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国务院的橡木会议室里,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有穹顶吊灯的光线落在铺着绿呢桌布的长桌上。国务卿伊莱休·罗脱捏着刚打印好的声明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稿纸右上角的时钟显示上午10点整,距离纽约州的竞选集会开始还有3小时,共和党候选人威廉·塔夫脱的专列已经在车站待命。
“诸位记者,还有各国使节,”罗脱的声音透过黄铜麦克风传遍房间,他特意放缓语速,让每个词都清晰可辨,“关于我国选手扬·科扎克在伦敦奥运会雕塑比赛中的作品,美国政府在此声明:这完全是个人行为,与美国政府无关。”他举起声明稿,上面的“美国国务院”印章鲜红刺眼,“科扎克先生作为波兰裔移民,其创作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反映美国的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皇室与政府,始终致力于维护国际友好关系。”
坐在前排的奥匈驻美大使利奥波德·冯·贝希托尔德“嗤”地笑出了声,手里的咖啡勺在骨瓷杯里搅出漩涡:“罗脱先生,这话骗得了谁?科扎克的雕像把弗朗茨·约瑟夫陛下的权杖雕成缺角的,难道不是你们报纸上天天说的‘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不得人心’?”他掏出一份《纽约时报》,上面刊登着波斯尼亚人抗议的照片,“你们的媒体天天报道这些,现在说‘与政府无关’?”
罗脱没接话,只是朝身后的助理点头。助理立刻展开一份文件,上面是科扎克的移民档案:“科扎克先生1880年从俄属波兰移民美国,现居芝加哥,职业是石雕工匠,从未接受过政府任何资助。”他指着档案里的纳税记录,“他的工作室靠承接教堂雕塑维生,这次参加奥运会是自费——美国是自由国家,公民有权表达个人看法,但这绝不等于政府立场。”
俄国驻美大使罗曼·罗森突然拍了桌子,军靴在地板上蹭出刺耳的声响:“自由?把我国沙皇的佩剑刻上勒拿河河道,是对俄国陆军的侮辱!”他上个月刚向国内发报,说美国钢铁公司正和联合帝国北方党谈合作,要给勒拿河沿岸修铁路,“你们要是真尊重友好关系,就该禁止这种作品展出!否则,俄国将考虑限制美国小麦进口——去年你们卖给我们的小麦,占了芝加哥粮商30%的生意吧?”
这话戳中了美国的软肋。农业部的密报显示,中西部的小麦库存已经堆到了仓库门口,若俄国加征关税,至少20家粮商要破产。罗脱的脸色微微变化,却还是保持镇定:“罗森大使,美国宪法保障言论自由,政府无权干涉艺术创作。”他话锋一转,“但我们已要求美国奥委会对科扎克进行训诫,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另外,美国钢铁公司愿意给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项目打折5%,用实际行动证明友好。”
德国驻美大使海因里希·冯·斯特恩堡冷笑一声,手里把玩着克虏伯公司的钢铁样本:“打折?科扎克把威廉二世陛下的雕像雕出翅膀裂痕,这是在暗示德意志帝国会分裂!”他掏出柏林发来的电报,上面写着“若美国不处理,将限制美国机械进口”,“你们的福特汽车刚打进德国市场,难道想因为一个石雕匠丢了生意?”
“斯特恩堡大使,”罗脱从抽屉里拿出福特汽车的出口报表,“去年美国对德出口机械总额1200万美元,我们当然重视这份生意。”他指着报表上的增长曲线,“但科扎克的作品在德国也有支持者——汉堡的犹太商人昨天还发电报,说这雕像‘反映了欧洲的真实矛盾’。”他顿了顿,语气软了下来,“我们可以让科扎克发表个人道歉,强调‘仅为艺术创作’,这样大家都有台阶下。”
会议室后排,联合帝国北方党驻华盛顿代表谭杰明和驻华盛顿大使高明军(南方党人)低声嘀咕。谭杰明手里捏着北方党总部的电报,上面说鞍山钢铁厂想趁机抢占美国对俄出口份额:“美国人这是怕影响大选。塔夫脱要是丢了俄德移民的选票,肯定赢不了。”高明军哼了一声,他刚收到周伯宜的指示,要趁美国分心时,把江南丝绸的对美出口价提高两成:“最好他们吵得再凶点,南洋党在吕宋的橡胶就抢不走我们的美国订单了。”
南洋党驻华盛顿代表刘本忠也在,他的珊瑚手镯在记事本上敲出轻响:“罗脱提到犹太商人支持雕像?大卫·陈的海外党怕是又在背后搞事。”他想起悉尼总部的密报,说海外党正联合美国犹太资本,想在澳大利亚联邦开新银行,“不管怎样,美国撇清关系对我们有利——奥匈、俄国、德国忙着跟美国扯皮,就没人盯着我们在波斯尼亚的橡胶生意了。”
这时,门外传来喧哗声。共和党候选人塔夫脱的竞选经理冲了进来,手里挥舞着芝加哥的电报:“国务卿先生,不好了!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在波兰裔社区演讲,说‘科扎克的雕像说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现在波兰裔选民都在喊要支持民主党!”
