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2章 峰回路转-《带娃回村后成了大力士》

  男人一听,拿着书单的手都有些颤抖了。

  书单上写了长长的一串书名,大概有四五十本书。

  如果这些书都要五十本的话,那光是书单上的书就有两千多本了。

  他激动又好奇的看向眼前的奶爸,问道:“老板,这些书我店里都有,就是不知道你买这些书是用来干什么的?”

  李青峰直言相告:“是用来捐给山里的孩子的。”

  男人闻言沉思半晌,有些无奈的叹口气:

  “唉,实不相瞒,这书店是我自己开的,原本还有几个员工,但现在就只剩下我一个人撑着了。”

  “如今随着网店跟电子书的冲击,很多实体书店都比较困难。”

  “只有那些跟学校或者单位有生意往来的书店才能存活下来。”

  “所以按理来说,你这书要是捐给山区的孩子的话,我不应该赚你的钱才对,可是......”

  书店老板有些难以启齿。

  他虽然是个生意人,但也是个文人。

  文人的风骨让他知道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书店如此冷清的缘故。

  清高在如今这个世道是没有活路的。

  往往是那些善于钻营的人才能混得风生水起。

  见他欲言又止,李青峰道:“老板,我跟你说我要把这些书捐给山里的孩子并不是想要你优惠。”

  “我只是希望你别用盗版书以次充好,因为我听说有些盗版书的安全性很低,可能会对孩子们的身体有影响,仅此而已。”

  书店老板闻言哈哈一笑,正色道:“别说你这书是给孩子们买的,你就是买回去垫桌子,只要你给我的是正版的价格,我都绝对不会用劣质书本以次充好,这一点我可以用我的性命保证。”

  他想了想,又道:“要不这样吧,每本书的价格我在进货价的成本上多收你一块钱,你看怎样?”

  “比如这个西游记,正版的彩图书一本标价五十,我们进货价大概是十多块钱。”

  “你要的这几千本书,我大概能赚你两千块钱。”

  “不过,我也不白赚你的,我可以送货上门,你觉得怎样?”

  见这书店老板如此坦荡,李青峰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过,在听到标价五十,进货价却只要十来块钱时,他还是惊了一把:

  “没想到你们这行这么暴利啊!”

  “标价五十的书,进货价居然只要十来块钱,这利润翻了好几倍了吧,就算你买回来打五折出售,那都能有百分百的利润呢。”

  书店老板挠挠头:“话不是这么说,还得看是什么书。”

  “有些热门书籍的拿货价在标价的百分之五六十左右。”

  “而一些比较冷门的则只需要百分之十。”

  “这个并不是固定的。”

  李青峰了然,很是赞赏的看着书店老板道:

  “老板,你这也太实诚了,你把这些都跟我说了,那你这生意还怎么做啊?”

  老板仰头看向窗外的日光,声音有几分缥缈:

  “唉,这有什么呢。”

  “其实我也是从山里出来的。”

  “以前我也是因为得到过别人的资助才走出了大山,才念起了大学。”

  李青峰仔细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书店老板。

  虽说他的着装看起来很是干净整洁,可实际上,他身上的衣服早已泛白发黄。

  他又看了看书店的各个角落,虽说货物堆积如山,但却鲜有灰尘。

  尤其是那些已经过时的文具,看着有些年头了,但包装袋上却纤尘不染。

  这是个颇为讲究的人。

  不仅做事讲究,做人也讲究。

  他很是欣赏这样的人,便提议道:

  “老板,既然书本你能按照一块钱的利润卖给我,那你的那些文具什么的,能不能也按照这个比例卖给我?”

  “你店里的文具我都要了,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

  “还有那些篮球羽毛球这些体育教材我也都要了。”

  老板一怔,以为自己听错了,皱着眉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奶爸问道:

  “你说什么?”

  他刚刚是不是出现幻听了?

  这人好像说什么要什么什么东西来着?

  都要了?

  见他这副神态,李青峰不由得笑道:

  “我说,我想再给山里的孩子们买一些文具跟体育用品,我看你店里这些就很不错,你看你能不能优惠一点给我。”

  “当然,我也不可能让你做亏本买卖,就按照书本的利润比例给我,你看如何?”

  “山里的孩子对于这些文具跟体育用材也是不挑的,不管是新款的还是老款的,你都一并卖给我。”

  “不过,你得帮忙把这些东西一并送去。”

  “另外还有写字的本子跟画画的本子,你也一样再帮我拿两百本。”

  李青峰一边说,一边想着蓝家村的那些孩子们。

  蓝家村人口比绿水村多,孩子也多。

  因此需要的书籍自然也多。

  但是,他不能只给初中生买,还得给小学生跟高中生都买一些。

  于是,便又说道:“老板,这样吧,你给我一张纸一支笔,我再选一些书籍,到时候你一并给我送去。”

  老板还没从这巨大的喜悦中缓过神来。

  他此时甚至开始怀疑眼前的一切是不是一场梦。

  这书店早就维持不下去了,是他自己一个人苦苦支撑着才撑到了今天。

  因为资金不足,所以店里的书籍跟文具都无法紧跟潮流,以至于那些追寻潮流的孩子都不太