宪。神其醉止,降福穰穰。”】

  【三为《有事于南郊赋》,借祭天仪式宣扬“天命在唐”,赞扬大唐的盛世。如“于是天子默然而徐思,终风静而天波息。紫霄上蒸,灵光下被。乾坤合德,日月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