罗脱的脸瞬间白了。他知道,美国的波兰裔选民有200多万,集中在宾夕法尼亚、伊利诺伊等关键摇摆州,谁争取到他们的选票,谁就能拿下大选。“立刻让科扎克发声明,”他对助理吼道,“就说‘创作灵感来自历史资料,无任何政治意图’!再让塔夫脱先生去芝加哥的波兰教堂做礼拜,捐1万美元修祭坛——快!”
奥匈大使冯·贝希托尔德看着这慌乱的一幕,突然笑了:“原来如此。你们不是怕得罪我们,是怕丢了选票。”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礼服外套,“既然美国政府表了态,奥匈帝国可以‘暂不深究’,但科扎克的雕像必须从展厅撤下。另外,我国在波斯尼亚的纺织厂需要美国的棉花,价格得按去年的标准。”
俄国的罗森大使也跟着站起来,军靴在地上踩出妥协的节奏:“俄国可以不限制小麦进口,但美国得保证,不再允许媒体报道勒拿河的边界纠纷。还有,联合帝国北方党要是再从你们这儿买钢铁,得让我们过目合同——我们不能让他们偷偷扩军。”
德国的斯特恩堡大使最后表态,他把克虏伯的钢铁样本塞进公文包:“德国接受道歉。但美国的机械出口商得明白,以后想跟克虏伯合作,就得离那些‘搞政治雕塑’的人远点。”他走到门口时,突然回头,“对了,告诉科扎克,要是他去德国,我可以介绍他给柏林大教堂雕天使——只要别雕皇帝就行。”
记者会结束后,罗脱瘫坐在椅子上,看着助理拟好的科扎克道歉声明,上面写着“本人创作纯属艺术表达,无意冒犯任何国家与个人”。窗外,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的竞选海报贴满了街头,上面印着“支持言论自由”的大字,背景是科扎克雕像的模糊剪影。
谭杰明走出国务院时,给北方党总部发了封电报:“美国为大选妥协,可趁机与俄国谈钢铁出口,价格比美国高3%。”高明军则给魔都发报:“南方党可联合美国犹太商人,绕过德国中间商,直接把丝绸卖到汉堡。”刘本忠的电报更简单:“南洋联邦橡胶对波斯尼亚出口,提价5%,就说是‘美国事件导致运输成本上涨’。”
伦敦白城体育场的雕塑展厅里,工人正给科扎克的三座雕像套上厚帆布。扬·科扎克站在一旁,看着帆布上被雕像轮廓撑起的形状,突然笑了——他刚收到美国的电报,说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要给他捐钱建工作室。“他们说这是个人行为,”他对身边的塞尔维亚记者说,“可他们的总统候选人,却把这当成了拉选票的工具。”
记者递给了他一张美国报纸,头版是塔夫脱在波兰教堂做礼拜的照片,副标题写着“尊重移民文化,维护国际友谊”。科扎克摸了摸雕像底座上自己刻的“真相”二字,低声说:“不管是谁的行为,这些雕像说的事,总有人要听。”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竞选集会的欢呼声正此起彼伏。塔夫脱在宾州许诺给波兰裔社区修学校,布莱恩在芝加哥喊着“反对帝国压迫”,而国务院的外交官们还在忙着给各国使馆发解释电报。没人注意到,纽约港的货轮上,联合帝国北方党的钢铁、南方党的丝绸、南洋党的橡胶正混装在一起,朝着不同的方向驶去——就像这场由雕像引发的风波,最终都成了各国算计时的筹码,而那个波兰裔石雕匠的名字,很快就会被淹没在大选的喧嚣里。
“诸位记者,还有各国使节,”罗脱的声音透过黄铜麦克风传遍房间,他特意放缓语速,让每个词都清晰可辨,“关于我国选手扬·科扎克在伦敦奥运会雕塑比赛中的作品,美国政府在此声明:这完全是个人行为,与美国政府无关。”他举起声明稿,上面的“美国国务院”印章鲜红刺眼,“科扎克先生作为波兰裔移民,其创作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反映美国的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皇室与政府,始终致力于维护国际友好关系。”
坐在前排的奥匈驻美大使利奥波德·冯·贝希托尔德“嗤”地笑出了声,手里的咖啡勺在骨瓷杯里搅出漩涡:“罗脱先生,这话骗得了谁?科扎克的雕像把弗朗茨·约瑟夫陛下的权杖雕成缺角的,难道不是你们报纸上天天说的‘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不得人心’?”他掏出一份《纽约时报》,上面刊登着波斯尼亚人抗议的照片,“你们的媒体天天报道这些,现在说‘与政府无关’?”
罗脱没接话,只是朝身后的助理点头。助理立刻展开一份文件,上面是科扎克的移民档案:“科扎克先生1880年从俄属波兰移民美国,现居芝加哥,职业是石雕工匠,从未接受过政府任何资助。”他指着档案里的纳税记录,“他的工作室靠承接教堂雕塑维生,这次参加奥运会是自费——美国是自由国家,公民有权表达个人看法,但这绝不等于政府立场。”
俄国驻美大使罗曼·罗森突然拍了桌子,军靴在地板上蹭出刺耳的声响:“自由?把我国沙皇的佩剑刻上勒拿河河道,是对俄国陆军的侮辱!”他上个月刚向国内发报,说美国钢铁公司正和联合帝国北方党谈合作,要给勒拿河沿岸修铁路,“你们要是真尊重友好关系,就该禁止这种作品展出!否则,俄国将考虑限制美国小麦进口——去年你们卖给我们的小麦,占了芝加哥粮商30%的生意吧?”
这话戳中了美国的软肋。农业部的密报显示,中西部的小麦库存已经堆到了仓库门口,若俄国加征关税,至少20家粮商要破产。罗脱的脸色微微变化,却还是保持镇定:“罗森大使,美国宪法保障言论自由,政府无权干涉艺术创作。”他话锋一转,“但我们已要求美国奥委会对科扎克进行训诫,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另外,美国钢铁公司愿意给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项目打折5%,用实际行动证明友好。”
德国驻美大使海因里希·冯·斯特恩堡冷笑一声,手里把玩着克虏伯公司的钢铁样本:“打折?科扎克把威廉二世陛下的雕像雕出翅膀裂痕,这是在暗示德意志帝国会分裂!”他掏出柏林发来的电报,上面写着“若美国不处理,将限制美国机械进口”,“你们的福特汽车刚打进德国市场,难道想因为一个石雕匠丢了生意?”
“斯特恩堡大使,”罗脱从抽屉里拿出福特汽车的出口报表,“去年美国对德出口机械总额1200万美元,我们当然重视这份生意。”他指着报表上的增长曲线,“但科扎克的作品在德国也有支持者——汉堡的犹太商人昨天还发电报,说这雕像‘反映了欧洲的真实矛盾’。”他顿了顿,语气软了下来,“我们可以让科扎克发表个人道歉,强调‘仅为艺术创作’,这样大家都有台阶下。”
会议室后排,联合帝国北方党驻华盛顿代表谭杰明和驻华盛顿大使高明军(南方党人)低声嘀咕。谭杰明手里捏着北方党总部的电报,上面说鞍山钢铁厂想趁机抢占美国对俄出口份额:“美国人这是怕影响大选。塔夫脱要是丢了俄德移民的选票,肯定赢不了。”高明军哼了一声,他刚收到周伯宜的指示,要趁美国分心时,把江南丝绸的对美出口价提高两成:“最好他们吵得再凶点,南洋党在吕宋的橡胶就抢不走我们的美国订单了。”
南洋党驻华盛顿代表刘本忠也在,他的珊瑚手镯在记事本上敲出轻响:“罗脱提到犹太商人支持雕像?大卫·陈的海外党怕是又在背后搞事。”他想起悉尼总部的密报,说海外党正联合美国犹太资本,想在澳大利亚联邦开新银行,“不管怎样,美国撇清关系对我们有利——奥匈、俄国、德国忙着跟美国扯皮,就没人盯着我们在波斯尼亚的橡胶生意了。”
这时,门外传来喧哗声。共和党候选人塔夫脱的竞选经理冲了进来,手里挥舞着芝加哥的电报:“国务卿先生,不好了!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在波兰裔社区演讲,说‘科扎克的雕像说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现在波兰裔选民都在喊要支持民主党!”
罗脱的脸瞬间白了。他知道,美国的波兰裔选民有200多万,集中在宾夕法尼亚、伊利诺伊等关键摇摆州,谁争取到他们的选票,谁就能拿下大选。“立刻让科扎克发声明,”他对助理吼道,“就说‘创作灵感来自历史资料,无任何政治意图’!再让塔夫脱先生去芝加哥的波兰教堂做礼拜,捐1万美元修祭坛——快!”
奥匈大使冯·贝希托尔德看着这慌乱的一幕,突然笑了:“原来如此。你们不是怕得罪我们,是怕丢了选票。”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礼服外套,“既然美国政府表了态,奥匈帝国可以‘暂不深究’,但科扎克的雕像必须从展厅撤下。另外,我国在波斯尼亚的纺织厂需要美国的棉花,价格得按去年的标准。”
俄国的罗森大使也跟着站起来,军靴在地上踩出妥协的节奏:“俄国可以不限制小麦进口,但美国得保证,不再允许媒体报道勒拿河的边界纠纷。还有,联合帝国北方党要是再从你们这儿买钢铁,得让我们过目合同——我们不能让他们偷偷扩军。”
德国的斯特恩堡大使最后表态,他把克虏伯的钢铁样本塞进公文包:“德国接受道歉。但美国的机械出口商得明白,以后想跟克虏伯合作,就得离那些‘搞政治雕塑’的人远点。”他走到门口时,突然回头,“对了,告诉科扎克,要是他去德国,我可以介绍他给柏林大教堂雕天使——只要别雕皇帝就行。”
记者会结束后,罗脱瘫坐在椅子上,看着助理拟好的科扎克道歉声明,上面写着“本人创作纯属艺术表达,无意冒犯任何国家与个人”。窗外,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的竞选海报贴满了街头,上面印着“支持言论自由”的大字,背景是科扎克雕像的模糊剪影。
谭杰明走出国务院时,给北方党总部发了封电报:“美国为大选妥协,可趁机与俄国谈钢铁出口,价格比美国高3%。”高明军则给魔都发报:“南方党可联合美国犹太商人,绕过德国中间商,直接把丝绸卖到汉堡。”刘本忠的电报更简单:“南洋联邦橡胶对波斯尼亚出口,提价5%,就说是‘美国事件导致运输成本上涨’。”
伦敦白城体育场的雕塑展厅里,工人正给科扎克的三座雕像套上厚帆布。扬·科扎克站在一旁,看着帆布上被雕像轮廓撑起的形状,突然笑了——他刚收到美国的电报,说民主党候选人布莱恩要给他捐钱建工作室。“他们说这是个人行为,”他对身边的塞尔维亚记者说,“可他们的总统候选人,却把这当成了拉选票的工具。”
记者递给了他一张美国报纸,头版是塔夫脱在波兰教堂做礼拜的照片,副标题写着“尊重移民文化,维护国际友谊”。科扎克摸了摸雕像底座上自己刻的“真相”二字,低声说:“不管是谁的行为,这些雕像说的事,总有人要听。”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竞选集会的欢呼声正此起彼伏。塔夫脱在宾州许诺给波兰裔社区修学校,布莱恩在芝加哥喊着“反对帝国压迫”,而国务院的外交官们还在忙着给各国使馆发解释电报。没人注意到,纽约港的货轮上,联合帝国北方党的钢铁、南方党的丝绸、南洋党的橡胶正混装在一起,朝着不同的方向驶去——就像这场由雕像引发的风波,最终都成了各国算计时的筹码,而那个波兰裔石雕匠的名字,很快就会被淹没在大选的喧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